实字卷之五


动字假借五之一
【5.10】动字既类,其用不紊,其为体也无方,名字、代字、静字、状字皆假借焉。
【5.10.1】有假公名、本名为动字者。
[953]左襄三十:疑年,使之年。——「使之年」者,「使之自言其年」也。「年」名也,而假为外动。①
[954]又昭元:请皆卒,自我始。——「请皆卒」者,「请以车皆改为卒伍」也。「卒」字假为外动。
[955]又昭四:其出入也时,食肉之禄,冰皆与焉。——「其出入也时」者,「冰之出入皆以定时」也。「时」字假为内动。
[956]又哀十一:树吾墓槚,槚可材也。吴其沼乎!②——「树」「材」「沼」三字皆名字也,假为动字。「树」字假为外动字,「材」与「沼」二字皆假为受动字。
[957]又哀十六:微二子者,楚不国矣。——「国」字假为受动。③
[958]又定十: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
[959]史记伯夷列传:左右欲兵之。——皆以「兵」字假为外动。
[960]又昭十九:建可室矣。——「室」假为受动。
[961]又昭二十:余始为之求士而鄙以待之。——「鄙」者,「居于鄙」也,假为内动。
[962]又宣十二:赵旃夜至于楚军,席于军门之外。——「席」者,「布席以待」也,假为内动。
[963]又昭十六: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弗义」者,「不以为义」也,假为外动。
[964]又襄四:恃其谗慝诈慝而不德于民。——「不德」者,「不施德」也,「德」假为内动。
[965]又昭二十六:有君子白晳鬒须眉,甚口。——「甚口」者,「甚有口辩」也。「口」字假为内动,亦可视同静字。
[966]又襄十四: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狐裘」「羔袖」四字,视同静字,于义较顺。
[967]公隐元: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
[968]又:何以不日?
[969]又:何以不氏?
[970]又桓七:曷为国之?——所引「地」「日」「氏」「国」诸字,皆假为外动字,所以「称其地」,「记其日」,「记其氏」与「名其国」也。此公羊之特笔也。
[971]又隐四:吾为子口隐矣。——「口隐」者,「探隐之口气」也。「口」字假为外动字,与「甚口」之「口」字有殊。
[972]又成二:使耕者东亩,是则土齐也。——「土」字假为外动。
[973]又庄十三:曹子手剑而从之。——「手」字假为外动。
[974]榖庄二十八:其人卫,何也?以其人齐,不可不人卫也。——「人」字假为外动字。
[975]庄庚桑楚:唯虫能虫,唯虫能天。——「能虫」「能天」者,「能顺乎虫与天之自然」也,假为内动。
[976]又知北游:物物者与物无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物物」者,「物成其物」也,第一「物」字解如「造」字。
[977]又庚桑楚: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尸」与「社」「稷」皆假为外动。
[978]又外物:且以脪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夫孰能不波?——「不波」者,「不动」也,「波」字假为内动。
[979]齐策:孟尝君客我。
[980]史信陵君列传: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981]又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
[982]又张陈列传:贯高等乃壁人柏人。
[983]又留侯世家:父曰:‘履我。’
[984]又项羽本纪:马童面之。
[985]汉朱云传:小生乃欲相吏邪?
[986]又于定国传:学士咸声焉。④
[987]史屈原列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988]又刺客列传: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所引「客」「功」「螫」「壁」「面」「吏」「声」「祖」「皮」诸名字,皆假为外动。⑤
[989]韩薛君墓志铭:君执弓,腰二矢,指一矢以兴。
[990]又少尹李公墓志铭:公主夺驿田,京兆尹符县割畀之,公不与。
[991]又房公墓志铭:王叔文用事,材公之为,举以为容州经略使。——所引「腰」「指」「符」「材」诸名字,假为外动。韩文假借最多,原道之‘道其所道’,‘德其所德’,‘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诸句之「道」「德」「人」「火」「庐」各字皆是也。
[992]左哀七:宋百牢我,鲁不可以后宋。——「百牢」双名,亦假为外动。
[993]公哀四:其言归乎楚何?子北宫子曰:‘辟伯晋而京师楚也。’——「京师」亦双名,同上。
[994]庄庚桑楚: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然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其杓之人邪?
[995]榖僖八:言夫人必以其氏姓,言夫人而不以氏姓,非夫人也,立妾之辞也,非正也。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夫人卒葬之,我可以不卒葬之乎?⑥——「夫人」「卒」「葬」四字,用如外动,奇创。
[996]公僖三十三:其谓之秦何?夷狄之也。
[997]韩原道: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998]史魏其武安侯列传:何为首鼠两端?⑦
[999]又: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大夫。⑧
[1000]又:及魏其侯失势,亦欲依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⑨
[1001]又货殖列传:故齐冠带衣履天下。
[1002]又田单列传:王蠋布衣也,义不北面于燕。——所引「俎豆」「夫人」「卒」「葬」「夷狄」「首鼠」「推毂」,皆双名而假为外动。至「引绳批根」四字,及外动与其止词,合之用如外动。而「冠带衣履」四名,并之亦为外动。「北面」则一静字一名字,合成而为内动。古人用字之神,有味哉,有味哉!
[1003]孟滕下: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齐」本名也,而假为动字。
[1004]左定一:尔欲吴王我乎?——「吴王」偶字本名,假为外动。
[1005]庄德充符: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王先生」三字名称,假为外动,由是「尧舜其君」等句,所用之本名,皆此志也。
○1「年」既等于「自言其年」,就不可能再有止词,应该说是假为内动。
○2章云:左传作‘吴其亡乎’,「亡」非名词,马引误。
○3「国」作「不成为国」讲,非受动字。
○4章云:汉书作‘学土咸称焉’,「称」非名词,马引误。
○5「螫」本为动字。
○6「卒」「葬」本为动字,只是此处活用作「称之为卒,称之为葬」讲。
○7「首鼠」为连绵词,本动字。
○8「推毂」是动宾短语,引伸为「推进」「举荐」之意,非双名假为外动者。
○9「引绳批根」由两个动宾短语组成,作用与一个动词相同,引伸为「追究」的意思。非假公名为动字之例。

【5.10.2】有假代字为动字者。
[1006]庄大宗师:且也相与吾之耳矣,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吾之」者,「各成为吾」也,「吾」代字也,而外动矣。
[1007]又列御寇: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彼故使彼。——「彼故使彼」者,犹云「彼本有为墨之根气,故使之成为墨耳」,第二「彼」代字也,视作「成彼」之解,则为受动矣。①
[1008]汉陈项传赞: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者,呼叱来者之「为谁为何」也。又云「势强则不必惧其为谁何而皆可谁何之也」。②「谁」「何」本询问代字,今用如外动矣。师古云:‘问之为谁,又云何人,其义一也’。
[1009]韩董府君墓志铭:由我者吾,不我者天。——「不我」者,「不以我为我」也。「我」代字而用如外动也。
○1「彼」应是假为内动,非受动。
○2‘「谁何」者……「为谁为何」也’与‘势强……可谁何之也’皆非旧注,‘又云’二字无着。
【5.10.3】有假静字为动字者。
[1010]礼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本静字,而第一「明」字,注云:‘明,明之也。’「明之」者,使之明也,朱注用以解为外动也。
[1011]又:上老老∣上长长。
[1012]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幼吾幼。
[1013]又告上:彼长而我长之∣彼白而我白之。——诸句,所有「老」「长」「幼」「白」诸字,本皆静字,而诸句中第一「老」字「长」字「幼」字,与「长之」「白之」之「长」「白」两字,则用如外动矣。
[1014]左桓十三: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小」本静字,「小罗」则用如外动矣。此与
[1015]孟子梁惠王下:匠人斫而小之。——义异而法同。
[1016]左昭十二:齐君弱吾君,归弗来矣。
[1017]又哀十六:其徒微之。]
[1018]又襄二十六: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国,寡君之贵全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1019]又昭十三:大福不再,祇取辱焉。
[1020]又昭二十四:寡君以为盟主之故,是以久子。
[1021]又襄十九:公曰:‘在我而已,’遂东太子光。
[1022]又成十三: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
[1023]榖僖十:国,子之国也,子何迟于为君?
[1024]又僖二十二:过而不改,又之,是谓之过。
[1025]左昭二十六:其御曰:‘又之。’
[1026]榖僖四:齐人者,齐侯也。其人之,何也?于是哆然外齐侯也,不正其踰国而执也。
[1027]庄逍遥游: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1028]又大宗师:彼近吾死而我不听。
[1029]又秋水: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
[1030]又达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
[1031]墨子尚贤篇: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1032]齐策: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
[1033]史魏其侯列传:叫此,上必多君有让。
[1034]又李斯列传: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
[1035]汉赵充国传:时充生年七十余,上老之。
[1036]史屈原列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037]汉贾谊传: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虖!——所引诸句,「弱」「微」「上」「下」「再」「久」「东」「二三」「迟」「又」「外」「正」「匹」「近」「大」「小」「盛」「众」「三」「多」「少」「固」「老」「短」「十」诸字,本皆静字,今皆假为外动字矣。
【5.10.4】有假状字为动字者,无定例。惟状字所以貌动字之容,用如动字,则止言其容,9故以为内动字者为常。①
重言。
[1038]孟尽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两言「使人昭昭,「昭昭」重言,本状字也,今用如内动字,以貌起词之容。夫然。
[1039]孟子尽心下: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其志嘐嘐然。
[1040]又:行何为踽踽凉凉。——诸重言,皆用如内动字矣。
[1041]庄马蹄: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
[1042]又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1043]又寓言:而睢睢盱盱,而谁与居?
[1044]史平原君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1045]韩重答张籍书:吾子其何遽戚戚于吾闻所为哉!
[1046]又与孟东野书: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
[1047]又房公墓碣铭:征拜虞部员外,在省籍籍。
[1048]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诸句重言,皆假为个动,以貌起词之容。
其非重言者,亦有然矣。
[1049]庄天道:老子曰:‘在容崖然,而目冲然,在颡頯然,而口阚然,而状义然,似系马而止也。——「崖」「冲」诸字,助以「然」字者,本状字也,今假为内动矣。
[1050]韩与柳中丞书:洛汝襄荆许颍淮江为之骚然。
[1051]后汉崔实传:海内肃淸,天下密如。——「密如」本状字上,「如」与「然」字同功,今假为内动。
至[1052]论语泰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句中「乎」字与前文「然」字「如」字同一用法,皆以助状字也。而「巍巍乎」「焕乎」今皆假为内动,犹云「其有成功也巍巍乎,其有文章焕乎」,以其为叹美之辞,故先置。
[1053]韩送权秀才序: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两句亦此例也。
[1054]史刺客列传: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须臾」迭韵状字,亦假为内动。
[1055]又司马要如传:威武纷云,湛恩汪濊,羣生沾沾,洋溢乎方外。
[1056]后汉蔡邕传:连衡者六印磊落,合从者骈组流离。——诸所引状字,或双声,或迭韵,今皆假为内动。文选古赋,类此者比比也。
○1重言和「×然」「×乎」等均应为静字,本节所举之例,多是静字作表词。马氏解作假状字为内动,不免迂曲。

【5.10.5】其假为外动者鲜矣,而用如表词者则习见也。
状字假为外动。
[1057]庄应帝王:吾与汝既其文,未即其实。——「既」者,言时之状字也。「未既其实」,则「既」字用如外动,然与本字异解。有状字假为外动而所解亦同者。
[1058]榖隐元: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甚」本状字,极至之辞,今假为外动,同义。
[1059]韩文释言云:伤于谗疾而甚之之辞也。——所用「甚」字,原于榖梁。
状字用如表词。
[1060]孟离上:暴其民甚。
[1061]又梁下:王之好乐甚。
[1062]又告下:鲁之削也滋甚。——诸「甚」字皆假为表词,「暴其民甚」者,犹言「暴其民至极处」也,盖「甚」字所以表暴民之境也。他「甚」字同解。
[1063]公宣六:灵公闻之怒,滋欲杀之甚。
[1064]史魏其侯列传:丞相言:‘灌夫家在颍川,横甚。’
[1065]又游侠列传:然其自喜为侠益甚。——诸「甚」字用法同上。
[1066]又万石君列传:事有可言,屛人恣言极切。——「切」本状字,今亦用如表词。夫然,
[1067]论语述而云:甚矣吾衰也。——「甚」字合「矣」字,其为表词也明甚。而「夫然」「所以然」与「同然」诸「然」字,亦皆然矣。
动字辨音五之二
【5.11】同一字也,有因异韵而为名字、为动字者,已略于名字篇内。更有以音异而区为静字与动字者,或区为内、外动字者,或区为受动与外动者,且有区为其它字类者,散见于书,难以遍举,爰举如干以为例。
中 平读静字也。书大禹谟:允执厥中。 去读外动字,矢中的也。史周本纪:养由基去柳叶射之,百发百中。①孟:其中非尔力也。
恫 平读个动字,痛也。诗大雅思齐:神罔时恫。 去读静字,不得志也。史苏秦列传:是故恫疑虚喝。
总 平读名字,缝也。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上读外动字,合也。书伊训:百官总己。
逢 在东韵,状字,鼓声也。诗大雅灵台:鼍鼓逢逢。 在冬、江两韵,外动字,值也。在宣三:不逢不若。若从「夅」则音庞,姓也。孟子离下:逄蒙学射于羿。 故颜氏家训有云:‘「逢」「逄」之别,岂可雷同?’②
重 平读外动字,复也。易文言:九三重刚在不中。 上读静字,不轻之谓也。礼王制:轻任幷,重任分。 又去读亦外动字,因其重在重之也。礼祭统: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国也。
从 平读外动字,相听也。书益稷:汝无面从。 又就也。易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又自也。诗小雅何人斯:伊谁云从。 去读名字。书冏命:其侍御仆从。「放纵」之解则为外动字,亦去读也。论八佾:从之纯如也。
共 平读外动字,敬也。汉王褒传:共惟春秋法五始之要。其解公同之义者亦外动字,则去读矣。礼王制:爵人于朝,与众共之。而「共给」「共养」有平去二音,音别义同。
纵 平读静字,南北曰纵,亦作「从」字。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 假为外动者亦平读。诗齐风南山:衡纵其亩。去读外动字。说文云:舍也,缓也。 玉篇云:放也,恣也。书太甲:纵败礼。又「操纵」亦去读。
降 平读内动字,降伏也。左庄八:师及齐日围*,*降于齐师。 去读外动之,升降也。语云:降心相从。
为 平读外动字。尔雅释言云:作,造,为也。书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为。 去读介字,以也,缘也。书咸有一德: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释文云:「为上」「为下」之「为」,于*反。
吹 平读外动。玉篇云:出气急也。庄逍遥游: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诗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去读名字。礼月令: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
施 平读外动字,设也,用也。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去读亦动字,惠也,与也。易文言:云行雨施。礼曲礼:其次务施报。又及也。诗周南葛覃:施于中谷。又邪行也。孟离下:施从良人之所之。 惟「施与」之施,平仄兼读。
迟 平读。说文云:徐行也。则为状字。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 缓也,则为静字。礼玉藻:君子之容舒迟。久也,亦静字,常语也。 去读外动字,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
遣 平读受动字。说文云:亡也。诗小雅谷风:弃予如遗。又余也。礼乐记:有遗音者矣。 去读外动字,投赠也。
差 平读叉兹切,静字,不齐也。孟万下:其禄以是为差。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 初佳切,则为外动字,差使也。初加切,则为内动字。说文云:贰也,不相值也。广韵云:舛也。汉东方朔传: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衰 平读所危切,灭也,弱也。榖梁序云:昔周道衰陵。 读「崔」音则为名字,同「缞」字,丧服。
追 平读中葵切,外动字,随也,逮也,送也。诗周颂有客:薄言追之。 说文云:逐也。左庄十八:公追戎于济西。都雷切亦外动字,治玉也。诗大雅棫朴:追琢其章。 又,「母追」,冠名,与「頧」字通。
治 凡「治之」之「治」平读,外动字也,「治国」「治人」之类。而「已治」之「治」去读,受动字也,「国治」「邑治」之属。故州郡所驻曰「治」,则用为名字矣。
推 平读川锥切,外动字,顺迁也。易系辞: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又择也,奉也,奖也,亦进之也。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 又通回切,排也。左襄十四:或*之,或推之。 注云:后送曰推。又让所有以予人也。史淮阴侯列传: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又移也。诗大雅云汉:旱既太甚,则不可推。疏云:不可令之移去也。
居 平读居之切,助字。礼檀弓:何居? 斤于切,内动字,安也,坐也。书盘庚:奠厥攸居。礼曾子问:居,吾语女。又积蓄也。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注云:化易也。谓交易其所居积也。
戏 平读叹字。又庄子「伏羲」作「伏戏」。去读内动字,弄也。礼坊记:闺门之内,戏而不叹。 又谑也。诗卫风淇奥:善戏谑兮。
委 平读静字,雍容自得之貌。诗召南羔羊:委蛇委蛇。 去读外动字,任也,属也。左昭元:徐吾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又弃置也。孟公下:委而去之。
几 平读静字。说文云:微也。易系辞:几者动之微。 上读状字,几何也。左僖二十七: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去读外动字,觊也。左哀十六: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月以几。
予 平读代字,我也。 上读外动字,赐也。诗小雅采菽: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与 平读助字。上读名字。说文云:党也。管子八观篇:请谒得于上,则党与成于下。又外动字,善也。礼礼运:诸侯以礼相与。又许也,从也。论先进:吾与点也。又施与也。礼曲礼:与人者不问其所欲。 去读介字。论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躇 平读状字,「踌躇」,犹豫不定之容。 入读外动字。公宣七:躇阶而走。释文:「躇」与「踱」同。又注云:犹超遽不暇以次。
输 平读外动字,以物送之也。左僖十三:秦于是乎输粟于晋。 又隳也。诗小雅正月:载输尔载。又俗谓「胜负」为「输嬴」。 去读名字,指所送之物也。韵会云:汉有三辅委输官。谓委所输之物之官也。
污 平读汪胡切,同「洿」,名字。说文云:浊水不流也,一曰窊下。诗小雅十月之交:田卒污莱。 又乌瓜切,外动字,凿地也。礼礼运:污尊而杯飮。 去读乌故切,亦外动字,染也,又去垢也。诗周南葛覃:薄污我私。
恶 平读询问代字,又状字,何也。 去读外动字,憎也。左隐三:周郑交恶。 入读静字,不善也,又陋也。
呕 平读匈于切,状字。史淮阴侯列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又乌侯切,内动字,小儿语。 又通「讴」。汉朱买臣传:其妻亦负戴要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反 平读受动字,断狱平反也,犹云定案为反回也。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上读个动字。史陈胜列传:使者五反。孟子梁下:反其旄倪。则用为外动字。
怨 平读名字。礼儒行:外举不避怨。 去读外动字:怨天尤人。
摊 平读外动字,开也,一曰手布也。世说云:王戎满床摊书。 去读亦外动字,按也。
还 平读胡关切,内动字,反也。诗小雅何人斯:尔还而入,我心易也。 又旬宣切,同「旋」,亦内动字也。
闲 平读居颜切,名字。说文:隙也。庄子山木: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闲。 又何艰切,静字,安也。汉司马相如传:雍容闲雅甚都。 去读外动字,代也。诗周颂桓:皇以闲之。又厕也。左隐三:石碏曰:‘远闲亲,新闲旧。’又迭也。书益稷:笙镛以闲。「闲」者,迭奏也。
先 平读名字、静字皆通用。老子:象帝之先。 去读外动字,在后而先之也。易文言:先天而天弗违。
穿 平读外动字。说文曰:穴也,通也。诗召南行露:何以穿我屋? 去读亦外动字,贯也,连也。汉司马迁传:贯穿经传。
溅 平读状字,水疾流貌。 去读外动字,水激也。史蔺相如传: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挑 平读他雕切,外动字,俗谓肩荷曰「挑」。 又取也。今拣人物亦谓之「挑」。 又他羔切,静字,挑达也,同「佻」。荀子强国篇:其服不挑。 上读外动字,引也,拨也。史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调 平读田聊切,外动字,和也。礼月令:调竽笙竾簧。又张流切,静字,朝也。诗周南汝坟:惄如调饥。毛传云:调,朝也,又作「辀」。去读外动字,选调也。史秦始皇本纪: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藁。 又名字,赋也。正字通云:民赋曰调。由是「音调」之谓乐律,「才调」之谓韵致,皆名字也。
要 平读外动字,约也。论宪问:久要不忘生平之言。 又求也,勒也。 去读静字,紧要也。孝经:先生有至德要道。
漂 平读外动字,漂浮也。书武成:血流漂杵。 又吹也。诗郑风萚兮:风其漂女。 去读内动字,水中击絮也。史淮阴侯列传:竟漂数十日。
徼 平读外动字,要也,求也。左昭三:徼福于大公。礼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 又抄也。论阳货:恶徼以为知音。注云:抄人之意以为己有也。 去读亦外动字,循也。汉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至「游徼」,逻卒也。 又「徼」解边塞,与西都赋之「徼道绮错」解小道,得为名矣。
料 平读外动字,量也。史孔子世家: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又度也,理也,计也。周语:乃料民于太原。史李斯列传:君侯他料。晋书王徽之传:比当相料理。 去读如「材料」「物料」「意料」「诗料」之类,皆名字也。
摽 平读外动字,麾也。孟万下: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 上去兼读皆外动字,同义,击也,落也。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
剽 平读名字。尔雅释乐:大木谓之镛,其中谓之剽。疏云:其不大不小者名剽。 去读外动字,掠也。史酷吏列传: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羣盗。 又静字,急也,轻也。汉地理志:自全晋时已患其剽悍。
教 平读外动字,俗解「使令」也,如「悔教」「肯教」之属。 去读名字兼动字,训也,令也,下所效法也。易观:圣人以神道设教。又「教训」。
劳 平读名字,勤也。易兑:民忘其劳。 又事功曰劳。礼儒行:先劳而后禄。 去读外动字,慰问也。礼曲礼:君劳之得拜。
和 平读名字,又静字也。易干:保合太和。礼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诗小雅蓼萧:和鸾雝雝。和,铃之在轼也。 去读外动字,声相应也。易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又调也。礼檀弓:竽笙备而不和。至礼礼运云: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礼器云:甘受和。两「和」字虽去读而用如名字矣。
荷 平读名字,荷蕖也。 上读外动字,担也。论宪问: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
过 平读内动字,经也。 去读外动字,度也,越也。易系辞: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又过失也,则名字矣。
瘥 平读名字,病也。诗小雅节南山:天方荐瘥。 去读内动字,疾愈也。
相 平读代字,所指不一也。孟滕下:出入相友。又名字,质也。诗大雅棫朴:金玉其相。 去读外动字,视也。左隐十一:相时而动。又助也。易泰:辅相天地之宜。
强 平读静字,礼曲礼:四十曰强而仕。 上读外动字。庸:或勉强而行之。
行 平读寒冈切,名字,列也,二十五人为「行」。 又「中行」「太行」,皆本名。 何庚切,内动字,人之步趋也。 去读户浪切,名字,行辈也。 又:行行如也。则为状字,下孟切。又为名字,如「德行」「言行」之类。
庆 平读音羌,名字,福也。易文言:必有余庆。去读邱竟切,亦训「福」。 而「贺庆」则动字矣。
将 平读状字,甫始之辞。易系辞: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 又外动字,养也。诗小雅四牡:不遑将父。送也。又召南鹊巢:百两将之。 又郑风有女同车:佩玉将将。 又大雅绵:应门将将。皆状字也。 去读则名字,「将军」「将帅」之属。
傍 平读静字,通「旁」,侧也。 去读外动字,倚也。
当 平读外动字,值也,任也。论卫灵:当仁不让于师。又敌也。礼王制: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中。 又遇也。又曲礼:当食不叹。又学记:当其可之谓时。 去读内动字,合宜也。又乐记:天地顺而四时当。又出物质钱谓之当。
攘 平读外动字,窃也。论子路:其父攘羊。 去读亦外动字,扰也。汉陈平传:倾侧扰攘楚魏之间。
迎 平读外动字,人来而接之也。礼中庸:送往迎来。 去读则人未来而迓之也。诗大雅大明:亲迎于渭。
应 平读助动字,当也。又料度之辞。 去读外动字,答也,物相应也。易咸:二气感应以相与。
胜 平读外动字,任也,举也,堪也。孟告下: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 去读内动字,胜负也。史魏世家:百战百胜。③
留 平读外动字,止也,迟也。易旅:君子以明慎 刑而不留狱。楚语:举国留之。 又伺便也。庄山木:执弹而留之。礼儒行: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上「留」字解久也。「留落」「遮留」同韵。 去读内动字,停待也。汉郊祀志:宿留海上。
临 平读外动字,视也。诗邶风日月:照临下土。 又以尊至卑曰临。礼曲礼:临诸侯,畛于鬼神。 去读内动字,丧哭也。左宣十二:卜临于大宫,且巷出车,吉。
任 平读外动字,当也。左僖十五:重怒难任。又负也。诗小雅黍苗:我任我辈。又名字,以恩相信也。周之大司徒:孝友睦姻任恤。 去读名字,所负也。论泰伯:仁以为己任。
禁 平读受动字,受制也。汉咸宣传:犹弗能禁。又胜也,当也。至天子所在曰禁,犹云被禁之地,则名字矣。 去读外动字,制也,戒也。易系辞:禁民为非曰义。
占 平读外动字,视兆问也。 去读亦外动字,着位也,擅据也。汉宣帝纪:流民自占八万余口。 又隐度其辞口以授人曰「口占」。又陈遵传:召善书吏十人于前,治私书谢京师故人,遵凭凡口占书吏,且治省事,书数百封,亲疏各有意。又有也。韩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
渐 平读外字字,浸也,染也。汉董仲舒传:渐民以仁。 又内动字,流入也。书禹贡:东渐于海。 去读状字,凡物变移徐而不速之貌。
厌 平读状字,安舒貌。 去读外动字,满也,足也。汉王莽传:克厌上帝之心。 入读伏也,压也。左昭二十六:将以厌众。
帆 平读名字,所以使风也。 去读内动字,船使风也。
种 上读名字,所种也。诗大雅生民:诞降嘉种。 去读外动字,种之也,布也。书大禹谟:皋陶迈种德。
恐 上读内动字,惧也。礼中庸:恐惧乎其所不闻。 去读亦内动字,疑也,虑也,亿度也。
累 上读外动字,增也。史吴王濞列传:胁肩絫足。「絫」古「累」字。又律历志:权轻重者不失黍絫。则名字矣。去读亦外动字,缘坐也。左隐十:相时而动,无累后人。书旅獒:终累大德。 平读同累。孟梁下:系累其子弟。赵注云:系累,犹缚结也。外动字。
使 上读令也,役也。礼曲礼:六十曰耆,指使。 去读名字,为所使也。汉韩信传:然后发一乘之使,奉咫又之书以使燕。
始 上读名字,本始之始也。易干:万物资始。汉王褒传:共惟春秋法五始之要。 去读动字,方始之始也。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
被 上读内动字,言论了。诗大雅公刘:于时语语。 去读外动字,以言告人也。论阳货:居,吾语女。
处 上读内动字,居也。诗召南殷其靁:莫或遑处。 去读名字,所也,所于处也。
女 上读名字。 去读外动字,以女妻人也。孟离上:涕出而女于吴。书尧典:女于时。
去 上读外动字,除也。礼中庸:去谗远色。 去读内动字,人相违也。
雨 上读名字,所雨也。 去读无主动字。诗小雅大田:雨我公田。
吐 上读外动字。诗大雅烝民:刚则吐之。 去读内动字,呕也。
树 上读外动字,种也。 去读名字,所树也。
数 上读外动字,计也。诗小雅巧言:心焉数之。 去读名字,算数也。易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入读静字,频数也。礼祭义:祭不欲数,数则烦。
悔 上读名字。 去读外动字。正字通云: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上声读;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去声读。
采 上读外动字。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又择也。礼昏义:纳采问名。又「采色」,皆读上声。 去读名字,臣食邑也。
载 上读名字,年也。 去读外动字,乘也。易大有:大车以载。又「覆载」「记载」从同。
引 上读外动字,开弓也。又演也。易系辞:引而伸之。 又相荐达曰「引」。 去读名字,牵牛綍也。
准 上读外动字,平也。书立政:准人。 又仿也。易系辞:易与天地准。 入读名字,鼻也。史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
近 上读静字,不远也。易系辞:近取诸身。去读居吏切,辞也。诗大雅崧高:往近王舅。 又巨靳切,亲也,近之也。书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两去读皆外动字而异义。
远 上读静字。 去读外动字,远之也。论雍也:敬鬼神而远之。
饭 上读外动字,餐饭也。礼曲礼:饭黍毋以箸。 去读名字,所食也。
散 上读名字,「闲散」「药散」之类。 去读外动字,离也,布也。
善 上读静字。 去读外动字,善之也。孟梁下:王如善之。
转 上读自反动字。诗周南关雎:辗转反侧。 去读外动字。凡物自转则上声,以力转物则去声。
选 上读外动字。礼礼运:选贤与能。 去读受动字。又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 又「少选」,状字,读上声。
好 上读静字。诗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去读外动字,爱而不释 也,好之也。
造 上读外动字,建也,作也。书大诰:予造天役。注云:予之所作,皆天所役使也。去读受动字,造就也。诗大雅思齐:小子有造。礼王制:升于学者,不在于司徒,曰造士。 又内动字,诣也,进也。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造焉则以告。 又诗大雅大明:造舟为梁。连舟而为桥梁以渡也。
倒 上读内动字,仆也,如「绝倒」「倾倒」之类。 去读外动字,翻也。诗齐风东方未明: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左 上读静字,定位之序,左昭右穆。 去读外动字。左襄十: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
* 上读胡果切,名字,车盛膏器。「炙*」者,言言之不尽,如*之常有膏也。又尺马切,④外动字,回转也。礼雑 记:叔孙武叔朝见轮人,以其杖关毂论者。谓以杖穿毂而转其轮也。
下 上读静字。 去读内动字,降也。
泻 上读外动字,倾也。周礼地官稻人:以浍泻水。 去读司夜切,静字,卥也。论衡书解:地无毛则为泻土。 又「吐泻」为内动字。
仰 上读外动字,举首望也。 去读亦外动字,恃也,资也。史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放 上读内动字,升也。孟离下:放乎四海。又梁下:放于琅邪。 去读外动字,逐也,弃也。书舜典:放驩兜于崇山。
上 上读内动字,升也。易需:云上于天。 去读静字。又文言:本乎天者亲上。
请 上读外动字,求也,谒也。礼曲礼:请业则起。 去读名字,春朝秋请也。又「延请」同。
首 上读名字,易说卦:干为首。 去读「自首」为外动字。「首向」为内动字。礼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
后 上读静字。又用如名字。左桓二: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去读外动字,后心也。老子:自后者人先之。论卫灵: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走 上读内动字,趋也。文选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班固答宾戏:走亦不任厕技于彼列。两「走」字解「仆」也,则名字矣。 去读疾趋也,亦内动字。诗大雅绵:予曰有奔走。孟梁下:弃甲曳兵而走。
右 上读静字。 去读外动字,同「左」字。
飮 上读内动字。周礼天官饍夫:飮用六淸。 去读外动字,飮之也。礼檀弓:酌而飮寡人。
枕 上读名字。 去读外动字,枕之也。论述而:曲肱而枕之。
滥 上读泉名。尔雅释水:滥泉正出。 去读外动字,泛也。家语:其源可以滥觞。 又浮辞失实也。
帅 去读名字,「将帅」也。 入读外动字。易帅:长子帅师。
刺 从刀束,去读外动字,直伤也。又「刺史」官名,「投刺」柬也,皆为名字。 入读亦外动字,针黹也。史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汉燕王旦传:阴刺候朝廷事。⑤又撑也。史陈平世家:平恐,乃躶而佐刺船。至「刺」字从束入读,郎达切,静字,戾也。汉杜钦传:无乖刺之心。 又谥法:暴戾无亲曰刺。 至「拨刺」张弓声,「跋刺」鱼跃声,皆状字。⑥
识 上读记也。书益稷:书用识哉! 入读认也。左襄二十九:如旧相识。皆外动字。
食 去读名字。论为政:有酒食。 入读外动字。
积 去读名字,储蓄也,所积也。诗大雅公刘:乃积乃仓。 入读外动字,聚也。易升:积小以高大。
出 正韵云: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得去声,然亦有互用者。此内外动之别也。尔雅释亲: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 入读,名字也。
咥 许既切,去读内动字,大笑也。诗卫风氓: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入读徒结切,外动字,啮也。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度 去读名字,法制也。 入读外动字,谋也,量也。
厝 去读外动字,置也。汉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入读名字,厉石也。诗大雅鹤鸣:可以为厝。⑦
错 去读外动字,置也。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史周本纪:刑错是十余年不用。 入读外动字,如「错雑」「错乱」「错综」「错误」之属。「错刀」者,说文云:金涂也。
切 去读音砌,代字,众也,「一切」,大凡也。 入读外动字,刌也。礼少仪:聂而切之为脍。
画 去读图物也。 入读分界也。皆外动字。
杀 去读静字。礼礼器:不丰不杀。 入读外动字,戳也。
喝 去读噎塞也。后汉窦宪传:宪阴喝不能对。 入读诃也。史苏秦传:恫疑虚喝。 去入皆内动字。
塞 去读名字,边界也。礼月令:条件边竟,完要塞。 入读外动字,填也,隔也。又: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
约 去读名字,所要约也。汉礼乐志:明德乡治本约。 入读外动字,缠束也,约束也。又「约剂」者,要盟之载词也。
乐 去读外动字,喜好也。论雍也:仁者乐山。又季氏:益者三乐。 入读名字,声音总名。又内动字,喜也。孟梁下:与民同乐也。
较 去读外动字,比也。又状字,着明貌。汉孔光传:较然甚明。 入读名字,车骑上曲铜也。诗:猗重较兮。
觉 去读内动字,梦醒也。诗王风兔爰:尚寐无觉。 入读外动字,晓也。孟子上:使先知觉后知。
背 去读补妹切,「补」声促,名字,脊也。又「堂北」。诗卫风伯兮:言树之背。 又薄昧切,「薄」声舒,外动字,违也,弃也。书太甲:既往背师保之训。 此以声之舒促而用异者。
暴 去读静字。书泰誓:敢行暴虐。 入读外动字,日干也。孟告上:一日暴之。
冒 去读外动字,覆也。又假称也。汉卫青传:故青冒姓为卫氏。 入读静字,贪也。左昭三十一:贪冒之民。 又「冒顿」同音。
藉 去读外动字,祭藉也。易大过:藉白茅。 又「凭借」「慰藉」为外动字。 「蕴藉」则为静字。 入读状字,「狼藉」,雑乱离披貌。汉江都易王传:国中口语藉藉,⑧无复至江都。又「藉田」同音。
射 去读名字。说文谓: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礼射义:是故古都天子以射远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论八佾:射不主皮。 又「仆射」官名。 入读外动字。论述而:弋而射宿。 又诗大雅思齐:无射亦保。静字,厌也。
畜 去读名字。左僖十九: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云:养之曰畜,用之曰牲。 入读,许六反,名字,与去读同解。左桓六: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 又礼曲礼:问庶人之富,数畜以对。 两「畜」字疏皆作入声。 又丑六切,外动字,积也。礼月令:仲秋之月,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畜菜。 又内则:子妇无私货,无私畜。又止也。孟梁下:畜君何尤?又许六切,外动字,养也。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礼儒行:易禄而难畜也。 至「大畜」「小畜」卦名,有止之义,音仍丑六切。
伏 去读外动字,鸟覆卵也。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雌鸡伏子。 入读内动字,偃也。礼曲礼:寝毋伏。
读 去读名字,凡经书语绝处谓句,语未绝而点之以便成诵者曰「读」。⑨ 入读外动字,诵书也。
越 王伐切,外动字,度也,踰也。 又国名。户括切,名字。礼礼运:越席疏布。 又瑟下孔为「越」。
活 户括切,内动字,生也。 古活切,状字。诗卫风硕人:北流活活。 水流声。
拔 蒲拨切,静字,疾也。礼少仪:毋拔来。汉陈项传:拔起陇亩之中。 又蒲八切,外动字,擢也,抽也。易文言:确乎其不可拔。 又泰:拔茅茹。
别 必列切,名字,券书也。周礼天官小宰:听称责以传别。注云:别为两,两家各得一也。 又「大别」,山名。又辨也,用如名。 音便,⑩则外动字,离别也。
合 侯合切,一作外动字,同也。易干:保合大和。诗小雅常隶:妻子好合。 又会了。礼王制: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 又聚也。论子路:始有,曰,苟合矣。 又答也。左宣二:既合而来奔。此内动字,无止词也。 一作名字,配也。诗大雅大明:天作之合。史货殖列传:糵曲盐豉千合。注谓四者轻重多寡相配合耳。 又「六合」「宇合」皆名也。 葛合切,则专作名字。汉律历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1章云:史记原文作‘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2章云;阮元氏孟子注疏校勘记云:‘按「逢」字从「夆」,逢蒙,逢伯陵,逢丑父,逢公,皆薄红反;东转为江,乃薄江反;德公,士元,非有二字也。宋人广韵得改字作「逄」,薄江切,殊谬,孟子音义同谬,不可不正。「逄蒙」古书作「蠭蒙」,则其字不当从「夅」可知矣。’
○3章云:史记原作‘臣有百战百胜之术。’
○4章云:「*」字无「尺马」音。雑记释文:‘「*」胡罪反,又胡瓦反,又胡管反。’此云尺马切者误。
○5章云:传文无此语,马氏转引康熙字典致误。
○6「剌」和「刺」是两个字,不是一字异读,不应阑入。
○7章云:今诗作‘可以为错’,释文云:‘「错」七落反,说文作「厝」。’今马氏引诗直作「厝」,亦误。
○8章云:汉书作「籍籍」,亦转引康熙字典而误。
○9【0.2】节界说二十三说:‘凡有起、语两词而辞意未全者曰「读」’,乃马氏为文通一书所作之科学的定义,此处‘语未绝而点之以便诵者曰「读」’,乃对世俗用法的说明,即一般塾师在书中不加圈而加点的地方。
○10章云:「离别」之「别」不音「便」,此盖用康熙字典‘便入声’之文而脱去‘入声’二字。
动字骈列
【5.12】案经史中动字,往往取对待两字连用者,又取双字义同且为双声迭韵者,①学者阅书,当自得之。
【5.12.1】又待两字连用者,如:
行藏 兴亡 穷通 浮沉 悲欢 纵横 安危
盈虚 公私 从违 钩深② 去留 屈伸 抑扬
卷舒 进退 出处 出入 出纳 作息 去就
聚散 向背 隐显 陟降 反复 坐作 逆顺
开阖 游息 增损 通塞 操舍 因革 褒贬
辞受 施报 穷达 成毁 张弛
○1本节所列动字,其中有的又被列入别类之字中。如「进退」「通塞」「因革」,又归入名字(见【1.5.1】节);「穷通」「纵通」「公私」,又归入静字(见【4.1.2】节);「安危」又归入名字,还归入静字。类似的情况还有。
○2章云:「钩深」非对待字,「钩」疑「浅」字之误。
【5.12.2】双字同义者,如
观瞻 登临 追陪 搜寻 栖迟 奔趋 奔驰
讴歌 扶持 提携 施为 耕耘 调和 藏修
栽培 承宣 旬宣 游扬 调护 维持 切磋
琢磨 品题 品量 较量 激扬 鼓舞 栉沐
粉饰 顾盼 睥睨 洗涤 选择 掎角 反侧
步骤 赞化 树立 消遣 征伐 耕获 区处
封殖 招携 铺排 推详 支* 驱除 勾销
薫陶 陶铸 陶镕 条陈 吹嘘 侵凌 鞭笞
范围 调停 掩藏 揣摩 破除 锻炼 周内
整齐 发挥 羽仪 主张 播迁 整葺 脱略
付托 造就 剖决 束缚 扫荡 诱掖 奖劝
戡定 殒坠 扇惑 摘觖 觖望 怨望 跅弛
陈设 觊觎 窥伺 褒显 蠲免 创垂 惩劝
扶翊 调处 担荷 遴选 超擢 商确
【5.12.3】双声迭韵者,①如:
流离 炰烋 踌躇 徜徉 逍遥 猖狂 嗟跎
缠绵 趦趄 绸缪 荒亡 经营 甄陶 周旋
逡巡 相羊 仓忙 迟疑 迍邅 雍容 支离
盘桓 迁延 留连 优游 欷嘘 恢谐 劻勷
因循 抢攘 陆梁 逗遛 觊觎 滑稽 卓荦
黾勉 缱绻 啸傲 怫郁 恐惧 感慨 酷毒
蔑裂 踧踖 邂逅 偃蹇 辟易 抑郁 土苴
耿介 勉励 矫揉 雑沓 慷慨 犹豫 诚悃
颠倒 盘薄 狼戾 钩距 萧散
然双声迭韵诸字,所以状容者居多,故概通状字。
○1下列例字中, 甄陶 周旋 勉励 矫揉 诚悃等,既非双声,也非迭韵。
动字相承五之三
【5.13.1】凡句读之成,必有起词、语词。起词之隐见,一以上下之辞气为定。而语词,则起词之所为语也,①无语词是无句读矣。语词以言起词之为何若者,则名为表词;语词以记起词之行者,则惟动字是以。在一句一读之内有二三动字连书者,其首先者乃记起词之行,名之曰坐动;其后动字所以承坐动之行者,谓之散动。散动云者,以其行非直承自起词也。②姑引论语季氏篇与高祖求贤诏分注焉以明之:
季氏(起词)将(状字)伐(坐动,以记起词之行)颛臾(「伐」之止词,至此一句)。冉有季路(起词)见(坐动)于孔子(转词,至此一读,以记述言之时)。曰(坐动,其起词即前读也,③盖「曰」者,非平日之冉有季路,乃见于孔子之冉有季路也。「曰」之止词,即以后所述之语,故至此可略顿)。季氏(起词)将有(坐动)事(止词)于颛臾(转词,记处,至此皆「曰」之止词)。孔子(起词)曰(坐动,同前)。求(主次,呼其名也)。无乃(状字,以状所疑,与助语④「与」字相应,反言以决之也)尔(起词)是(决辞,⑤以代句之坐动也)过(表词)与(助字,至此一句)。夫(特指代字)颛臾(主次,冒于句读之先,特指其名,文势一振)。昔者(二字,状字之记时者⑥)先王(起词)以(用也,动字,今为坐动)为(作也,亦动字,乃上承「以」字,所谓散动也,犹云「昔先王用颛臾为东蒙主」,故「为」字前含有「颛臾」二字,以其特提于句读之先,故不言而喻)东蒙(「主」字之偏次)主(「为」之止词,如「为」字作「是」字解亦可,得「主」字乃表词。犹云「昔先王封之为东蒙主也。」至此言故之读,言所以为「社稷之臣」之故也)。且(连字,进一层,所以连前读,意谓颛臾之为社稷之臣,不第先王封之之故,更以「且在」云云)在(坐动,其起词空冒于前)邦域之中(转词以记处者)矣(助字,以决事之已然者。至此又一读,亦言故也。两读意偏,下句意全)。是(决辞,可视为本句之坐动,其起词「颛臾」已先提矣)社稷(偏次)之(介字)臣(表词)也(助字,决理也,犹云「当日先王封之之故既如彼,其所居之地又如此,理当视为国家社稷之臣也。」至此句全)。何(询问代字,乃「为」字司词倒置于先者,见询问代字篇)以(用也,作动字解,此坐动也,其起词指与语者,或暗指季氏亦可,犹云「既为社稷之臣,尔等何为用伐乎?」)伐(散动字,上承「以」字)为(介字,其司词「何」字先置。若作为「哉」字解,则「以」字为介字。「何以伐为」者,犹云「为何伐之哉?」至此一句)。冉有(起词)曰(坐动,至此作一顿)。夫子(起词)欲(坐动)之(止词。至此一句)。吾二臣者(起词)皆(代字)不(状字)欲(坐动)也(助字,煞句,以助其反决之理)。孔子(起词)曰(坐动)。周任(起词)有(坐动)言(止词,至此一读)曰(坐动,其起词乃前读)。陈(坐读,其起词即凡为人臣者,不言可喻)力(止词)就(散动,为司词,其上当有「以」字,可不书明)列(「就」之止词,至此一句)。不能者(起词)止(坐动,又一句)。危(坐动,其起词乃所相之人,不言而喻,一字为读)而(连字)不持(坐动,其起词即相者,止词乃所相者,皆不明书。至此一全读)。颠而不扶(同上,犹云「如主人颠而相者不扶焉」)。则(连字,以言效也)将焉(皆状字)用(坐动,其起词即所相之主人也)彼相(止词)矣(助字,决其效之当然也。凡假设之事皆为读,以其意未全也。而当然之效则为句,以其意毕达也,故至此为句)。且尔言(起词)过(坐动)矣(决其已然之言如此,至此一句)。虎兕(起词)出(坐动)于柙(转词,至此一读)。龟玉(起词)毁(坐动)于椟中(转词,又一读)。是(决辞,起词两读)谁之过(表词)与(助字,反决口气,至此为句)。冉有曰(同上)。今(连字,提起)夫颛臾(起词)。固(表词)而(连字)近(亦表词,皆如坐动)于费(司词,属于「近」字,至此一句)。今(状字,言时)不取(坐动,起词则为季氏,止词则为颛臾,皆不言而喻。此一假设之读也)。后世(加词,记时)必(状字)为(坐动)子孙(偏次)忧(止词。至此言假设之效,成为一句)。孔子(起词)曰(坐动)。求(主次,呼其名也)。君子(起词)疾(坐动,下文皆其止词)夫(特指代字,直贯「辞」字)舍(坐动,其起词乃为是言者,不言而喻。下文「曰欲之」,其止词也)曰欲之(皆「舍」字止词,犹云「舍其欲利之言」)。而(连字,上接「舍」字)必为(坐动,其起词与「舍」字用)之(代字,转词先置)辞(「为」字止词,犹云「必为辞以掩饰其欲利之心」。「之」指上文,故「舍曰欲之」一读,「而必为之辞」又一读,两皆「疾」字止词。至此句全)。丘也(起词,本名,后煞「也」字,见后)。闻(坐动,下文皆记所闻,至「不安」止,皆其止词)有国有家者(一读,为起词也)。不患(坐动)寡(止词)而患不均(同上,至此一读)。不患贫而患不安(又一读。自「有国有家者」至此两读,皆「闻」字止词也)。盖(连字,言故)均(起词⑦)无(坐动)贫(止词,一小句,下同)。和无寡。安无顿(三平句,意皆全)。夫(代字,指上文,起词)如(同动,此为坐动)是(止词,犹云「所言诚若此」也,可为顿读)。⑧故(连字)远人(起词)不服(坐动,至此一假设之读)。则(连字,接言当然之事)修(坐动,其起词即凡有国者,不言可知)文德(止词)以(介字)来(散动,司于介字)之(「来」字止词,至此一句)。既(连字、状字皆可)来(坐动)之(止词,此假设之读)。则(连字,推言假设后应为之事)安(坐动,与上「来」字,其起词皆「有国者」)之(止词,至此句意已全)今(连字,提起)由与求也(起词)。相(坐动)夫子(止词,至此一读,记所处之位)。远人(起词)不服(坐动,记事之句,口气未完)而(连字,以连上下两句相反之事)不能(坐动,其起词为「由」「求」,已先置)来(散动,以承「能」字助动)也(助字,反决,⑨又以口气未完,故煞「也」字)。邦(起词,言邦内之民)分崩离析(四动字,皆为坐动,意平而各不相属)而不能守也(与上句同)。而(连字,上文自「远人不服」至「不能守也」诸句,备陈不能伐人之事,至此「而」字为一大转,以起下文)谋(坐动,「由」「求」其起词也)动(散动,以承「谋」字)干戈(「动」字止词)于邦内(转词,记处。自「远人不服」至此,诸句皆平面口气)。吾(起词)恐(坐动,以下至「也」字,皆所「恐」也,故为止词)季孙之忧(一顿,下文两读之起词)不在(坐动)颛臾(转词。至此为一小读)。而(反转连字)在(坐动,起词在前)萧墙之内(转词,记处,「在」字后无介字)也(至此一读,乃「恐」字止词。「也」字所以决言事理之必将如此,又以煞止词之读也。「今由与求也」至此一段,句意乃全,而「吾恐」至尾,此段中最全之句,其它皆谓之读可也)。
○1这一句似乎把话说拧了。如果说,‘而起词,则语词之所为语也’,似乎更好理解些。
○2马氏用「散动」对译西方语言中的「不定式」,不定式的用途很广,所以马氏散动的用途也很广,承坐动之行者,只是散动的一种,【5.14】节还谈到散动可以作起词、表词、司词、偏次,这些散动都不必承坐动之行。
○3「曰」的起词为「冉有季路」,马氏说起词为前读,费解。下面‘周任有言曰’,马氏说同此。
○4「语」当作「字」。
○5此「是」字决非决辞,即系词。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引王氏经传释词释为「之」(以「过」为名词)。杨氏词诠以此种「是」字为「句中助词」,近人或解为代词(皆以「过」为动词)。
○6只「昔」一字是状字,【6.4.9】节称「昔者」为记时状字‘合于他字以成一语’。
○7「均」,按文通体系应为读,犹云「假如分配平均……」。
○8关于「夫如是」,全书提到多次,但说法不一。【10.5.4】节说它是‘状语有为顿者’;【10.6.2.5】节说:‘「夫如是」……重申前文而自成为读矣。’此处又说它‘可为顿读’,为顿为读,不加判断。
○9何谓‘反决’,不明。

盖(起词)①闻(坐动,其起词即高祖自谓,下文至「成名」皆其所闻之事,皆其止词也)王者(偏次,犹云「王者之中」)莫(代字,起词,犹云「王者之中无人」)高(表词,用为坐动)于(介字,用为比较者)周文(「于」字司词,所比之一端,至此一读)。伯者莫高于齐桓(至此又一读,与前读同。然两读皆非「闻」字止词,要皆为后读之起词)。皆(代字,与「周文」「齐桓」同次,用为止词)待(坐动)贤人(止词,至此为半读)而(连上读,可省「皆」字)②成(坐动)名(止词。至此一读全。故「皆待贤人而成名」止,乃「闻」字止词,前两读则此读之起词。③至此句全)。今(连字提起)天下贤者(起词,犹云「天下所有贤者」,「天下」偏次)智能(两静字表词,用为坐动,至此一读。犹云「今日天下所有贤者,皆是智能之人」。喝起)。岂待(两状字,用如连字)④古之个(起词,下暗含「智能」,故此句无坐动。凡相比句读,其坐动同前,故可暗藏也)乎(助字,反问口气,至此一句。犹云「今之贤者亦有智能之人,岂惟古人为然哉?」)。患(起词,犹云「贤士不进之患」)在(句之坐读)人主(起词)不交(坐动。「交」字为自反动字,⑤犹云「患在人主不与士相交之故」,「与士相」三字不言而喻。「人主不交」一读,为偏次,其正次「故」字,犹云「不交之故」)故(「在」字止词)也(助字,决言其事必然之理。自「患」字至此一句)。士(起词)奚(询问代字,「由」字司词,先置,例也)由(介字,「因」也,「用」也)天之灵(司词)。贤士大夫(亦「以」字司词)。定(坐动)有(散动,承「定」字)天下(两动止词,犹云「因天与人,吾定天下而有之。」)。以(介字,使也)为(散动,司于「以」字)一家(「为」字止词。自「以天之灵」至此,为言故之读)。欲(坐动,其起词在前,其止词乃后读也)其(读之起词,指「天下」)长久(表词,附于「其」字,用为坐动)。世世(转词,在宾次,以记时也)奉(散动,以承「长久」二字)宗庙(「奉」字止词)亡绝(亦散动,皆解「长久」二字,犹云「欲天下久长,使世世代代能奉宗庙而不绝」也)也(助字,以煞承读之为止词者。自「其」字至此,皆为承读,即「欲」之止词)。贤人(起词)已(状字,记时)与我(司词)共(代字)平(坐动)之(止词)矣(助字,言已然之事)。而(连字,所以连下文「可」字)不(状字)与吾(司词)共安利(坐动)之(止词。自「不」字至此为一读,而为「可」字起词)。可(坐动)乎(助字,反问。至此一句,犹云「录用人已与我平天下,而不与我共安利之,可乎哉?」)。贤士大夫(偏次,先置)有(坐动,无起词,其止词乃后读也)肯(坐动,其起词乃下文「者」字。犹云「贤士大夫中有如此者」)从(散动,承「肯」字)我(止词)游(散动,上承「从」字。三动字蝉联承下)者(代字,「肯」字起词,至此一读,为「有」字止词。故自「贤士大夫」至此,共为一假设之读,犹云「士大夫中如有如此之人」)。吾(起词)能(坐动)尊显(两散动,皆并承,「能」字)之(止词。至此一句)。布告(两字并为坐动,其起词即对官而言,故不言而喻,其止词即上文诸事,亦不言明)天下(转词,犹云「不告之于天下也。」至此一句)。使(连字,⑥以言效也)明知(坐动,其起词即暗含「天下之人」)朕意(止词。自「使」字至此一读,以附前句)。御史大夫(起词)昌(同次)下(坐动,其止词即暗含此诏令也)相国(转词,犹云「下之于相国也。」至此一句)。相国(起词)*侯(同次)下诸侯王(同上)。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又一句,同上)。其(代字,偏次,犹云「其人之中」也)有(坐动,无起词,其止词即以后之读也)意(读之坐动,其起词即下文「者」字。「意」字用如受动)⑦称(散动,上承「意」字,解「合」也)明德(「称」字止词)者(煞读代字。至此一假设之读,犹云「如有见称为明德之人」)。必(状字)身(他反代字)劝(坐动,其起词即以前所言「郡守」,其止词即可称明德者)为之(「之」指「明德者」,介字司词)驾(亦坐动,与「劝」字同。犹云「必身劝而为之驾。」至此一句)。遣(坐动,起词指「郡守」,止词同上)诣(散动,承「遣」字,犹云「遣之至相国府」)相国府(转词,记所到之处)。署(散动,承「诣」字,犹云「遣之诣相国府,使之署」也)行义年(三字,「署」字止词。至此又一句止)。有(坐动,一字为假设之读,犹云「如有称合明德之人」也)而(连字)弗言(坐动,其起词仍指「郡守」等,其止词仍指其人。犹云「如有其人而郡守不言之于上」云,至此为读)。觉(受动字,可为起词)。免(坐动,犹云「凡弗言而为所觉者即免。」至此句全)。年老癃病(犹云「如有老于年而病癃者」,两静字皆为表词,合成一读),勿遣(谕郡守也。「遣」字坐动,其起词「郡守」,止词即老病之人)。
以上引书两篇,玩索有得,则句读之法较然矣。
○1此处说「盖」是起词,接着又说「闻」的起词即高祖自谓,令人不解。「盖」字,【8.1.4】节称之为提起连字,并引用此例说:‘此以「盖」字提起者’。足见马氏这里所谓「起词」只是指有提起作用之词语。然「起词」在马氏体系中是专指主语的,此又称「起词」,实为混淆。
○2省「皆」字之说甚怪,‘皆待贤人而皆成名’,无此句法。
○3此读之起词为「周文」「齐桓」,非前两读。
○4「岂」为状字,表反诘;「特」,状字,仅也,此处皆无连接作用。
○5「交」为「结交」之意,非自反动字。
○6马氏把「使」分为动字和连字两类,此外合于【5.13.2.4】节所说‘「使」……用以明事势之使然者,则当视为连字。’
○7此「意」字似非动字而为名字。
【5.13.2】夫曰助动,必有所助之动字为之后焉。后之者,所谓散动也。然动字之可承以散动者,不尽助动然也。凡动字之在句读,有散动为承者,概为坐动。使散动之行与坐动之行,同为起词所发,则惟置散动后乎坐动而已。夫如是,与助动无异。或不然,而更有起词焉以记其行之所自发,则参之于坐、散两动字之间而更为一读,是曰承读。于是,所谓散动者,又为承读之坐动矣。承读起词有不明见者,必其已见于上文者也;不然,必其显而易知者也,观于所引斯明矣。
夫动字之可承以散动者,约有三焉。
【5.13.2.1】一,凡动字说官司之行者,如耳闻、目见、心知、口述之类,则有承读以记所闻、所见、所知、所述之事者,常也。至「曰」「云」诸动字后,虽皆为所云之语,而所语甚长,有未能以承读概之也。①
[1068]孟公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见」字坐坐动,「人」字起词也,「入」字第二动字,上承「见」字,「孺子」为「入」字起词,「孺子将入于井」六字承读,即目见之事也。
[1069]又万上: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其以尧舜之道要汤」八字,承读,以记耳闻之事也,「其」字为「要」字起词,「以割烹」者,犹云「其以割烹要汤」也,本文不曰「其」,不曰「要汤」者,已见于上文也。
[1070]又: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舜」字起至「与」字止,为「识」字承读,而「象之将杀己」五字,又为「知」之承读。
[1071]又滕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性善」,所道之事,「善」,静字而为表词,亦承读也。
[1072]又梁上: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我毁明堂」四字承读,即人所「谓」也。
[1073]又梁上: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云云。——「曰」后诸句至「何也」止,皆所述之语,自为句读,不得统名之承读。又「诗云」后所引之诗,一读一句②亦然。
[1074]又梁下:今燕虐其民,王往在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以为」二字,即「意谓」也。「拯己」字上承「以为」二字,其起词乃「王」了。今不曰「民以为王将拯己」云者,以「王」字见于上文,不必重见也,「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九字为承读。承读助以「也」字者居多。

[1075]又尽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了,无不知敬其兄也。——「爱其亲」「敬其兄」皆承「知」字。然爱者与敬者,亦即知爱知敬之童,是「爱」「敬」之行同为知爱知敬之童所发,故「爱」「敬」二字直承「知」字而已,此与助动无异。
[1076]吴语: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八字承读,所观之事也。
[1077]左襄二十五: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太史尽死」四字,「闻」字之承读,「既书矣」亦然。惟所为书之事己见上文,故不重现。
[1078]又僖三十二: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1079]又庄十: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80]又桓十三:不然,夫岂不知夫楚师之尽行也。
[1081]庄骈拇:意仁义其非人情乎?
[1082]又在宥:甚矣,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
[1083]汉高帝纪: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1084]又霍光传:去病不早知为大人遗体也。
[1085]史平准书:式既在位,见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
[1086]三李斯列传: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
[1087]韩送齐皡下第序:吾用是知齐生后日诚良有司也,能复古者也,公无私者也,知命不惑者也。
诸所引坐动,皆记官司之行,而后皆以承读承之也。
○1马氏把止词之读中的动字也列于散动,超出西方语言不定式动词范围。但马氏对「云」「曰」等动字又区别其后为间接引语(即转述)或直接引语,前者为承读,后者非承读,这是很有见识的。
○2一读指「他人有心」,一句指「予忖度之」。这种句式,现在都认为是两个分句,但马氏认为在前者为读,在后者为句,可参看第十章。
【5.13.2.2】二,凡动字记内情所发之行者,如「恐」「惧」「敢」「怒」「愿」「欲」之类,则后有散动以承之者,常也。惟散动所词之事,心欲其然而恐其不然者,则加弗辞以状之;冀其不然而虞其或然者,则不加弗辞。
[1088]孟梁下: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恐」字坐动,内情所发,「王之不好勇也」六字,承读。民愿王之好勇而恐其不然,故状以「不」字。
[1089]又公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闵」字坐动,亦内情所发,「其苗之不长」五字,承读,状以「不」字者,心欲其长也。
[1090]又公上: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恐」字后一曰「不伤人」者,幸其能伤人也;一曰「伤人」者,求其不伤也。
[1091]孟梁上:寡人愿安承教。——「愿」者,王自谓也,「承教」者亦王也。坐、散两动,同一起词,共成一句。
[1092]又: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辅」字上承「愿」字而另有起词,故为承读。此愿其如是而无所恐也,故不以弗辞状之也。
至[1093]孟子公孙丑上云: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1094]又滕文公上云:御者且羞与射者比。
[1095]又云: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1096]又离娄下云: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1097]又告子下云: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诸句内曰「敢侮」,曰「羞与比」,曰「好驰(与)试」,曰「乐有」,曰「愿留」,皆坐、散两动的一起词,故祇后先并置耳。
[1098]左昭元:子姑忧子晳之欲背诞也。——「子晳」至「也」字止,为承读,乃所忧之事也。愿其不然,故无弗辞。
[1099]又成十三: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君之二三其德也」承读,楚人所恶也。
[1100]论语阳货云: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三句,「恶」字后皆有承读。而恶其诚然也,故皆无弗辞。
[1101]又昭三十:初而言伐楚,吾知其可也,而恐其使余往也,又恶人之有余之功也,今余将自有之矣,伐楚何如?——一「恐」字,一「恶」字,后各有承读,而不加弗辞者,一恐其或然,一恶其诚然也。
[1102]论公冶: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1103]史韩非列传: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1104]又高帝本纪: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
[1105]又: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1106]又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1107]又: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1108]又项羽本纪: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109]汉司马相如传:恐远所溪谷用泽之民不遍闻。
[1110]又杨恽传: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1111]秦策: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1112]公隐元: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
[1113]魏策: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诸所引「愿」「恐」等坐动后,皆为承读,而以「也」字煞者为常。
[1114]吴语: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
[1115]又襄三十一: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
[1116]又僖二十八:非敢必有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
[1117]孟公下: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六引「敢」字,其后散动直记所「敢」之事,故不另为一读也。
【5.13.2.3】「请」字之后,其承读起词如为所请之人,往往置先「请」字。有解为所呼之名者,非是。
[1118]孟梁下: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犹云「请王无好小勇」也。夫「请」者,孟子所请之人,谓「王」也;所请之事,「王无好小勇」也。今「王」字先于「请」字,一若「王」为「请」字起词矣,故有以王为对呼之名者此也,是则「王」字当为一顿。至如
[1119]王请勿疑∣王请度之∣王请大之——等句,皆此例也。
[1120]左襄二十七:王曰:‘释齐秦,他国请相见也。’——前文云‘请晋楚之从交相见也’,今曰‘释齐秦,他国请相见也’,犹云「齐秦两国外,其余各国请令其相见也。」「他国」见先「请」字如前。然此非与他国对语,则「他国」之先「请」字,不得以呼名使例之矣。至如
[1121]又襄公二十九年:请观于周乐。
[1122]又昭元年:请垂櫜而入。
[1123]又桓五年: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
[1124]又桓六年: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诸句,皆常例也。
[1125]秦策云:秦相应侯曰:‘王勿忧也,请令废之。’
[1126]齐策云:张仪曰:‘王勿患,请令罢齐兵。’
[1127]韩策云:穰侯曰:‘公无见王矣,臣请令发兵救韩。’——而史记韩世家作‘请今发兵救韩。’
[1128]赵策云:于是秦王乃见使者曰:‘赵豹平原君数欺寡人,赵能杀此二人则可,若不能杀,请令率诸侯受命邯郸城下。’——以上所引,凡言「请令」者,经生家以为「请今」之讹也,而以史记本为证。然「请」后加「令」之者,犹云「请人转令他人以为所请之事。」盖所请之事,既非请者所可专,亦非为请之人可自为,故加「令」字,于义甚顺。若以「请令」改为「请今」,则所请之事,似即请者所自为也。①
①章云:此字国策作「今」,马氏此文,盖自读书雑志转引,未检原书。然雑志此字,明系镌刻之误。原文云‘“……臣请令发兵救韩”,「令」亦当为「今」,言请即发兵救韩也。史记韩世家作「今」,是其证。凡言「请今」者,皆谓「请即」也。赵策“秦王谓谅毅曰:……请令率诸侯受命邯郸城下。”史记项羽纪“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是其证也。’王氏既以赵策与项纪并举,证「令」之当为「今」,则此文不当为「令」可知。章氏又云:马氏所云「经生家」云云,指王念孙读书雑志战国策第一。
【5.13.2.4】「使」字后有承读,以记所使为之事,常语也。然「使」「令」诸字,用以明事势之使然者,则当视为连字,而非动字也。至禁令无然者,则用「无得」「无令」「无使」「使无」诸字,皆当作连字观。「使」字后凡有承读,其起词如为代字,用「之」字者其常,「彼」「其」两字亦间用焉。①
「使」作动字。
[1129]孟梁上: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是」字代字而为起词也,「使」字坐动,「民」字起至「无憾」止,乃承读也。
[1130]又公下: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盖大夫」起至「辅行」止,「使」字承读也。
[1131]左僖二十八:栾枝使舆曳柴而*遁,楚师驰之。——「舆曳柴而*遁」者承读,即栾枝所使之事也。
[1132]又僖三十三: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戳于秦,寡君之以为戳,死且不朽。——「归就戳」者,「累臣」也,「使」字承读也。
[1133]史张释之列传: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使承诏赦太子」者,即薄太后所使之事也。②
[1134]又三王世家:陛下过听,使臣去病待罪行间。——「臣去病待罪」者,陛下所使之事。皆为承读。
「使」作连字。 [1135]孟梁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使不得耕耨」者非「彼」也,乃「彼夺民时」之事使然者也,故「使」字当作连字观也。
[1136]又: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云云。——「天下仕者」皆欲如是者,非王所能使然也,乃「发政施仁」之效使然也。
[1137]左隐元: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无使滋蔓」者,乃能「早为之所」之效,非谓庄公能禁其不滋蔓也。故「无使」二字应为连字,以记禁令之事也。
[1138]又成二:寡君不忍,使羣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无令」二字,与「无使」同。
[1139]史张释之列传: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无得」亦禁令之连字也。
[1140]左成十三: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俾」字,使令之连字也,与「使」字同。③
[1141]史匈奴列传:愿寝兵……以安边民,使少者得成其长,老者安其处,世世平乐。
[1142]又:明告诸吏,使无负约。
[1143]汉李广传:后无以复使边臣,令汉益轻匈奴。
[1145]又项羽本纪: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决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1146]齐策: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1147]楚语: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使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诸所引曰「使少者」,曰「令汉」,曰「使得」,曰「令诸君知」,皆以明事势之使然者也。又曰「使无负」曰「无使」,曰「使无以」,曰「使寡君无」,曰「使神无」,皆禁令其无然者,皆连字也。而引论于此者,凡以为「使」字区别,故连及之。
「使」后承读起词为「之」「其」「彼」者。
[1148]史货殖列传:桀黠奴,人之所患也,唯刁间收取,使之逐鱼盐商贾之利,或连车骑交守相。——「之逐鱼盐之利」,「使」字后承读也。承读起词例用「其」字,今以「之」字,唯「使」之后承读有然也。
[1149]荀子议兵:大寇则至,使之持危城则必畔,遇敌处战则必北,劳苦烦辱则必犇。——「使」字后亦用「之」字。
[1150]燕策: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使」字后承读起词亦用「之」字。
[1151]史李斯列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此起词亦用「之」字。
[1152]庄齐物论:夫吹万不的而使其自已也。——「使」字后承读用「其」字者不常。
至[1153]孟子尽心上云: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一句,则用「彼」字者,指道之高美不可及也。盖「彼」字之用,或褒或贬,皆有不与己类之意,而用为贬者居多,已详代字。④
○1「之」字不居主次,即不作起词,这是大原则,现在说:‘「使」字后凡有承读,其起词如为代字,用「之」字者其常’,足证「之」(以及所有名字、代字)为「使」之止词,「使」非连字。准此,「无使」「无令」「无得」亦非连字。
○2太后使承诏所赦不仅太子,亦有梁王。
○3[1140]与上[1132]同。彼处马氏称「归就戳」为「使」之承读,则「使」是动字,今又称「俾我惠公能奉祀于晋」之「俾」为‘使令之连字’。两说相较,似以将「使」和「俾」解作动字为妥。
○4此指【2.2.3】节。

【5.13.2.5】三,凡动字记有形之动,如「往」「来」「奔」「驰」之属,皆有形迹可指,其后承以散动,以记所为动之事者,则惟以两动字先后置之,而不另为承读。以两读之行,异先后而不异所自也。
[1154]孟梁下: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出」字有形之动,「舍」内动字承之,以言所为出之事也。「出」者,「舍」者,皆景公也,故「出」「舍」之行皆景公所自发,惟以「出舍」二芓先后幷置,而「舍」字可不另为承读矣。
[1155]又公下:今病小愈,趋造于朝。——「趋」「造」二字同一起词,故连书。
[1156]又梁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欲疾」,又「欲赴愬」,同上。
[1157]又滕上: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1158]公宣六: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杀之。
[1159]庄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1160]左成十三: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
[1161]史信陵君列传: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所引曰「来取」,曰「往杀」,曰「往贷」,曰「来求」,曰「争往归」,诸动字并置,皆此例也。
有形动字后如有止词或转词者,则附于后,而后以散动承之,以记所为动之事。
[1162]孟滕上:然友之邹,问于孟子。——「之」字有形动字,「邹」字其转词也。「问」者,所为之邹之事也。「之」字后系以「邹」字,而后承以「问」字,此同前例,惟两动字间参以转词耳。
[1163]秦策:楚绝齐,齐举兵伐楚。——「举」字有形动字,「兵」者其止词也,「伐楚」者,所为举兵之事也,此则两动字间参以止词耳。
[1164]左僖二十八: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如」「告」两动字间参以转词。
[1165]又: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
[1166]史项羽本纪:汉果数挑楚军战。①——「挑楚军战」,四字同上。
[1167]又魏其列传:进名士家居者贵之。——「名士家居者」一读,「进」字之止词也,句法同上。
[1168]又李斯死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从荀卿学」四字亦同例。
「至」字内动也,其后承以散动者,甚言事势可至之极处也。
[1169]史酷吏列传: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匈奴至为」云云者,犹云「郅都之可畏惮,甚至匈奴为偶人」云。
[1170]又:天子至自视病,其隆贵如此。——「天子至视」者,犹云「张汤之隆贵,甚至天子往视其病」也。
[1171]又游侠列传: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
[1172]又: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
[1173]又货殖列传:畜至用谷童马牛。
[1174]汉张禹传:禹为师傅不遵谦让,至求衣冠所游之道。——诸引「至」字皆此例也。
①「挑楚军战」,意即「挑动楚军使之参战」,「挑」与「战」所指不同,「挑」指汉,「战」指楚军。此例与他例不侔。

【5.13.3.1】两动字意平而不相承者,则间以「而」字连之。两意相反者亦如之。
两动字意平者。
[1175]孟梁上: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保」「王」两动字,事分先后,两意平列而不相承,故间以「而」字连之。
[1176]又: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牵」「过」两动字,意平列而不相承,故连以「而」字。
[1177]又滕下: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枉」「直」二字亦然。此种句法,不胜屈指。
两动字意相反者。
[1178]论卫灵:君子矜而不争,羣而不党。
[1179]又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矜」「争」,「羣」「党」,「和」「同」六动字,意皆相反,亦以「而」字转之。
[1180]庄秋水: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两动字意相反者,皆以「而」字连之。
[1181]左昭元:齐卫陈大夫,其不免乎!国子代人忧,子招乐忧,齐子虽忧弗害。夫弗及而忧,与可忧而乐,与忧而弗害,皆取忧之道也,忧必及之。——三用「而」字,皆以直连动字也。
[1182]又僖二十二:君未知战。劲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起之,不亦可乎?——两用「而」字同上。
推此例也,凡句以「而已」两字煞句者,亦此志也。「已」止也,亦动字也,犹曰事惟如是而止。
[1183]孟子滕文公上曰:夫道,一而已矣。
[1184]又告子上云: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
[1185]左襄二十七:事利而已,苟得志焉,焉用有信!
[1186]后汉孔融传:每朝会访对,融辄引正定议,公卿大夫皆隶名而已。
[1187]韩守戒:诸侯之于天子,不惟守土地奉职贡而已,固将有以翰蕃之也。——诸引「已」字皆为动字,故以「而」字连之。
【5.13.3.2】若两外动字参以「而」字,止词同者,有三例焉:① 一,其止词未见于上文者,则名之于第一动字后,而第二动字后代以「之」字。
二,其止词已见于上文者,惟于第二动字后置「之」字以代之。
三,第二动字如有弗辞,其止词未见于上文者,则名之于第一动字后。止词已见于上文者,亦惟于第一动字后代以「之」字,而第二动字后皆无加焉。
动1名而动2之。
[1188]孟梁下: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属」「告」两外动字,间以「而」字,其止词皆「耆老」也。「耆老」二字未见上文,故「属」字后直接「耆老」二芓,而「告」字后置「之」字以代焉。
[1189]又公上: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得」「君」两外动字,参以「而」字,其止词一为「百里之地」,一以「之」字代之。
[1190]又尽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得」与「教育」两外动字,同上。
[1191]又尽下: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1192]左宣十二:王病之,告令尹,改乘辕而北之。
[1193]又襄二十五: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
[1194]公隐元: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
[1195]公宣六:有起于甲中者,抱赵盾而乘之。
[1196]庄达生: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1197]史汲郑列传:择丞史而任之。
[1198]又淮阴侯列传: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
[1199]汉李广传:徒斩车辐而持之。
[1200]史伯夷列传:采薇而食之。
[1201]汉张禹传:禹心亲爱崇,敬宣而疏之。
[1202]韩送文畅师序:如欲闲浮屠之说,当自就其师而问之,何故谒吾徒而来请也?
[1203]又与柳中丞书:一旦去文就武,鼓三军而进之。
[1204]又南海神庙碑:明年祀归,又广庙宫而大之。——诸所引皆第一例。
动1而动2之。
[1205]孟梁下: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斫」「小」两外动字,间以「而」字,其止词即「大木」,已见上文,故「斫」字后不附以「大木」二字,惟于「小」字后代以「之」字而已。
[1206]左襄二十三:豹自后击而杀之。
[1207]又三十一: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宫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
[12-8]又昭二十: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
[1209]又哀十六:胜如卵,余翼而长之。
[1210]又僖三十三: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1211]又宣十二:楚师方壮,若萃于我,吾师必尽,不如收而去之。
[1212]识汲郑列传:上贤而释之。
[1213]又廉颇列传: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
[1214]又项羽本纪:拔剑撞而破之。
[1215]秦策:大夫种为越王……以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掊而杀之。——或云‘掊,背也。’郑世家赞有云:‘甫瑕虽以劫杀郑子内厉公,厉公终背而杀之。’秦策盖本此也。②
[1216]韩与李拾遗书:勤俭之声,宽大之政,幽闺妇女,草野小人,皆饱闻而厌道之。
[1217]又乌氏庙碑: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诸所引皆第二例。
动1名而不动2。
[1218]孟公下: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求」「得」两外动字,其止词则皆「牧与刍」也。今置「牧」「刍」于「求」字后,而「得」字后则无止词无代字者,盖「不」字状之也。
[1219]又梁下: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救」外动字,后无止词者,「不」字状字也。
[1220]又离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此皆第一动字后,名其止词,而其后动字有弗辞者,则无加焉。
动1之而不动2。
[1221]又尽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第一句「爱」「仁」两外动字,其止词则皆「物」字,已见上文,故代以「之」字,而「仁」字后无加焉。第二句亦然。
[1222]又告下: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受之而不报」两句皆同上。
[1223]赵策:秦之攻赵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不攻乎?——「不攻」后无「王」字并无「之」字者,同上。
[1224]韩科斗书后记:识开封令服之者,阳冰子,授余以其家科斗孝经汉魏宏官书两部,合一卷,愈宝蓄之而不暇学。——「蓄」「学」二字亦同上。此三例也。
○1此处所云三例,以公式表之如下:
一, 动1 名而 动2之
二, 动1 而 动2之
三甲,动1 名而不动2
三乙,动1 之而不动2
今于例句前分别冠以公式。
② 章云:黄丕烈氏国策札记云:‘「棓」,鲍本作「掊」。丕烈案:史记作「负」。「棓」,声之转也。’王念孙氏读书雑志云:‘「棓」当为「倍」字之误也。「倍」与「背」同,言越王背德而杀之也。史记作「勾践终负而杀之」,「负」亦「背」也。史记郑世家曰:……,语意正与此同。’马氏盖茨本此,然谓秦策本史记,则误矣。
【5.13.3.3】再,第一动字为有形动字,如「往」「坐」「从」「随」之属,其后承以第二动字,往往于第一动字后即以「而」字连之,一若两意平列而不相因者然。
[1225]孟梁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往」字,动字之有形迹可指者。「往征」二字,未可相连,如前第三例之动字,①今于「往」字后即以「而」字尾之,盖茨变例也。
[1226]孟子梁惠王上云:然后从而刑之。
[1227]又梁惠王下: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1228]又公孙丑下:故从而征之。
[1229]又滕文公上:又从而振德之。
[1230]又离娄下:可立而待也。
[1231]又:可坐而致也。
[1232]又:有进而与右师言者。
[1233]又:又顾而之他。
[1234]又尽心下:望见冯妇,趋而迎之。——等句,皆如上。
[1235]左襄三十: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
[1236]又:子张怒,退而征役。
[1237]又襄三十一: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1238]公桓二:殇公知孔父死,己必死,趋而救之,皆死焉。
[1239]公庄十七:季子起而治之,则不得与于国政;坐而视之,则亲亲因不忍见也。
[1240]又宣二:赵盾就而视之,则赫然死人也。
[1241]齐语:五属大夫于是退而修属,属退而修县,县退而修乡,乡退而修卒,卒退而修邑,邑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举也,匹夫有不善,可得而诛也。
[1242]秦策: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
[1243]赵策: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1244]又: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
[1245]庄田子方:出而见客,入而叹。
[1246]史封禅书: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
[1247]汉司马迁传: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凡所引,皆变例也。
①「第三例」指前【5.13.2.5】节,非指【5.13.3.2】之第三例。
散动诸式五之四
【5.14】以上所喻,散动直承动字,与止词无异。而句读中所用散动之式,不止此也。有用如起词者,有用如表词者,有用如司词者,有用于偏次者。无论内外动字,各可以其止词、转词从之。
【5.14.1】散动用如起词者。
[1248]孟梁下: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交」外动字,「邻国」其止词,「有」坐动也,「道」则其止词也。「交邻国」三字为「有」字之起词,「交」字散动而为「有」字之起词。盖齐王问交邻国之道,非交邻国之人之道也。
[1249]又离下: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戳,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历数不孝之事,皆散动字与其止词,而为各句之起词。所谓「一不孝也」「二不孝也」云者,则皆表词也。
[1250]又告下: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教」「用」两皆散动字,「民」与「之」字各为止词也。「谓」坐动字,「不教民而用之」一顿,其起词也。犹云「用未教之民,所谓殃民之事」也。
[1251]庄胠箧篇: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意」「知」「分」三外动字,而「入」「出」二内动字,各与其所属而为起词,「圣」「勇」等字则各为表词。
[1252]礼中庸: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①孝之至也。——七顿各有散动与其止词,共为起词,「孝之至」为极品,亦表词也。
[1253]庄达生: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忘足」「忘腰」两散动字与其止词,而各为句之起词。「履之适」与「带之适」,各为其表词也。
[1254]左僖三十: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同上。「不仁」「不知」「不武」各为表词。
[1255]论为政: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256]楚策:见菟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1257]荀子议兵:隆礼效功,上也。重禄贵节,次也。上功贱节,下也。
[1258]汉霍光传:夫褒有德,赏元功,古今通谊也。
[1259]史贾谊列传: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
[1260]公僖十六: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记闻。
[1261]又: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②,记见也。——诸所引,皆以散动为起词也。
○1「事生如事死」「事亡如事存」与「践其位」等不同,应是读,非顿。作为句之起词的构成部分的,是整个的读,非其中的动字。
○2用如起词者是「六鹢退飞」这一读,不是「退飞」这两动字。

【5.14.2】散动用如表词者。
[1262]孟公下: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货」散动字,「之」其止词,「货之」二字,乃以表「无处而馈之」之非道也。
[1263]又梁上:及谄乎罪,然后从而刑事责任之,是罔民也。
[1264]又滕上:彻者,彻也;助者,藉也。
[1265]又: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1266]又滕上: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1267]又: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1268]又滕下: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
[1269]又离下: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1270]又万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1271]又告下: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诸所引散动字,或有止词,或无止词,皆以为断语之表词①。
[1272]论子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弃之」二字可谓表词,②所以明以不教民战之实情也。
[1273]史信陵君列传: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救赵」所以表其名也,「持两端」所以指其实也,皆表词也。
[1274]史货殖列传: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因之」「利道之」等动字,皆表词也。
[1275]又汲郑列传: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同上。
[1276]左成二:先入必属耳目焉,是代帅受名也,故不敢。
[1277]又昭七:吾子取州,是免敝邑于戾而建置丰氏也。
[1278]又桓六: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日昏也。——诸「是」字后散动等字,皆表词也。
○1「断语(=断词)之表词」的说法欠妥,只可说是句之表词,或起词之表词。
○2【5.2.4】说:‘「谓」「言」诸动字后所有顿、读皆为止词’,与此处说法不同。

【5.14.3】散动用如司词者。
[1279]孟梁上: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于」介字,「率」散动字,「率兽」乃「于」字之司词也。
[1280]又: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以」介字,「挞」散动字,「挞」字与其止词,皆「以」字之司词也。介字后可以散动字为司词者,惟「于」「以」二字为习见。
[1281]孟子梁惠王上云: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1282]又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283]又尽心上云;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等句,皆在此例,惟「以」字尤为习见。
[1284]榖僖十:吾宁自杀以安吾君,以重耳为寄矣。——「以安吾君」者,介字与其司词,「安」字又为散动字也。
[1285]史大宛列传: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
[1286]又日者列传: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擅言祸灾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于己,此吾之所耻。
[1287]榖僖十:子何迟于为君?
[1288]礼大学: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1289]汉贾谊传: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1290]又: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辠而不自知也。
——诸所引「以」「于」两介字后,其司词皆散动也。其详则见于介字篇。
【5.14.4】散动用于偏次者。
[1291]孟梁上: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挟」「折」两散动字,「太山」与「枝」字各为其止词,「以超北海」四字则又为「挟太山」之转词,要皆用于偏次,而「类」字乃其正次也。
[1292]又公下: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大有为」与「不召」,皆散动字与其状字,皆在偏次,以附于「君」「臣」二字者也。
[1293]赵策: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弃」「上」两散动字,皆在偏次,以附于「国」字。
[1294]庄胠箧: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扃鐍。——「胠」「探」「发」三散动字皆在偏次,以明其为何为之「盗」。
[1295]史匈奴列传:诸引弓之民,幷为一家。——「引弓」在偏次,以言何为之「民」也。
[1296]又: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行」「息」「动」三散动字皆在偏次。
[1297]荀子修身篇: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治」「养」二字同上。
[1298]庄人间世: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几死」二字用如静字,以表「散人」之为何如,故用于偏次。
[1299]韩张中丞叙后: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出师意」即云「出师之意」也,故「出」字亦在偏次。
[1300]又与柳中丞书:良用自爱,以副见慕之徒在心。
[1301]又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见慕」与「感慨悲歌」诸字,皆在偏次,用若静字者然。

【5.14.5】散动后殿「者」字以指其事之人物者,最为习用,盖与静字之附以「者」字者无误。
[1302]孟梁下: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耕」「仕」两散动字殿以「者」字,即指耕田之人与出仕之人也。其实「耕者」「仕者」各为一读,而以「者」为起词,其「者」字即接读代字耳。
[1303]左昭二十七:夏四月,光伏甲于堀室而享王。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门阶户席皆王亲也,夹之以铍。羞者献体,改服于门外,执羞者坐行而入,执铍者夹承之,及体以相授也。——「羞者」进食之人也,「执羞者」「执铍者」两读,上与「羞者」对待,故「羞者」二字亦读也。
[1304]史太史公自序:故述往事,思来者。——「来者」即来事也,「者」字所以指事也。
[1305]又淮阴侯列传: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亡者」即所逃亡之人也。
[1306]又曹相国世家: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飮以醇酒。——「来者」「至者」皆指来此与至此之人也。
[1307]庄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使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穾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其中所用动字后附以「者」字,皆指声也。
[1308]韩书记:马大者九匹,于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牵者,涉者,陆者,翘者,顾者,鸣者,寝者,讹者,立者,人立者,龁者,飮者,溲者,陟者,降者,痒磨树者,嘘者,嗅者,喜相戏者,怒相踶啮者,秣者,骑者,骤者,走者,载服物者,载狐兔者。凡马之事二十有七。——所引凡动字后附「者」字,皆指马也。记内动字偕其止词,殿以「者」字,多不胜记,如所引有「痒磨树者」,「载服物者」,又有「喜相戏者」之类,皆谓之读,与此例实同而名异。①
①‘与此例实同而名异’,意思是:内动字殿以「者」字与静字附以「者」字相同,都不名为读,而外动字偕其止词殿以「者」字则皆谓之读,这是‘名异’;但二者都是以动字指其事,殿「者」字指其人,这是‘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