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三十二
宋 樂史 撰
淮南道十
安州
安州安陸縣今理安郡禹貢謂至於陪尾即此地也春秋時為鄖子國后楚滅鄖封鬬辛為鄖公即其地按郡城今在隕水之濱一名石僮故城雲夢之澤在焉按漢水入三百里得隕口又入三百里得隕城即楚邑也秦并天下置此即南郡之地漢為安陸縣屬江夏郡歷三國兩晉亦然咸和中分置安陸郡故輿地志云安陸東南有新城即桓元子征石季龍所築南臨溳水即今城是也宋齊因之故宋志云孝建元年分江夏置安陸郡則郡縣名之差也梁天監七年于此置南司州後廢州復為安陸縣西魏置安州總管府后州改為鄖州及安陸郡隋文帝初郡廢而州存煬帝初州廢復為郡唐武德四年王世充改為安州領安縣雲夢應陽孝昌吉陽應山京山富水八縣其年于應山縣置應州領應山一縣于孝昌縣置環州領孝昌一縣以富水京山二縣屬温州改應陽為應城縣安州置總管管還應二州七年廢還應二州屬安州大都督府安中陽温復沔光黄□九州六年罷都督府七年又置督安隨温沔復五州十二年罷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安陸郡依舊為都督府督安隨郢沔四州乾元元年復為安州梁為節鎮唐同光元年改為安遠軍節度晉天福五年以安州自為藩鎮有兵戍宜降為防禦州以李金全叛入偽唐初平定故也天福十二年復為安遠軍周顯德元年又降為防禦州皇朝因之為安遠軍節度
元領縣七 今六
安陸 孝感 雲夢 應城 應山
汊川【鄂州割到】
一縣廢
吉陽
州境
東西三百里 南北二百七十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一千一百里 西北至西京一千二百里 西北至長安二千二百里取隨州路一千五百九十里 東至黃州三百一十里 南至漢陽軍三百一十里 西至郢州三百二十里 北至信陽軍二百五十七里 西南至復州三百四十里 西北至隨州一百五十一里 東北至光州四百四十三里
戶
唐開元戶二萬二千二百二十一皇朝戶主四千二百七十六客八千三百一十一
風俗
與復州同
姓氏
【闕】
人物
黃香字文彊江夏安陸人號為黃童天下無雙唐郝處俊安陸州人為相諫高祖不可以國事付天后也
土產
青紵布 唐笋 茶
晉劉昆為并州刺史與兄子南兗州刺史演書云前得安州乾茶二斤皆所需也汝可信信致之
安陸縣舊十二鄉今四鄉本漢舊縣屬江夏郡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分江夏置安陸郡劉澄之宋永初山川志云安六縣居鄭城橫山古陪尾山也尚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石岩山荆州記云安六縣南十五里有石岩山下臨鄭水張昌作亂織竹為籠衣以五采著此山上置肉其下而集百鳥以惑其衆即此山也溳水古清水左傳吳敗楚于柏舉從之及清是也南流注于沔謂溳口 雲夢澤在縣東南濶數十里
南接荆湖 白兆山在縣南三十里 大安山在縣西六十里
孝感縣東南一百里舊六鄉今四鄉本漢安六縣地宋于此置孝昌縣属江夏郡后魏于此置楚州後周武帝二年改為岳州及為岳州郡隋廢之唐武德四年置環州秦廢州縣屬安州元和三年與應城二縣併入雲夢咸通中再置後改為孝感縣皇朝天寶三年併吉陽入焉 大伍山 小伍山並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兩山疊嶂遠望如行伍俗以為名 環水在縣一十五里源出應山縣西鷄頭山初流一百步遶山環流因名環水南流吉陽城東過下通雲夢汊川縣界 鳳凰岡盛詧荆州記云安陸縣東四十里南有鳳凰岡昔有鳳凰產乳其上又晉穆帝永和四年鳳凰將九子栖集其上山下有黄瓊宅即魏郡太守黄香墓焉 胭脂石廟在縣北六十里有自昇石屋古老相傳胭脂石廟未詳其由廢吉陽縣在縣北六十里本安陸縣地梁于此置平
陽縣屬汝南郡后魏大通十六年改汝南郡為重城郡又改平陽縣為京池縣保定九年于此置環州隋大業二年改京池縣為吉陽縣在吉陽山下因以為名元和三年併其地入應山縣復置焉皇朝開寶二年併入孝感 九宗山劉澄之宋永初山川記吉陽縣西有九宗山 東㵳水西㵳水二水皆出邑界 新市郡國志云后漢書謂王鳳王常起新甫平林之兵是此 浮城郡國志云吉陽縣東有蒲騷城今俗名浮城即左傳謂鄖人軍于蒲騷即此也
雲夢縣東南七十里舊六鄉本漢安陸縣地後魏大統十六年于雲夢古城置雲夢縣因以為名屬陽城郡隋罷郡以雲夢屬安州 江夏故城漢為郡城在今縣東南是也 䢵城郡國志云春秋為䢵國尚書云雲土夢作乂又有烏徒村即楚鬬伯比外家處生鬭穀于莬為楚令尹子文是也 楚襄王廟在縣東子城内相傳祭祀焉
應城縣西南八十里五鄉本安陸縣地宋于此置應城縣后魏大統十七年改屬河南郡其年又改為祁水郡隋大業二年改為應陽縣唐武德四年改為應城縣復舊名也元和三年與孝昌同廢併入雲夢後復立州焉梁開平元年為國諱改為應陽縣後唐同光元年復舊名 温泉在縣西南三百二十里人静則泉清人閙則沸 五茄山在縣東十三里五茄村
應山縣北一百八十里五鄉本漢隨縣地屬南陽郡梁大同二年分隨縣置永陽縣兼立應州于此㝷廢以其縣屬平靖郡開皇十八年改永陽縣為應山縣北近應山以為名 大龜山在縣北六十里荆州記云义陽郡南一百三十里有石自然若龜形 石龍山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山上盤屈至于澗底有五色石如龍形荆州記云永陽縣北五十里石龍山出石斛如金釵 雞頭山在縣東北九十里有二山遠相向如雞頭欲鬬之狀汊川縣南北一百三十里六鄉漢安陸縣地后魏置汊川郡唐武德四年分漢陽縣置汊川縣屬沔州城廢屬鄂州周顯德五年平淮南畫江為界江南以漢陽汊川二縣在大江之北故先進納世宗因以汊川隸安州 陽臺廟在縣南二十五里有陽臺山山在漢水之陽山形如臺按宋玉高唐賦云楚襄王遊雲夢之澤夢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朝朝暮暮陽臺之下遂有廟焉今誤傳在巫峽中縣今裴敬為碑以正其由 内方山在縣九十里枕漢江尚書内方至于大别孔注云大别内方二山漢水所經乃此山也 小别山在縣東南四十五里左傳定公四年吳子伐楚令尹子常濟漢而障自小别至于大别杜注漢水至大别南入江然則此二别在江夏界山形如甑土諺謂甑山 漢水在縣東南四十五里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孔注泉始出山為漾水至漢中東行乃為漢水 溳水在縣東十七里源自隨州棗陽縣大紅山經雲夢入縣界左傳定公四年吳從楚師及清清須水之别名 汊水在舊縣南一里源出郢州長夀縣磨石山東南流名澨水至復州景陵縣界名汊水又東南流入當縣 舊水在縣南一百一十三里從當縣洗水流于漢江左傳定公五年楚子奔隨將涉于成舊杜注江夏竟陵縣西有舊水 廢甑山城在縣東南四十五里枕漢江梁天監中置甑山縣周大象三年司馬消難奔陳此城遂廢唐武德九年移州就甑山鎮今廢
信陽軍
信陽軍今理信陽縣本申州也春秋時屬楚即古申國之地也周宣封舅之國秦併天下為郡此即屬南陽漢置平氏縣今州即平氏縣義陽縣鄉之地漢書屬荆州部功臣表武帝以此都尉衛青擊匈奴有功封為義陽侯即此也漢平氏縣屬南陽郡王莽改曰平善屬荆州二漢為南陽江夏二郡地魏志文帝分南陽立業陽郡居安昌城領安昌平林平氏義陽平春五縣故蜀志曰先主征吳退軍時義陽傅彤斷後拒戰兵士已殫吳將勒令降彤罵曰吳狗何處有漢將軍降者遂戰沒晉武帝泰始元年割南陽之東鄙復置義陽郡封安平獻王孚次子望為義陽王又有石城徒居仁順即今州是也晉武帝改漢司隸校尉為司州領河南河内之地元帝遷都淪陷劉石安帝時以流入在南郡者即偏立南義陽于南郡郭下宋武帝以晉義熙中北平關洛河南底定復置司州于虎牢少帝景平初復陷百姓南出多荆豫之界文帝元嘉末立司州于汝南懸瓠尋亦廢省是歲于北義陽復立司州齊因之故輿地志云義陽有三關之險謂平靖等關是也其武陽黄峴二關在安陸郡應山縣界北接陳汝控帶許洛宋齊已來嘗為邊鎮梁天監元年改為北司州後尋祗為司州至三年為魏元英所陷後魏既得司州乃改為郢州至周武帝改郢州為申州隋開皇初改為義州大業中廢州復為義陽郡唐武德四年又立申州領義陽中山二縣八年省南羅州以羅山縣來屬天保元年改為義陽郡乾元元年復申州皇朝開寶九年以戶少降為信陽軍仍併羅山鍾山二縣入信陽為一縣
元領縣三 今一
信陽
二縣廢
羅山 鍾【已上併入信陽】
軍境
東西一百三十里 南北一百三十五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七百五十里 西北至西京九百里西北至長安一千七百一十里 東至光州二百二十里 南至安州二百五十里 北至蔡州二百八十里 東南至光州二百六十里 西北至隋州二百四十里 西北至唐州二百五十里
戶
唐開元戶二萬一千二十皇朝戶主一千二十客四百四十六
風俗
與安州同
姓氏
【闕】
人物
王讚義陽人
土產
舊貢緋葛 白紵布 花蛇 茶
信陽縣二十二鄉今六鄉本漢平氏縣義陽鄉之地魏志云文帝黄初中分平氏立義陽縣蓋在石城今鍾山縣東南三十里石城是也皇朝開寶九年六月降州為軍仍併羅山鍾山二縣入太平興國元年改為信陽縣 淮水西自唐州桐栢縣界流入東北經縣去縣三十七里 桐柏山其陽有淮瀆祠 義陽山在縣五十步 卓斧山上有寺下有潭在縣西北五十里 董奉山在縣西南六十里昔董奉居于此山學道得仙有祠存焉 震雷山在縣東南二十里 溮水南至隨州隨縣界流入注水經云溮水一帶三川亂流北注經賢首山西 天井水經注云義陽郡城南一十五步對門有天井周百餘步 故平靖關城在西南七十六里舊有此關不知何代創故齊志義陽有三關之塞此其一也武陽黄峴一關在安州應山縣界長老傳云此山因關為障不營濠隍故名平靖關 故曹城在縣東三十五里梁將曹景宗將兵侵魏所築 廢羅山縣在州東一百一十里本漢□縣地梁武帝置西汝南郡于此開皇三年併入鍾山縣十六年于鍾分置羅山因山以為名屬申州唐武德四年置南羅州領羅山一縣八年州廢以縣屬申州皇朝併入信陽縣 羅山在縣西南九里 淮水經縣北去縣二十里 廢鍾山縣在州東南八十里本漢之□縣屬江夏郡宋永初屬義陽郡高齊於此置齊安此郡後改為萬歲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為齊安縣仍屬申州四年以近鍾山故改齊安為鍾山縣皇朝併入信陽 淮水經縣北四十里 澀水出縣南霸山七十五里山石之間波流塞澀因以為名 鍾山在縣西信陽縣界石人谷在縣西三十里谷内有石人 九塞淮南子云大汾澠阨荆阮方城殽陂井陘今疵自注居庸是謂九塞今羅山即澠之塞也 石城山山甚高峻在故縣東南即呂氏春秋之九塞也此是其一晉于北山上置義陽郡今廢城猶在石城山南有天井濶百步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