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九


  宋 樂史 撰
  嶺南道十三
  太平軍
  太平軍理海門本亷州皇朝開寶五年自舊州理移西南四十里地名長沙置州并封山蔡龍大亷三縣為合浦一縣仍廢常樂州以博電零緑鹽場三縣并為石康一縣來屬至太平興國八年廢亷州移就海門三十里建太平軍其亷州并入石康一縣
  廢常樂州元領縣四
  石康
  三縣廢
  博電  零緑  鹽場
  廢亷州元領縣四
  合浦  封山  蔡龍  大亷
  已上四縣並廢入石康
  軍境
  東西三百五十里 南北四十里
  四至八到
  新置軍未有至京里數 東至蓬彭與白州分界三百四十里 南至白沙枕大海一十五里 西過水至大灣隔海 與欽州分界五十里 北至容州水與欽州分界二十五里 東南至寧海珠池極海岸與瓊州相對處四十里 東至鬱林州界三百四十里 西南至鹿井與欽州烏土鎮接界 西北至射烏嶺與欽州分界二十里
  戶
  廢亷州唐開元戶三千一十三皇朝丁四千七百十二 本州供丁不供戶
  風俗
  夷人號越㐌多採珠及甲香為業親戚晏會即以匏笙銅鼓為樂
  土產
  珠蚌
  石亷縣二鄉本屬常州 廢亷州在軍北四十里本秦象郡地漢為合浦郡元鼎六年置九郡即其一也后漢因之吳改名珠官晉又為合浦郡宋因之兼置臨瘴郡以界内瘴江為名及越州領郡三理于此時西江都督護陳伯紹請置州遂以為刺史始立州鎮穿山為城門威服蠻獠按郡國志云伯紹平夷至合浦見三青牛圍之不獲即於其處置城俗號青牛城齊因之隋焬帝初改為六州尋廢州又置合浦郡唐武德五年置越州又合浦安昌高城大亷大都五縣貞觀六年置珠池縣其年割東羅蔡龍二縣來屬十二年廢安昌珠池二縣入合浦廢高城入蔡龍天寶元年改為合浦郡乾元元年復為亷州 廢合浦郡縣在舊州郭下漢縣屬合浦郡大海在州西南一百六十里有珠母海郡人採珠之
  所古之合浦也州界有瘴江名為合浦江 廢封山縣在舊州西北一百二十里隋廢唐武德五年置姜州領封山東羅蔡龍三縣貞觀十年廢州以縣入亷州 廢蔡龍縣在舊州北一百五十里唐武德分置 廢大亷縣在舊州東南一百里唐武德五年置已上四縣皆漢合浦縣地並廢入石亷縣 姜山 思鄉水 性山下溪水已上皆廢亷州之山水 陳王祠南中有妖鬼號曰陳王神面黑眼白形容醜陋祈禱有驗人多惡之陳霸先刻木作形自敬事之神與之叙族尊為叔父祭胙精潔動静與神俱每有施為多就擲珓不得好卦即云王珓不許頗以感人其旁有墓及受梁禪尊神為帝糟頭山尉佗駐軍處人舂穀積糟成山山若鳴則風
  飈立至 殯山即宋陳伯紹殯妻處 蘇磨嶠南越志云寧浦郡東南有蘇磨嶠 麻嶺屈璆道里記
  云沙麻嶺在寧浦郡南即嶺之北垠也 合浦水一名馬渡昔有野馬渡此因名之 銅舟湖馬援鑄銅船五隻一留北湖中四隻將過海征林邑 珠母海大海在縣西南一百六十里珠母之海去縣八十里揺珠之所即合浦也凡珠璫出於蚌蚌母廣數寸長尺餘后漢孟常會稽上虞人為合浦守先時守宰多貪珠遂徙向交趾界常到革易前弊珠復還稱為神明桓帝徵還吏人攀車請留常入船夜遁圍州交州記云合浦十八里有圍州周圍一百里其地產珠
  雷州海康郡今理海康縣秦象郡漢合浦郡之徐聞縣地梁分置今州大同末以合肥為合州以此為南合州隋平陳又為合州煬帝初州廢以縣屬合浦郡唐武德四年蕭銑置南合州領海康隋康鉄杷椹川四縣貞觀元年改為東合州二年改隋康為徐聞縣八年改東合州為雷州天寶元年改為海康郡乾元元年復為雷州按投荒録云雷之南濱大海郡蓋以多雷為名以其雷聲近在簷宇之上雷州之北高州之南數郡亦多雷聲似在尋常之外雷之俗候雷時具酒餚奠焉法甚嚴謹有以肉雜至食者霹即至
  元領縣三  今一
  海康
  二縣廢
  遂溪  徐聞
  州境
  東西一百八十里 南北二百六十五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五千一百里 北至西京五千九百三十一里 西至長安五千八百三十五里 北至羅州二百四十里 東至海岸二十里渡小海抵化州界地名□州泛海通恩等州并淮浙福建等進 南至海一百三十里逓【闕】場瓊州對岸又云渡小海至崖州四百二十里西至海六十里圍州通連安南諸蕃路東北二十五里至化州里吳川縣八江上水至化州五程至廣州二千里東南一百四十里至海泛海入瓊西北至羅州零緑縣界一百六十里 西南一百三十里泛海至儋州岸不尅里限交趾路嶺表録云交趾迴人多捨舟取雷州陸岸而歸不憚辛苦蓋避海鰌之患也
  戶
  唐開元戶四千七百皇朝戶主一百一客五蜑戶二風俗
  地濱大海人雜夷獠多居欄以避時疫
  土產
  州在海島上地多沙鹵禾粟春種秋收多被海雀所損相承冬耕夏收號芥禾少穀粒又云再熟稻五月十一月再熟徐聞縣諺語欲抜貧詣徐聞不宜蠶桑惟績葛種紵為衣 出烏藥 高良薑 益智子海桐皮
  海康縣五鄉秦象郡漢徐聞縣地屬合浦郡梁分置南合州隋廢州置海康縣朱梁開平三年曾移州于驚雷江源至劉氏偽命日却歸海康 廢遂溪縣在州北九十里舊齊鐵杷椹川二縣后廢改為遂溪縣皇朝開寶元年并為新福縣 廢徐聞縣在州南二百四十里漢縣名隋康縣唐貞觀二年改為徐聞縣漢志云自合浦徐浦南入海畧以為儋耳珠崖郡即此縣皇朝開寶五年并為時邑鄉已上二縣并入海康縣 烏蛇山在縣北百里出烏藥俚人呼藥為蛇 珠母海出珠之所螺岡在縣北八十里 驚雷山在縣南八里雷震破成水 鐵杷溪溪有石似鐵杷 三鵶水從舊羅州南海于西海水南屬雷州 雷公廟在州西南七里咸通十二年置竈山山上有炭坑又有木棉樹一實得綿數兩冬夏花而無實 思靈島在海中有木頭葉如柳花如金荳一斗種數年收淮南子云荳之美者有木荳是此也又山海經云崑崙之墟上有木禾此類也
  儋州昌化郡今理宜倫縣州居南海之中漢元鼎六年定越地置儋耳郡以其人鏤離其耳為名唐武德五年置儋州嶺義倫昌化感恩富羅四縣貞觀元年分昌化置普安縣尋廢天寶元年改為昌化郡乾元元年復為儋州
  元領縣五  今四
  宜倫 昌化 感恩 洛場
  一縣廢
  宜羅
  州境
  東西六百六十里 南北三百六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七千九百六十八里 西北至西京八千五百四十七里 東至瓊州樂會縣界射狼山三百二十里 西至舊振州延德縣界白沙三百四十七里 南至舊州界馬鞍嶺三百四十里 北至大海二十五里 西南至大海四十五里 東北至舊崖州澄邁縣界合橋三百七十里 西南至大海八十五里 又東北至廣州二千三百七十里若從海乘船使便風至廣州七日七夜如無便風即不可戶
  唐開元戶三千三百皇朝管丁戶六百八十五不言戶
  風俗
  山海經曰儋耳即離耳也皆鏤其頰皮上連耳斥狀似鷄腸下垂在海渚不食五穀食蚌及鱉而已俗呼山嶺為黎人居其間號曰生黎殺行人取齒牙貫之于項以衒驍勇有刀未嘗離手弓以竹為弦績木皮為布尚文身豪富文多貧賤文少但看文字多少以别貧賤觀禽獸之產識春秋之氣占藷芋之熟紀天文之歲
  土產
  醖酒不用麯蘖有木曰嚴樹取其皮葉擣後清水浸之粳釀之和數日成酒香甚能醉人又有石榴亦取花葉和醖釀之數日成酒 高良薑 白藤花 煎沉香出深洞 蘇木出黎洞 苔塘香 相思子貢金
  宜倫縣二鄉漢儋耳縣隋為義倫縣州所理因義倫水為縣名皇朝改為宜倫縣
  昌化縣西一百八十里二鄉漢置來縣隋為昌化縣感恩縣東至州二百二十五里二鄉漢九龍縣地隋為感恩縣取感恩水為名
  洛陽縣新置元縣在黎洞心因黎賊作亂今移入州城下
  廢富羅縣東北一百二十里一鄉漢儋耳縣隋為毗善縣唐武德五年改為富羅縣此縣名是林黎夷人舊廢毗邪山山頂上有虫似伏虫俚人以䖝為毗邪也
  温湯在感恩縣北七十里夏即清冷冬即沸熱有患瘋疥瘴氣者浴之皆愈 浴泊石神在昌化縣西北二十里石形似人帽其首面南側有橘柑甘香之果或携去即黑霧暴風駭人池中有魚亦然土人往往禱祈 明山山有二石如人形故老傳云有兄弟向海捕魚因化為石號為兄弟石 滔沿井與淪水通有人以竹木置井中於淪水得俚人呼竹滔沿因之為名 魚鱗州龍吟泉 黎吟泉 黎母山 黎粉山 感恩水已上皆郡邑之山水也
  瓊州瓊山郡今理瓊山縣本隋珠崖郡之瓊山縣唐貞觀五年置瓊州領瓊山萬安二縣其年又割崖州之臨機來屬十三年廢瓊州以瓊山屬崖州尋復置瓊州領瓊州容璚曾口樂會顔羅五縣天寶元年改為瓊山郡乾元元年復為瓊州貞觀五年十月嶺南節度使李復奏曰瓊州本隸廣府管内乾封元年山洞草賊反叛遂滋淪陷至今一百餘年臣令判官姜孟京崖州刺史張少逸併力討賊已收復舊城且令降人權立城柵竊以璚州空壓賊洞請升于下都督府加瓊崖振儋萬安五州詔招討遊奕使其崖州都督請停從之皇朝開寶四年平南越割崖州之地屬瓊州
  瓊州元領縣五  今三
  瓊山 臨高 樂會
  二縣廢
  顔羅  容瓊
  舊崖州元領縣三
  含城 澄遇 文昌  已上三縣並屬瓊州州境
  東西【闕】  南北【闕】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水陸七千五十里 北至西京水陸七千四百三十里 西至長安水陸八千五十里 東至文昌縣極大海一百二十里 西至儋州五百里東至萬安州五百里 北十五里極大海泛大船使西風帆三日三夜到地名崖門從崖門山入小江一日至新會縣從新會縣入或便風十日到廣州路經黎岡州皆海之險路約風水為程如無西南風無由渡海却迴舡本州石鑊水口駐泊處次年中夏西南風至方可行船 西南至大海一百七十一里 西北至舊崖州二百六十里 西南至舊振州四百五十里
  戶
  瓊州唐管戶六百四十九
  瓊州唐管戶六千六百四十六皇朝兩州共管戶三千五百一十五丁戶部牃不言戶只言丁 又别管蕃蜑二坊戶在符江口東岸不耕田以捕魚為業官司差為水上駕船
  風俗
  有夷人無城郭殊異居非譯語難辨其言不知禮法須以威服號曰生黎巢居洞深績木皮為衣以木棉為毯性好酒每醖釀用木皮草葉代麯蘖熟以竹筒吸之打鼔吹笙以為樂男人則髽髪首揷梳帶人齒為纓飾好弓矢削竹為箭鏃鋭而無羽女人文領穿耳垂環病無藥餌但烹羊犬祀神而已
  土產
  瓊州出剪沈黄熟等香 蘇木 蜜蠟 吉具布白藤 高凉薑 益智子 乾梔皮 舊崖州出紫具葉 真珠 碁子 金華有花綵者貢金 又瓊崖州有酒樹似安石榴其著花甕中即成美酒醉人
  瓊山縣舊一鄉今三鄉即所治唐貞元七年省容瓊縣併入
  臨高縣舊二鄉今三鄉州東八十里本崖州平昌縣唐開元元年改為臨高縣貞元七年割復瓊州
  樂會縣舊一鄉今二鄉唐貞觀元年先置璚州至顯慶五年方置此縣 廢顔羅縣 廢容瓊縣已上二縣並唐時廢按貞觀七年合容瓊入璚山為一縣又割崖州臨高縣以填闕其臨高在郡正東八十里梁載言十道志有顔羅縣無曾縣今二縣俱廢 瓊山 隂陽山連延水 龍眼水已上郡内之山水 容瓊洞夷人居之
  含城縣舊崖州郭下縣舊三鄉漢潭都縣地隋舊縣其崖儋振瓊萬安五州都在海中州之上方千里四面抵海北渡海洋帆一日一夜至雷州
  澄邁縣在舊崖州西九十里舊四鄉今三鄉漢苟中縣地隋置澄邁縣以界内邁山為名
  文昌縣在舊州東南一百四十里元十二鄉今二鄉漢紫貝縣地隋改為平昌縣唐貞觀元年改為文昌縣取偃武修文之意已上三縣舊崖州割到 牀栅山 紫貝山元屬紫貝縣 玉陽山 鄭彦瓊山在古玳瑁縣已上含城等三縣今屬瓊州山水隨之 廢舊崖州在瓊州東北二百六十里本珠崖郡理【闕】城縣南裔蠻夷之地州居南海之中漢武帝元鼎六年平呂嘉開南海置珠崖儋耳二郡崖岸之邊出真珠故曰珠崖其土方千里去雷州徐聞縣隔一小海相望見珠春秋便風一日早過漢時郡縣吏卒多侵陵之故率數歲一反昭帝省儋耳并珠崖元帝用賈捐之言乃棄之唐武德四年平蕭銑置崖州領舍城平昌澄邁顔羅臨機五縣貞觀元年置都督府督崖儋振三州其年顔羅改為顔城平昌為文昌三年割崖州屬廣府五年又置瓊州十三年廢瓊州以臨機容瓊萬安三縣來屬天寶元年改為珠崖郡乾元元年復為崖州在廣府東南皇朝開寶三年平南越却廢崖州之城入璚州其俗以土為金器用瓢匏無水人飲木汁謂之木飲州無馬與虎有牛羊鷄犬振州本振州也即今隋臨振郡又曰延德郡唐武德五年置振州天寶元年改為臨振郡乾元元年復為振州理寧振遠縣土地與崖郡同皇朝開寶六年割舊崖之地隸瓊州却改振州為崖州
  元領縣五
  寧遠 延德 志陽 臨機 落屯
  州境
  東西【闕】      南北【闕】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七千六百八十五里 北至西京七千七百九十七里 北至長安八千六百六里 東至璚州四百五十里 西南至大海一十五里 南至大海二十七里 西至儋州四百二十里 東至萬安州安陵縣一百六十里
  戶
  唐開元戶八百一十九皇朝管戶主三百四十客一十二
  風俗與瓊州同
  土產
  貢金
  寧遠縣二鄉漢臨振縣地隋置州所理
  延德縣西四十二里二鄉漢臨振縣地唐貞觀三年分延德縣置
  臨機縣東南八十里二鄉漢臨振縣地隋置
  落屯縣東北二百里二鄉 落島山 澄浪牧 落澄山 織島山有黎水 落猿山 鍾延嶺已上皆郡邑之山水
  萬安州萬安郡今理萬安縣土地與珠崖郡同唐龍朔二年分崖州之文昌縣置萬安州開元九年移治所於陵水縣天寶元年改為萬安郡至德二年改為萬全郡乾元元年復為萬安州貞元九年以便百姓移州于萬寧縣即今治也
  元領縣四  今二
  萬寧 陵水
  二縣廢
  富雲 博遼
  州境
  東西三百八十四里 南北二百五十七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陸路七千三百里 西北至西京水陸路七千五百里 西北至長安水陸路八千五百里東至海三十里 西北至崖州三百二十里并陸路南至海四十二里 北至瓊州四百五里
  戶
  唐舊戶一百二十一皇朝管戶二百八十九
  風俗
  女人以五色布為帽以班布為裙似袋也號曰都籠以班布為衫方五尺當中心開孔但容頭入名之曰思便
  土產
  金【舊貢】
  萬寧縣舊二鄉今一鄉唐至德二年改為萬全后復舊陸水縣西南二百里今一鄉 廢富雲縣 廢博遼縣唐末廢聲山常有聲如人言也 赤上國在州南渡海便風十四日經籠島即至其國亦海中之一洲 丹丹國振州東界舟行十日至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