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考卷四


  (明)董说 撰
  ○秦宫室
  西垂宫
  秦文公元年居西垂宫见秦纪
  封宫【一作平阳宫】
  武公元年居平阳封宫正义曰封宫在岐州平阳城内也雍録云平阳宫在华山下徐广云一云居平封宫
  大郑宫
  秦纪徳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括地志云岐州府雍县南七里故雍城秦徳公大郑宫城也
  阳宫
  秦别纪宣公享国十二年居阳宫
  左宫
  秦别纪夷公不享国死塟左宫
  覇宫
  三秦记云覇城秦穆公筑为覇宫
  髙泉宫
  陜西志髙泉宫在扶风县东美阳县故城秦宣太后尝居之
  甘泉宫
  史记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按陜西淳化县有甘泉山秦甘泉宫剏其上也刘歆曰秦王政二年起甘泉宫应劭曰甘泉宫名在云阳一名林光薛瓉史记注云甘泉山名林光秦离宫名
  虢宫
  汉志虢宫宣太后起雍録云在岐州虢县
  离宫
  史记范雎见秦王于离宫应劭曰离本卦体名秦以名宫秦有封宫离宫王律曰离宫别宫也二说不知孰正
  秦川宫
  郡国志秦川宫者昔非子到秦于此筑宫室
  长安宫
  郭氏玄中记云秦文公造长安宫西面四百里南至终南山
  芷阳宫
  水经注襄王芷阳宫在覇上棫阳宫秦昭王起
  棫阳宫
  见郑志雍録云棫阳宫在岐州扶风汉书文帝纪二年夏行幸雍棫阳宫张晏曰秦昭王所作
  萯阳宫
  三辅黄图萯阳宫秦文王所起在今鄠县西南二十三里一统志云萯阳宫秦惠文王建汉时犹存宣帝尝幸之应劭曰萯音倍
  羽阳宫
  陈仓有羽阳宫秦武王起见郑志又欧阳公研谱云相州真古瓦朽腐不可用世俗尚其名尔今人乃以澄泥如古瓦状埋土中乆而研之然近有长安民献秦武公羽阳宫瓦十余枚若今人筩瓦然首有羽阳千歳万歳字其瓦犹今旧瓦殊不朽腐研北杂志云秦羽阳宫在凤翔寳鸡县界歳乆不知其处宋元佑六年正月直县门之东百步居民权氏浚地得古筒瓦独一尚完面径四寸四分瓦面隠起四字曰羽阳千歳篆字随势为之不取方正始知即羽阳旧址也
  槖泉宫
  皇览云秦缪公家在槖泉宫祈年观下庙记云槖泉宫秦孝公造祈年观徳公造汉书注作橐泉宫
  兴乐宫
  三辅故事云咸阳宫在渭北兴乐宫在渭南秦昭王通两宫之间作渭桥长三百八十步
  咸阳宫
  刺客传秦王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刘向曰秦未兼天下即厚敛起咸阳宫
  华阳宫
  秦史秦太子妃曰华阳夫人华阳秦太子宫名在陜西西安府旧长安城内【太子即秦孝文王柱也】
  六英宫
  广记云主父入秦直至昭王所居六英之宫而人不觉
  髙寝
  秦别纪康公享国十二年居雍髙寝共公享国五年居雍髙寝景公享国四十年居雍髙寝
  大寝
  秦别纪桓公享国二十七年居雍大寝
  爱寝
  秦别纪躁公享国十四年居爱寝
  冀阙
  史记孝公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徙都之刘伯庄云冀犹记事阙即象魏也或曰人臣至此必思其所阙三辅黄圗云孝公改都咸阳筑冀阙其曰阙必古象魏矣而何以标名为冀也按史记孝公十一年卫鞅围安邑降之十二年作冀阙冀者冀州也安邑即冀州之邑也冀之为州尧舜禹皆尝都焉今孝公已得冀州而筑冀阙其必放古阙存者而剏立此名也
  秦殿
  荆轲传秦法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又燕丹子云荆轲至秦殿上展圗荆轲拔匕首擿秦王决耳入铜柱火出 余又按各国宫室魏有丹衣柱赵晋阳宫铜柱秦殿铜柱并见本国宫室考楚有铁柱见列异传
  章台
  蘓秦说楚威王曰今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又楚怀王入秦朝章台如藩臣礼见楚世家
  三休台
  李善文选注云戎王使由余聘秦秦缪公示以宫室引之登三休台由余曰臣国土阶三尺茅茨不翦寡君犹谓作之者劳居之者淫此台若鬼为之则神劳矣使人为之则人亦劳矣
  祀鸡台
  一统志陜西凤翔府寳鸡县东二十里有祀鸡台秦文公立寳鸡祠筑此台祀之
  白起台
  长平城在郡之南秦垒在城西二军共食流水涧相去五里秦坑赵众收头颅筑台于垒中因山为台崔巍桀起号曰白起台见上党记
  会盟台
  一统志会盟台在河南河南府渑池县西城外秦昭王与赵惠王会盟于此台
  灵台
  列女传秦获晋君以归穆姬闻之乃与太子罃公子弘与简璧【穆姬女也】衰绖履薪以迎公惧乃舍诸灵台左传同杜预曰灵台在京兆鄠县周之故台史记作舍之上舍
  凤台
  刘向列仙传萧史者善吹箫作鸾凤之乐秦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后数年吹箫似凤声凤凰来止其舍公为作凤台一统志作凤女台
  祈年观【一作祈年宫】
  详槖泉宫水经注曰雍县中年井秦惠公之故居所谓祈年宫也孝公又谓之槖泉宫名虽两出其实一宫也郦又按地理志知其地皆属雍县又引崔骃之言曰穆公冡在槖泉宫祈年观下又从而辨正其失曰刘向固言穆公塟无丘垄处矣惠公孝公并是穆公继世之君子孙无由起宫于祖宗之坟陵也以是推之知二证之非实也按郦此言则是祈年宫槖泉宫皆在惠公雍都而亦不知何人所建独汉书曰祈年宫惠公所起也三辅黄圗作蕲年宫且曰秦穆公所造庙记宫在城外而始皇本纪则曰在雍皆以世逺难究其的也
  广成舍
  史记蔺相如奉璧西如秦秦王舍相如广成舍索隠广成舍之名
  张仪楼
  杜甫石犀行蜀人矜夸一千歳泛滥不及张仪楼成都记云张仪楼在于城南髙百尺蜀纪云张仪既筑龟城作楼髙百尺定江山南北之势
  观楼 射圃
  华阳国志秦惠王二十七年张仪与张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髙七丈郫城周回七里髙六丈临卭城周回六里髙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而置观楼射圃成都县本治赤里街若徙置少城内城营广府金置盐铁市官并长丞修整里阓市张肆列与咸阳同制
  具囿
  左传云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五苑
  韩子秦大饥应侯请发五苑菓枣以活民按史记孝文王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褒厚亲戚弛苑囿
  上林
  应劭曰嬴秦未并天下章台上林皆在渭南上林秦苑名也
  兽圏
  三辅黄圗秦有兽圈烈士传云秦王召魏公子无忌不行使朱亥奉璧一双诣秦秦王怒使置亥于兽圈中
  永巷
  史记范雎得见于离宫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正义曰永巷宫中狱也
  ○田齐宫室
  梧宫
  刘向说苑楚使使聘于齐齐王飨之梧宫水经注齐王享楚使梧宫之侧有台层秀台西有碑汉熹平间立今废按山东通志梧台在临淄县界即梧宫也又齐地记云齐城有梧桐台唐韩翃青州诗栢寝寒芜变梧台宿雨收
  雪宫
  山东志古迹青州有雪宫在府城内城隍庙西有遗址存齐王见孟子于雪宫即此郡县志雪宫故趾在临淄县东北六里余按晏子春秋齐侯见晏子于雪宫姜齐有雪宫也文选谢惠连云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注雪宫在齐故云东国
  百畆室
  老子注解齐有百畆之室按吕氏春秋齐宣王为大室盖百畆堂上三百户三年而未成羣臣莫敢谏老子注解盖引此也
  右室
  史记驺忌子以鼓琴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应劭曰古诸侯置左右室也
  瑶台
  说苑齐威王游于瑶台许慎淮南注帝有桀纣为璇室瑶台者璇瑶石之似玉以饰室台也
  栢寝台
  杜氏通典青州千乗县柏寝台齐景公与晏子游处至田氏王亦屡游乐焉庾亮启云齐威王不登柏寝之台故忠臣日亲楚庄王戒强台而弗登故骄乐日踈
  琅邪台
  战国春秋威王起琅邪之台倚山背流其髙九仭淮南子注齐宣王乐琅邪之台三月不返按山东志琅邪台在琅邪山
  戏马台
  吕观孟子注引国策云齐宣王登戏马之台羣臣皆从【今本无】按志戏马台在新城县治东世传齐桓公歇马之台一云景公
  祭台
  山东志祭台在平隆县西南相传齐康公塟此后人筑祭台祭之或曰田齐之王祭之也
  渐台
  齐宣王渐台五重黄金白玉琅玕笼疏翡翠珠玑幕络连饰见列女传
  九重台
  说苑齐王起九重之台募国中有画者赐之钱狂卒敬君居常饥寒妻端正敬君工画贪赐画台去家日乆思念其妻像向之熹笑旁人瞻见之以白王王即设酒与敬君相乐谓敬君曰国中献女无好者以钱百万易妻可乎不者杀汝敬君仓惶听许 余又按姜齐诸台名可考者左传齐晏子侍于遄台又齐有檀台亢仓子齐有清台不详世代又阚子云景公登虎圏之台又一统志桓公台在乐安县东齐桓公盟诸侯于此台他如穆陵台牛山台战台封卫台封禅台夫人台或以地或以事名号尤多不能具载又齐威王闭虞姬九层之台
  稷山馆
  史记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髠接予瓌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齐地记曰齐城西门侧系水左右有讲室趾往往存焉虞嘻曰齐有稷山立馆其下以待游士名曰稷山馆七畧云齐田骈游稷下好谈论号天口言不可穷尽余按稷山馆一名讲堂郡国志云齐桓公宫城西门外有讲堂齐宣王立此学也故称为稷下学即稷山馆也
  明堂
  齐宣王欲毁明堂见孟子按礼记明堂位云明堂者明诸侯之尊卑昔成王封周公于曲阜令鲁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故泰山下有明堂相传为周公朝诸侯之处盖鲁封内有泰山后尝以为齐所代故齐南有泰山云
  美唐
  吕氏春秋齐人走莒燕人争金于美唐注美唐齐藏金之处楚方府三钱府之类也篇海云庙中路谓之唐
  鹿囿
  李郊宫室赋齐则栢台鹿囿按孟子曰臣闻郊闗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所谓鹿囿也
  章华东门 闾门 武鹿门
  史记宣王三十六年蘓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括地志云齐城章华之东有闾门武鹿门也东门国策作南门
  杏唐之门
  鲁连子鲁仲连见孟尝君于杏唐之门一作杏堂之门
  稷门
  刘向别録稷门齐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门之下故曰稷下一统志稷山者山有后稷祠故名稷山余按虞嘻所谓稷山馆者稷山下之馆也刘向所谓稷门者稷山下之门也或以稷门为稷馆误矣
  司马门
  列女传锺离春诣齐司马门按贾谊书曰天子宫门曰司马门司马贞曰天子门有兵栏曰司马门也
  雍门
  战国策孙子谓田忌曰使轻车锐骑冲雍门注雍去声齐西门也博物志韩娥东之齐过雍门鬻歌假而去余响遶梁三百日不絶故雍门人至今善歌
  郎门
  韩子齐中大夫有夷射者御饮于王醉而出倚于郎门
  ○楚宫室
  细腰宫
  四川志巫山治西北楚襄王所游之地有古楚宫遗址尚存所谓细腰宫也按楚灵王亦好小腰淮南子灵王好细腰而民有杀食自饥也徐陵玉台新咏序楚王宫内无不推其细腰卫国家人俱言讶其纎手述广记云楚中有宫人草状如金■〈艹登〉花色红翠俗说楚灵王时宫人数千皆多愁旷有囚死于宫中者塟之后墓上悉生此花
  假君宫
  越絶书云春申君子假君宫前殿屋盖地东西十七丈五尺南北十五丈七尺堂髙四丈十溜髙丈八尺殿屋盖地东西十五丈南北十丈二尺七寸户溜髙丈二尺库东乡屋南北四十丈八尺上下户各二南乡屋东西六十四丈四尺上户四下户三西乡屋南北四十二丈九尺上戸三下户二凡百四十九丈一尺檐髙五丈二尺溜髙二丈九尺周一里二百四十一步春申君所造
  大宫
  国策吴与楚战于柏举蒙榖奔入大宫负鸡次之典
  渚宫
  左传云楚子西缢而梁絶王使适至使为商公沿汉泝江将入郢王在渚宫下见之杜预注小洲曰渚正义曰商在汉水北汉水东流而南入江子西既至商闻谗言不敢居商县沿汉水顺流而下至江乃泝流逆上渚宫当郢都之南故王在渚宫下见之也
  章华台
  左传楚子即位为章华之宫纳亡人以实之杜预曰章华南近华容县余按楚华容城内又有章华台盖宫以台名也
  兰台之宫
  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楚世家楚有人谓顷襄王曰王请缴兰台饮马西河兰台一名南台时所谓楚台者也湖广志楚台山在归州城中旧传楚襄王建台于此因名又杜诗注作云台之宫
  寿宫
  楚辞蹇将憺兮寿宫注寿宫楚供神之宫也汉武帝时置寿宫神君
  楚殿
  平原君传毛遂定从于楚殿上韩诗外传楚成王读于殿上又楚庄王赐其羣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又乐人优孟入殿门大哭余按齐景公时有得罪者景公大怒缚置之殿下是春秋已有殿矣
  太室史
  记楚共王有宠子五人无适立乃望祭羣神请神决之而阴与巴姬埋璧于太室之庭杜预曰太室楚庙也据刘向别録云楚有太室王游焉是楚别馆
  叶庭
  国策秦兴师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谓齐王曰秦欲九鼎不若归之大国齐王大发师五万人救周而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乆矣鼎入梁必不出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叶庭之下其日乆矣鼎入楚必不出
  小曲台
  列女传楚恭王在小曲之台令尹侍焉
  层台
  楚书右篇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国人劳苦罢敝士有反三月之粮者说苑云庄王筑层台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有诸御已者入谏庄王遂解层台而罢民楚人歌之曰薪乎莱乎无诸御已讫无子乎莱乎薪乎无诸御已讫无人乎按晋灵公尝造九层台
  云梦台
  髙唐赋序游于云梦之台通鉴注祝穆云据左传邢夫人弃子文于梦中言梦而不言云楚子避吴入于云中言云而不言梦则知云梦二泽也汉阳志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子产相楚楚子享之赋吉日王以田江南之梦盖楚之云梦跨江南江北故有南梦有北梦
  阳云台
  古文苑襄王与唐勒景差宋玉游于阳云之台玉作大言赋文选作云阳时所谓阳台者
  豫章台
  水经注江水又东得豫章口夏水所通也西北有豫章冈盖因冈而得名矣或言因楚王豫章台名
  匏居台
  楚语伍举曰先君庄王为匏居之台髙不过望国氛大不过容晏豆木不妨守备用不烦官府或作抱居之台
  放鹰台
  一统志放鹰台在湖广安陆州州城东南五十里薮泽间四望空阔极目千里而台居其中昔楚王游猎放鹰于此又襄阳耆旧记云楚王好游猎之事扬镳驰逐乎华容之下射鸿乎夏水之滨按荆门州北亦有放鹰台志云楚昭王放鹰之所
  附社台
  湖广志楚昭王游猎与越姬同乗驰逐登附社之台望云梦之圃顾谓姬曰乐乎对曰乐则乐矣不可乆也亦见列女传
  春申台
  一统志春申台在寿州城内东北隅楚春申黄歇所筑遗址尚存
  钓台
  一统志钓台在江陵县西南龙陂北相传楚庄王垂钓台也
  干溪台
  新语楚灵王作干溪之台五百仭之髙欲登浮云窥天文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引左氏传乃云楚子成章华之台于干溪误说也左传实无此文章华与干溪元非一处
  中天台
  贾谊新书楚王作中天之台三休而后至其上按魏襄王亦作中天台详魏宫室又文选注云周穆王筑台号曰中天之台中天言髙及天半也
  章华台【楚灵王筑 一名三休台】
  左传楚子成章华台愿与诸侯落之史记灵王七年就章华台注宫室始成祭之为落台今在华容城内湖广志云华容城在监利县又云章华台一名三休台按贾子新书翟王使使之楚楚王夸之飨于章华之台三休乃至台名三休疑取诸此国语云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不入乃筑台于章华之上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
  章华台【楚灵王筑】
  一统志楚章华台在荆州府境有二台一在府城外沙市一在监利县东北皆传以为楚灵王所筑其在监利者又名三休台唐胡曽诗茫茫衰草没章华因笑灵王昔好奢台土未干箫管絶可怜身入野人家
  章华台【楚襄王筑】
  河南志河南开封府商水县西北三里有章华台初楚灵王筑章华台于华容城及襄王为秦将白起所迫北保于陈更筑此台
  五仭台
  说苑楚庄王与晋战胜之惧诸侯之畏已也乃筑为五仭之台台成而觞诸侯诸侯请约庄王曰吾薄徳之人也诸侯请为觞乃仰叹曰将将之台窅窅其谋我言而不当诸侯伐之于是逺者来朝近者入宾
  九重台
  韩诗外传齐景公使人于楚楚王与之上九重之台
  强台
  淮南子令尹子佩请饮庄王庄王请诺子佩疏揖北面立于殿下曰昔者君王许之今不果往意者臣有罪乎庄王曰吾闻子具于强台强台者南望料山以临方皇左江而右淮其乐忘死若吾薄徳之人不可以当此乐也恐留而不能反国策云楚王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髙台陂池亡其国者
  荆台
  边让赋云灵王游云梦之中息于荆台之上家语云楚王将游荆台司马子期谏一统志荆台在监利县西三十里士洲之南
  五乐台
  一统志湖广河阳府有五乐台在古州城东北相传楚王出猎之所孟子注笺云楚康王作乐台京台文选注楚王登
  京台
  南望猎山左江右湖其乐忘死
  渐台
  列女传贞姜者楚昭王夫人也王出游留夫人渐台之上王闻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其符使者请夫人夫人不去于是使者取符则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蔡邕琴操有渐水之台疑即此
  朝云馆
  襄阳耆旧传楚襄王游云梦望朝云之馆
  髙唐观
  傅武仲舞赋楚襄王既游云梦使宋玉赋髙唐之事李善注云梦薮在南郡华容县髙唐楚观名宋玉髙唐赋序曰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髙唐之观漫叟诗话曰濠州西有髙唐馆俗以为楚之髙唐也宋阎钦爱诗借问襄王安在哉山川此地胜阳台盖言其非耳
  髙府
  史记白公胜刼惠王置之髙府杜预曰楚别府也
  方府
  庄辛说楚襄王方府之金方府藏金之府也
  平府
  吕氏春秋荆王发平府而视故记章句云平府藏书之室
  三钱府
  史记楚王使使封三钱之府
  东面坛 西面坛
  新序秦欲伐楚使使者徃观楚之寳器楚王闻之召昭奚恤问焉恤曰此欲观吾国得失而图之寳器重于贤臣夫珠玉玩好之物非国之重寳也遂使恤发精兵三百人陈于西门之内为东面之坛一为西面之坛一秦使者至曰君客也请就上位
  楚王池
  楚王池在巫山县治东北其水甘美相传楚襄王曾于池上纳凉见志
  洗马池
  一统志洗马池在湖广荆州归州得胜门外一里楚襄王时洗马之所
  永巷
  列女传呉胜楚入至郢昭王亡吴王阖闾尽妻其后宫次至伯嬴持刀曰近妾而死何乐之有如先杀妾又何益于君王王惭遂退舍伯嬴与其保阿闭永巷之门皆不释兵三旬秦救至昭王乃复矣
  龙门
  楚辞望龙门而不见
  蛇门
  吴地记蛇门南面有陆无水春申君造以御越军在已地以属蛇因号蛇门
  茅门
  详见刑法考一作第门
  棘门
  李园杀春申于棘门见史记
  楚门
  越絶书楚门春申君所造楚人从之故为楚门
  修门
  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王逸注修门郢城门也
  ○赵宫室
  信宫
  武灵王十九年春正月大朝信宫见赵世家
  晋阳宫
  国策张孟谈曰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廧之其髙至丈余君可发而为矢于是发而试之其坚则箘簬之劲不能过也君曰矢足矣吾铜少若何张孟谈曰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室皆以炼铜为柱质请发而用之则有余铜矣及三国之兵乗晋阳城三月不能拔吕览章句云晋阳之宫铜柱础天下之雄宫也又云董晋阳筑兵宫而人不见缉矢垣而邻国不备古以铜为兵春秋战国皆然郡国志云太原府城中又有三城其一曰大明城即古晋阳城也董安于所筑晋阳故宫一名大明宫在州城内
  避暑宫
  一统志赵王台在山西辽州府和顺县西二里状如伏虎人传为赵襄子避暑宫
  东宫
  武灵王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于东宫传国立王子何以为王见史记
  沙丘宫
  史记主父饿死沙丘宫正义曰在邢州平乡县东北二十里
  坛台之宫
  李公绪赵记曰赵孝成王造坛台之宫为赵都朝诸侯故曰信都
  邯郸宫
  述异记曰邯郸有故邯郸宫基址存焉中有赵王果园梅李至冬而花春得食
  丛台
  郡国志赵有丛台有洪波台刘劭赵都赋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于少阳唐开元十七年严浚作丛台赋张衡东京赋云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多用僻始于宫邻卒于金虎嬴氏傅翼择肉西邑是时也七雄并争竞相髙以奢丽楚筑章华于前赵建丛台于后太平御览云赵武灵王建丛台于邯郸汉书髙后纪赵王宫丛台灾师古曰运聚非一故名丛台盖本六国时赵王故台也在邯郸城中
  洪波台
  见郡国志又韩诗外传曰赵简子有臣曰周舍吏于门下抱笔执牍从之书过简子与之居无几死后与诸大夫饮于洪波之台酒酣泣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众人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谔谔今舍死吾亡无日矣
  凿台
  一统志山西太原府有凿台在榆次县南史记云智伯信韩魏从而伐赵攻晋阳韩魏杀之于凿台之下即此后为洞涡水所没
  檀台
  赵成侯时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见赵世家水经注作檀台
  寒台
  述异记恒州野望台赵武灵王以登髙亦曰寒台
  野台
  史记武灵王十七年王出九门为野台以望齐中山之境徐广曰一作望台按括地志野台一名义台在定州乐县西南六十三里
  清台
  韩诗外传赵简子大子名伯鲁小子名毋恤简子自为二书牍亲自表之书曰节用听聪敬贤勿慢能勿使贱与二子使诵之居三年简子坐清台之上问二书所在伯鲁忘其表令诵不能得毋恤出其书于袖令诵习焉乃出伯鲁而立毋恤清台一作青台
  东庙
  淮南子愍王专用淖齿而死于东庙
  邯郸廥
  赵世家赵孝成王十二年邯郸廥烧徐广曰库廐之名音脍索隠曰廥积蒭藁之处
  鹿苑
  一统志鹿苑在山西辽州和顺县西二里相传为赵襄子养鹿苑
  赵圃
  修墨録昔战国赵王作游圃多植松栢名曰赵圃又韩子云赵王游于圃中左右以莵与虎而辍观之盼然环其眼
  司马门
  国策
  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乃曰人臣不得自杀宫中过司马门趋甚疾出誃门也右举剑将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
  誃门
  详司马门
  广门
  烛过典广门之左详见赵职官
  鹿门
  史记赵肃侯十六年肃侯游大陵出于鹿门
  无穷之门
  国策武灵王曰昔者先君襄主与代交地城境封之名曰无穷之门所以诏后而期逺也
  遗遗之门
  国策武灵王率骑入胡出于遗遗之门
  ○魏宫室
  丹宫
  沈休文史记注梁襄王之丹宫赵成侯之檀台丽华冠于一时余按国策魏惠王广公宫制丹衣柱疑丹宫之名从此起也然国策乃惠王沈休文作襄王或别丹宫耳
  范台
  国策梁王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奉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味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国梁王称善余按白台闾须魏之美女夹林兰台魏之宫苑也故曰南威之美强台之乐盖云魏之美女可比南威魏之宫苑可比强台文章虚实一读可辨旧注以白台等皆作影语谬甚矣
  兰台
  详范台
  文台
  无忌上魏王书边尽拔文台堕垂都焚索隠曰文台台名列士传曰隠君陵施酒文台
  京台
  楚策更嬴与魏王处于京台之下仰见飞鸟
  晖台
  国策颜率曰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乆矣注台名曰晖灵台河南志灵台在府城南二十里战国魏侯罃所筑俗名梁惠王台洪范五行传曰天子曰灵台诸侯曰时台春秋纬曰天子灵台诸侯观台礼含文嘉曰天子灵台以考观天人之际法阴阳之会也
  中天台
  新台序魏襄王将欲为中天台许绾负锸而入曰闻大王将为中天之台愿加一力臣闻天与地相去万九千里其趾当方一万里尽王之地不足为台趾王黙然罢筑者
  文侯台
  魏台在魏县界相传魏文侯筑古谓之文侯台也见志
  拜郊台
  一统志直隶大名府南大门外有髙台相传魏惠王拜郊台今称村曰台头堡
  武侯台
  武侯台在今直隶大名府南一十里旧有坛曰武侯坛相传谓魏武侯坛也见志
  正殿
  说苑魏文侯御廪灾文侯素服避正殿
  夹林
  详范台
  梁囿
  国策魏有梁囿温囿又信陵君书五入囿中索隠曰囿即圃田郑薮属魏
  温囿
  详梁囿
  逢忌薮
  薛瓉汉臣引汲郡古文云梁惠王发逢忌之薮以赐民今浚仪有逢陂忌泽是也又见魏食货考
  青沼
  世说葆真池即梁惠王故沼桓谭云魏王为青沼按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疑此沼也
  丽谯
  庄子徐无鬼见魏武侯曰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注鹤列陈兵也丽谯髙楼也亦作丽嶕谓华丽而嶕峣战楼名也按周礼司市思次郑司农云次市中侯楼也周亦有侯楼陆机洛阳记云洛阳城周公所制城上百步有一楼橹外有沟渠又黄帝有五城十二楼见汉郊祀志范蠡为勾践作飞翼楼以象天门见吴越春秋
  郎门
  国策梧下先生见魏王曰愿王专事秦无有他计魏王曰诺客趋出至于郎门而反注郎门者按韩非子使郎中开道于郎门之内也
  夷门
  史记魏有隠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
  ○韩宫室
  鸿台宫
  张仪说韩王曰秦下甲据宜阳断韩之上地东取成皋荣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也注韩之宫室其地未详
  望气台
  韩王望气台见玉海
  听讼观台
  孙子荆过台赋叙曰酸枣寺门外夹道左右有两故台访之故老云韩王听讼观台髙一十五仭楼虽冺灭然广基似于山岳召公大贤犹舍甘棠区区小国而台观隆崇骄盈于世以鉴来今故作赋曰望韩王之故台寻往代之所营双阙碣以峻峙贯云气而上征歴千载而特立显妙观乎太清薄邯郸之丛台陋楚国之章华邈岧嶤以亢极岂岑楼之能加至乃宫观弘敞増台隠天伐文梓于万仭发玉石于三泉优倡角乌鸟之声蛾眉戏白雪之舞纷淫衍以低仰翳修袖而容与
  桑林苑
  详鸿台宫
  髙门
  韩世家韩昭侯二十五年旱作髙门屈冝臼曰昭侯不出此门何也不时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时昭侯尝利矣不作髙门往年秦拔冝阳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谓时绌举嬴二十六年髙门成昭侯卒果不出此门刘向别録云韩宫室之美有桑林髙门金玉布列五色错举
  ○燕宫室
  碣石宫
  史记驺衍如燕昭王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正义云碣石宫在幽州蓟县西三十里宁台之东
  甘棠宫
  昔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改事其下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作甘棠之诗后昭王慕召公之政起甘棠宫祠召公焉见诗纬注
  元英宫
  乐毅报燕王书大吕陈于元英索隠曰大吕齐钟名元英燕宫殿名也
  洞宫
  仙传燕昭王得洞光之珠以饰宫故曰洞宫刘沧有宿洞宫诗沐发清斋宿洞宫又唐人称道院曰洞宫
  明光宫
  十二国续史燕惠王起明光宫金纬玉经白刄为表周宫为衣迷不知其所从入
  东宫
  燕丹子燕太子丹自喜得荆轲永无秦忧日与轲游东宫临池而观拾瓦投鼃太子令人捧盘金丸进之按左传注云太子不敢居上位故常居东宫
  正寝
  拾遗记云燕昭王居正寝召其臣甘需曰寡人志于仙道欲学长生乆视之道可得遂乎
  磨室
  史记乐毅书故鼎反乎磨室索隠曰燕鼎前输于齐今反入于磨室磨室宫名徐广曰磨歴也国策新序作歴室
  祗明室
  灵气寳符云燕昭王坐祗明之室升于泉昭之馆此馆常有白凤白鸾遶集其间
  展台
  一统志展台在涿州西南旧传燕昭王尝展礼于此作展台
  宁台
  乐毅报燕王书齐器设于宁台注宁台燕之台也
  灵台
  范志燕昭王起灵台穷极珍巧子时起工午毕谓之子午台
  黄金台
  上谷郡圗经黄金台易水东南十八里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述异记云黄金台或呼为贤士台亦谓之招贤台圗书编又称金台
  小金台
  一统志黄金台在今顺天府东南一十六里又一台曰小金台在府东南一十五里燕中杂纪云小金台昭王养学者之处也
  金台
  晋书云段疋磾讨石勒进屯故安县故燕太子丹金台据此燕丹又有金台也
  仙台
  水经注燕王仙台东有三峰甚为崇峻腾冠众峯髙霞翼岭岫壑冲深含烟罩雾耆旧言燕昭王求仙处按史记云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逺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燕昭王盖迷于仙者也
  崇霞台
  拾遗记昭王登崇霞之台
  握日台
  亦见拾遗记
  钓台
  水经注固安县金台陂西北有钓台髙丈余陂北十余步有金台有小金台台北有兰马台并悉髙数丈秀峙相对翼台左右水流径通长庑广宇周旋被浦栋堵咸沦柱础尚存耆旧咸言昭王礼宾广延方士至如郭隗乐毅之徒邹衍剧辛之俦自逺而至者多矣不欲令诸侯之客伺隙燕邦故修建下都馆之南垂燕昭创之于前子丹踵之于后
  兰马台
  详钓台
  禅台
  薛氏孟子章句曰燕哙筑禅台让于子之后昭王复登禅台让于乐毅毅以死自誓不敢受禅禅台一名尧舜台
  逃齐台
  燕有逃齐台在小金台东北十六里相传为子之之乱齐伐燕羣臣登台避兵后名台曰逃齐台见史记旧注余按帝王世纪云周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贳于民无以归之乃上台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台曰逃债周之逃债燕之逃齐可云二逃双妙
  五花台
  一统志五花台在易州治相传周武王筑为日者占候之所曰候台至战国燕昭王建五楼其上尝游乐其间更名五花台
  三台
  三台城在容城县见志城冡记云燕魏分易水为界筑三台登降以耀武即此
  阳华台
  燕丹子云荆轲之燕太子为置酒阳华之台一作章华之台
  通云台
  拾遗记昭王坐通云之台亦曰通霞台山西有昭石去石十里视人物之影如镜焉碎石片片皆能照人而质方一丈则重一两昭王舂此石为泥泥通霞之台
  泉昭馆
  详祗明室
  华阳馆
  史记索隠燕太子丹与樊将军置酒华阳之馆出美人竒马一作华阳台疑即阳华台也史无明文姑并存之又按水经注易水二馆之城涧曲泉清山髙林茂风烟披薄触目怡情方外之士尚凭依旧居取畅林木二馆谓樊于期荆轲之馆也又云易水又东歴燕之长城又东径渐离城南盖太子丹馆髙渐离处也
  七国考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