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記卷八十一
宋 樂史 撰
劔南西道十
松州
松州交州郡治嘉城縣禹貢梁州之域又為雍州之境爰劔諸羌居焉後漢西羌傳曰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蓋姓之别其國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今河關之西南羌地是也濱於賜支至於河首綿地千里賜支者析支者也王政修則賓服德教失則宼亂本無君長夏末及商周之際或從侯伯征伐有功天子爵之以為藩服羌無弋爰劍者秦厲公時為秦所執以為奴隸後得亡歸將其種人南出賜支河其後子孫各自為種或為氂牛種越嶲羌是也或為白馬種廣漢羌是也或為參狼種武都羌是也至爰劔曾孫忍及弟舞獨留湟中忍生子研故羌中號其後為研種漢景帝時研種留何求守隴西塞于是徙留河等于狄道安故及武帝西逐諸羌乃渡河湟築令居塞始置護羌校尉從爰劔種五世至研研最豪健以研為種號十三世至燒當復豪健其子孫更以燒當為種號滇良者燒當之玄孫時王莽末四夷内侵及莽敗衆羌還據西海建武九年司徒椽班彪上言舊制涼州部置護羌校尉持節領護理其怨結歲時巡行問所疾苦又數遣使驛通動靜遂使塞外羌夷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儆備焉今宜如舊以明威防光武從之即以牛邯為護羌校尉自燒當至滇良世居河北大允谷種小人貧而先零卑湳並皆強富數侵犯之滇良父子積怨乃從大榆入掩擊先零卑湳大破之掠取財畜奪居其地大榆由是始彊盛逮滇良子滇吾立附落轉盛常雄諸羌在晉内附以其地屬汶山郡宋齊亦得之後為西衛所有又按後魏書鄧至傳王像舒治者並白水羌是也常為羌豪自稱鄧至王後至舒彭遣使内附拜龍驤將軍益州刺史甘松縣開國子鄧至王請以封爵授子彭奮高祖許之拜奮建忠將軍甘松縣開國子既為小蕃朝貢相繼關中亂乃絶後魏末平鄧至蕃始統有其地後周保定五年於此置龍涸防天和元年改置扶州領龍涸郡隋初廢州郡以其地併入汶山同昌二郡唐武德元年置松州貞觀二年置都督府督崌懿嵯闊麟雅叢可遠奉巖諾峩彭軌蓋直肆位玉璋祐臺橋序等二十五羈縻州永徽之後生羌相繼或降或叛屢有廢置儀鳳二年復加整比督文扶當祐靜翼六州都督羈縻三十八州研州劍州探那州忋州毘州幹州瓊州犀州拱州龕州陪州如州麻州霸州瀾州光州至涼州蠶州曄州棃州邏州思帝州眺州成州統州穀邛州樂客州達違州卑州慈州據天寶十二年簿松州都督府一百四州其二十五州有額戶口但多羈縻逃散餘七十九州皆生羌部落或臣或否無州縣戶口但覊縻統之天寶元年改松州為交州郡乾元元年復為松州按貞觀初分十道松文扶當悉拓静等州屬隴右道永徽之後據梁州之境割屬劒南道也
元領縣三
嘉城 交州 平康
四至八到
東至西京二千七百六十里 東至東京【闕】東北至長安一千九百里 東至扶州三百三十八里 南至翼州一百八十里 北至吐蕃界九十里 西至當州三百三十里 東南至茂州三百里 西南至當州三百里 西北至吐蕃界五十五里 東北至扶州三百里
戶
唐開元戶一千七十六
風俗
仝扶州
土產
麝香 羌活
嘉城縣十鄉後魏時白水羌像舒治自稱鄧至王據此地其子舒彭遣使朝貢乃拜龍驤將軍始置甘松縣魏末大亂又絶後周復招慰之於此置龍涸郡天和元年改置扶州領龍涸郡隋改甘松為嘉城縣屬同昌郡唐武德元年於縣置松州取州界甘松嶺為名 甘松嶺按山海經云甘松嶺亦謂之松葉嶺即江水發源于此土人謂之松子嶺 石門水石門山自龍州連亘有水經郡界合江故曰石門水
交州縣南二十里十二鄉後周天和中于此置縣以領羌夷屬龍涸郡以其地通胡越道路東西相交以名縣焉 雪山出樸硝其色如銀在縣西南百里外有崖巉路險人罕得其利
平康縣二鄉垂拱元年割交州及當州通軌翼縣地置平康縣屬當州天寶元年改屬交州郡 羊膊山按江源縣記云平康縣羊膊山下有二神湫乃大江發源之所自羊膊嶺散漫殆未濫觴東南百餘里至白馬嶺迴行二十餘里至石鏡水源始於此也 汶水出岷山西玉輪坂下經郡界
松州都督府羈縻二十五州舊督一百餘州無縣戶口惟二十五州有名額皆招撫生羌置
崌州唐貞觀元年招慰党項置州處也長安西南二千二百四十六里
領縣二 與州同置
江源 洛稽
戶一百五十五
懿州貞觀五年置西吉州八年改為懿州處党項長安西南二千二百五十里
領縣二 與州同置
吉當 唐位
無戶口
嵯州【闕】
濶州【闕】
麟州貞觀五年置西麟州處歸附生羌八年去西字至長安四千五百里
領縣七 與州同置
硤州 和善 斂具 硤源 三交 利恭 東陵無戶口
雅州貞觀五年處生羌置西雅州八年去西字在長安西南二千六百六十里
領縣三 與州同置
新城 三泉 石隴
無戶口
叢州貞觀三年党項歸附置長安西南一千八百里
領縣五 與州同置
【闕】
可州貞觀四年處党項置西義州八年改為可州長安西南二千四十里
領縣三 與州同置
義誠 清化 靜方
無戶口
遠州貞觀四年處生羌置長安西南二千三百六十里
領縣二 與州同置
羅水 小部川
無戶口
奉州貞觀三年處生羌置西仁州八年改為奉州長安西南二千一百六里
領縣三 與州同置
奉德 思安 永慈
無戶口
巖州貞觀五年置西金州八年改為巖州長安西南二千一百里
領縣三
金池 甘松 丹巖
無戶口
諾州【闕】
峨州貞觀五年處降羌置至長安二千七百里
領縣二 與州同置
常平 那川
無戶口
彭州貞觀三年處降党項置洪州七年改為彭州長安西南一千七百八十里
領縣四 與州同置
洪川 歸遠 臨津 歸正
無戶口
軌州都督府貞觀二年處党項置長安西南二千三百九十里
領縣四 與州同置
通川 玉城 金源 俄徹
無戶口
蓋州貞觀四年置西唐州八年改為蓋州處降羌長安西南二千六百三十里
領縣四 與州同置
湘水 河唐 曲嶺 枯川
戶二百二十
直州貞觀五年置西集州八年改為直州處降羌至長安二千五百里
領縣二 與州同置
集川 新川
戶一百
肆州貞觀五年處降羌置至長安二千六百里
領縣四 與州同置
歸唐 芳叢 鹽水 磨山
無戶口
位州貞觀四年處降羌置西生州八年改為位州至長安二千四百十里
領縣二 與州同置
位豐 西使
戶一百
玉州貞觀五年處降羌置至長安二千八百七十八里
領縣二 與州同置
玉山 帶河
戶二百十五
璋州貞觀四年處降羌置至長安二千九百里
領縣四 與州同置
洛平 顯川 桂川 潁川
戶二百
祐州貞觀四年處降羌置至長安二千一百九十里
領縣二 與州同置
廓川 歸定
無戶口
臺州貞觀六年處党項置西滄州八年改為臺州至長安二千三十五里
無縣
橋州貞觀六年處降羌置至長安二千四百里
無縣
序州貞觀十年處党項置至長安二千四百里
無縣
右二十五州舊屬隴右道隸松州都督府唐貞觀中招慰党項羌漸置永徽已後羌戎或叛或臣制置不一今並廢省不欲去者以備古跡而已
當州
當州江源郡今治通軌縣禹貢梁州之域周為雍州之境二漢晉宋並為蜀郡地至後周天和元年雁門郡公紇干畧於此討渾胡因置同昌郡尋又改為覃州隋初廢郡為扶州仍於此置嘉誠縣即為扶州之屬邑也武德元年于嘉誠縣立松州貞觀二十一年州首領董和那蓬固守松州府以捍西羌特勅於通軌縣置當州以州土出當歸為名領通軌左封二縣以蓬為勅史顯慶元年蓬子屈甯襲父官二年又析左封置悉州儀鳳二年移治逢日橋天寶元年改為江源郡乾元元年復為當州本屬劔南道大歷五年移入山隂要便之路以備吐蕃
元領縣三
通軌 和利 谷利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三千三百九十里 東北至西京二千九百七十里 東北至長安二千一百一十里 東至翼州翼水縣八十里 東南至悉州界四十里西南至通軌縣故城二百里以西即生羌界 西南至静州悉州西郡接界未詳里數 東北至松州三百里
戶
唐開元戶二千一百
風俗
地邊夷徼人雜羌蠻
土產
麝香 當歸 大黄 羌活
通軌縣二鄉本屬松州貞觀二十一年於縣置當州顯慶元年又分置和利谷利平康三縣
和利縣東北三十里一鄉唐顯慶二年分通軌縣置谷利縣西南六十里一鄉唐文明元年開生羌地置
悉州
悉州歸誠郡今治左封縣禹貢梁州之域古西羌地自兩漢至隋為羌夷所居唐顯慶三年割當州東三十里左封縣界内為羌夷悉唐川因立為悉州領悉唐左封識臼三縣以羈縻羌人其首領有董係比射為刺史後卒以左封縣令董俱悉凍任刺史兼許以父死子繼咸亨元年移治左封儀鳳二年羌叛又寄治當州城内尋歸舊治垂拱二年置歸誠縣載初元年移治匪平川天寶元年改為歸誠郡割識臼屬臨翼郡乾元元年復為悉州舊屬隴右道松州都督後屬劔南道
元領縣二
左封 歸誠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闕】東北至西京三千二百一十里 東至翼州一百九十里 西至翼州二百五十里 西至静州六十里 北至静州八十二里 東南至栖鷄川界一百里 又東南至成都府六百五十里西南至翼州界一百九十里 西北至當州未審里數 東北至翼州一百五十里
戶
唐開元戶八百一十
風俗
羌性同當州
土產
顆麝香 氂牛尾 當歸 樸硝 羌活
左封縣二鄉本屬翼州在當州東南四十里唐顯慶元年乃於縣置悉州在悉當川故也載初元年移州于東南五十里匪平川
歸誠縣東南八十一里一鄉唐垂拱二年置
静州
静州静川郡今治悉唐縣本當州之悉唐縣也唐顯慶元年於縣置州咸亨元年於悉州置翼州都督府移悉州治左封置儀鳳九年罷都督府翼州還治於翼斜縣於悉唐縣置南和州天授二年改為静州以治夷落開元時治在清邊縣在今郡南六十里清邊故城是也後為難制又以去諸郡稍遠數叛亂移故州額於悉唐縣即今郡也舊屬隴右道隸松州都督後割屬劒南道
元領縣二
悉唐 静居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闕】東北至西京三千一百五十里 東至悉州六十里 南至赤和戍城一百里 南至維州一百三十里 北至平戍城一百里 北至茄和山十里 北至當州界六十里 東南至翼州臨翼縣嶺叢鎮一百三十里 東南至恭州界六十里西北至拓州界三十五里 東北至當州六十里戶
唐開元戶五百七十七
風俗
與當州同
土產
筒布 麝香 氂牛尾 酥 樸硝
悉唐縣二鄉本當州悉唐縣置在悉唐川顯慶中來屬此
静居縣東二十里一鄉唐天授二年改南和州為靜州仍於靜川置靜居縣
後魏時白水羌像舒治自稱鄧至王據此地其子舒彭遣使朝貢按此則舒彭乃舒治之子又鄧至羌總序云自舒治至十世孫舒彭附於後魏孝文帝封甘松縣子按此則舒彭又為舒治十世孫前後牴牾不一今考後魏書帝紀孝文太和十七年鄧至王像舒彭遣子奮詣闕朝貢求以位授奮詔許之又鄧至傳云其王像舒治遣使内附高祖拜為龍驤將軍孝文即高祖而紀傳所載曰彭曰治名各不同又按元和郡縣志松州總序像舒治子孫舒彭内附拜龍驤將軍益州刺史甘松縣開國子而通典乃云自舒治至十代孫舒彭附於後魏孝文封甘松縣子又復不合今記所載舒彭内附拜龍驤將軍事與元和志同鄧至王請以封爵授子彭奮高祖許之與後魏帝紀同舒治十世孫舒彭附於後魏孝文帝與諸典同諸書既不一疑各有所本而今記隨事因之遂不暇細考惟以舒彭為舒治之子莫知其何所據若以史為正則治與彭同時疑治即彭而訛耳然未有以考正
太平寰宇記卷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