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通典卷之六十九
兵二
○兵二
八旗兵制下
△八旗兵制下
八旗步軍營
內府三旗
圓明園內府三旗
火器營
健銳營
三旗虎槍營
·八旗步軍營
【順治元年設】
提督九門巡捕五營步軍統領一人左右翼步軍翼尉每翼各一人
【順治元年設步軍總尉乾隆十九年改名翼尉】
八旗步軍協尉每旗各三人
【順治五年設步軍副尉乾隆十九年改名協尉每旗滿洲蒙古漢軍兼用共二十四人】
步軍副尉每旗各三人
【雍正四年設步軍參尉乾隆十九年改名副尉】
步軍校每旗滿洲二十四人蒙古漢軍各九人捕盜步軍尉每旗滿洲三人蒙古漢軍各一人
【康熙三十四年設】
步軍委署步軍校每旗滿洲五人蒙古漢軍各二人
【康熙三十四年設】
領催共二千三十一名步軍共一萬七千八百四十七名內捕盜步軍三百二十名步軍統領所屬文職員外郎二人
【初制設一人康熙六十一年增一人】
主事二人司務一人
【雍正十三年增設】
筆帖式十二人
【初制設四人康熙三十年增四人雍正十三年又增四人】
內城九門每門城門領各二人
【初名城門尉乾隆十九年改名城門領外七門同】
城門吏各二人
【初名城門校乾隆十九年改名城門吏外七門同】
外城七門每門城門領各一人城門吏各一人內外城門千總每門各二人
【初定指揮千戶順治四年改為門千總】
城門驍騎共三百名門軍共六百四十名
【門軍初制召募民人充補雍正二年改用八旗養育兵乾隆四年定於步軍內撥補】
礮手每門各二名
【初制惟內九門設礮手乾隆七年外七門增置】
中南北左右巡捕五營
【順治元年置南北二營十四年增置中營乾隆四十六年增定五營】
中軍副將兼管中營參將一人
【原設中營參將乾隆四十六年改設副將】
南北左右四營參將各一人
【原設南北營二人乾隆四十六年增左右營二人】
五營遊擊各一人
【原設中南北三營一人乾隆四十六年增左右營二人】
都司各一人
【乾隆四十六年增設】
守備共十八人
【康熙三十年初設守備十七人五十一年增一人雍正元年又增一人乾隆四十六年裁一人凡中營四人南營五人北營左營右營各三人】
千總共四十六人
【康熙三十年初設千總七人雍正元年增一人十二年增七人乾隆四十六年增三十一人凡中營十人南營十二人北營左營右營各八人】
把總共九十二人
【初制設十人順治十四年增五十康熙三十年增六人五十一年增二人雍正元年增一人十二年增六人乾隆四十六年增六十二人凡中營二十人南營二十四人北營左營右營各十六人】
外委千總共四十六人外委把總共九十二人馬兵共四千名戰兵共三千名守兵共三千名
【原設馬兵一千五百名步兵三千六百名共五千一百名乾隆四十六年增設兵四千九百名共一萬名】
凡城守之制內九門城門領城門吏以八旗滿洲外七門以漢軍內外城門千總並以漢軍內九門城門驍騎門軍以八旗滿洲蒙古外七門以漢軍康熙三十七年增定正陽門城門領城門吏驍騎等由八旗充補毋庸議調其崇文等八門官向係各按本翼旗分管轄或致瞻狥應對調看守崇文門以鑲黃旗宣武門以正黃旗朝陽門以正白旗東直門以鑲白旗阜成門以正紅旗西直門以鑲紅旗安定門以正藍旗德勝門以鑲藍旗其兵丁等仍各按旗守門
凡內外城門啟閉城門領司之轄以步軍統領其非時啟閉者順治初年定每月逢五常朝日由禮部咨兵部轉行步軍統領於黎明啟正陽門遇御門聽政日外城居住官員應早入者由兵部行文於曉鐘後啟正陽門遇壇廟祭祀日內外城陪祀官有應早入城出城者由太常寺先期咨兵部轉行於五鼓後啟門內務府遇有祭祀出城取水預期行文或早啟或遲閉其餘各部院八旗有應早出入者均預具印文移咨兵部核明應行者轉行啟門如無兵部印文概不准啟康熙三十一年定遇駐蹕暢春園
【雍正元年以後遇
駐蹕圓明園制同】
城內各衙門按日前赴奏事傳知西直門德勝門西便門遇駐蹕南苑傳知正陽門永定門均酌量早啟遲閉其尋常行人仍於黎明放行雍正四年於正陽門西直門各頒陰文合符一扇傳諭步軍統領如遇夜有奉旨差遣及緊急軍務應即時啟門者俟大內持出陽文合符該城門領即取陰文合符驗明啟鑰仍報知統領其餘各門遇陽文合符至門即報統領親齋陰文合符至門與陽文合符照驗啟門均於次日具奉平時啟門仍遵例行
凡門禁順治初年定午門外朝會坐班行禮處一應閑人交步軍尉等驅逐雍正元年間增定凡遇朝會之期委步軍協尉四人副尉四人步軍尉十六人步軍酌量差撥於午門外大清門內御道兩旁巡警禁止喧嘩又於長安左右門外每門委撋盜步軍尉二人阻逐閒人其內九門外七門官兵各按分管之處晝查出入夜守扃鑰以為常越城者有禁依城搭蓋席棚及閒雜人等近門歇宿者均有禁
凡步軍營汛守之制皇城內各汛專隸八旗滿洲共分汛九十列柵一百十六鑲黃旗滿洲界在紫禁城北東自地安門箭亭城墻起西至地安門甬路分中接正黃旗界北自火藥局城墻起南至三眼井接正白旗界中設步軍尉二人
【後各旗同】
分汛十每汛設步軍十二人
【後各旗同】
柵欄十八每座設步軍三人
【後各旗同附近汛者或即以汛兵兼管】
於景山後設步軍尉一人
【管理街道灑水兼管河道後各旗步軍尉職掌同】
步軍百二十人
【後各旗步軍人數同】
正白旗滿洲界在紫禁城東北東自內府庫東口東墻起西至景山東墻止北自三眼井起南至銀牐風神廟接鑲白旗界分汛十一柵欄十於景山東門設步軍尉步軍如前鑲白旗滿洲界在紫禁城東東自騎河樓東墻起四至北池子止北自宣仁廟起南至北池子南口竝望恩橋北接正藍旗界分汛十柵欄十三於北池子街設步軍尉步軍如前正藍旗滿洲界在紫禁城東南東自東安門東城墻起西至南池子街止北自北池子街並望恩橋起南至菖蒲河城墻止分汛十一柵欄九於南池子口設步軍尉步軍如前正黃旗滿洲界在紫禁城北東自地安門甬道分中起西至西什庫止北自侍衞教塲城墻起南至弘仁寺分中接正紅旗界分汛十二柵欄十六於地安門設步軍尉步軍如前正紅旗滿洲界在紫禁城西北東自景山西門起西至西安門城墻止北自弘仁寺分中起南至西安門甬路接鑲紅旗界分汛十二柵欄十七於景山西門設步軍尉步軍如前鑲紅旗滿洲界在紫禁城西東自大高殿門分中起西至西安門城墻止北自西安門甬路分中起南至大石槽城墻止分汛十二柵欄二十四於光明殿後設步軍尉步軍如前鑲藍旗滿洲界在紫禁城西南東自西華門起西至西苑門止北自慎刑司起南至南城墻止分汛十二柵欄九於西華門外設步軍尉步軍如前皇城外各汛分隸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內九門城上設汛八十七所
【遇
駐蹕圓明園增八旗 騎汛四十八人所與步軍相閒看守遇
巡幸方岳將步軍撤下分防大街港口城上汛守悉易以驍騎】
大城內共分汛六百二十五列柵一千一百九十九鑲黃旗滿洲界在大城北
【蒙古旗同】
東自新橋起西至舊鼓樓大街接正黃旗界北自安定門城根起南至紅廟後接正白旗界中設步軍尉五人
【後滿洲各旗同】
分汛五十三每汛設步軍十二人
【後各旗步軍人數同】
柵欄九十四每座設步軍三人
【後各旗同】
蒙古旗界東自東直門北小街口接本旗漢軍街起西至新橋西接本旗滿洲界北自北城根接本旗滿洲界起南至汪家衚衕西口接正白旗界中設步軍尉二人
【後蒙古漢軍各旗同】
分汛二十二柵欄二十九漢軍旗界在大城東北東自東直門城根起西至新橋東接本旗蒙古界北自角樓迤西接本旗滿洲界起南至南水關接正白旗界分汛十七柵欄二十七正白旗滿洲界在大城東
【蒙古漢軍旗洞】
東自朝陽北城根起西至地安門大街分中接鑲黃正黃旗界北自汪家衚衕西口起南至大市街接本旗蒙古界分汛五十一柵欄九十蒙古旗界東自拐棒衚衕東口接鑲白旗界起西至皇城墻止北自兵馬司衚衕接本旗滿洲界起南至豹房衚衕接鑲白旗界分汛二十柵欄三十五漢軍旗界東自朝陽門城根起西至雞鵝市接本旗滿洲界南自南小街口接鑲白旗界起北至何家口接本旗滿洲界分汛十四柵欄三十一鑲白旗滿洲界在大城東
【蒙古旗同】
東自東城根起西至皇城墻止北自炒麪衚衕西口接正白旗界起南至金魚衚衕東口接本旗漢軍界分汛四十六柵欄八十蒙古旗界東自城根中心臺起西至東安門止北自小石槽衚衕接本旗滿洲界起南至小街口接本旗漢軍界分汛十三柵欄三十五漢軍旗界在大城東南東自東城根起西至王府大街阮府衚衕口止北自金魚衚衕東口起南至就日坊三條衚衕接正藍旗界分汛十二柵欄十八正藍旗滿洲界在大城南
【蒙古漢軍旗同】
東自城根起西自皇城墻轉西至長安左門止北自三條衚衕起南至小豹房衚衕西口接本旗蒙古界分汛四十五柵欄八十七蒙古旗界東自城根起西至敷文坊東口接本旗漢軍界北自小豹房衚衕起南至城根止分汛十九柵欄四十五漢軍旗界東自敷文坊東口起西至碁盤街分中接鑲紅旗界北自兵部街北口接本旗滿洲界起南至城根止分汛十五柵欄十五正黃旗滿洲界在大城北北自德勝門城根起南至皇城墻西北角止東自地安門分中接鑲黃旗界起西至水關橋止分汛五十五
【內一汛止設步軍五人】
柵欄九十一蒙古旗界在大城西北
【漢軍旗同】
北自北城根起南至官園口止東自橫橋起西至西直門止分汛十八柵欄三十漢軍旗界北自北城根起南至臭皮衚衕接正紅旗界東自水關接本旗滿洲界起西至橫橋接本旗蒙古界分汛十八柵欄四十一正紅旗滿洲界在大城西
【蒙古漢軍旗同】
北自臭皮衚衕起南至丁字街止東自大市街分中起西至馬石橋接本旗蒙古界分汛三十八柵欄七十九蒙古旗界北自朝天宮前起南至武衣庫衚衕止東自馬石橋起西至阜成門止分汛十四柵欄三十六漢軍旗界北自倉夾道北起南至西安門分中止東自皇城墻起西至大市街分中接本旗滿洲界分汛十柵欄十四鑲紅旗滿洲界在大城西南北自按院衚衕起南至南城根止東自瞻雲坊分中起西至西城根止分汛四十八柵欄九十六蒙古旗界在大城南
【漢軍旗同】
北自絨線衚衕接本旗滿洲界起南至宣武門止東自六部口起西至大濠止分汛十二柵欄二十三漢軍旗界北自刑部門分中起南至南城根止東自碁盤街分中起西至六部口接本旗蒙古界分汛十柵欄三十九鑲藍旗滿洲界在大城西
【蒙古旗同】
北自丁字街接正紅旗界起南至瞻雲坊接鑲紅旗界止東自皇城墻起西至河漕沿止分汛五十柵欄九十七蒙古旗界北自武之庫衚衕接正紅旗界起南至按院衚衕止東自河漕沿起西至西城根止分汛十五柵欄二十四漢軍旗界在大城南北自灰廠接本旗滿洲界起南至刑部門分中接鑲紅旗界止東自長安右門起西至瞻雲坊接本旗滿洲界分汛十柵欄三十四以上各汛均按分轄地界防守稽察夜則巡更擊柝每汛設更籌自初更起上下汛往來傳送至黎明乃止圓明園附近處汛守雍正元年定制設八旗步軍汛五十以步軍協尉四人步軍尉十二人分轄之每汛設領催三名步軍十名晝夜巡警
凡巡捕營汛守之制圓明園為車駕駐蹕之地其營汛列於巡捕營之首定為中營分五汛副將駐海甸遊擊駐四王府以資統轄圓明園汛都司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分哨巡查暢春園樹村靜宜園樂善園四汛各駐以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南營轄京城前三門外南城之內分六汛參將駐崇文門外遊擊駐菜市口其西珠市口汛為都司一人分駐東珠市口東河沿西河沿花兒市菜市口五汛為守備五人分駐隸以千總把總如中營各汛之數北左右三營環駐大城南城關廂北營轄大城東北德勝安定東直朝陽四汛參將駐德勝門外遊擊駐安定門外都司管德勝汛左營轄兩城東南一帶分朝陽東便廣渠左安四汛參將駐朝陽門外迤南遊擊駐東便門外都司管左安汛右營轄兩城西南一帶分阜城西便廣寧永定四汛參將駐阜成門外遊擊駐廣寧門外都司管永定汛其三營守備管汛千總分哨制亦如中營計五營二十三汛又步軍巡捕兩營隨時增設汛守者康熙三十一年定遇車駕行幸皇城內外要地增置汛守每旗增步軍協尉一人直宿其分汛列柵官兵及捕盜步軍尉等亦加嚴防正陽崇文宣武三門外令巡捕營參將遊擊各率該管守備千總把總直班看守并增八旗步軍汛二十於巡捕營汛中交界處相間看守委步軍尉十六人轄之協尉四人更番稽察其餘各門外守備在各門護城河橋相近直班千總把總等在關廂直班加謹守衞駕回乃撤乾隆十二年定遇郊祀先一日駕宿齋宮步軍統領於附近城門內直宿翼尉一人協尉副尉四人於祀所直宿外垣以內八旗步軍營設汛二十四以步軍尉十六人分轄之每汛領催一名步軍六名竟夕巡警外垣以外巡捕營設汛四十每汛步兵四名每十汛以千總把總各一人轄之以守備二人往來稽察參將遊擊各一人在要路防守
凡扈從之制康熙三十一年定遇車駕恭謁陵寢奏委步軍總尉
【即今翼尉】
一人副尉
【即今協尉】
一人捕盜步軍尉八人守備千總把總各一人健步官十人分派番役捕役捕盜步軍馬兵隨往如恭遇駕幸木蘭亦令總尉以下各官兵從若皇子未分封者奉差奏委捕盜步軍尉二人千總一人酌撥馬兵步軍番役捕盜步軍隨行
凡潔除之制大清門天安門端門竝以步軍司灑掃
【初制三門皆以步軍看守雍正七年改用護軍守門其步軍惟司灑掃】
遇朝會之期撥步軍於午門外御道左右掃除其大城內各街道恭車駕出入令八旗步軍修墊大城外街道為京營所轄令步軍及巡捕營兵修墊掃除乘輿經由內外城均由步軍統領率所屬官兵先時清道設幛衢巷以蹕行人
凡防火之制內外城偶有不戒於火者官兵各按營界即時赴救其在南城外地方報知步軍統領即撥在直弁兵啟正陽門往救兩翼步軍翼尉親督弁兵於城門防守
凡緝捕之制滿洲八旗每一旗分界為三令滿洲捕盜步軍尉三人分管蒙古漢軍領旗每旗各以捕盜步軍尉一人轄之專司巡緝盜賊稽察奸宄其京城內外如有強竊橫惡負罪潛逃私鑄私銷賭博鬬殺一切違禁不法之事均責成步軍營巡捕營專汛兼轄等官督率兵役隨時緝獲按名敘賞狗隱不報逾限不獲及軍捕受財縱放者皆論如法如番捕人等擅設白役偵探部院事端擾害良善者嚴治其罪內外城夜禁均於起更後關閉柵欄王公以下官民人等皆禁行走惟奉旨差遣各部院傳事民間遭喪生產問疾延醫祭祀嫁娶因事夜行均詢明聽出若無事夜行者分別官民察議責處其弁兵疏縱與非時妄拏者論如律白塔信礮官
【順治十年置白塔礮臺設信礮官漢軍左右翼各二人領催二名每旗驍騎二名雍正二年增定今制乾隆八年改歸步軍統領管轄】
總管一人司信礮官漢軍八旗每旗各一人礮手八人領催四名步軍十六名
信礮之制順治十年定於白塔山內九門各設礮十座外七門各設礮五座門各豎旗杆五遇有警急聲礮為號杆上晝則懸旗夜則懸燈白塔鳴礮內外城應舉礮處皆應之各旗官兵聞礮聲皆披甲於應集之處齊集其白塔礮臺以金牌為信金牌至則舉礮
【金牌鑄鳴礮字藏於 禁中】
·內府三旗
【順治初設內府鑲黃正黃正白三旗隸領侍衞內大臣康熙十三年改隸內務府總管三十四年又隸領侍衞內大臣雍正元年仍隸內務府總管】
內府護軍營三旗護軍統領各一人
【雍正元年設】
護軍參領各五人
【康熙十六年設】
副護軍參領各五人
【康熙三十三年增設】
護軍校委署參領各三人
【康熙二十二年設】
護軍校共九十九人
【順治十八年設三旗護軍校康熙二十一年增設至九十六人二十三年裁三十六人雍正十三年裁鳥槍護軍營以裁缺護軍校六十人編入新舊共一百二十人內以九人為委署參領乾隆十三年又選撥六人署前鋒參領六人為前鋒校別入前鋒營】
筆帖式共三十人護軍委署護軍校共十五人
【康熙二十年設】
護軍共一千六十五名
【初制滿洲九佐領朝鮮一佐領下各十五名旗鼓十二佐領下各十名二十內管領下每二管領合設十五名順治十八年滿洲朝鮮佐領下各增置五名旗鼓佐領內管領下各增置十名康熙二十一年定名佐領管領下每護軍校一人領護軍十名三旗合九百六十名二十三年裁三百六十名雍正十三年裁鳥槍護軍營以裁缺護軍六百名編入新舊共一千二百名定滿洲十五佐領朝鮮二佐領下各三十五名旗鼓十八佐領下一佐領十九名餘各十八名三十內管領下各十五名內以十五名為委署護軍校乾隆十三年又選授一百二十名為前鋒別入前鋒營】
(臣)等謹按康熙十六年遴選三旗佐領正黃旗朝鮮佐領及內管領下甲兵共六百名停其一應差遣專令學習鳥槍雍正九年分設鳥槍護軍營三旗設兼管護軍參領各二人侍衞委署參領各二人護軍校委署參領各五人護軍校各十五人護軍各二百名十三年裁鳥槍護軍營以員缺軍額編入內府三旗故不另列
內府前鋒營
【乾隆十三年設即於內府三旗護軍營內簡選充額仍屬護軍統領管轄】
三旗前鋒校委署前鋒參領各二人前鋒校各二人前鋒委署前鋒校各二人前鋒共一百十四名內府驍騎營三旗掌關防驍騎參領各五人
【康熙十六年設乾隆十六年以司官兼攝】
副驍騎參領各五人
【康熙四十三年設雍正十三年停止補授乾隆十六年復改設】
滿洲佐領各五人
【初制各三人康熙三十四年每旗增二人】
旗鼓佐領各六人
【初制各四人康熙三十四年每旗增二人】
內管領各十人內副官領各十人正黃旗朝鮮佐領二人
【初制設一人康熙三十四年增一人】
正白旗回子佐領一人
【乾隆二十五年設】
驍騎校共三十六人
【康熙十六年設三旗驍騎校每佐領下各一人三十四年定正黃旗十三人鑲黃正白二旗各十一人雍正五年各佐領下增設領催委署驍騎校一人十三年停止補授乾隆二十五年增設回子佐領下驍騎校一人】
領催共二百六十四名
【初制每佐領內管領下各設領催六名康熙四十三年各裁二名乾隆二十五年增設回子佐領下領催四名】
驍騎共五千二百五十名
【初制滿洲朝鮮佐領及內管領下每二丁設驍騎一名旗鼓佐領下不論丁每佐領設驍騎五十名康熙二十一年及四十年四十二年疊經增減雍正三年定制每佐領管領下均額設驍騎五十名九年增設三旗訓練兵二千名別分為二營十三年以訓練兵二千撥入更定滿洲十五佐領朝鮮二佐領三十內管領下各八十九名旗鼓十八佐領下各五十九名餘額五名以丁多之佐領勻補乾隆二十五年回子佐領下亦一體增設驍騎】
凡宿衞之制景山正門護軍參領一人護軍校一人護軍九人山內左右門護軍校各一人護軍各九人
【皆順治十年設】
慈寧宮正門內管領一人
【初制尚有內務府所屬司宮官一人乾隆元年裁】
護軍參領一人護軍校一人護軍九人
【順治十年設康熙二十七年改用驍騎乾隆元年復舊制】
左右門護軍參領各一人護軍校各一人護軍各九人
【皆乾隆元年增定】
永康左右門護軍校各一人護軍各九人
【順治十年設康熙二十七年改用驍騎乾隆元年復舊制】
慈祥門護軍參領一人護軍校一人護軍九人寧壽宮正門內管領一人
【雍正元年增設】
護軍參領一人護軍校一人護軍九人
【康熙二十八年設五十六年減護軍五人改用驍騎雍正元年復舊制】
履順門護軍參領一人護軍校一人護軍九人
【康熙二十八年設五十六年改用驍騎雍正元年復舊制】
蹈和門護軍參領一人護軍校一人護軍九人
【康熙四十四年用八旗驍騎營官一人領催一人驍騎九人乾隆二十二年改用護軍】
順貞門護軍統領一人護軍參領一人護軍校二人護軍十八人
【初制用八旗護軍營參領一人護軍校三人護軍十二人雍正元年改用內府護軍乾隆十二年西鐵門亦用內府護軍】
三所正門護軍參領一人護軍校一人護軍九人
【三所門初以散秩等官輪直乾隆十九年改設護軍】
其宮禁外圍地方均於各佐領內管領下遴選領催輪班直宿若紫禁城內御書處造辦處咸安宮武英殿南薰殿衣服庫瓷器庫等處紫禁城外西苑門慎刑司紫光閣蕉園門豐澤園先蠶門收貯帳殿庫等處均委包衣章京及有頂帶領催輪直再織染局花爆作石作三眼井官房租庫等處均委各佐領下有頂帶領催輪直其專司防火者曰防範兵別為一班雍正五年定於守衞寧壽宮正門履順門護軍內各撥二人順貞門護軍內撥四人禁城內直班三旗驍騎內撥二十人各處直班之執事服役人內選二十人於步軍營內選步軍尉二人步軍四十人鑾儀衞直班校尉內選十人共以百人合為一班令其更番防範屬慈寧宮正門直班內管領等統轄乃令直班之內務府總管步軍統領司鑰長公同稽察如有應用齊集之處令直班之內務府總管或領侍衞內大臣散秩大臣率直班之內管領等並添調太和門直班之侍衞什長及親軍左翼門等處之八旗護軍協同前往定於咸安宮前設班房輪直乾隆元年移於壽康宮西墻外令直班驍騎參領管轄
几扈從之制乘輿出入設馬上引燈五班每班燈六以護軍校二人庫使七人
【庫使及庫守皆內務府所屬】
護軍二十一人執之專委司官稽察躬祀太廟社稷則午門外兩旁列燈四十以庫守二十人護軍二十人司之祀南北郊及壇廟除午門外燈外照馬上燈之例增設引燈五班均於駕出之門兩旁恭候遞行交代展拜堂子則街門紅柱兩旁增列燈二十以庫守十人護軍十人司之均委司官稽察恭遇皇太后皇后妃嬪出入均設豹尾班以內府總管一人
【如總管有差則以領侍衞府散秩大臣一人】
內府護軍統領一人護軍參領二人率護軍校護軍從以十人執槍十人佩儀刀翊衞由宮至圓明園委司官八人以四人恭候於順貞門外步行引導至景山西門外四人屬櫜鞬乘馬接引至圓明園如由圓明園進宮乘馬司官引導至景山西門外步行司官接引至順貞門止再以護軍十人前導三十人兩翼巡邏十人後扈遇恭奉皇太后巡幸皇后妃嬪隨往則以護軍統領一人護軍參領二人護軍校三人委署護軍校一人護軍三十六人沿塗扈從其皇子福晉公主出入引導及下嫁外藩公主來京隨從守衞亦均用內府護軍參領護軍校護軍等有差
凡守護畿輔行宮官兵京東路為盤山為煙郊為白澗為桃花寺為隆福寺為大新莊為■〈髟上了下〉髻山等七處京西路為黃新莊為秋瀾村為梁家莊為半壁店等四處京北路為石槽為三家店為密雲縣為四亭為羅家橋為懷柔縣等六處各設千總一人委署千總一人分轄兵自四人至四十九人有差分隸盤山黃新莊各總管熱河
行宮設千總七人委署千總十二人兵二百七十一人自熱河以南為喀喇河屯為王家營為常山峪為兩間房為巴克什營自熱河以北為釣魚臺為黃土坎為湯泉為中關為十八里臺為波羅河屯為張三營為濟爾哈朗圖為阿穆呼朗圖各處行宮分設千總及委署千總或一人或二人兵自六人至九十八人有差隸熱河總管
(臣)等謹按盛京捕牲烏拉官弁設總管翼領驍騎校等員管理虞人採捕之事其名目有珠軒參丁鷹手蜜戶及網戶獵戶狐戶鸛戶等項於吉林諸境內各執其役屬內務府都虞司兼隸於在京內府三旗謹附載於此
南苑守衞官兵
南苑總尉一人防禦八人領十名驍騎九十名
【康熙二十四年定苑內原有大紅門小紅門南紅門東紅門西紅門共五門又增設正國寺門黃村門廻城門雙橋門合為九門大紅門設總尉一人領催二名驍騎十八名其餘八門每門各設防禦一人領催一名驍騎九名】
(臣)等謹按南苑守衞官兵隸奉宸苑為內務府所兼轄茲舉其官弁兵額附載於內府三旗之後
·圓明園內府三旗
【雍正二年設備 禁苑諸處派委由 圓明園總統八旗事務王公大臣掌其升選簽補仍隸於內務府】
營總一人
【雍正十年設】
三旗護軍參領各一人副護軍參領各一人護軍校委署護軍參領各一人護軍校各三人筆帖式四人
【即於護軍內選用仍食原餉】
護軍共一百二十名盛京內府三旗
【順治三年設 盛京內府鑲黃旗正黃旗佐領八年設正白旗佐領乾隆十七年特設 盛京內務府總管令三旗佐領皆歸統轄】
三旗佐領各一人
【順治三年設二人八年設一人】
內管領一人
【乾隆三十年增設】
驍騎校三人
【康熙十七年設】
司庫一人
【初制設三人乾隆十九年改補主事一人三十年改補內管領一人仍食原俸】
主事一人
【乾隆十九年增設】
委署主事一人
【乾隆三十年於筆帖式內改補】
筆帖式十五人
【初制設十六人乾隆三十年改補委署主事一人仍食原俸】
庫使十六人
【初制設十人即在驍騎數內乾隆九年改為定額又增六人】
頭目及執事人六十七名
【初制即在驍騎數內乾隆九年改為定額】
催長八人
【初制設九人乾隆三十年裁一人定食俸四人食餉四人】
領催十八名驍騎委署領催二十四名驍騎六百四十八名
【初制每佐領下驍騎各二百三十共六百九十名乾隆九年定驍騎額內庫使及頭目執事人等為專設之缺實存驍騎六百十三名又增設十七名定為每佐領下各二百一十共六百三十名十二年除各項專差打獵驍騎三十名看槍驍騎六名委署領催驍騎二十四名之外共存五百七十名又增設七十八名】
凡守衞之制順治初定盛京三旗官率所屬驍騎輪班守衞宮殿設班房六座乾隆九年增設宮內班房三座定驍騎為七班輪直每九十人為一班每班房用十人十二年增設兩掖班房三座合新舊班房十二座改定驍騎分六班輪直每一百八人為一班每班房用九人以留都宮闕為重非駐防地方可比並屬於盛京內務府總管仍由在京內務府掌其陞選
·火器營
【康熙三十年設鳥槍護軍每人各給鳥槍一八旗各給予子母礮五專司教潢火器】
總統六人
【初制無定員由
特簡大臣總理雍正時為六人以王公或領侍衞內大臣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兼任】
八旗掌關防營總每旗各一人
【乾隆二十九年設】
鳥槍軍參領各一人
【初制設鳥槍護軍參領十六人每旗各二人均以旗員兼任雍正三年裁察喀爾八旗護軍參領改補火器營鳥槍護軍參領定為專設官乾隆二十九年裁八人】
副鳥槍護軍統領各二人
【初制設鳥槍驍騎參領二十四人乾隆二十九年裁驍騎參領增設副護軍參領】
管礮參領各一人
【乾隆二十九年增設】
鳥槍護軍校委署鳥槍護軍參領各四人
【乾隆二十九年增設】
管礮章京各五人鳥槍護軍校每旗滿洲二十人蒙古八人
【初制設鳥槍護軍校一百十二人每旗滿洲十人蒙古四人設鳥槍驍騎校如護軍校之數乾隆二十九年裁驍騎校并人護軍校內】
管礮驍騎校各五人筆帖式各二人
【雍正九年設】
鳥槍藍翎長每旗滿洲二十人蒙古八人
【食護軍餉之筆帖式十六人及鳥槍藍翎長二百二十四人均在兵數內】
八旗滿洲蒙古每佐領下鳥槍護軍七名礮驍騎一名養育兵
【乾隆三十六年定額一千名】
·健銳營
【乾隆十四年設雲梯兵千名分為兩翼每翼設翼長八旗各設前鋒參領副前鋒參領設前鋒校五十鑲黃旗九人正黃正白二旗各八人正紅等五旗各五人上三旗雲梯兵五百鑲黃旗一百六十六名正黃正白二旗各一百六十七名下五旗雲梯兵五百每旗一百名專習雲梯鳥槍馬步射馳馬躍馬舞鞭舞刀諸技又於昆明湖設趕繒船初制設八船十六年增二十四船二十一年減八船二十三年又減八船以前鋒軍習水戰駕船駛風之技】
總統無定員
【以公侯大臣兼任】
左右翼翼長各一人八旗前鋒參領每旗各一人副前鋒參領各一人前鋒校委署前鋒參領各二人
【乾隆十八年增設】
前鋒校共五十人副前鋒校共四十人
【乾隆十八年增設即於前鋒內選用】
筆帖式四人藍翎長共五十人前鋒共一千名
【副前鋒校四十人及食前鋒餉之筆帖式四人藍翎長五十人均在數內】
委署前鋒一千名
【乾隆十八年增設】
養育兵
【乾隆十七年初設一百名三十六年定額一千名】
前鋒軍演習水師委署千總四人把總四人
【初制由廣東福建等省謂千總十員賞給藍翎充為教習乾隆三十六年裁改】
水手七十二名
【初制設水手四十八名亦由天津福建選送附內府正黃旗旗鼓佐領下十八年增設江蘇省戰船水手七十二名二十三年裁四十八名】
凡守衞之制乾隆十五年定日以參領一人前鋒校前鋒十人守衞靜宜園宮門遇駕幸靜宜園則以侍衞守門而移參領等駐碧雲寺孔道十八年又定新增官兵內以署前鋒參領二人副前鋒校每旗各一人署前鋒每旗各十五人駐紅石山
凡扈從之制乾隆十五年定每遇巡幸以健銳營官軍分撥十分之四隨往十七年又定健銳營操演事繁嗣後隨駕撥官軍十分之二
·三旗虎槍營
【康熙二十三年黑龍江將軍進精騎射善殺虎伊徹滿洲四十人至京分隸上三旗初設虎槍營】
總統一人
【以公侯領侍衞內大臣兼任】
三旗總領各二人
【初制設每旗各一人雍正元年各增一人以內大臣都統前鋒統領軍統領副都統侍衞簡用】
虎槍長各七人
【初制設每旗各一人雍正元年增定即於虎槍人內選用】
虎槍副長谷七人
【雍正元年增設】
筆帖式六人
【乾隆三年增設】
虎槍人共六百名
【於親軍佼親軍前鋒校前鋒護軍校護軍驍騎校驍騎領催及閒散人內選用初制設三百六十人雍正元年增置每旗各二百名內虎槍人四百八十名學習虎槍人一百二十名】
凡扈從之制遇車駕蒐狩虎槍總統總領率所屬從日以十人攜虎槍前行安營後偵虎豹出入備伏弩箭犁刀行田遇大獸則列槍從之奉旨殺虎或尋山或追蹤得實具奏殪虎以獻以首先刺虎一二人名奏聞如差往畿輔或口外殺虎量地遠近奏請簡總統或總領帶虎槍人前往陵寢守衞官兵陵寢守衞各總管一人翼領二人防禦十六人驍騎校二人所屬領催驍騎均八十名園寢守衞各防禦八人
【惟
景陵 皇貴妃園寢設防禦四人】
驍騎校一人所屬領催驍騎均四十名
凡陵寢守衞之制設總管翼領防禦驍騎校等官均有定額惟永陵福陵昭陵初設散秩官各一人康熙八年改為司工匠宮仍不設驍騎又節次於昭西陵孝東陵設防禦驍騎校各員詳載會典著為定制其兵數則各無增減焉
王公府屬官兵
親王設長史一人散騎郎四人護衞二十人典儀六人親軍校無定員世子設長史一人散騎郎三人護衞十七人典儀五人郡王設長史一人散騎郎三人護衞十五人典儀四人長子設長史一人護衞十二人典儀三人貝勒設司儀長一人護衞十人典儀三人貝子設護衞六人典儀三人鎮國公輔國公各設護衞四人典儀二人五旗內王公府屬參領每旗各五人佐領每旗各七人驍騎校每佐領下一人王貝勒貝子公等府佐領下額設甲兵有差固倫公主府本佐領下額設守門甲兵十五名和碩公主府十名郡主府八名縣 府六名
凡王公府屬守衞之制順治八年詳定官數雍正元年議以諸王旗屬佐領非包衣佐領可比嗣後旗屬人員祗准用為散騎郎護衞親軍校此外或挑取隨侍之人或令各衙門官員兼理家務或令隨侍子姪者俱列名請旨然後知會該旗都統覆奏四年定各王屬下仍准設散騎郎其貝勒貝子等所有散騎郎一概酌裁乾隆十八年定長史司儀長等各員缺於下五旗應用人員內合該旗都統每旗選二人咨送兵部由領侍衞內大臣會同王貝勒擬題護衞以下由王貝勒等選擬俱引見補用
皇朝通典卷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