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 集部五十三
詞曲類存目
壽域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宋杜安世撰。安世字壽域,京兆人。黄昇《花菴詞選》又謂名壽域,字安世。未知孰是。《書錄解題》載《壽域詞》一卷。其事迹本末陳振孫已謂未詳。集内各調皆不載原題,無可參考。觀振孫列之張先詞後,歐陽修詞前,則北宋人也。振孫稱其詞不甚工,今核集中所載八十六闋,往往失之淺俗,字句尤多湊泊。即所載《折紅梅》一詞,毛晉跋指為吳感作者,通體皆剽竊柳永《望梅》詞,未可謂之佳製。振孫之言非過。至《菩薩蠻》第二首,乃南唐李後主詞;《鳳銜杯》第二首,乃晏殊詞,惟結句增一“空”字為小異,晉皆未註。晉所稱《訴衷情》一首見於《花菴詞選》者,僅附載跋中,亦未補入集内。字句譌脱,尤不一而足。首尾僅二十餘紙,舛謬不可勝乙。晉殆亦忽視其詞,漫不一校耶?
後山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宋陳師道撰。師道有《後山叢談》,已著錄1。其詩餘一卷,已附載集中。考陳振孫《書錄解題》載《後山詞》一卷,《宋史·藝文志》則稱為《語業》一卷。而魏衍作師道《集記》,但及《叢談》、《理究》,不及其詞,知宋時本集外别行也。胡仔《漁隱叢話》述師道自矜語,謂於詞不減秦七、黄九。今觀其《漁家傲》詞有云:“擬作新詞酬帝力,輕落筆,黄、秦去後無强敵”云云,自負良為不淺。然師道詩冥心孤詣,自是北宋巨擘。至强回筆端,倚聲度曲,則非所擅長。如《贈晁補之舞鬟》之類2,殊不多見。其《詩話》謂曾子開、秦少游詩如詞,而不自知詞如詩。蓋人各有能有不能,固不必事事第一也。
【彙訂】
1.《總目》卷一四〇著錄陳師道撰《後山談叢》。
2.“舞鬟”,殿本作“歌鬟”,誤,《宋名家詞》本《後山詞》有《減字木蘭花·贈晁无咎舞鬟》:“娉婷娜嫋,紅落東風青子小,妙舞逶迤,拍誤周郎卻未知。”下註一本云:“婷婷嫋嫋,芍藥枝頭紅玉小,舞袖遲遲,心到郎邊客已知。”
哄堂詞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宋盧炳撰。炳字叔陽,其履貫未詳,時代亦無可考。陳振孫《書錄解題》列詞集九十二家,而總註其後曰:“自《南唐二主詞》以下,皆長沙書坊所刻,號百家詞。”其最末一家為郭應祥,振孫稱嘉定閒人。則諸人皆在寧宗以前,炳詞次序尚在侯寘詞後。寘,紹興中知建康,則炳亦南渡後人。集中有“庚戌正月”字,庚戌為建炎四年1。故集中諸詞多用周邦彥韻,其時代適相接也。其集《書錄解題》本作《哄堂詞》。毛晉刊本則作“烘堂”。案唐趙璘《因話錄》:“御史院合座俱笑,謂之哄堂。”炳蓋謙言博笑,故以為名。若作“烘堂”,於義無取。知晉所刊為誤2。炳蓋嘗仕州縣,故多同官倡和之詞,然其同官無一知名士。其頌祝諸作,亦俱庸下。至於《武陵春》之以“老”叶“頭”;《水龍吟》之以“斗”、“奏”叶“表”;《清平樂》之以“皺”叶“好”、“笑”,雖古韻本通,而詞家無用古韻之例,亦為破格。他若《賀新郎》之“問天公底事教幽獨,待拉向錦屏曲”、《玉團兒》之“把不定紅生臉肉3”、《驀山谿》之“鞭寶馬,鬧竿隨,簇著花藤轎”,皆鄙俚不文,有乖雅調。惟詠物諸作尚細膩熨貼,閒有可觀耳。
【彙訂】
1.盧炳嘉定七年(1214)守融州,被論兇狠姦貪,放罷。庚戌當為紹熙元年(1190),非建炎四年(1130)。(馬興榮等主編:《中國詞學大辭典》)
2.宋人“烘堂”之語,其義有二,一如唐人所謂“暖房”;一即《因話錄》“合座俱笑”之意,與“哄堂”同。即便為“謙言博笑”,亦不必改作“哄堂”。(夏承燾:《四庫全書詞籍提要校議》)
3.“臉”,底本作“瞼”,據《宋名家詞》本《烘堂詞·玉團兒·用周美成韻》原文及殿本改。
近體樂府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宋周必大撰。必大有《玉堂雜記》,已著錄。此編凡詞十二闋,已編入《文忠集》中。此卷乃毛晉摘錄之本1,刻於《六十家詞》中者也。題下所註甲子,其可數者自丁亥至庚寅,大約不出四歲中所作。疑當周綸編次全集時,已掇拾散佚之餘2,非其完本矣。
【彙訂】
1.“卷”,殿本無。
2.殿本“拾”下有“於”字。
金谷遺音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宋石孝友撰。孝友字次仲,南昌人,乾道中進士。其著作世不多見。《釣臺集》載其七言絕句一首,亦無可採錄。其詞則至今猶傳。《書錄解題》載孝友《金谷遺音》一卷,與此本合。其詞長調以端莊為主,小令以輕倩為工。而長調類多獻諛之作,小令亦閒近於俚俗。毛晉跋黄機詞,恨《草堂詩餘》不載機及孝友一篇。跋孝友詞又獨稱其《茶瓶兒》、《惜奴嬌》諸篇為輕倩纖豔1。今考《茶瓶兒》結句云:“而今若没些兒事,卻枉了做人一世。”《惜奴嬌》前一闋云:“我已多情,更撞著多情底你。”後一闋云:“冤家你教我如何割捨,冤家休直待教人咒駡。”直是市井俚談。而晉乃特激賞之,反置其佳者於不論。其為顛倒,更在《草堂詩餘》下矣。又楊慎《詞品》極稱孝友《多麗》一闋,此集不載。詳考其詞,乃張翥所作,慎偶誤記。今附辨於此,不復據以補入焉。
【彙訂】
1.“豔”,殿本作“麗”,誤,參《宋名家詞》本《金穀遺音》毛晉跋。
白石詞集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宋姜夔撰。夔有《絳帖平》,已著錄。是集為康熙甲午陳撰所刻,附於詩集之後。凡五十八闋,較毛晉汲古閣本多二十四闋。然其中多意為删竄,非其舊文。如毛本《暗香》、《疏影》二調並註“仙吕宫”字。且《暗香》題下有小序四十九字,述製調之由。此本佚去1,僅《疏影》題下註“仙吕宫”三字。又《鷓鴣天》第三闋題下毛本有“十六夜出”四字;《憶王孫》題下毛本有“鄱陽彭氏小樓”六字;《齊天樂》結句有原註十一字。此本並佚,殊為疏漏。又《齊天樂》題下毛本註“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八字,此本則註俗名“正宫黄鍾宫”五字,又註“促織”二字。《鬲谿梅令》毛本註曰:“仙吕調”,此本乃譌作《高谿梅》,又譌註為“仙宫調”。《湘月》一首2,毛本題下註:“即《念奴嬌》之鬲指聲也”,文義甚明。此本乃以“鬲指”二字為調名,註曰:“一名《湘月》”。皆謬戾無理。其中“詠草”《點絳唇》一闋,撰跋稱:“復見於逋翁集中,援據無徵,難以臆定。”不知《草堂詩餘》載此詞,實作林逋。宋人所題,必非無據。且《草堂詩餘》不及夔詞,尤足徵不出於夔。撰亦考之未審。至於《長亭怨慢》題下自註“桓大司馬”云云,乃誤以庾信《枯樹賦》末六句為桓温本語。則夔之記憶偶譌,又非校刊者之過矣。
【彙訂】
1.“佚去”,殿本作“佚之”。
2.“闋”,殿本作“首”。
别本白石詞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宋姜夔撰。此本為毛晉《六十名家詞》中所刻。凡三十四闋,較康熙甲午陳撰刊本少二十四闋。蓋第據《花菴詞選》所錄,僅增《湘月》一闋、《點絳唇》一闋而已。
文谿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宋李昴英撰。昴英有《文谿集》,已著錄。此本為毛晉所刊,卷首題“宋李公昴撰”。卷後跋語稱:“《花菴詞選》作‘名昴英,字俊明’,楊慎《詞品》作‘名公昴,字昴英。資州磐石人。’晉有家藏本作‘名公昴,字俊明’”云云。考昴英附見《宋史·黄雍傳》,其《文谿集》載始末甚詳1,不云别名公昴。且今本黄昇《詞選》亦實作昴英,不知晉所據《詞選》當屬何本。至楊慎“資州磐石人”之説,觀詞内所述惟有嶺南,無一字及於巴蜀。慎引為鄉人,尤為杜撰。原集具在,何可强誣?其詞集本分為二卷,此本合為一卷,字句舛謬非一,亦不及集本之完善。蓋慎與晉均未見《文谿全集》,故有此輾轉譌異也。
【彙訂】
1.汲古閣本《宋名家詞》本此集毛晉手跋原文云:“《花菴詞選》云李俊明,名昴英,號文谿。升菴《詞品》云李公昴,名昴英,資州磐石人。晉家藏《文谿詞》又云名公昴,字俊明,番禺人,未知孰是。”據此,楊慎《詞品》所記應是字公昴,名昴英,而非《總目》所引“楊慎《詞品》作名公昴,字昴英。”《宋史》無《黄雍傳》,只有《黄師雍傳》,傳中附記有李昴英事迹。《總目》無《文谿集》,惟卷一六四有《文谿存稾》二十卷,宋李昴英撰,言昴英身世甚詳。(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王承斌:《四庫全書總目》詞曲類存目辨誤)
空同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宋洪瑹撰。瑹字叔璵,自號空同詞客。此集僅詞十六首。據毛晉跋語,乃全自黄昇《絕妙詞選》中摘出别行,非完帙也。卷末“詠漁父”《清平樂》一闋,據《花菴詞選》本連久道詞,且載其本事甚明。因二人之詞相連,遂誤入之瑹詞中。實止十五首耳。
洺水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宋程珌撰。珌有《洺水集》,已著錄。詩餘二十一闋,已載集中。此毛晉摘出别行之本也。珌文宗歐、蘇,其所作詞亦出入於蘇、辛二家之閒。中多壽人及自壽之作,頗嫌寡味。至《滿庭芳》第二闋之“蕭”、“歌”通叶,《減字木蘭花》後闋之“好”、“坐”同韻,皆係鄉音,尤不可為訓也。
風雅遺音二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林正大撰。正大字敬之,號隨菴。據卷首易嘉猷序1,蓋開禧中為嚴州學官,其里籍則不可考2。是編皆取前人詩文,檃括其意,製為雜曲。每首之前,仍全載本文,蓋仿蘇軾檃括《歸去來詞》之例。然語意蹇拙,殊無可採。卷末有徐釚跋云:“《風雅遺音》上下卷,南宋刊本,泰興季滄葦家藏書。靈壽傅使君於都門珠市口購得,遂付小史鈔錄。林序闕前七行,卷末《清平調》逸其半。皆舊時脱落,今亦仍之。”此本字畫譌闕,蓋又從釚本傳寫云。
【彙訂】
1.“易嘉猷”,殿本作“易嘉靖”,誤,明刻本此書卷首有開禧乙丑八月朔廬陵易嘉猷允升跋。
2.《景定嚴州續志》卷三《州學教授題名》云:“林式之,嘉泰二年(1202)八月二十日到任,開禧二年(1206)二月十八日滿。”式之與正大當即一人,但不知二者孰是,抑或一人自有二名。(李裕民:《四庫提要訂誤》)
後村别調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宋劉克莊撰。克莊有《後村集》,已著錄。其詩餘已附載集中。毛晉復摘出别刻1。克莊在宋末以詩名。其所作詞,張炎《樂府指迷》譏其直致近俗,效稼軒而不及。今觀是集,雖縱横排宕,亦頗自豪,然於此事究非當家。如“贈陳參議家舞姬”《清平樂》詞:“貪與蕭郎眉語,不知舞錯《伊州》”者,集中不數見也。
【彙訂】
1.四庫本《後村集》(五十卷本)卷十九、卷二十收詞共一百二十一首,而毛晉《宋名家詞》本輯自《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八七至卷一九一,存詞共二百五十四首,較四庫本多一半强。(鄧子勉:《宋金元詞籍文獻研究》)
芸窻詞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宋張榘撰。榘字方叔,南徐人。其始末不可考1。觀集中“被檄出郊”《青玉案》詞,有“六朝舊事,一江流水”句2;又“和上元王仇香猷含山邵梅仙有渙敍别”《浪淘沙》詞3,有“鍾阜石城何處是”句,知嘗官於建康。又“次虚齋先生雨花宴”《水龍吟詞》,有“何時脱了塵埃墨綬”句,則官乃縣令也。其詞諸家選本罕見採錄。此本為毛晉所刻,亦不詳其所自。詞僅五十首,而應酬之作凡四十三首。四十三首之中,壽賈似道者五,壽似道之母者二,其餘亦大抵諛頌上官之作。塵容俗狀,開卷可憎。惟小令時有佳語。毛晉跋稱其《摸魚兒》之“正挑燈共聽簷雨4”、《浪淘沙》之“小樓燕子話春寒”、《青玉案》之“秋在黄花羞澀處”、《水龍吟》之“苦被流鶯,蹴翻花影,一欄紅露”諸句,固自稍稍可觀。然不能掩其全集之陋也。
1.(陳慶年:《芸窻詞跋》)
2.“流”,殿本脱,據《宋名家詞》本《芸窻詞·青玉案·被檄出郊題陳氏山居》。
3.“猷”、“有渙”,殿本脱,據《宋名家詞》本《芸窻詞·浪淘沙·和上元王仇香猷含山邵梅仙有渙敍别》。
4.“簷雨”,殿本作“夜雨”,誤,參《宋名家詞》本《芸窻詞·摸魚兒·送邵瓜坡赴舍山尉且堅後約》。
煙波漁隱詞二卷(永樂大典本)1
宋宋伯仁撰。伯仁有《西塍集》,已著錄。其書蓋作於淳祐元年。取太公、范蠡、陶潛諸人,各繫以詞一首。又有瀟湘八景、春夏四時景,亦繫以詞,調皆《水調歌頭》也。後附《煙波漁具圖》,凡舟、笛、蓑、笠之屬,各繫以七絕一首。絕句小有意致,詞殊淺俗。
【彙訂】
1.此條底本置於《蕉窻蒠隱詞》條之後,與作者時代先後次序不符,據殿本改。
蕉窻蒠隱詞一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舊本題元吳琯撰。前後無序跋,不知琯為何許人。諸家書目皆不著錄,諸選本亦絕不及之。詳考其詞,皆明劉基之作。蓋姦巧書賈鈔基詞以售偽,嫁名於明代編輯《古今逸史》之吳琯。既而覺集中“舒穆爾案舒穆爾原作石抹,今改正。元帥”之類,不似明人,又增題一“元”字,併其人而偽之耳。
樂府遺音五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瞿佑撰。佑有《四時宜忌》,已著錄。是集自卷一至卷二皆古樂府,自卷三至卷五皆詞曲。其古樂府綺靡軟熟,近於温、李,不出元末習氣。詞欲兼學南、北宋,反致夾雜不純,殊不稱其名也1。
【彙訂】
1.“殊不稱其名也”,殿本無。
玉霄仙明珠集二卷(浙江鄭大節家藏本)
明吳子孝撰。子孝字純叔,長洲人,吏部尚書一鵬子。嘉靖己丑進士,官至湖廣布政司參議。《江南通志》稱其“議論英發,為文章宏肆浩博”。此乃所作詞集,凡一百八十餘闋1,頗具淒惋之致。而造詣未深,不能入宋人閫奧也2。
【彙訂】
1.明嘉靖刻本此集中所錄詞共二百零一闕。(王承斌:《<四庫全書總目>詞曲類存目辨誤》)
2.“也”,殿本無。
花影集五卷(内府藏本)
明施紹莘撰。紹莘字子野,華亭人,自號峯泖浪仙。是集前三卷為樂府,後二卷為詩餘1,多作於崇禎中。大抵皆紅愁綠慘之詞,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也。
【彙訂】
1.“是集前三卷為樂府,後二卷為詩餘”,殿本作“是集前二卷為樂府,後三卷為詩餘”。明末刻本此集前四卷為樂府,卷五為詩餘。
蓼花詞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余光耿撰。光耿有《一溉堂詩集》,已著錄。其父懋衡於明末遭黨禍。光耿少而孤苦,中多感慨,往往託填詞以自遣。《滿江紅》諸作,思親憶弟,寄興頗深。其以“蓼花”名者,殆亦取“多難集蓼”之意歟?
玉山詞無卷數(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陸次雲撰。次雲有《八紘繹史》,已著錄1。是集凡小令五十九,長調十八,中調九。尤侗、秦松齡為之選評。次雲《北墅緒言》有《屬友人改正詩餘姓氏書》,蓋因《西泠詞選》借名刻其詞三首,故力辨之。高士奇稱其自處甚高。今觀所作,乃往往多似元曲,不能如書中所稱周、秦、蘇、辛體也。
【彙訂】
1.依《總目》體例,當作“次雲有《湖壖雜記》,已著錄”。(胡露:《<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存目補正》)
炊聞詞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賢家藏本)
國朝王士祿撰。士祿有《讀史蒙拾》,已著錄。是集本名《炊聞卮語》。前有士祿自序,稱:“兀兀南冠1,不殊邯鄲一枕,故取杜陵詩語斷章而命之。其文無謂,其緒無端,故繫之以卮。”此本改題《炊聞詞》,而目錄末有附記,稱初名《炊聞卮語》。殆士祿晚所自改,而序則未改耶?是集皆其以科場磨勘事繫獄時作。初本一百二十首,後删二首,增五十五首,為一百七十三首。其中如《漁歌子》之“逐鷺徵鳧下遠洲”、《生查子》之“堦憐好月癡”、《點絳唇》之“雨嬲空庭”、《卜算子》之“暗燭影疑冰”,皆未免失之琱琢,為過於求奇之病,非詞家本色也2。然大抵才思新穎,不肯蹈襲故常。如《南柯子》之“窻午”一首3、《昭君怨》之“樓外”一首4、《兩同心》之“詠鴛鴦”後半闋,皆足與作者頡頏。其《滿江紅》疊韻九首5,亦見才思之富。已載入孫默《十五家詞》中6,故僅附存其目也7。
【彙訂】
1.“南冠”,殿本作“圜扉”,疑誤,參《十五家詞》本王士祿自序。
2.“也”,殿本無。
3.“首”,底本作“闋”,據殿本改。
4.“首”,底本作“闋”,據殿本改。
5.“首”,底本作“闋”,據殿本改。
6.“十五家詞”,殿本作“十六家詞”。
7.“也”,殿本作“焉”。
南耕詞六卷歲寒詞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曹亮武撰。亮武有《南耕草堂》,詩已著錄。《南耕詞》先刻五卷。其第六卷乃喪偶後所作,續刻於後,而以悼亡詞十闋附之。《歲寒詞》則康熙癸亥、甲子兩年所作。其同里陳枋遍和之,名《荆谿歲寒詞》,亦附刻集内。亮武以倚聲擅名,與陳維崧為中表兄弟,當時名幾相埒。其纏綿婉約之處,亦不減於維崧。而才氣稍遜,故縱横跌宕究不能與之匹敵也。
情田詞三卷(給事中邵庾曾家藏本)
國朝邵璸撰。璸初名宏魁,字柯亭,大興人。康熙己卯舉人,官新河縣教諭,遷昌邑知縣。其填詞之學出於朱彝尊。此集乃乾隆癸酉其子履嘉所刊也。
澹秋容軒詞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范青撰。青有《筠軒詩集》,已著錄。是集為青所自編。凡小令十一闋,中調二十七闋,長調十七闋。又附入太倉許旭和詞一首1。
【彙訂】
1.“又附入太倉許旭和詞一首”,殿本無。
四香樓詞鈔無卷數(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范纘撰。纘有《四香樓詩鈔》,已著錄。是集小令、中調、長調各自為編,而不分卷數。大抵宗法周、柳,猶得詞家正聲1。而天然超妙不及前人,未免有雕鐫之跡。至如《南歌子》第二首之類,雖脂粉綺羅詩餘本色,要亦稍近於褻也。
【彙訂】
1.“得”,殿本無。
右詞曲類“詞集”之屬,二十五部,四十三卷,内二部無卷數。皆附存目。
方壺詞三卷水云詞一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方壺詞》,宋汪莘撰。《水云詞》,宋汪元量撰。莘詞本載所著《方壺存稾》中,元量詞亦載所著《湖山類稾》中。此本乃休寧汪森從二集摘出合刊者。《方壺詞》前有自序,則宋嘉定元年嘗刊版别行故也。
鳴鶴餘音八卷(内府藏本)
舊本題仙游山道士彭致中編。不詳時代。採輯唐以來羽流所著詩餘,至元而止。朱存理《野航存稾》有此書跋1,疑為明初人也。所錄多方外之言,不以文字工拙論。而寄託幽曠,亦時有可觀。
【彙訂】
1.“書”,殿本作“詩”,誤。
詞林萬選四卷(内府藏本)
舊本題明楊慎編。慎有《檀弓叢訓》,已著錄。此本為嘉靖癸卯楚雄府知府任良榦所刊。蓋慎戍云南時,良榦得其本也。前有良榦序,稱:“慎藏有唐、宋五百家詞,暇日取其尤綺練者四卷,皆《草堂詩餘》之所未收”云云。考《書錄解題》所載唐至五代自趙崇祚《花閒集》外,惟《南唐二主詞》一卷,馮延巳《陽春錄》一卷,此外别無詞集。南、北宋則自《家宴集》以下,總集、别集不過一百七家。明末毛晉窮搜宋本,祇得六十家耳1。慎所藏者何至有五百餘家,此已先不可信。且所錄金、元、明人皆在其中,何以止云唐、宋?序與書亦不相符。又其中時有評註,俱極疏陋。如晏幾道《生查子》云:“看遍潁州花,不似師師好2。”註曰:“此李師師也。”雖與潁州不合,然幾道死靖康之難,得見李師師,猶可言也3。又秦觀《一叢花》題下註曰:“師師,子野、小山、淮海詞中皆見,豈即李師師乎?”考師師得幸徽宗,雖不能確詳其年月,然劉翬《汴京書事》詩曰:“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衣擅板無顏色,一曲當年動帝王。”則南渡以後師師流落楚南,尚追隨歌席。計其盛時,必在宣、政之閒。張先登天聖八年進士,為仁宗時人。蘇軾為作“鶯鶯燕燕”之句,時已八十餘矣。秦觀則於哲宗紹聖初業已南竄,後即卒於藤州,未嘗北返,何由得見師師?慎之博洽,豈併此不知耶?其所選錄,欲搜求隱僻,亦不免雅俗兼陳。毛晉跋稱:“嘗慕此集,不得一見,後乃得於金沙於季鸞。”疑慎原本已佚,此特後來所依託耳。
【彙訂】
1.《直齋書錄解題》所載南北宋詞集,自《家宴集》以下總共一百十七家。毛晉編《宋名家詞》九十卷,共收宋詞集六十一家。(王承斌:《<四庫全書總目>詞曲類存目辨誤》)
2.據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卷一四“李師師”條引《汴都平康記》,“看遍潁州花,不似師師好。”乃秦觀《贈汴城李師師》詞。(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
3.晏幾道卒於崇寧五年。據翟耆年《籀史》,靖康初死難者乃幾道之子晏溥。(夏承燾:《二晏年譜》)
唐詞紀十六卷(通行本)
明董逢元撰。逢元字善長,常州人。是編成於萬曆甲午。雖以唐詞為名,而五季十國之作居十之七。蓋時代既近,末派相沿,往往皆唐之舊人,不能截分畛域。猶之錄唐詩者載及王周、徐鉉,猶有説可通。至於隋煬帝《望江南》詞,無論證以段安節《樂府雜錄》,知《海山記》確為依託1。即繩以斷限之義,亦名實相乖,漫無體例矣。且不以人序,不以調分,而區為景色、弔古、感慨、宫掖、行樂、别離、征旅、邊戍、佳麗、悲愁、憶念、怨思、女冠、漁父、仙逸、登第十六門,已為割裂無緒。又或以詞語而分,或以詞名而分,忽此忽彼,茫無定律,尤為治絲而棼。卷首列《詞名徵》一卷,略作解題,罕所考證。至以郭茂倩為元人,則他可概見矣。
【彙訂】
1.“確”,殿本無。
宋名家詞無卷數(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毛晉編。晉有《毛詩陸疏廣要》,已著錄。詞萌於唐而盛於宋,當時伎樂惟以是為歌曲。而士大夫亦多知音律,如今日之用南北曲也。金、元以後,院本、雜劇盛,而歌詞之法失傳。然音節婉轉,較詩易於言情,故好之者終不絕也1。於是音律之事變為吟詠之事,詞遂為文章之一種。其宗宋也,亦猶詩之宗唐。明常熟吳訥曾彙《宋元百家詞》,而卷帙頗重,鈔傳絕少。惟晉此刻搜羅頗廣,倚聲家咸資採掇。其所錄分為六集,自晏殊《珠玉詞》至盧炳《哄堂詞》,共六十一家。每家之後各附以跋語。其次序先後,以得詞付雕為準,未嘗差以時代。且隨得隨雕,亦未嘗有所去取。故此外如王安石《半山老人詞》、張先《子野詞》、賀鑄《東山寓聲》,以暨范成大《石湖詞》、楊萬里《誠齋樂府》、王沂孫《碧山樂府》、張炎《玉田詞》之類,雖尚有傳本,而均未載入。蓋以次開雕,適先成此六集,遂以《六十家詞》傳,非謂宋詞止於此也。其中名姓之錯互,篇章字句之譌異,雖不能免,而於諸本之誤甲為乙,考證釐訂者亦復不少。故諸家詞集雖各分著於錄,仍附存其目,以不没晉搜輯校刊之功焉。
【彙訂】
1.“也”,殿本無。
秦張詩餘合璧二卷(内府藏本)
明王象晉編。象晉有《群芳譜》,已著錄。是書乃以宋秦觀《淮海詞》、明張綖《南湖詞》合為一編,以二人皆產於高郵也。然一古人一時人,越三四百年而稱為“合璧”,已自不倫。況綖詞何足以匹觀,是不亦老子、韓非同傳乎?
群賢梅苑十卷(大理寺卿陸錫熊家藏本)
舊本題松陵朱鶴齡編。鶴齡有《尚書埤傳》,已著錄。此乃所輯宋人詠梅之詞。然詳勘其書,乃取宋黄大輿《梅苑》而顛倒割裂之。一卷、二卷即黄書之六卷、七卷,而三卷則如其舊。四卷後八調移為第五卷之首,而五卷中删除九調。六卷、七卷即黄書之一卷、二卷,至八卷則又如其舊。九卷後五調移冠十卷之首,而十卷删去十調。顛倒錯亂,殆書賈售偽者為之。鶴齡不至於斯也。
選聲集三卷附詞韻簡一卷(内府藏本)
國朝吳綺撰。綺有《嶺南風物記》,已著錄。是編小令、中調、長調各一卷,皆五代、宋人之詞。標舉平仄以為式。其字旁加方匡者皆可平可仄之字,餘則平仄不可易者也。其法仍自《填詞圖譜》而來。其第一體、第二體之類,亦從其舊。後附《詞韻簡》一卷,皆祖沈謙、毛先舒之説。蓋取便攜閱而已,無大創作也。
蕉雨軒詩餘彙選八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國朝陳澍編1。澍字雨夏,嘉興人,歲貢生。是集彙選唐、宋、元人之詞,凡二千六百首有奇。其書猶澍所手鈔,蓋舊未刊印之本也。
【彙訂】
1.“編”,殿本作“撰”,誤。
粵風續九四卷(兩淮鹽政採進本)1
國朝吳淇編。淇為潯州推官時,雜採其土人歌謠2,又附猺、狼、獞歌數種,彙為一編。其云“續九”者,屈原有《九章》、《九歌》,擬以此續之也。前有淇自序。卷首有孫芳桂撰《劉三妹傳》,云是始造歌者。其説荒怪,不足信也。
【彙訂】
1.清康熙二年刻本此書作五卷。(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2.“雜”,殿本無。
東白堂詞選初集十五卷(内府藏本)
國朝佟世南編。世南字梅岑,遼陽人。以唐、宋詩餘有《花閒》、《草堂》諸集,而明詞選本向無善者。本朝詞家雖有《倚聲》、《今詞》二選,而搜羅未富。因與陸進、張星耀商榷去取,合前明、昭代詞人所著,彙為一編。其曰初集者,以所見未廣,尚當續成二集也。卷首冠以張星耀《詞論十三則》,又總列作者爵里凡三百七十一人,採摭頗為繁富。而甄錄未精,不免良楛雜陳之病。
名家詞鈔無卷數(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1
國朝聶先編。先字晉人,廬陵人。所選自吳偉業、龔鼎孳以下凡三十家。考卷首曾王孫序稱“百家名詞”,與集中所載之數不符。又云:“詞體之變遷,選者之詮次,例言自能詳之。”而卷端亦無例言,似乎未完之本矣。
【彙訂】
1.《浙江省第四次汪啟淑家呈送書目》有此書,其進呈原本清康熙刻本今存,而范懋柱進呈目中無此書。(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林下詞選十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周銘撰。銘字勒山,松江人。是集題曰“林下”,蓋取《世説》所載謝道韞事也。其書採取女子之作,自宋、元、明以及國朝,編次頗為無緒。末卷以《減字木蘭花》詞題為“南齊蘇小小”,亦沿田藝蘅之誤而不能正也。
浙西六家詞十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1。所選為國朝朱彝尊、李良年、沈皞日、李符、沈岸登、龔翔麟之詞。翔麟,仁和人。其五人皆嘉興人,故稱浙西六家。凡彝尊《江湖載酒集》三卷,良年《秋錦山房詞》一卷,皞日《柘西精舍詞》一卷,符《耒邊詞》二卷,岸登《黑蝶齋詞》一卷,翔麟《紅藕莊詞》三卷2。前有宜興陳維崧序。
【彙訂】
1.此書為龔翔麟編刻。朱彝尊《曝書亭集》卷四十《魚計莊詞序》:“曩予與同里李十九武曾論詞於京師之南泉僧舍……是時僧舍所作甚多,錢唐龔蘅圃遂以吾兩人所著刻入《浙西六家詞》。”龔蘅圃即龔翔麟。(董運來:《<四庫全書總目>補正十則》)
2.“三卷”,殿本作“一卷”,誤,清康熙龔氏玉玲瓏閣刻本此集為十一卷,其中《紅藕莊詞》三卷。
右詞曲類“詞選”之屬,一十四部,九十九卷,内二部無卷數。皆附存目。
樂府指迷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舊本題宋張炎撰。炎有《山中白云詞》,已著錄。陳繼儒《續祕笈》載此書,題曰“西秦張玉田”。玉田者,炎之别號,西秦者,炎祖張俊之祖貫,實一人也。其書分詞源、製曲、句法、字面、虚字、清空、意趣、用事、詠物、節序、賦情、離情、令曲、雜論十四篇,而附以楊萬里《作詞五要》五則1。《雜論》中稱:“周草窻所選《絕妙好詞》,惜版不存,墨本亦有好事者藏之”,又稱:“元遺山極稱辛稼軒詞,殆成於北游大都之後歟?”《續祕笈》所刻以此書為上卷,而以陸輔之所續為下卷。陸書末有原跋曰:“此本還在沈伯時《樂府指迷》之後。古雅精妙,較是輸他一著”云云。考宋沈義父字伯時,有《樂府指迷》一卷,今載陳耀文《花草稡編》中。跋但稱沈書,而無一字及此書。則此書晚出,跋者未見龔翔麟刻《山中白云詞》附載此書。殆後人所增入,非其舊也。曹溶《學海類編》收此書,較此本多一北軒居士跋。其跋誤以胡震亨《唐音癸籤》與胡應麟《詩藪》合為一書,已極疏舛。又收金粟頭陀《制曲十六觀》一卷,後有睡菴居士跋。金粟頭陀,元顧何瑛,睡菴居士,明湯賓尹也。而其文全鈔此書,惟每條之末增“製曲者當作此觀”一句。語語雷同,竟不一檢,尤可怪矣。
【彙訂】
1.此編乃改竄張炎《詞源》一書,而襲用沈義父《樂府指迷》之名。《作詞五要》為楊守齋作,守齋名纘,字繼翁,號守齋,非楊萬里也。(胡玉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
詞旨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元陸輔之撰。輔之有《吳中舊事》,已著錄1。是編陳繼儒《續祕笈》中以為《樂府指迷》之下卷。此本載曹溶《學海類編》中,則題曰《詞旨》。莫詳孰為本名,孰為改名。明自萬曆以後,詐偽繁興。所纂叢書,往往改頭換面,不可究詰。曹溶生於明末,故尚沿積習,以侈儲藏之富也。其目一曰詞説,二曰屬對,三曰樂笑翁奇對,四曰警句,五曰樂笑翁警句,六曰詞眼,七曰單字集虚,詞不可解,似有殘闕,八曰兩字,則有錄無書矣。其言皆無甚高論,佚不足惜。
【彙訂】
1.作《吳中舊事》之陸輔之名友仁,吳郡人(《總目》卷七〇《吳中舊事》條)。作《詞旨》之陸輔之名行直,事迹見《分湖陸氏家譜》。(夏承燾:《詞籍四辨》)
古今詞話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沈雄纂。雄字偶僧,吳江人。是編所述,上起於唐,下迄康熙中年。雜引舊文,參以近人之論,亦閒附己説。分詞評、詞辨、詞品三門。徵引頗為寒儉,又多不著出典。所引近人之説尤多標榜,不為定論。
古今詞論一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國朝王又華撰。又華字靜齋,錢塘人。是編雜錄論詞之語。雖以《古今詞論》為名,而古人僅十之一。近人乃十之九。
填詞名解四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國朝毛先舒撰。先舒有《聲韻叢説》,已著錄。掇拾古語,以牽合詞調名義,始於楊慎《丹鉛錄》。先舒又從而衍之,附會支離,多不足據。末附先舒自度十五曲,尤為杜撰。古樂府在聲不在詞。唐人不得其聲,故所擬古樂府且借題抒意,不能自製調也;所作新樂府但為五七言古詩,亦不能自製調也。其時采詩入樂者,僅五、七言絕句,或律詩割取其四句。倚聲製詞者,初體如《竹枝》、《柳枝》之類,猶為絕句,繼而《望江南》、《菩薩蠻》等曲作焉。解其聲,故能製其調也。至宋而傳其歌詞之法,不傳其歌詩之法,故《陽關曲》借《小秦王》之聲歌之,《漁父詞》借《鷓鴣天》之聲歌之,蘇軾、黄庭堅二集可覆案也。惟詞為當時所盛行,故作者每自度曲。亦解其聲,故能製其調耳。金、元以來,南北曲行而詞律亡。作是體者,不過考證舊詞,知其句法平仄;參證同調之詞,知某句可長可短,某字可平可仄而已。當時宫調,已茫然不省。而乃虚憑臆見,自製新腔。無論其分析精微,斷不能識。即人人習見之白石詞,其所云“《念奴嬌》鬲指聲”者,今能解為何語乎?英雄欺人,此之謂也。
右詞曲類“詞話”之屬,五部,十三卷,皆附存目。
詩餘圖譜三卷附錄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賢家藏本)
明張綖撰。綖有《杜詩通》,已著錄。是編取宋人歌詞,擇聲調合節者一百十首,彙而譜之1。各圖其平仄於前,而綴詞於後。有當平當仄、可平可仄二例。而往往不據古詞,意為填註。於古人故為拗句,以取抗墜之節者,多改諧詩句之律。又校讎不精,所謂“黑圈為仄,白圈為平,半黑半白為平仄通”者,亦多混淆,殊非善本。宜為萬樹《詞律》所譏。末附秦觀詞及綖所作詞各一卷,尤為不倫。
【彙訂】
1.汲古閣所刻《詞苑英華》本此書所錄並非只是宋人歌詞,亦有唐及五代人之作,共十人十七首。其餘為宋人四十一人,一百三十五首,無名氏一首。總計五十一人(無名氏不計),歌詞一百五十二首,詞譜一百四十九首(有的一譜下選詞兩首)。(王承斌:《四庫全書總目》詞曲類存目辨誤)
嘯餘譜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賢家藏本)
明程明善撰。明善字若水,歙縣人,天啟中監生。其書總載詞曲之式。以歌之源出於嘯,故名曰《嘯餘》。首列《嘯旨》、《聲音度數》、《律吕》、《樂府原題》一卷。次《詩餘譜》三卷,《致語》附焉。次《北曲譜》一卷,《中原音韻》及《務頭》一卷。次《南曲譜》三卷,《中州音韻》及《切韻》一卷。考古詩皆可以入樂。唐代教坊伶人所歌,即當時文士之詞。五代以後,詩流為詞,金、元以後,詞又流為曲。故曲者詞之變,詞者詩之餘。源流雖遠,本末相生。詩不本於嘯,詞、曲安得本於嘯,命名已為不確。首列《嘯旨》,殊為附會。其《皇極經世》、《律吕》、《樂府原題》之類,與詞、曲亦復闊絕。所列詞譜第一體、第二體之類,以及平仄字數,皆出臆定,久為詞家所駁。曲譜所載,亦不及《南北九宫譜》之詳備。徒以通俗便用,至今傳之,其實非善本也。
填詞圖譜六卷續集二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國朝賴以邠撰。以邠字損菴,仁和人。是編踵張綖之書而作,亦取古詞為譜,而以黑白圈記其平仄為圖。顛倒錯亂,罅漏百出。為萬樹《詞律》所駁者,不能縷數。
詞韻二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國朝仲恒撰。恒字道久,號雪亭,錢塘人。詞韻舊無成書,明沈謙始創其輪廓。恒作是書,又因謙書而訂之。考填詞莫盛於宋,而二百餘載作者云興,但有製調之文,絕無撰韻之事。核其所作,或竟用詩韻,或各雜方言,亦絕無一定之律。不應一代名流,都忘此事,留待數百年後,始補闕拾遺。蓋當日所講在於聲律,抑揚抗墜,剖析微芒。至其詞則雅俗通歌,惟求諧耳。所謂“有井水喫處都唱柳詞”是也。又安能以《禮部韻略》頒行諸酒壚茶肆哉?作者不拘,蓋由於此,非其智有所遺也。自是以還,周德清作《中原音韻》,攤派入聲,立為定法,而詞韻則終無續定者。良以北曲必用北韻,猶之梵唄必用梵音。既已自為一家,遂可自成一格。至於詞體,在詩與曲之閒,韻不限於方隅,詞亦不分今古。將全用俗音,則去詩未遠;將全從詩韻,則與俗多乖。既虞鍼真、因陰之無分,又虞元魂、灰咍之不叶,所以雖有沈約陸詞,終不能勒為一書也。沈謙既不明此理,强作解事,恒又沿譌踵謬,轇轕彌增。即以所分者言之,平、上、去分十四韻,割魂入真、軫,割咍入佳、蟹,此諧俗矣,而麻、遮仍為一部,則又從古。三聲既真、軫一部,侵、寢一部,庚、梗一部,元、阮一部,覃、咸一部矣,入聲則質、陌、錫、職、緝為一部,是真、庚、青、蒸、侵又合為一也;物、月、曷、黠1、屑、葉合一部,是文、元、寒、删、先、覃、鹽又合為一也。不俗不雅,不古不今,欲以範圍天下之作者,不亦難耶?大抵作詞之韻,愈考愈岐。萬不得已,則於古韻相通之中,擇其讀之順吻者用之。如東冬、江陽之類(江陽古亦不通,此據六朝以下言之)。其割屬也,亦擇古韻相通者割之。如割魂入文,魂本通文;割咍入佳,咍本通佳之類。即入聲亦以此為消息。庶斟酌於今古之閒,或不大謬。必欲强立章程,不至於非馬非驢不止。故今於諸韻書外,惟錄曲韻,而詞韻則概存目焉2。
【彙訂】
1.“黠”,底本作“默”,據殿本改。
2.“概”,殿本作“僅”。
詞學全書十四卷(内府藏本)
國朝查繼超編。繼超字隨菴,海寧人。是編輯於康熙己未,以毛先舒《填詞名解》四卷,王又華《古今詞論》一卷,賴以邠《填詞圖譜》六卷《續集》一卷,仲恒《詞韻》二卷,彙為一編。無所發明考正。
右詞曲類“詞譜、詞韻”之屬,五部,三十九卷,皆附存目。
張小山小令二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元張可久撰。可久字仲遠,號小山,慶元人1。嘗仕為路吏,轉首領。李開先謂:“如今税課局大使之職”,蓋終於下僚者也,當時以詞曲擅場,其集久而失傳。明初宋濂得其詞半册於禮賢館,後方孝孺又購得鈔本一帙以示濂。乃參互校正,分為上、下卷,鏤版行世。蓋僅就二人所見,編次成書。其實可久所作不止於是也。自五代至宋,詩降而為詞;自宋至元,詞降而為曲。文人學士,往往以是擅長。如關漢卿、馬致遠、鄭德輝、宫大用之類,皆藉以知名於世,可謂敝精神於無用。然其抒情寫景,亦時能得樂府之遺。小道可觀,遂亦不能盡廢。可久之詞,《太和正音》稱其“如瑤天笙鶴,既清且新,華而不豔,有不食煙火氣”,又謂其“如披太華之天風,招蓬萊之海月”。今觀所作,遣詞命意實能脱其塵蹊。故雖非文章之正軌2,附存其目3,以見一代風尚之所在焉。
【彙訂】
1.元人鄭玉《師山集》卷四《修復任公祠記》云“四明張久可哥久監税松源,力贊其成”,天一閣舊藏《小山樂府》最後一則張可久自跋署名為“至正丁亥良月張久可書”,可知張可久名久可,字可久,號小山。(楊鐮:《張可久行年彙考》)
2.“正軌”,殿本作“正體”。
3.殿本“附”上有“亦”字。
碧山樂府五卷(陝西巡撫採進本)
明王九思撰。九思有《渼陂集》,已著錄。此其所作雜曲小令也。自宋趙彥肅以句字配協律吕,遂有曲譜。至元代如“驟雨打新荷”之類,則愈出愈新。不拘字數,填以工尺。俗傳僅知有正宫、越調為南北曲之分,而相帶、相犯之妙,填詞家又不知度曲四聲别有去作平、上作平之例。故論其體格,於文章為最下,而入格乃復至難。九思酷好音律,嘗傾貲購樂工,學琵琶,得其神解。是編所錄,大半依弦索越調而帶犯之,合拍頗善。又明人小令多以豔麗擅長,九思獨敍事抒情,宛轉妥協,不失元人遺意。其於填曲之四聲,雜以帶字,不失尺寸,可謂聲音文字兼擅其勝。然以士大夫而殫力於此,與伶官歌妓較短長,雖窮極窈眇,是亦不可以已乎?
朝野新聲太平樂府八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元楊朝英撰。朝英自稱青城人。始末未詳。是集前五卷為小令,後三卷為套數。凡當時士大夫所撰及院本之佳者皆選錄之,亦技藝之一種。中多殘闕,蓋傳寫所脱也。
詞品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舊本題元涵虚子撰,不詳名氏。評論有元一代北曲,人各擬以品目,略如敖陶孫之《詩評》,臧懋循《元人百種曲》嘗列之卷首。此本載曹溶《學海類編》中,殆即從《百種曲》中鈔出,借其名以備數者也。
雍熙樂府十三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舊本題海西廣氏編,不著姓名1。其凡例謂聲音各應宫律,原分一十七調。今所傳者一十有二,蓋闕其五。今考十二調,一曰黄鍾,二曰正宫,三曰大石,四曰小石,五曰仙吕,六曰中吕,七曰南吕2,八曰雙調,九曰越調,十曰商調,十一曰商角,十二曰般涉。其商角及般涉二調,則有其目而無其詞,蓋闕佚也。明李元〔玄〕玉《北詞廣正譜》訂正諸調3,頗為綜覈。雖所摭較此書多道宫、高平、揭指、宫調、角調五類。而揭指及宫、角二調,則亦有其目而無其詞,其全具者纔十四調。核其體例,實皆原本是書。其閒每調詞曲,有名同而實異者,有句字不拘可以增損者,亦皆因是書而推廣之耳。
【彙訂】
1.此書實即明郭勳輯《雍熙樂府》二十卷之萬曆刊節本。(張元濟:《<四部叢刊續編>明嘉靖本<雍熙樂府>跋》)
2.“南吕”,底本作“南宫”,據明嘉靖四十五年、萬曆刻本此書及殿本改。
3.“《北詞廣正譜》”,底本作“《北調廣正譜》”,據殿本改。清青蓮書屋刻本《一笠菴北詞廣正譜》卷首題“華亭徐於室原稾吳門李玄玉更定”。
度曲須知二卷弦索辨譌三卷(内府藏本)
明沈寵綏撰。寵綏字君徵,吳江人。以度曲家沿流忘初,往往聲乖於字,調乖於義。因作此書以釐正音調。凡分二十六目,剖晰頗詳。其《弦索辨譌》則載《西廂》二卷,《雜曲》一卷,各加標記,以明北曲字音之殊。蓋亦《九宫譜》之流亞也。
瓊林雅韻無卷數(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明寧王權編。權有《漢唐祕史》,已著錄。是書凡分十九韻,大抵襲周德清《中原音韻》體例。一穹、窿,二邦、昌,三詩、詞,四丕、基,五車、書,六泰、階,七仁、恩,八安、閒,九??、鸞,十乾、元,十一蕭、韶,十二珂、和,十三嘉、華,十四硨、石邪,十五清、寧,十六周、流,十七金、琛,十八潭、巖,十九慊、謙1,與《中原音韻》十九韻大略相似,特異其名耳。惟《中原音韻》第十韻標曰“先天”,而此書第十韻則標曰“乾元”,遂取“元”韻之半入於“一先”。又是書每韻皆取平聲二字以括三聲,而第六韻“泰階”,“泰”字則兼用去聲,是自亂其例。至云北方無入聲,以入聲附平、上、去三聲之後,與《中原音韻》體例全合,而亦微有不同。如第四韻曰“丕基”,其後附“悔”字,謂去聲作上聲,而《中原音韻》第四韻後不載此條。考“悔”字作上聲,其在紙韻,則有《詩》“不我以,其後也悔”可證;其在麌韻,則有陸機《凌霄賦》“悔”與“旅”為韻可證。周德清於此條似乎失收。然曲韻自用方音,不能據古韻為增減。權之所補,亦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
【彙訂】
1.明洪武三十一年刻本此書第十九韻韻題為“恬、謙”,而非“慊、謙”。此韻部所列字,有“恬”字而無“慊”字。(王承斌:《<四庫全書總目>詞曲類存目辨誤》)
南曲入聲客問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毛先舒撰。先舒有《聲韻叢説》,已著錄。初,先舒撰《南曲正韻》一書,凡入聲俱單押,不雜平、上、去三聲。復著此卷,謂南曲入聲俱可作平、上、去押。設為客問,以達其説。
右詞曲類“南北曲”之屬,八部,三十五卷,内一部無卷數。皆附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