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記卷十一


  宋 樂史 撰
  河南道十一
  蔡州 潁州
  蔡州汝陽郡今理汝陽縣禹貢豫州也春秋沈蔡二國之地後為楚魏二國之境歷降為晉宋陳魏曹衛魯八國之地後又為韓魏之地秦兼天下以其地為三川郡漢改三川為汝南郡後漢魏晉如之宋文帝于此立司州領郡四以為重鎮使孝武守之元嘉二十七年後魏太武帝率兵攻圍汝南太守陳憲守拒四十餘日積屍與城齊不拔而退地形志云謂之懸瓠城亦名懸壺城又注水經云汝水周城形如懸瓠故取名焉始自魏太和中幸懸瓠平南王肅起層樓於城隅下際水湄降眺栗渚殊為佳觀故宋書亦云懸瓠為戍以防郄陂是也皇興二年改為豫州東魏置行臺侯景為懸瓠都督舉十三州入梁後周置總管府尋改為舒州以地勢平舒為名後又改為豫州其後又改為洛州其後又以此為溱州取城南溱水為名其後又改為蔡州以古國名之也俄置汝南郡隋初移入懸瓠即今州城是也大業二年廢郡復為蔡州唐武德三年平王世充置豫州總管府管豫道輿息舒五州豫州領汝陽平輿真陽吳房房蔡五縣七年改為都督府廢輿道舒息四州貞觀元年罷都督府廢平輿上蔡二縣復以道州之堰城息州之新息郎州之郎山舒州之褒信新蔡五縣來屬天授三年又改平輿西平二縣開元四年以西平屬仙州二十六年省仙州復以西平來屬天寶元年改為汝南郡乾元元年復為豫州寶應元年避代宗廟諱改為蔡州漢初升為防禦州皇朝因之昔宋檀和之為刺史出獵猛獸伏而不起亦不傷人
  元領縣十
  汝陽 上蔡 平輿 西平 遂平 郎山 真陽新息 褒信 新蔡
  州境
  東西二百九十里 南北二百四十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四百七十五里 西北至西京六百二十里 西北至長安一千四百三十二里 東至潁川四百四十里 南至申州二百六十八里西至唐州二百七十四里 北至海州三百二十二里 東至南光州淮水中流為界二百六十五里 西南至唐州桐柏縣一百八十四里 西北至汝州襄城縣二百八十四里 東北至陳州二百六十四里
  戶
  唐開元戶五萬一千二百一十皇朝戶主一萬八千三百九十七客二萬九千五百六十
  風俗
  漢書角亢氐之分東接汝南皆韓地其俗夸奢尚氣力好啇賈漁獵難制御今其俗人性清和鄉閭孝友男務墾闢女修織絍
  人物
  李斯上蔡人 戴憑汝南人為侍中與百官說經書奪席五十餘重時謂之解經不窮戴侍中 袁安汝陽人五世孫紹字本初 蔡順 薛包並汝南人黄叔度南頓人 陳藩汝南平輿人 應奉汝南南頓人讀書五行並下 應陽汝南人 許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人評曹操曰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呂蒙汝陽人魯肅代周瑜之任呂蒙曰君與關帥為鄰將何以備不虞關熊虎也因示肅五策肅乃越席而起曰吾不知卿才畧至是遂拜蒙母結友 呂範汝南人劉備詣京見孫權範密詣請留之後權討關帥謂範曰早從卿言無此勞也 和嶠汝南人 干寶新蔡人撰搜神記三十卷示劉惔惔曰卿可謂鬼之董狐 唐源乾曜西平人為相
  土產
  舊貢龜甲雙距綾 四窠雲花鷘綾 今貢龍鳳蚊㡡 澤蘭 茱萸 蝱虫 木蛭已上二物各二兩 蓍草 生石斛
  汝陽縣舊九鄉今八鄉本漢縣屬汝南郡晉屬汝南國宋屬汝南郡隋開皇十三年罷郡屬豫州十七年改汝陽為溵水屬陳州今界内有大溵水名之其年又於上蔡縣東北别置汝陽屬豫州即今縣是也 懸瓠城亦名懸壺城水經注云汝水屈曲形若懸瓠故城取名其上西北隅魏高祖以大和中宰懸瓠平南王肅起高堞于小城建層樓于隅阿下際水湄降聎栗渚殊為佳觀宋書懸瓠為戍以防㕁陂其中城即懸瓠地也 鴻郄陂在縣東十里漢書曰汝南舊有鴻郄大陂郡以為饒成帝時關東數水陂溢為害翟方進為丞相以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隄防之費遂奏罷之及翟氏滅鄉里歸惡言方進諸防下良田不得而奏罷陂王莽時常常枯旱郡中追怨方進童謡曰壞陂誰翟子威飯我豆食羮芋魁反乎覆陵當復誰及建武中太守鄧晨使許陽為都水令復為鴻郄陂陽曰昔成帝夢上天天帝怒曰何故壞我濯龍池于是乃因高下形勢起塘四百餘里數年乃得立郡亦常熟今廢 黄溪水水色純黄故以名之在郡南 栗園汝水灣中有地數頃有栗園今謂之栗州是也 平輿故城在今縣東汝水南舊沈子國地春秋謂蔡滅沈後屬楚為邑平輿故城尚存 宜春城漢置北宜春縣於此故城在今縣西南尚存 安城故城漢為縣廢城在今縣東南即于水北有二龍鄉有月旦里是也 西望城在縣東南梁太清二年羊鴉仁為魏所逼糧運斷絶乃棄懸瓠歸義陽仍留夏紹亭西望城以防備邀道 汝南縣城唐貞元七年正月割汝陽縣汝水之南地置縣續元和十三年勅停以地復歸汝陽縣 戴憑宅憑仕後漢學通九經 荆將軍廟即六國荆卿也昔羊角哀夢左伯桃與荆軻戰乃自刎以助伯桃今軻冢猶存廟像甚盛
  上蔡縣北五十五里舊九鄉今四鄉古之蔡國左傳陳蔡方睦于衛史記周武王克殷封叔度于蔡挾武庚作亂周公殺管叔而放蔡叔與車七乘其子胡改行率德訓善周公聞之舉胡為魯卿士魯國理周公言成王復封胡于蔡是謂蔡仲即此地漢為縣迄今不改 上蔡古城在縣西南十里 李斯墓在縣西二十里 李斯井在縣南二里 蔡岡在縣東十里周五十里 汝水在縣西五十里
  平輿縣東西五十里舊五鄉今三鄉古沈子國今有沈亭存焉漢為縣屬汝南郡高齊廢隋大業二年重置十三年陷王充置輿州管平輿一縣今西蔡縣西九十里有故城即隋之縣也唐武德中屬蔡州貞觀元年廢天授二年重置 汝水在縣南四十三里 葛陂在縣東北四十里費長房投杖成龍處 二龍澤許劭許䖍俱有高名汝南稱平輿有二龍 張喜廟喜仕漢為平輿令天久旱喜躬為請雨因焚身而雨澍後人感德而廟存 石母臺在縣西北五十步 葛仙公廟在縣東四十里
  西平縣西北一百二十里依舊管四鄉本漢舊縣春秋時古柏子國之地後漢末廢至後魏復焉在郾南五十里屬汝南郡齊高帝改屬臨頴郡隋初改屬道州大業未又廢之武德初又置貞觀元年廢天授二年正月又置尋廢開元初又置後漢戴封為西平令時旱禱祀無應封積薪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雨降遠近稱伏蓋與陳州大康事同 棠谿蘇秦說韓王曰韓有劍戟出於棠谿即今縣西界有棠谿村是也 龍泉水烈士傳曰西平縣有龍泉水可以淬刀劍 二十四陂在縣界並魏典農鄧艾所置也 故西平城在縣西七十里 九頂山獨樹山並在縣西南一百里
  遂平縣西北九十里舊六鄉今四鄉古房子國漢為吳房縣屬汝南郡孟康曰本房子國吳王闔閭弟夫槩奔楚楚封于此為棠谿氏以封吳故曰吳房唐貞觀元年廢八年又置元和十二年以吳元濟叛改為遂平縣仍移於文武栅南新城置權隸唐州尋復還蔡州 嵯峩山在縣西五十五里從唐州慈邱縣界東來 岞岈山在縣西五十六里從唐州慈邱縣來 吳房故城在縣西南四十里
  郎山縣東西九十里依舊六鄉漢安昌縣屬汝南郡張禹所封之邑也至漢末改為郎山縣以界内郎山為名後魏真君二年于郎陵故城復置安昌縣以隸初安郡隋開皇三年自郎陵故城移安昌縣于今所屬豫州十六年仍改安昌又為郎山縣 淮水經縣理南去縣一百二十里 郎陵山一名大郎山在縣北三十里 西望故城在縣東南七十里後魏太和十一年豫州刺史王肅于西望陂南築之以禦梁太清二年豫州刺史羊鴉仁常為魏兵逼糧運斷絶乃棄懸瓠歸于義陽上表曰臣輒率所部還舊鎮留夏紹等停西望城防備即此城也 故道城今在縣西南即古道國也春秋云江黄柏是也 郎陵故城漢為縣所治今在西南二十五里晉武帝封何曾為鄢陵公即此地也
  真陽縣南八十里四鄉本漢慎陽縣地屬汝南郡梁為白狗堆戍於此故後魏將堯雄曰白狗梁之北面重鎮即此隋開皇十六年改置真邱縣唐初改為真陽縣以在滇水之陽為名 淮水經縣南去縣八十里 滇水縣西北二十里注入淮 陽故城漢為縣故城在今縣西南 白狗城在縣西南七十里
  新息縣東南一百五十里五鄉春秋息國為楚所滅漢為息縣屬汝南郡孟康曰其後東徙故加新字後周宣政元年于此置息州隋大業二年州廢屬豫州唐武德四年置息州貞觀初廢之復為縣 淮水自西流入經縣南去縣五里 汝水自西流入經縣北去縣八十里陽安故城漢為縣即左氏傳江國之地也 賈君祠
  後漢賈彪字偉節與荀爽齊名為新息長初縣人例不養子彪嚴其制數年之間養子干數僉曰賈父所長人思其德故建祠焉 古息城在縣北三十里 息侯廟在縣西南十里 珉王坑在縣西南十里去息侯廟東南五步其玉色潔白堪為器物隋朝官採唐貞觀中亦令民採取其後為淮水所沒開元中淮水東移其坑重出其玉溫潤倍勝昔時 玉梁渠去縣西北五十里隋仁夀年新築唐開元中縣令薛務更加疏導西厈通管陂十六所利田三千餘頃
  褒信縣東南一百五十五里舊四鄉今五鄉本漢郾縣之地後漢光武分立褒信縣晉屬汝陰宋武北伐改為苞信縣也 淮水經縣南去縣七十五里 汝水經縣東北去縣五十五里 白亭左氏傳楚太子建之子勝吳令尹子西召之使處吳境為公杜注云白楚縣也汝陰褒信西南有白亭
  新蔡縣東西一百八十里六鄉古呂國也國語當成周之時南有荆蠻申呂周穆王時有呂侯訓夏贖刑史記蔡叔二子遷于新蔡輿地志蔡平侯自上蔡徙都于此故曰新蔡漢為縣屬汝南郡晉屬汝陰郡宋屬新蔡郡東魏孝靜帝于此置蔡州隋開皇十六年于此置舒州領廣寧州縣仁夀二年改縣為汝州大業二年改為新蔡縣屬蔡 漢鮦陽故城漢為縣屬汝南郡應劭曰城在鮦水之陽 葛陂周迴三十里後漢費長房汝南人為市從壺公學道不成思家辭歸壺公以一竹杖曰騎此任所之則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長房乘杖須臾歸自謂適經旬日而已十餘年矣即以杖投陂中顧乃為龍矣後漢曾於此立葛陂縣 琥珀邱在縣南三十里 汝水經縣南去縣二里
  頴州
  頴州汝陰郡今理汝陰縣禹貢豫州之域春秋時胡子之國戰國時屬楚秦滅楚為頴川郡兩漢為汝南郡之汝陰縣也魏于此立汝陰郡司馬宣王使鄧艾屯田于此後廢為頴川郡地後魏景明四年于此置頴州取頴水為名高齊罷州置郡隋初廢郡大業初廢州置郡唐武德四年平王充于汝陰縣西北十里置信州領汝陰清邱永安高唐永樂等六縣六年改為頴州移于今治領高唐永樂永安三縣貞觀元年省清邱縣八年又以廢渦州之下蔡縣來屬天寶元年改為汝陰郡乾元元年復為頴州長慶二年以頴州隸鄭滑節度使漢初升為防禦州廣順二年復為潁州
  元領縣五 今四
  汝陰 沈邱 頴上 萬夀【新置】
  一縣割出
  下蔡【置夀州】
  州境
  東西三百七十里 南北三百三十五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六百五十里 西至西京九百二十里西取陳州路至長安一千八百二十里 東至夀州二百五十八里 南至光州三百八十九里 西至蔡州四百里 北至亳州二百六十里 東南至夀州二百六十里 西南至蔡州褒信縣二百二十五里 西北至陳州三百里 東北至徐州靳縣四百四十五里
  戶
  唐開元戶二萬八千一百九十九皇朝戶主一萬五千七百一十五客一萬七千三百
  風俗
  與亳州同
  人物
  管夷吾頴上人 應璩汝陰人
  土產
  花官絁 綿【以上貢】
  汝陰縣舊二十六鄉今十鄉本漢舊縣屬汝南郡魏文帝黄初三年屬汝陰郡後魏孝昌三年于此置頴川北齊以縣屬汝陰郡開皇三年罷頴州武德四年置信州六年復為頴州縣皆屬焉 寢邱史記蒙恬伐楚之寢邱徐廣注今固始縣寢邱也續漢志固始縣有寢邱呂氏春秋楚孫叔敖戒其子我死王必封汝無受利地荆楚之間有寢邱其為地不利可長有也其子從之楚功臣封二葉而滅惟寢邱不奪漢以為縣 䣚邱史記魏安釐王十一年秦拔我䣚邱 頴水西北自陳州項城縣界流入俯于城下 淮水在頴上縣西南 清邱城在縣東五十六里隋大業九年築置清邱縣唐武德四年廢 信州城在縣西北十五里隋大業十三年郡城為賊房獻伯所陷其年郡民江子建率衆于險處作栅唐武德二年授子建信州刺史以栅近汝南褒信縣故名信州四年復為頴州貞觀元年移入汝陰舊城 胡城在縣西北二里春秋時胡子之國也春秋昭四年楚子胡子伐吳杜預注胡國汝陰胡城是也 女郎臺在縣西北一里古老云昔胡之女嫁魯昭侯為夫人築臺以賓之故俗謂之女郎臺臺上有井 汝水西南自蔡州新蔡縣界流入東南入淮即巢父飲牛之所 細陽城漢為縣屬汝南郡故城在今縣西北四十里 故任城在縣北一里陳將任蠻奴伐齊于頴水北岸築城以圍汝陰 百尺堰在縣西北一百里司馬宣王討王凌至百尺堰即此
  沈邱縣西北一百二十六里舊九鄉今四鄉漢以邱名立寢縣屬汝南魏書云王凌欲興兵討司馬宣王宣王覺自往襲凌凌敗懼面縛叩頭隋開皇三年于此置沈州唐初州廢以地併入汝陽縣神龍二年又析汝陰置沈邱縣以隸信州後廢信州仍舊還頴焉 沈邱在縣南一百步春秋或作寢邱因邱立縣 武邱在縣東六十里一名邱頭司馬文王征諸葛誕屯兵于此及陷夀春斬誕魏高貴鄉公改為武邱 武陰城在縣東六十里按城冢記云周武王祭南嶽迴至汝水西野宿于武邱因名武陰 塼城在縣東北四十五里司馬宣王使鄧艾于此置屯種稻以備東南築城圍倉廩 小女水在縣北
  頴上縣東南一百七十里舊十一鄉今三鄉本漢慎縣地屬汝南郡吳魏之際設關防莫勤於此隋大業二年于今縣南故鄭城置頴上縣以地頴水上游為名仍隸頴州焉唐武德元年移於今理 關州在縣西南四十五里魏志云司馬景王征毌邱儉使諸葛誕從安風津先至夀春儉與弟秀藏水邊草中安風津人張屬獲之即此州也 荆亭城在縣西南六十里 淮水自西南汝陰縣界流入去縣七十里又東北入下蔡縣界 頴水西自汝陰縣界流入又東流入淮 慎縣故城在今縣西北與故甘城相近 故甘城漢為縣廢城在今縣西北
  萬夀縣北九十里五鄉本汝陰縣百尺鎮也國朝開寶六年十一月分汝陰北五鄉為萬夀縣以萬夀鄉為名高鄉郭在縣南七里古老云魏高貴鄉公所築


  太平寰宇記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