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箱杂记卷一
雷德骧,长安人,太祖时,久居谏诤之任,有直名。与赵普有隙,时普以勋旧作相,宠遇方渥,骧间请对,言普专权,容堂吏纳赂。由是忤旨,贬商州司户。岁余,其子有邻挝登闻鼓诉冤,鞫得其实,堂吏李可度除名,余党皆杖脊黥配远州,出普知河阳,召德骧复旧官,擢有邻守校书郎。后普复入相,德骧恳乞致仕。太宗勉之曰:「朕终保卿必不为普所挤。」有邻性亦刚鲠,有父风,太宗尝面谕有邻:「朕欲用汝父为相何如?」有邻对曰:「臣父有才略而无度量,非宰相器。」乃止。有邻弟有终亦有才[一],平蜀寇,最有功,为宣徽使,薨。德骧、有终父子二人常并命为江南淮南两路转运使[二],当世荣之。王禹偁赠诗二首,其一曰:「江南江北接王畿,漕运帆樯去似飞。父子有才同富国,君王无事免宵衣。屏除奸吏魂应丧,养活疲民肉渐肥。还有文场受恩客,望尘情抱倍依依。」其二曰:「当时词气压朱云[三],老作皇家谏诤臣。章疏罢封无事日,朝廷犹指直言人。题诗野馆光泉石,讲易秋堂动鬼神。棘寺下僚叨末路,斋心唯祝秉鸿钧[四]。」盖禹偁常出德骧门下,而德骧深于易[五],酷嗜吟咏故也。
有终有将略,自平蜀后,人为立祠。又尝以私财犒士,贫不能足,贷钱以给,比捐馆时[六],犹逋三万缗[七],真宗特出内帑偿之[八]。故魏野哭有终诗曰:「圣代贤臣丧,何人不惨颜?新祠人祭祀[九],旧债帝填还。卤簿尘侵暗,铭旌泪洒斑。功名谁复继[一0],敕葬向家山。」
洛阳龙门,有吕文穆公读书龛。云文穆昔尝栖偃于此,初有友二人,一人则温尚书仲舒,一人忘其姓名[一一],而三人誓不得状元不仕[一二]。及唱第,文穆状元[一三],温已不意[一四],然犹中甲科[一五],遂释褐,其一人径拂衣归隐[一六]。后文穆作相[一七],太宗问:「昔谁为友[一八]?」文穆即以归隐者对,遽以著作佐郎召之[一九],不起。故文穆罢相尹洛[二0],作诗曰[二一]:「昔作儒生谒贡闱,今提相印出黄扉。九重鹓鹭醉中别,万里烟霄达了归[二二]。邻叟尽垂新鹤发[二三],故人犹着旧麻衣[二四]。洛阳谩道多才子[二五],自叹遭逢似我稀。」所谓故人,盖斥其友归隐者也[二六]。
文穆有大第在洛中,真宗祠汾时,车驾幸止其厅,后人不敢复坐。围以栏楯,设御榻焉。即今张文孝公宅是也。
张文孝公观以真宗幸亳岁状元及第,致仕枢密副使[二七],而其父尚无恙。父名居业,周易学究,性友弟,滞选调三十余年,年六十余,始转京秩,以主客员外郎致仕。见其子入践枢府,授大府卿,寿九十卒[二八]。卒未逾年,张公亦捐馆,故谥文孝。乃知张公贵达,皆其父福庆所致[二九]。
李文正公昉,深州饶阳人。太祖在周朝,已知其名,及即位,用以为相。常语昉曰[三0]:「卿在先朝,未尝倾陷一人,可谓善人君子。」故太宗遇昉亦厚,年老罢相,每曲宴[三一],必宣赴赐坐。昉尝献诗曰:「微臣自愧头如雪,也向钧天侍玉皇[三二]。」昉诗务浅切,效白乐天体,晚年与参政李公至为唱和友,而李公诗格亦相类,今世传二李唱和集是也。
公有第在京城北,家法尤严,凡子孙在京守官者,俸钱皆不得私用,与饶阳庄课并输宅库,月均给之,故孤遗房分皆获沾济,世所难及也。有子宗谔,仕至翰林学士,篇什笔札,两皆精妙[三三]。太宗朝,尝以京官带馆职赴内宴,阁门拒之,宗谔献诗曰:「戴了宫花赋了诗,不容重睹赭黄衣[三四]。无聊独出金门去,恰似当年下第归。」盖宗谔尝举进士,御试下第,故诗因及之。太宗实时宣召赴坐[三五],后遂为例,虽选人带职[三六],亦预内宴[三七],自宗谔始也。
王文正公旦,相真宗仅二十年,时值四夷纳款,海内无事,天书荐降,祥瑞沓臻,而大驾封岱祠汾,皆为仪卫使扈跸。处士魏野献诗曰:「太平宰相年年出[三八],君在中书十四秋[三九]。西祀东封俱已毕[四0],可能来伴赤松游[四一]。」
世传真宗任旦为相,常倚以决事。故欧阳少师撰旦神道碑铭曰[四二]:「国有大事,事有大疑,匪卜匪筮,公为蓍龟。」公虽荷真宗眷委之重,每慎密远权以自防,故君臣之间,略无纤隙可窥。
公与杨文公亿为空门友,杨公谪汝州,公适当轴,每音问不及他事,唯谈论真谛而已。余尝见杨公亲笔与公云:「山栗一秤,聊表村信。」盖汝唯产栗,而亿与王公忘形[四三],以一秤栗遗之,斯亦昔人鸡黍缟纻之意也[四四]。
世传王公尝记前世为僧,与唐房太尉事颇相类,及将捐馆,遗命剃发,以僧服敛。家人不欲,止以缁褐一袭纳诸棺而已。然公风骨清峭,顷项微结喉,有僧相之[四五],皆谓其寒薄,独一善相者目之曰:「公名位俱极,但禄气不丰耳。」故旦虽位极一品,而饮啖全少,不畜声伎[四六]。晚年移疾在告,真宗尝密赍白金五千两[四七],旦表谢曰[四八]:「已恨多藏,况无用处。」竟不受之[四九],其清苦如此。
彭齐,吉州人,才辩滑稽,无与为对。未第时,常谒南丰宰,而宰不喜士,平居未尝展礼。一夕,虎入县廨,咥所蓄羊[五0],弃残而去,宰即以会客,彭亦预召[五一]。翌日,彭献诗谢之曰:「昨夜黄斑入县来,分明迹印苍苔。几多道德驱难去,些子猪羊引便来[五二]。令尹声声言有过,录公口口道无灾。思量也解开东阁[五三],留取头蹄设秀才[五四]。」南方谓押司录事为「录公」,览者无不绝倒。齐以大中祥符元年姚晔下及第[五五],仕至太常博士卒。
陈亚,扬州人,仕至太常少卿,年七十卒[五六],盖近世滑稽之雄也。尝着药名诗百余首,行于世。若「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怕腊寒呵子下,衣嫌春暖宿纱裁[五七]」及赠祈雨僧云:「无雨若还过半夏,和师晒作葫芦<;羊+巴>;[五八]」之类,极为脍炙[五九]。又尝知祥符县,亲故多干借车牛[六0],亚亦作药名诗曰:「地居京界足亲知,倩借寻常无歇时[六一]。但看车前牛领上,十家皮没五家皮。」览者无不绝倒。亚常言:「药名用于诗,无所不可,而斡运曲折,使各中理,在人之智思耳。」或曰:「延胡索可用乎?」亚曰:「可。」沉思久之,因朗吟曰:「布袍袖里怀漫刺,到处迁延胡索人。此可赠游谒穷措大[六二]。」闻者莫不大笑。
亚与章郇公同年友善,郇公当轴,将用之,而为言者所抑[六三]。亚作药名生查子陈情献之,曰:「朝廷数擢贤,旋占凌霄路。自是郁陶人,险难无移处[六四]。也知没药疗饥寒[六五],食薄何相误[六六]。大幅纸连粘,甘草归田赋。」亚又别成药名生查子闺情三首,其一曰:「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六七]。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六八]。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其二曰:「小院雨余凉[六九],石竹生风砌[七0]。罗扇尽从容[七一],半下纱幮睡[七二]。起来闲坐北亭中,滴尽真珠泪。为念婿辛懃,去折蟾宫桂。」其三曰:「浪荡去未来[七三],踯躅花频换。可惜石榴裙,兰麝香销半。琵琶闲抱理相思[七四],必拨朱弦断。拟续断朱弦[七五],待这冤家看。」亚又自为亚字谜曰:「若教有口便哑,且要无心为恶。中间全没肚肠,外面琼森棱角。」此虽一时俳谐之词[七六],然所寄兴[七七],亦有深意。亚又别有诗百余首,号澄源集,有岁旦示知己云:「收寒归地底,表老向人间[七八]。」又与友人郊游云[七九]:「马嘶曾到寺,犬吠乍行村。」送归化宰王秘丞赴阙云:「吏辞如贺日,民送似迎时。」怀旧隐云:「排联花品曾非僭,爱惜苔钱不是悭。」亦自成一家体格。
亚性宽和,累典名藩,皆有遗爱。然颇真率,无威仪,吏不甚惧。行坐常弄瓢子,不离怀袖,尤喜唱清和乐。知越州时,每拥骑自衙庭出,或由鉴湖缓辔而归,必敲镫代拍,潜唱彻三十六遍然后已,亦其性也。
郎中曹琰亦滑稽辩捷,尝有僧以诗卷投献,琰阅其首篇登润州甘露阁云:「下观扬子小。」琰曰:「何不道卑吠狗儿肥[八0]?」次又阅一篇送僧云:「猿啼旅思凄。」琰曰:「何不道犬吠张三嫂?」座中无不大笑。
龙图刘烨亦滑稽辩捷[八一],尝与内相刘筠聚会饮茗[八二],问左右曰:「汤滚也未?」左右皆应曰:「已滚。」筠曰:「佥曰鲧哉。」烨应声曰:「吾与点也。」
烨又尝与筠连骑趋朝,筠马病足行迟,烨谓曰:「马何故迟?」筠曰:「只为五更三。」言点蹄也[八三]。烨应声曰:「何不与他七上八?」意欲其下马徒行也[八四]。(
校勘记
[一] 有邻弟有终亦有才「亦」,抄本作「贤」。
[二] 德骧有终父子二人常并命为江南淮南两路转运使「淮南」,原本无,据类苑卷三四、增修诗话总龟卷二六补。宋史卷二七八雷德骧传载其父子同命为两浙、淮南转运使。
[三] 当时词气压朱云 小畜集卷七献转运使雷谏议作「当年辞气压朱云」,诗话总龟卷二六作「当时诗气压朱云」。
[四] 斋心唯祝秉鸿钧 小畜集卷七作「斋心唯愿秉陶钧」。
[五] 而德骧深于易 抄本「易」下有「而」字。
[六] 比捐馆时 诗话总龟卷四三「馆」下有「舍」字。
[七] 犹逋三万缗「犹逋」,诗话总龟卷四三作「尚欠」。
[八] 真宗特出内帑偿之 诗话总龟卷四三作「章圣特出内帑钱偿之」。
[九] 新祠人祭祀「人」,东观集卷一、诗话总龟卷四三作「民」。
[一0]功名谁复继「谁复继」,东观集卷一作「复谁继」,诗话总龟卷四三作「谁可继」。
[一一]「洛阳龙门」至「忘其姓名」四十字,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诗话总龟卷二六引作「吕文穆公蒙正尝与温恭肃仲舒及一友人忘其姓名读书于龙门山」。)(
[一二]而三人誓不得状元不仕「得」,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诗话总龟卷二六作「作」。
[一三]文穆状元 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作「文穆为状元」,诗话总龟卷二六作「文穆为状头」。
[一四]温已不意 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作「温恭已不意」,类苑卷三五作「温已失意」。
[一五]然犹中甲科「犹」,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诗话总龟卷二六作「尚」。
[一六]其一人径拂衣归隐「径拂衣」,类苑卷三五作「径拂袖」,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诗话总龟卷二六作「随拂衣」。
[一七]后文穆作相「作相」,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作「大用」。
[一八]昔谁为友 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作「与谁为友」,诗话总龟卷二六作「昔与谁友」。
[一九]遽以著作佐郎召之 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诗话总龟卷二六作「遂以著作郎召之」。
[二0]故文穆罢相尹洛「尹」,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作「居」,诗话总龟卷二六作「归」。
[二一]作诗曰 诗话总龟卷二六作「作诗赠之曰」。
[二二]万里烟霄达了归「了」,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作「后」。
[二三]邻叟尽垂新鹤发「鹤」,抄本作「」,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诗话总龟卷二六作「白」。
[二四]故人犹着旧麻衣「着」,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作「着」。
[二五]洛阳谩道多才子「道」,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六作「诧」,诗话总龟卷二六作「说」。
[二六]盖斥其友归隐者也「斥」,诗话总龟卷二六作「指」。「友」,原作「反」,据抄本、稗海本、类苑卷)(三五改。「也」,据抄本及类苑增。
[二七]致仕枢密副使「致仕」,类苑卷二四作「至」。
[二八]寿九十卒 类苑卷二四「十」下有「余」字。
[二九]皆其父福庆所致「福庆」,类苑卷三四作「庆福」。
[三0]常语昉曰「语」,抄本作「谓」。
[三一]每曲宴 诗话总龟卷一作「每内宴」。
[三二]也向钧天侍玉皇 诗话总龟卷一「皇」下有「太宗和之以赐曰:『珍重老臣纯不已,我惭寡昧继三皇。』为时之美传」二十六字。
[三三]两皆精妙 皇宋书录卷中引同,抄本无「两」字。
[三四]不容重睹赭黄衣「睹」,国老谈苑卷下作「见」。
[三五]太宗实时宣召赴坐 事文类聚续集卷一三、诗话总龟卷四引「宗」下有「览诗」二字。
[三六]虽选人带职 诗话总龟卷四「带」下有「馆」字。
[三七]亦预内宴 诗话总龟卷四、事文类聚续集卷一三作「亦同赴宴」。
[三八]太平宰相年年出「太平」,诗话总龟卷一作「圣朝」。
[三九]君在中书十四秋「君」,诗话总龟卷一作「公」。
[四0]西祀东封俱已毕「俱」,诗话总龟卷一作「今」。)(
[四一]可能来伴赤松游 诗话总龟卷一「游」下有「公袖书以进,累表求退,不许」十一字。
[四二]故欧阳少师撰旦神道碑铭曰 抄本「故」下有「也」字。「欧阳少师」,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作「欧阳公」。
[四三]而亿与王公忘形 唐宋丛书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及傅校明刻说郛卷二一「形」下有「交」字。
[四四]斯亦昔人鸡黍缟纻之意也「也」,唐宋丛书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及傅校明刻说郛卷二一作「乎」。
[四五]有僧相之「之」,原作「人」,据抄本改。
[四六]不畜声伎 类苑卷一二「不」上有「家亦」二字。
[四七]真宗尝密赍白金五千两「赍」,抄本及类苑卷一二作「赉」。
[四八]旦表谢曰「旦」,原本无,据类苑卷一二补。
[四九]竟不受之 抄本无「之」字,类苑卷一二引作「竟不之受」。
[五0]咥所蓄羊「蓄」,诗话总龟卷三五作「养」。
[五一]彭亦预召「召」,原本无,据抄本及类苑卷六三补。诗话总龟卷三五作「齐预焉」。
[五二]些子猪羊引便来「引便来」,类苑卷六三作「便引来」。
[五三]思量也解开东阁「也」,类苑卷六三作「皆」。
[五四]留取头蹄设秀才「取」,类苑卷六三、诗话总龟卷三五作「得」。「设」,诗话总龟作「待」。)(
[五五]齐以大中祥符元年姚晔下及第「姚晔」,原作「姚煜」,据稗海本、类苑卷六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八改。
[五六]年七十卒 类苑卷六四「年」下有「余」字。
[五七]衣嫌春暖宿纱裁 类苑卷六四、诗话总龟卷三八作「衣嫌春瘦缩纱裁」。
[五八]和师晒作葫芦<;羊+巴>;「晒」,类说、诗话总龟卷三八作「」。「<;羊+巴>;」,抄本、类说、诗话总龟作「巴」。
[五九]极为脍炙 诗话总龟卷三八作「最脍炙人口」。
[六0]亲故多干借车牛「干」,原本无,据类苑卷六四、诗话总龟卷三八补。总龟「干」下尚有「托」字。「牛」,原作「马」,考下文「但看车前牛领上」,当作「牛」,类苑、诗话总龟不误,今据改。
[六一]倩借寻常无歇时「倩」,抄本作「借」,类苑卷六四作「措」。
[六二]此可赠游谒穷措大 类说「此」下有「句」字。
[六三]而为言者所抑「所抑」,抄本作「折抑」,诗话总龟卷三八作「所沮」。
[六四]险难无移处「移」,诗话总龟卷三八作「夷」。
[六五]也知没药疗饥寒「饥」,夏校云:类说作「孤」。按类苑卷六四、诗话总龟卷三八均作「孤」。
[六六]食薄何相误「薄」,夏校云:类说作「蘖」。按抄本与类说同。
[六七]故要槟郎读「槟郎」,夏校云:类说作「擅郎」。按抄本同类说。
[六八]远至樱桃熟「远至」,类说作「远志」。)(
[六九]小院雨余凉「余」,夏校云:原本及商本作「其」,从类说改。
[七0]石竹生风砌「生风」,夏校云:类说作「风生」。按抄本同类说。
[七一]罗扇尽从容「罗」,夏校云:原本及商本作「罢」,从类说改。按诗话总龟卷三八所引与类说同。
[七二]半下纱幮睡「半下」,类说作「半夏」。
[七三]浪荡去未来「未」,抄本、类说、诗话总龟卷三八作「来」。夏校云:类说作「不」,与文学古籍刊行社类说异,不知所据何本。
[七四]闲抱理相思「抱」,夏校云:类说作「后」。按诗话总龟卷三八亦作「后」,类苑卷六四作「坐」。
[七五]拟续断朱弦「朱」,夏校云:原本及商本作「来」,从类说改。
[七六]此虽一时俳谐之词「俳谐」,诗话总龟卷三八作「谐谑」。
[七七]然所寄兴「寄」,抄本作「记」,类苑卷六四作「托」。
[七八]表老向人间「表」,类说作「俵」,类苑卷六四、诗话总龟卷三八作「衰」。
[七九]又与友人郊游云「游」,诗话总龟卷三八作「行」。
[八0]何不道卑吠狗儿肥「卑吠」,抄本及类说作「卑末」。
[八一]龙图刘烨亦滑稽辩捷「烨」,夏校云:原本误作「煜」,下同,悉从商本改,案宋史烨,温叟子,附温叟传。
[八二]尝与内相刘筠聚会饮茗「茗」,类说作「茶」,古今说部丛书本作「宴」。)(
[八三]言点蹄也「蹄」,类说同,唐宋丛书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及傅校明刻说郛卷二一作「缓」。
[八四]意欲其下马徒行也「欲其」,抄本作「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