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



◎陇石道下▲凉州甘州肃州沙州瓜州伊州西州庭州凉州武威。中府。开元户二万六千一百六十五。乡二十五。
禹贡雍州之西界。自六国至秦,戎狄及月氐居焉。后匈奴破月氐,杀其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氐乃远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匈奴使休屠王及浑邪王居其地。汉武帝之讨北边,休屠、浑邪数见侵掠,单于怒,遣使责让之,二王恐见诛,乃降汉。汉得其地,遂置张掖、酒泉、敦煌、武威四郡,昭帝又置金城一郡,谓之河西五郡,改州之雍州为凉州,五郡皆属焉。地势西北邪出,在南山之间,隔绝西羌、西域,于时号为断匈奴右臂。献帝时,凉州数有乱,河西五郡去州隔远,自求别立州,于是以五郡立为雍州。魏又分雍州置凉州,领河西五郡。晋惠帝永宁元年,以张轨为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会永嘉之乱,因保据凉州,是为前凉,至张天锡,为苻坚所灭。后十余年,又为吕光所据,是为后凉,至吕隆,为录兴所灭。及沮渠蒙逊起兵张掖,是为北凉,至沮渠茂虔,为后魏所灭。及太武帝,改州镇,置四军戍,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复为凉州,领武威等十郡二十县。周置总管府,隋大业三年改为武威郡,废总管。隋末丧乱,陷于寇贼,武德二年讨平李李轨,改为凉州,置河西节度使,都管兵七万三千人,马万八千八百匹。备羌胡。
统赤水军,在凉州城内。管兵三万三千,马万三千匹。本赤乌镇,有青赤泉,名焉。军之大者,莫如赤水,幅员五千一百八十里,前拒吐蕃北临突厥者也。大斗军,凉州西二百里。本是赤水军守捉,开元十六年改为大斗军,因大斗(枝)
〔拔〕谷为名也。管兵七千五百人,马二千四百匹。建康军,证圣元年尚书王孝杰开镇,周回以甘、肃两州中间阔远,频被贼钞,遂于甘州西二百里置此军。
〔管〕兵五千二百人,马五百匹。东去理所七百余里也。后仿此。宁寇军甘州东北十余里。天宝二年置。管兵一千七百人,马五百余匹。玉门军,肃州西二百余里。武德中杨恭仁置。管兵千人,实三百人,马六百匹。东去理所一千一百余里。
墨离军,瓜州西北一千里。管兵五千人,马四百匹。东去理所一千四百余里。新泉(郡)〔军〕,会州西北二百里。大足初郭元振置。管兵七千人。西去理所四百里也。豆卢军,沙州城内。以当匈奴要路,山川回阔,神龙初置立豆卢军以镇之。管兵四千五百人,马四百匹。去理所一千七百余里。张掖守捉,东去理所五百里。管兵六千五百人,马一千匹。交城守捉,凉州西二百里。管兵一千人。白亭军。凉州西北三千里。管兵一千七百人。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乾元元年复为凉州。广德二年陷于西蕃。州城本匈奴所筑,汉置为县。城不方,有头尾两翅,名为鸟城。南北七里,东南三里,地有龙形,亦名卧龙城。
州境:东西四百里。南北八百三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取秦州路二千里,取泉兰咱一千六十里。东南至东都二千八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野马皮五张,白麦,柔毛毡。
管县五:姑臧,神乌,昌松,嘉麟,天宝。
姑臧县,上。郭下。本汉旧县,属武威郡,因姑臧山为名。亦言故匈奴盖臧城,后人音讹为“姑臧”焉。
姑臧南山,一名雪山,在县南二百三十里。
天梯山,在县南二十五里。
白亭军,在县北三百里马城河东岸。旧置守捉,天宝十年哥舒翰改置军,因白亭海为名也。
文车泽,在县东三十里。前秦苻坚遣将军苟苌、毛盛伐北凉,造机械冲车于此,因名。
休屠城,在县北六十里。汉休屠县也。
明威戍,在县北一百八十里。
武安戍,在县西北一百六十里。
武兴盐池、眉黛盐池,并在县界,百姓咸取给焉。
神乌县,上。旧郭下。本汉鸾鸟县,张天锡改置武兴县,后废。武德三年,又于城内置神乌县,与姑臧分理,神乌理西,姑臧理东。贞观元年废,总章元年又置也。
昌松县,中。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苍松县,属武威郡。后凉置昌松郡。
县属焉。隋开皇三年改昌松为永年县,后以重名,复为昌松。
金山,在县南一百八十里。丽水出焉。
苍松故城,在县东北十里。汉苍松县也。
丽水府,在县城中。
白马戍,在县东北五十里。
嘉麟县,中下。东南至州七十里。本汉宣威县地,前凉张轨于此置武兴郡,后凉吕光改置嘉麟县,后废,万岁通天元年重置。
天宝县,中下。东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汉番音盘。禾县属张掖郡,北凉沮渠蒙逊立为番禾郡。后魏太武帝平凉,罢郡置军,隋开皇三年改为县。皇朝因之,天宝中改为天宝县。
甘州,张掖。中府。开元户五千四十。乡一十七。
禹贡雍州之域。自六国至秦,戎、狄、月氐居焉。汉初为匈奴右地,武帝元鼎六年,使将军赵破奴出令居,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断匈奴之右臂,自张其掖,因以为名。初属张轨,后凉末段业亦尝据此地,后业为北凉沮渠蒙逊所杀,据之,后又迁理姑臧。后魏太武帝平凉,以为张掖军,废帝二年改军置甘州,因州东甘峻山为名。或言地多甘草,故名。隋大业三年罢州,为张掖郡。
隋乱陷贼,武德二年讨平李轨,改置甘州。永泰二年陷于西番。
州境:东西四百一十六里。南北一千三百七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二千五百里。东南至东都三千三百六十里。东至凉州五百里。西至肃州四百里。南至大雪山二百三十里。东北至花门山一千四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野马皮,白柰,枸杞。
管县二:张掖,删丹。
张掖县,下。郭下。本汉<角乐>得县,属张掖郡。本匈奴<角乐>得王所居,因以名之。晋改名永平县。隋开皇三年,改永平为酒泉县,大业二年改为张掖县,取旧郡为名也。皇朝因之。
合黎山,俗名要涂山,在县西北二百里。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
祁连山,在县西南二百里。张掖、酒泉二界上,美水茂草,山中冬温夏凉,宜放牧,牛羊充肥,乳酪浓好,夏泻酥不用器物,置于草上不解散,作酥特好,不斛酪得斗余酥。
雪山,在县南一百里。多材木箭竿。
甘峻山,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出青鹘鹰,称为奇绝,常充贡献。
居延海,在县东北一百六十里。即居延泽,古文以为流沙者,风吹流行,故曰流沙。
盐池,在县北九百三十里。其盐洁白甘美,隋月亏盈,周回一百步。
建昌军,在州西北一百九十里。
删丹县,中下。西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旧县,属张掖郡。按马支山,一名删丹山,故以名县。山在县南五十里,东西一百余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与祁连山同。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弱水,在县南山下。
大斗(枝)〔拔〕谷,在县南二百里。隋大业五年,炀帝躬率将士出西平道讨吐谷军,还此谷,会大霖雨,士卒冻馁死者十六七。
宁寇军,在居延水两氵义中,天宝二年置。
肃州,酒泉。下。开元户二千二百五十三。乡八。
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也。六国时,月氐居焉,后为匈奴所逐,奔逃西徙。
匈奴得其地,使休屠,昆邪王分守之。武帝元狩二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来降,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以隔绝胡与羌通之路。以城下有泉,其味若酒,故名酒泉。初属张轨,后凉吕光复据有其地。后魏道武帝天兴三年,晋昌太守唐瑶移檄六郡,推武昭王为主,为大都督、凉公,领秦、凉二州牧,自敦煌迁都于此,号西凉王。后沮渠蒙逊复据有其地。后魏太武帝平沮渠氐,以酒泉为军,属敦煌镇。明帝孝昌中,改镇立瓜州,复置酒泉郡。隋开皇三年罢郡,立酒泉镇,所领县并属城州。仁寿二年,以境宇辽远,分甘州置肃州。隋末陷于寇贼,武德元年河右底定,复于酒泉县置肃州。大历元年陷于西蕃。
州境:东西五百六十四里。南北四百三十五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二千九百里。东南至东都三千七百六十里。东至甘州四百里。南至吐蕃雪岭二千五里。西北葭芦泉五百里。
贡、赋:开元贡:野马皮,砺石,肉苁容,柏脉根。
管县三:酒泉,福禄,玉门。
酒泉县,中。郭下。本汉福禄县也,属酒泉郡,自汉至隋不改。义宁元年,分置酒泉县。初,西凉武昭王自敦煌迁都于此,至子歆为沮渠逊所破。
昆仑山,在县西南八十里。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此山。
洞庭山,在县西七十里。四百悬绝,人不能上,遥望焰焰如铸铜色。山中出金。
白亭海,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一名会水,以众水所会,故曰会水。以北有白亭,故曰白亭海。方俗之间,河北得水便名为河,塞外有水便名为海。
遮虏障,在县北二百四十里。李陵与单于战处。隋镇将杨玄于其地得铜弩牙箭镞。
西凉武昭王陵,在县西四十五里。
福禄县,中下。西至州一百里。本汉乐涫县,属酒泉郡。后魏太武帝平沮渠茂虔,改县为戍,隶敦煌镇。孝文帝改为乐涫县,隋改县为镇。武德二年置福禄县,取旧名也。
崆峒山,在县东南六十里。黄帝西见广成子于崆峒,汉武帝行幸雍,祠五,遂登崆峒,并为此山也。
祁连戍,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盐池,在县东北八十里,周回百姓仰给焉。
玉门县,中下。东至州二百二十里。本汉旧县,属酒泉郡。汉罢玉门关屯戍,徙其人于此,因以名县。后魏孝明帝改为玉门郡,周武帝省入会川县,隋开皇十年复改为玉门县。皇朝因之。
金山,在县东六十里。出金。
独登山,在县北十里。其山出盐,鲜白甘美,有异常盐,取充贡献。
石脂水,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泉有苔如肥肉,烯之极明。水上有黑脂,人以草取用,涂鸱夷酒囊及亮车。周武帝宣政中,突厥围酒泉,取此脂燃火,焚其改具,得水逾明,酒泉赖以获济。
玉门军,开元中玉门县为吐蕃所陷,因于县城置玉门军。天宝十四年,哥舒翰奏废军,重置县。
沙州,炖煌。中府。开元户六千四百六十六。乡十三。
禹贡雍州之域。古戎地也,左传所谓“充姓之戎,居于瓜州”,注云“在今敦煌”,是也。汉武帝无鼎六年,分酒泉置敦煌郡,今州即其地也。前凉张骏于此置沙州,盖因鸣沙山为名。流沙即居延泽也。以西胡校杨宣为刺史,后三年宣让州,复改为敦煌郡。凉武昭王初都于此,后又迁于酒泉。后魏太武帝于郡置敦煌镇,明帝罢镇立瓜州,以地为名也,寻又改为义州,庄帝又改为瓜州。隋大业三年,又罢州为敦煌郡。隋末丧乱,陷于寇贼,武德二年西土平定,置瓜州,五年改为沙州,建中二年陷于西蕃。皇朝以敦煌为炖煌。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东南至上都三千七百里。东南至东都四千五百六十里。东至瓜州三百里。西至石城镇一千五百里。西至吐蕃界三百里。北至伊州七百里。
贡、赋:开元贡:野马皮,石膏,棋子石,孛羊角。
管县二:炖煌,寿昌。
炖煌县,上。郭下。本汉旧县,属敦煌郡。周武帝改为鸣沙县,以界有鸣沙山,因以为名。隋大业二年,复为敦煌。敦,大也。以其开广西域,故以盛名。
三危山,在县南三十里。山有三峰,故曰三危。尚书“窜三苗于三危”,即此山也。
鸣沙山,一名神沙山,在县南七里。今按其山积沙为之,峰峦危峭,逾于山石。四面皆为沙垅,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隋足颓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
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绵历古今,沙填不满,水极甘美。
县泉水,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出龙勒山腹,汉将李广得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即此也。水有灵,车马大至即出多,小至即出少。
盐池,在县东四十七里。池中盐常自生,百姓仰给焉。
寿昌县,中下。东至州一百五里。本汉龙勒县,因山为名,属敦煌郡。周武帝省入鸣沙县。隋大业十一年,于城内置龙勒府,武德二年改置寿昌,因县南寿昌泽为名也。
龙勒水,在县南一百八十里龙勒山上。李陵发兵至遮虏障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所见即此水。
阳关,在县西六里。以居玉门兰之南,故曰阳关。本汉置也,谓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车。后魏当于此置阳关县,周废。
玉门故关,在县西北一百一十七里。谓之北道,西趣车师前庭及疏勒。此西域之门户也,班超在西域上疏曰:“臣幸得护西域,如自以寿终屯部,诚无所恨,恐后代谓臣没西域,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域!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即此是也。
豆卢军,神龙元年置,在州城内。
瓜州,晋昌。下府。开元户。
本汉酒泉郡,元鼎六年分酒泉置敦煌郡,今州即酒泉、敦煌二郡之地。晋惠帝又分二郡置晋昌郡,周武帝改为永兴郡。隋开皇三年罢郡,置瓜州。按隋瓜州,即今沙州也。大业三年改瓜州为敦煌,武德五年改瓜州,别于晋昌置瓜州。地出美瓜,故取名焉。
狐食其瓜,不见首尾。大历十一年陷于西蕃。
州境:东西三百九十三里。南北六百八十四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三千四百里。东南至东都四千二百六十里。东南至肃州四百八十里。西至沙州三百里。南至大雪山二百四十里。
贡、赋:开元贡:草鼓子,吉莫皮。
管县二:晋昌,常乐。
晋昌县,中下。郭下。本汉冥安县,属敦煌郡,因县界冥水为名也。晋元康中改属晋昌郡,周武帝省入凉兴郡。隋开皇四年改为常乐县,属瓜州,武德七年为晋昌县。
雪山,在县南一百六十里。积雪复不消。东南九十里,南连吐谷浑界。
冥水,自吐谷浑界流入大泽,东西二百六十里,南北六十里。丰水草,宜畜牧。
玉门关,在县东二十步。
合河戍,在县东北八十里,在州西二百步。盖神龙元年置也。
常乐县,中下。东至州一百一十五里。本汉广至县地,属敦煌郡。魏分广至置宜禾县,后魏明帝改置常乐郡。隋于此置常乐镇,武德五年置常乐县也。
伊州,伊吾。下。开元户一千七百二十九。乡七。
禹贡九州之外,古戎地。古称昆吾,周穆王伐西戎,昆吾献赤刀,后转为伊吾,周衰,戎、狄杂居泾、渭之北伊吾之地。又为匈奴所得,及秦始皇攘戎、狄,筑长城以界中国。汉武帝时,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为四郡,据两关焉。两关,即阳关、玉门也。
王莽时,地属匈奴。后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为屯田兵镇之所,未为郡县。后复为匈奴所得,自建武至于孝和,三通三绝。
至顺帝时,以伊吾旧亮腴之地,傍近西域,匈奴资之以为钞暴,开设屯田,如故事,置伊吾司马一人。至魏立伊吾县,晋立伊吾都尉,并寄理敦煌北界,又为群胡居焉。贞观四年,胡等慕化内附,于其地置伊州。
州境:东西一千一十五里。南北四百九十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四千四百三十里。东南至东都五千一百六十里。西南至西州七百三十里。东南取莫贺碛路至瓜州九百里。正南微东至沙州七百里。
贡、赋:开元贡:刀,阴牙角。
管县三:伊吾,柔远,纳职。
伊吾县,下。郭下。本后汉伊吾屯,贞观四年置县。
天山,一名白山,一名折罗漫山,在州北一百二十里。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
咸池海,在县南三百里。周回百余里。州东北四涧水并南流,至州南七八里合流为一水。侧近皆有良田。
柔远县,下。西北至州二百四十里。贞观四年置。县东有柔远故镇,因以为名,兼置守捉。
天山,在县北二十里。
柳谷水,有东西二源,出县东北天山,南流十五里合。
纳职县,下。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贞观四年置。其城鄯人所立,胡谓鄯善为纳职,因中县焉。后汉明帝曾于此置宜禾都尉。
俱密山,在县北一百四十里。山北二十里正抵蒲类海。其蒲类海,后汉桓帝时,匈奴呼衍王寇伊吾,司马毛恺遣吏兵五百人与战,悉为所没,即此海也。
绕海名良田,汉将赵充国所屯也,俗名婆悉厥海。
伊吾车,在州西北三百里折罗漫山北甘露川,置刺史为使,景龙四年置。
陆盐池,在州南六十里。周回十余里,无鱼。水自生如海盐。月满则盐多而甘,月亏则盐少而苦。
西州,交河。安西都护。开元户一万一千六百四十七。乡二十四。
本汉车师国之高昌壁也,后汉和帝永元三年,班超定西域,以超为都护,复置戊己校尉,理车师前部高昌壁,以其地势高敝,人物昌盛,因名高昌。晋成帝咸和中,张骏置高昌郡,后魏太武帝时有阚爽者,自为高昌太守,真君中爽为沮渠无讳所袭,夺据之。无讳死,弟安周代立,为蠕蠕所并,蠕蠕以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之称王,自此始也。太和初,伯周死,子义咸立,岁余,为从兄首归所杀,自立为高昌王。五年,阿伏至罗杀首归,以敦煌孟明为高昌王。太和二十年,孟明为国人所杀,立马儒为王,以平<麦>嘉为长史,遣使内附。高昌人恋本土,不愿东迁,相与杀王,而立<麦>嘉。<麦>嘉卒,子坚嗣立。坚卒,子伯雅来朝,隋炀帝以宇文氏女玉波为华容公主妻之。伯雅卒,子文泰立,遣使贡献,其后渐失臣礼。贞观十四年,诏兵部尚书侯君集统薛万钧、牛进达等总兵讨之。文泰病死,子智盛立。八月,君集进兵破之,下其二十二城,获户八千,列其地为西州,并置西安都护以统之。显庆三年改置都督府,天宝元年复为西州。贞元七年没于西蕃。
州境:东西八百九十五里。南北四百八十六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五千三十里。东南至东都五千里。东北至伊州七百三十里。
西南至焉耆七百二十里。东南至金沙州一千四百里。南至楼兰国一千二百里,并沙碛,难行。北(至)〔自〕金婆岭至北庭都护府五百里。
贡、赋:开元贡:<叠毛>毛,刺蜜,乾蒲萄。
管县五:前庭,柳中,交河,天山,蒲昌。
前庭县,上。郭下。贞观十四年置高昌县,取旧高国为名也,天宝元年改为前庭县。天山,夷名折罗漫山,在县北三十里。
交河,在县西。高昌国,土良沃,麦一岁再熟。出赤盐,其味甚美。泽间有草,名为羊刺,其上生蜜,食之与峰蜜不异,名曰刺蜜。有盐,其状如玉,取以为枕,贡之中国。
柳中县,中下。西至州三十里。贞观十四年置。当驿路,城极险固。
天山,在县东北。
大沙海,在县东南九十里。
交河县,中下。东南至州八十里。本汉车师前王庭也,按车师前王国理交河城,自汉迄于后魏,车师君长相承不绝,后魏之后湮没无闻,盖为匈奴所并,高昌据其地。贞观十四年于此置交河县,与州同置。
交河,出县北天山,水分流于城下,因以为名。
天山县,上。东至州一百五十里。贞观十四年置。
蒲昌县,中下。西南至州一百八十里。贞观十四年置。本名金蒲城,车师后王庭也。
天山军,在州城内。开元二年置。本汉车师后王庭,乌孙之东境也,贞观十四年置。
庭州,北庭。下都护府。开元户二千六百七十六。乡五。
庭州,因王庭以为名也。后为贼所攻掠,萧条荒废,显庆中重修置,以来济为刺史,理完葺焉。请州所管诸蕃,奉敕皆为置州府,以其大首领为都督、刺史、司马,又置参将一人知表疏等事。其俗帐居,随逐水草。帐门皆向东开门。向慕皇风也。其汉户,皆龙朔已后流移入也。长安二年改置北庭都护府,按三十六蕃,开元二十一年改置北庭节度使,都管兵二万人,马五千匹。衣赐四十八万匹段。
以防制突骑施、坚昆,斩啜。西北去突骑施三千余里,北去坚昆七十里,东去斩啜一千七百里。管瀚海军,北庭都护府城中。长安二年初置烛龙军,三年,郭元振改为瀚海军,开元中盖嘉运重加修筑。管兵一万二千人,马四千二百匹焉。天山军,西州城内,开元二年置。管兵五千人,马五百匹。在理南五百里。伊吾军。
伊州西北三百里甘露川。景龙四年置。管兵三千人,马三百匹。在理所东南五百里。
州境:八到:东南至上都五千二百七十里。东南至东都六千一百三十里。东南至伊州九百七十里。东至西州五百里。西南至焉耆镇一千一百里。西至碎叶二千二百二十里。北至坚昆衙帐约四千里。东北至回鹘衙帐三千里。
贡、赋:开元贡:阴牙角,速霍角,内沙,阿魏,延胡索。
管县三:后庭,蒲类,轮台。
后庭县,〔下。〕郭下。贞观十四年于州南置蒲昌县,长安二年改为金蒲县,宝应元年改为后庭县。
蒲类县,下。南至州一十八里。贞观十四年置,因蒲类海为名。先天二年为默啜所陷,开元十四年复置。
轮台县,下。东至州四十二里。长安二年置。
清海军,在州西七百里。旧名镇城镇,天宝中改名清海军。
俱六镇,在州西二百四十里。当碎叶路。
凭落镇,在府里三百七十里。
神仙镇,在府南五十里。当西州路。
沙钵镇,在府西五十里。当碎叶路。
蒲类镇,在蒲类县西。
郝遮镇,在蒲类东北四十里。当回鹘路。
盐泉镇,在蒲类县东北二百里。当回鹘路。
特罗堡子,在蒲类县北二百余里。四面有碛,置堡子处周回约二十,有好水草,即往回鹘之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