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通志卷二十二
輿地志
公署【一 江蘇松常四府】
周禮冢宰以八法治官府鄭氏云百官所居曰府蓋與宰夫之職掌官契以治藏者異焉委蛇委蛇退食自公召南所由賦羔羊也今江南地廣事繁文武大小之吏較旁省為多凡改設增置則廨宇隨之陟其堂皇履其燕寢仰惟清慎勤之
訓旨而鈴閣琴堂皆實心實政之所自行矣
江寧府
總督部院署在府城東北
江寧將軍署在滿兵城内
左翼副都統署
右翼副都統署俱在將軍署東南
江寧織造署在府城東北
安徽布政司署在府城南大功坊 庫在司署内經歷署在府城淮清橋東 長盈庫大使署在道署後東首 倉大使署在復成橋
江安糧道署在府城南布政司署東 道庫在道署内 庫大使署在利涉橋西北
通省驛鹽道兼巡江寧道署舊在府治西雍正十年移 按察司舊署【附】巡道陳宏謀公署記【雍正九年春余自維揚郡守奉命擢江寧臬副整飭通省驛傳鹽法適以前一年江臬移駐蘇州其江寧郡屬向所隸於常鎮道者改隸驛鹽道就近兼巡蓋】
【聖天子設官分職所以為吏治民生計者量地制宜深且悉矣道治舊以肅郵覈引飭文移司勾會不與境内民事余受斯職旣兼巡省會合屬吏民以公事來治所駢肩錯轂顧近市湫隘堂廡卑庳無以肅風紀嚴聽斷請之臺丞移咨所部遂以臬署改建焉而臬署虚已逾年日就傾圮余為捐俸庀材時被檄攝安藩藉池州蘇郡丞士俊鳩工相度得壁聞碑記則向故為巡道署改建臬司者也考其年以康熙壬子修葺落成而余適復以今上壬子之年重修告竣蓋匝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數終六十爰復其始兹署由道而司司復於道迺適會焉其事殆非偶然者而余因重有惕也從古國家建官制治道與時宜政由俗易蓋法以相參而備化以積久而成稽之史册周美成康漢稱文景其所由來者漸矣欽惟我皇上纘承世德訓飭官方憲章由舊率作維新凡所張弛動關治要金陵省會要區繁難重地向之改道而司所以重屏藩之寄而崇廉鎮之規今之易司以道復協遠近之宜而分詳要之職要以省方觀民無負】
【聖朝勤恤元元至意其秩雖殊其任則一宏謀粤西一介歷職翰銓備員蘭省親承】
【帝訓寵眷頻膺簡授兹職是用兢兢重以制府擁節會城懋德勤施文武是憲宏謀自顧菲材典型密邇報稱滋難況又統領驛郵詰姦達節典司鹽筴裕國通商其與今此分路楊鑣繩糾吏治舊職新銜相倚為重曷敢苟簡因循以報政為具文視居官如傳舍故因重修是署於其落成伐石以紀非紀署也紀其所以居是署者庶幾夙夜䖍共無忘天子之命也若夫聽斷有所退思有次若者葺舊若者更新辨方正位不失宜稱覽者自得之無俟余言覼縷矣】
督理龍江西新關署在府治上新河 龍江關宣課司署 龍江關大使署俱在儀鳳門外
江寧知府署在城中内橋西南明洪武初建 廣積庫在府署堂左 册庫在府署後堂右 獄在府署大門外
理事同知署在府治東中正街
江防同知署在府署西
管糧同知署在府東淮清橋
南捕通判署在府署西
北捕通判署在府土街口即蘆政公署 經歷署照磨署 檢校署俱在儀門西 江東司巡
檢署在直江口 江淮司巡檢署在江浦縣浦口久裁今復設隸府 秣陵鎮巡檢署在城南六十里秣陵關 都稅司署 茶引所署俱在淮清橋東 遞運所署在三山門内 聚寶宣課司署在聚寶門外 江東驛丞署在江東門内舊有金陵驛丞署今歸併江東驛俸給倉在府治後 復成倉在復成橋 常平倉在上浮橋西岸 虎賁倉在府西朝天宫後 普濟堂舊在三山門外明時建 育嬰堂舊在三山門外
國朝康熙年建雍正十二年奉
旨改建二堂於聚寶門外之佟園總督趙宏恩倡捐銀九千六百兩有奇置田撥洲又歸併舊育嬰堂田房租以給衣糧等費【附】鄧旭育嬰堂記【康熙二十二年】
【六月己卯日江寧省育嬰堂成其房廬田土之詳當有記書之石以垂永久諸同事者僉曰育嬰緣起旭當序之旭不敢辭因颺言曰天下事不有始之者曷啟其緒不有中之者曷恢其畧不有終之者曷底其成故余得並書所以啟其序而恢其畧以底於成者用告於來兹先是】
【太皇太后有頒睗育嬰之典世祖章皇帝有嚴飭濫棄赤子之旨而我】
【皇上有故殺子女之禁於是大司寇桐城姚公文然仰體聖心因命僧慧心持書詣余囑為堂以育江寧諸嬰之不收者僧徒乾沒其金僅建庵於天壇之東十餘里湫隘荒遠人望而裹足會午未兩年江南大旱民不生棄子女者盈路不忍見間於是趙公采岳昆弟與余謀卜地於三山門外為堂以居諸嬰旣惟墨食而鳩部王公子玠復同余請方伯今太常正卿龔公捐輸並代募推移凡七百三十金公悉欣然許之此始事之經營也方公之始事也命江寧三學生員白夢鼎姚若觀季鐸等同諸父老具呈府縣遵部例上地價詳撫軍慕公又謂地茀宜屋朝廷無賣地養民理其基雖定而工費浩繁乃往請於上下江兩撫軍織造方伯臬憲糧儲驛傳鹽法閫司龍江蕪湖兩榷使及江寧太守府廳上江兩縣督標城守諸公約共捐銀一千餘兩而安微臬長王公捐輸代募復得銀二百九十餘兩合計前後諸當事曁諸紳衿所輸助共一千九百餘兩而本堂之像設樓殿廊廡庖湢迄乳媪之房舍百餘間越三月告成於是龔公延諸紳謂堂之郛】
【郭具而善後事宜奈何余與太守陳公計莫若倣蘇州條例以人計月每月人助銀三錢以辛酉季春朔日集諸人於堂中適得募金七十兩而龔公許募三十兩以足百兩之數若謂暫時補苴則可以為久遠猶未也於是前督府阿公首輸銀三百兩創佃房於虹橋龔公復合諸公佽助之計九百餘兩為新房六十五間舊房五十三間約每月可得賃金二十兩有奇猶以為未足於堂中舊置太常寺田地七十五畝外别購新田賴方伯龔公臬長金公太守于公糧廳朱公上元于公多方曲成得上元神泉鄉田四百四十八畝合夏秋所入盡納堂中視昔之饑者漸以充寒者漸以煖尫者漸以彊稺者漸以長且多矣此巾事之經營也然由前置房言之其一月之所獲尚未足供匝月之用由後置田言之其一歲之所入尚未足供卒歲之需能無望繼起之大君子哉今督府于公下車之始摘奸察吏百務備舉於壬戍初冬聞江寧育嬰堂初構公戒徒隸節旌纛親臨西郊至止於堂乳媪負諸兒侍命于公公慰勞有加先下檄曰製衣無後時賜以繒布又捐本衙門租米九十餘石為之食猶恐不給復令所司方伯龔公太守于公撥來安縣無礙田四百二十一坵計九百二十九畝有奇用供常餼公之下車堂之婦女告饑告寒公之旋斾堂之婦女以宴以衎蓋得公之莅止而克成厥終焉豈偶然哉堂旣成其地趾量畝若干堂宇間架若干堂巾像設器用若干經費銀數目若干自經始至落成為月日若干及實在嬰兒乳母簿籍若干堂去三山門半里而遥左夾鍾陵右瞰莫愁背負石城面浮雨花木末兌方而挾震勢秋位而擅春生是役也旭與子玠王公采岳趙公昆玉不過傾筐篚效倡始之謀其竭力□助共襄盛舉者則自某某以下皆得書至於立法之詳捐輸之數盡列於碑隂以垂永久焉今幸際江蘇撫軍余公於子惠元元内尤加意育嬰屢頒圓妙觀禁約遠邇誦之則江寧育嬰堂中自荷慈眎較前有加矣然旭猶有慮者旭冉冉以老子玠王公采岳趙公昆弟宦遊京師行蹤無定此後事宜深有望於當事與紳衿諸先生擇有德望者使身任其事以無負令甲恤孤之意與各當事暨諸公始事之勞可也謹記】
【儒學】教授署 訓導署俱在府學内雍正十三年增建
中營副將署 中軍守備署俱在蘆政牌樓左左營遊擊署 中軍守備署在城東
城守協鎮副將署在西華門大街
左營遊擊署 左營守備署在城東北
右營都司署 右營守備署在城東北
江淮衛守備署在北門橋
興武衛守備署在城北
上元縣知縣署在府治東北昇平橋西宋建炎間建 縣丞署在縣廳左掖即宋主簿衙正廳明道先生均簡堂故址也康熙乙巳縣丞戴正宸即廳後為宅 典史署在縣廳右 庫在縣二堂旁 獄在縣儀門内西 淳化鎮巡檢署在縣東三十五里 預備倉在馴象門賽工橋北俗名上倉明初建知縣陳三省修
國朝康熙間知縣唐開陶增修 水次倉在觀音門近
大江俗名下倉 監穀倉在縣署内
【儒學】教諭署 訓導署俱在學明德堂東
江寧縣知縣署在府治南明洪武初建 縣丞署在聚寶門外兵馬司岡 典史署在縣廳西庫在縣二堂旁 獄在縣儀門内東 江寧驛丞署在城南六十里江寧鎮 存留倉在城南安德門外俗名老人倉 預備倉在賽工橋南明天啟四年義民董志聰捐建 常平倉在縣署儀門外右首雍正五年知縣孔毓珠倡建
【儒學】教諭署 訓導署俱在學明德堂西
句容縣知縣署在城中四牌樓北唐天祐六年建縣丞署在縣廳東 典史署在廳西 庫在
縣堂後左右各一所 獄在縣儀門外 龍潭驛丞署在盤龍山北 預備倉在縣治西明知縣韓鼎建縣丞劉義知縣李澄王僖增修 官鹽倉在縣北河口鎮 東西南北四倉在茅山琅琊上容移風四鄉明初知縣朱彤建知縣茅一桂增修 社倉共一十七處 常平倉在縣西城内 歲積倉舊在下蜀明巡撫周忱移建龍潭鎮知縣洪浦縣丞劉義知縣張徐廣王僖主簿薛仁典史梁澤徐九思相繼增修 添建常平倉東倉俱在縣署東雍正九年建 養濟院在縣西南青元觀前明建知縣張王僖修 育嬰堂在城隍廟左康熙四十七年知縣胡為籀捐建
【儒學】教諭署 訓導署俱在學宫内明府丞陳宜建溧水縣知縣署在城内順治十一年知縣閔派魯建 縣丞署在縣廳左 典史署在縣廳右庫在署川堂右 獄在縣儀門内俸給倉在縣廳右 先斯倉在典史署右 糧倉在潢藍埠即惠民倉址
國朝順治間知縣安應晬建知縣閔派魯重修 預立三倉舊在縣文明門後移建縣署内一在儀門東一在儀門西一在署前 便民新倉舊名永豐在高淳水陽鎮明知縣賀一桂移建縣西南三十里梅家渡
國朝順治間知縣閔派魯重修
【儒學】教諭署 訓導署俱在學宫内
高淳縣知縣署在鎮山城内 典史署在縣廳西北 庫在縣署後堂右 獄在縣署儀門外右廣通鎮巡檢署在縣東南四十里 預備倉
在縣治東南明初建 石臼里社倉在縣北二十五里邑人韓叔陽建 常豐倉舊名永豐在水陽鎮去縣三十里明知縣夏天勳移建縣治西留輝門外 養濟院在縣治左明知縣劉啟東增建
國朝康熙間知縣李斯佺修 育嬰堂在縣治後通賢街康熙十七年知縣劉澤嗣捐建後李斯佺捐修
【儒學】教諭署在文廟東明知縣莊鐸建 訓導署在還淳齋西
江浦縣知縣署在曠口山城明洪武二十四年知縣仇存仁建景泰中知縣羅信修 典史署在縣廳西 阜財庫在縣川堂右 架閣庫在川堂左 獄在儀門西 東葛驛丞署在東葛城常平倉在預備倉左明巡按駱駸曾檄建
預備倉在縣儀門左 常平新倉在縣二堂側雍正九年建 起運存留二倉俱在縣治東社倉六一在縣儀門左一在東葛城一在湯泉鎮一在石磧橋一在新殿廟一在浦子口知縣余樞建 育嬰堂在城内大營
國朝雍正九年知縣趙作霖捐建并置田若干畝【儒學】教諭署 訓導署俱在學宫内明知縣張文韜建後遷於東獄廟址
國朝順治間教諭趙淶修康熙間訓導王聞晉重修
浦口營都司僉書署在浦口城
六合縣知縣署在滁和北岸城内明洪武元年知縣吳有源建 典史署在縣廳西 銀庫在縣廳東 册庫在縣廳西 架閣庫在縣儀門外獄在縣儀門外西 稅課局大使署在縣治
前街西 瓜埠巡檢署在縣東南二十五里瓜埠山下 倉在税課局西明萬廷珵建後移建旌善亭後 預備倉有東南西北四倉明初建後併縣倉 常平倉在縣署西康熙間知縣魏世泰建 寶成倉在元正觀東雍正八年知縣蘇作睿建 普濟堂在東門内新安坊雍正二年建 育嬰堂在澄清巷雍正二年建
【儒學】教諭署 訓導署俱在學宮内
蘇州府
江蘇巡撫都察院署在府城内南宫坊
蘇州織造署在府城葑門内
江蘇布政司署在府城昇平橋西北【原係明王文恪三槐堂舊第】蘇州舊無司署
國朝順治十八年巡撫都御史朱國治 題設江蘇布政司暫駐蘇松道署康熙元年知府武宏祖申請巡撫都御史韓世琦檄行江蘇五府守令共議購王氏宅而更新之永盈庫在司署大堂側東銀西錢並曰永盈 理問署在府城劉家浜
江蘇按察司署舊在江寧府雍正八年移駐蘇州明澤橋東即舊分守道署 經歷署在府城司獄署在府治西南
蘇松糧儲道署在常熟縣 大使署在道署知府署在城中織里橋東明洪武二年建燬於兵
國朝順治三年重建康熙十一年知府甯雲鵬修 豐
盈庫在府署後堂 獄在府治西南
督糧水利同知署在府署西
總捕同知署在府署東
海防同知署在常熟縣福山
太湖水利同知署在吳江縣同里鎮
營糧通判署在府治東 經歷署 知事署 照磨署俱在府治西 姑蘇驛丞署在府治胥門内 百萬倉在西城至德廟後宋時建
【儒學】教授署在府學明倫堂後 訓導署在學宫西中軍參將兼左營署 中軍守備署
右營遊擊署 中軍守備署
蘇州城守營遊擊署 中軍守備署俱在府城左軍守備署在吳縣社壇
太湖營參將署在太湖洞庭東山邑人吳時雅捐建
蘇州衛守備署在長洲縣龎其巷
吳縣知縣署在府治西北慈悲橋西明洪武元年建
國朝順治十二年重建【附】唐梁肅吳令廳壁記【在春秋時列國各有屬邑其主者魯謂之宰楚謂之尹晉謂之大夫秦時天下始置令長宅一同之内操賞罰之柄有人民有社稷焉風俗善敗本乎身黎元安否繫其政其體大矣自京口南被於淛間望縣十數而吳大國家當上元之際中夏多難衣冠南避寓於兹土參編戶之一由是人俗舛雜號為難治加以州將有握兵按部之重邑居當水陸交馳之會承上撫下之勤征賦郵傳之繁倍百他縣夥乎其中不可勝紀大歷十一年天官擇可以長民者於是范陽盧公繇太原府祁縣令為之外寛内明敬事而信政本於仁飾身以文下車三年闔境之人安居樂義而不知安樂之所從來益平以和也夫君子立身論道之通塞不論位之升降吳縣下畿服一等公俯而為之抑選郎為官擇人而其履道從政所由然也余知者敢録其實書於東序以播其令間】宋郭受吳令廳壁記【厥今天下經用之所資百貨之所植東南其外府也渡淮而南濟江以東督府且十附城且百而田疇沃衍生齒繁夥則吳實巨擘焉予嘗登靈巖之巔俛而四望畎澮脈分原田碁布邱阜之間灌以機械沮洳之濱環以茭楗則瀉鹵磽确變為膏澤之野蘋藻蒹葭墾為秔稻之陸故歲一順則粒米狼戾四方取給充然有餘出乎胥口以臨震澤積水無涯兩山對峙桑田翳日木奴連雲織絍之功苞苴之利水浮陸轉無所不至故其民不耕耨而多當足中家壯子無不賈販以遊者由是商賈以吳為都會五方畢至獄市雜擾縉紳以吳為樂土僑民閭里幾亞京雒為政者急之則怨而駭緩之則弛而肆泛然而多容則干謁紛紜幾至於骩法毅然而多拒則謗詈叢集必困於遊談宰字之任信難矣右通直郎許君來領是邑直方不撓有骯髒之風簡易無苛得調胹之術蓋常急於豪猾緩於善柔整其大綱闊其細故為之期年而縣告治元祜六年霪雨敗稼吳民阻饑君日慰藉而拊循之賑給務均卹隱求實不事虚名而為文其也予以是知君之篤於從政也舉兹以旃則其於整彫敝而應盤錯也何有焉水菑之明年君且代矣乃悉求前為此縣之名氏爵里將書而刻諸石顧其僚郭受曰吾為是俾來者有攷焉子為我序之辭不獲命因槩叙吳風而毛舉君政之一二許君温陵人世為學家甚博而文異日顯用於時當不獨以循吏稱也】
縣丞署 主簿署俱在縣署東 典史署在縣署西 庫在縣後堂旁 黄册庫在縣後堂西軍器庫在縣堂左 獄在縣署西南 木瀆
鎮巡檢署在縣西二十七里 角頭巡檢署在縣西南八十五里洞庭西山 東山巡檢署在縣西南八十里洞庭東山邑人吳時雅捐建和豐倉在胥門内百花洲東岸明巡撫周忱建知縣孫磐重建知縣牛若麟重修 常平倉即濟農倉舊址明巡撫張國維建
國朝康熙間知縣吳存仁修 養濟院在侍其巷北
【儒學】教諭署 訓導署俱在學宫内
長洲縣知縣署在府治東南烏鵲橋西明洪武元年建後燬於兵
國朝康熙二十四年重建【附】明江盈科公署記【長洲縣治後堂凡六楹其西偏匾曰玉壺氷蓋余郡柳洞陽先生所手題者先生癸丑進士去今已四十餘年而字蹟如新余退憩其中不勝枌榆之感邑處士張幼于為余言先生治長洲才情揮霍遊刃有餘每聽斷之暇月夕雪夜必陳酒肴召諸生可語者與之飲令兩郡優人具管絃笙竽前後歌唱環繞盡醉而罷以為常而邑大治乃余之令長洲也晨起沐櫛批答案牘出而坐堂皇應賓旅受質訟卒卒至午然後課錢穀理鞭笞漏下三鼓乃休如是亦以為常而邑未大治夫昔也逸今也勞昔也樂今也苦而治顧不若將余之才情果不及洞陽先生遠甚邪抑時之推遷有不得不然者邪憶家君平時為余言嘉靖間徭役不均郡縣一切以意從事即中人之家供役不下百金甚者千金而其民富隆萬以來徭役總歸僱募調停畫一無遺法民不知役正供之外不費一錢而其民貧余問家君若此者何也家君曰時為之也余為農且老每記墾田一畝收穀一石今不能五斗糞非不多力非不勤而所入不當昔之半民安得不貧嗟乎一發五豝咏於周南牂羊羵首歌在小雅大扺土宜之暢遂物力之凋耗有不知其所以然者故曰時為之也夫當土宜暢遂之時則民之供役也易故役重而富及物力凋耗之秋則民之供億也難故役輕而貧供億易則不勞追呼不費鞭箠有司治之力簡而務集供億難則追呼不應鞭箠繼之有司治之力勞而效寡是故同一長洲也洞陽風流為政而有餘不佞拮据為政而不足可謂非時之所為乎噫嘻汲汲皇皇未必無小補然則黽勉從事尚恐不給而暇圖逸故余之不能為洞陽先生也因次第幼聞家君之語而記之】
縣丞署在縣治東 主簿署在縣治西 典史署在縣治東南 庫在縣後堂旁 甲仗庫在縣堂左 獄在縣署西南 吳塔巡檢署在縣北蠡口 青邱倉在新橋港東今分元和縣預備倉在流真港東舊名濟農 常平倉在縣署西庫雍正八年建 席墟荻溪二倉在廂使橋巷東今分席墟入元和縣 蘇巷倉在中營基巷東今分元和縣 滸溪倉在閶門内錢厰西 養濟院明成化三年建一在花橋西一在譙樓東 普濟堂在虎邱山塘普濟橋南
國朝康熙四十八年善人陳明智倡建
聖祖御賜香嵒普濟四字匾額今分元和縣界 育嬰堂在圓妙觀内西即靈雨壇舊址康熙十三年邑人許定升蔣德埈張遇恩呈郡守高晫詳憲創建邑人顧溥捐置田房
【儒學】教諭署在學門之左
元和縣知縣署
國朝雍正二年分設七年建於十郎巷 縣丞署 典史署俱在縣治旁 庫 獄俱在縣署内 陳墓司巡檢署在陳墓鎮 青邱倉 席墟倉蘇巷倉俱從長洲分入 常平倉在縣治雍正八年建
【儒學】訓導署在長洲學旁
崑山縣知縣署在城内崑山之陽宋紹興間建後燬
國朝康熙六年重建 縣丞署 主簿署 典史署俱在縣治旁 庫在縣後堂旁 獄在縣儀門外西偏 石浦巡檢署在本鎮 玉峯倉在縣治南舊為濟農倉明知縣祝乾壽建知縣彭富重修 常平倉在天區三啚雍正几年增建 水次倉在西門外舊名玉峯倉明巡撫周忱移黄涇至和金潼等倉合建後移倉入城止就東南傍河二處設官倉為水次倉 養濟院在羅漢橋西即舊安懷坊 育嬰堂在縣治南
【儒學】教諭署在學宫内
蘇州城守營右軍守備署在縣城内
新陽縣知縣署
國朝雍正三年分設在城南街 縣丞署 典史署俱在縣治 庫 獄俱在縣治内 巴城司巡檢署在縣治高墟村 常平倉在天區三啚雍正九年增建 漕倉在小西門外與崑山縣水次倉分厫 育嬰堂在縣治西北
【儒學】訓導署在學宫旁
常熟縣知縣署在虞山東南宋治平中建明弘治中圯知縣祝獻重建 縣丞署在縣廳左 典史署在縣廳右 國用庫在縣署中門右 省庫在縣堂右 苗倉庫在縣堂左 軍糧庫在縣署西南 獄在儀門西 黄泗浦巡檢署在本鎮 濟農倉在縣東北東臨漕渠宋時建明巡撫周忱知府況鍾重建今分昭文縣 常平倉在濟農倉右宋時建 新常平倉二一在西門内一在北門内雍正九年建 廣積倉舊在翌京門外明知縣黄嘉賓移建城内
國朝康熙八年知縣于宗堯重修 永豐倉舊名東倉在縣署北今分昭文縣 育嬰堂在城西南四啚康熙四十五年建
【儒學】教諭署在明倫堂東 學倉在泮池之西福山營遊擊署在福山城 中軍守備署在縣城昭文縣知縣署在常熟縣治東北一里本海防行署
國朝雍正三年海防奉裁改為縣治【附】勞必達建署碑
記【洪惟我】
【皇上董正治官允釐庶績裁併府僚添置縣令新邑鼎建必達以不才特被簡命來知昭文昭以常熟而析呂望之所遊子游之所產實為聲名文物之區江海咽喉之地始制府查公之建議也欲就福山城為治所部議以為分汎地隘難作大邑僻居海壖庫獄單外又兵民雜居動多牽制不若同城分治之為便時值海防同知奉裁乃即其廢署而經理焉夫以署為署宜若材力俱省然而海防之司空閒無事無庫藏無囹圄無賓館無吏舍無幕寮不過大門儀門外堂中堂寢室東一亭西一樓而已又皆傾欹破壞是以名為仍舊而勞費與特創等必達始至舊令即委自料理公私埽地赤立謀於介衆孰啓孰闢僉曰西逼通衢無可廓也東為民居買之其可乃召立券契而予之值有贏勿虧棄產者無怨咨焉然後度材庀工諏日耆事登登馮馮役以鼛鼓行無執朴經始於三年十二月落成於四年十一月凡新造者若干葺舊者若干而堂室門廡齋厨以及庫獄】
【吏舍賓館神祠曁典史之署皆備前後請頒帑金二千七百兩不足復捐添一百餘兩而後集事夫戴星出入稅桑田而憩棠下是長民者之為也雖鶉居鷇食心亦甘之然而有閌其門有潭其府豈以為榮觀燕處哉所以作民矜式也湫隘卑陋則體統不稱又況於獄訟之所寄府藏之所守者乎必達不敢曰克開厥先惟謹司其工用之出内無冒濫無乾沒一瓦一木具有成規寸地尺土無或丐奪易曰君子以作事謀始籍而記之俾後來者有考焉】 主簿署 典史署俱在縣治東 庫在縣堂左 獄在典史署南白茆港巡檢署在白茆港口 常平倉在縣
東北雍正七年知縣勞必達建 濟農倉 永農倉俱從常熟縣分 養濟院在通江橋旁
【儒學】訓導署在學宫旁
吳江縣知縣署在城内宋乾道元年建後燬
國朝順治七年知縣唐增重建 縣丞署在縣治西南主簿署在縣西 典史署在縣治東縣庫
在縣役堂旁 西庫在架閣庫前 鑾駕庫在縣堂左 架閣庫在縣堂右 獄在縣儀門外東 同里巡檢署在縣東十里 汾湖司巡檢署在蘆墟村 平望驛丞署在垂虹亭 總收倉又名外場倉在北門外五里橋西 常平倉在北門内軫角圩雍正八年建 養濟院在北門外廣運橋東南明正德十一年縣丞靖希賢建
【儒學】教諭署在學宫内
平望營都司僉書署在縣城東門
震澤縣知縣署
國朝雍正三年分設八年於濟農倉舊址建 縣丞署典史署俱在縣城 庫 獄俱在縣治内
震澤巡檢署在縣南八十里 平望巡檢署在縣南五十里 漕糧倉即吳江縣總收倉之西偏雍正四年分 常平倉在北門内軫角圩雍正八年增建
【儒學】訓導署在學宫旁
太湖營左軍守備署在簡村鎮雍正三年建松江府
提督全省總兵署在府治西南仙鶴觀西分巡蘇松道署向在蘇州吳縣雍正八年移駐松江上海縣治東南新建【附】巡道王澄慧建署碑記【郡國之有使者自唐始然官無定秩亦無常員觀察經畧防禦團練等使時置時罷逮宋】
【以還沿革不一明代直省設按察司使一員蓋即古之觀察又設有副使僉事所以佐按察司使所不逮而為之分道揚鑣者也國初官制槩仍明舊蘇松二府向有兵巡道駐太倉州巡行入境則明澤橋東有駐節之所焉康熙二年改兵巡為分守蘇州遂為治署二十二年以督糧道兼領之分守道復奉裁今上即位之二年振飭庶司百務具修以撫臣何公之請復蘇松分巡道如舊制八年六月中丞尹公上言分巡道有巡緝之責兵民皆得治之請加兵備銜移駐上海彈壓通洋口岸為便制曰可按上海自明嘉靖甲寅設海防道以僉事董邦政領其職募兵三千以備倭旋以海上無警罷之今余適承乏是官問其舊署不可識矣乃於城之東南隅相度沒官傳舍兼買民地一十四畝有奇改建公廨一百五十楹定規模采木石考核其工作旣廩經營區處費公帑四千緡更為補其不足閲八月告成周垣重門上堂旁宇後寢下舍約畧其備邑吏士庶聚而觀之由外以窺其中穆然以肅歷階以望其堂廓然以容登堂以睨其左右却而顧其後井然以辨翼然以整蓋隱乎見憲度之秩風紀之傳於是乎在余用是重自惕矣蘇松通都望國被海帶湖地繁而劇人稠以龎主客雜沓愚黠異數而魚鹽鐵冶菽粟絲絮之利人競錐刀三江震澤澱山三泖之區善藏姦慝官斯土者不可以弛亦不可以急不可以文令亦不可以武競以求政成不亦難乎夫古之所謂盛德者一之歲勤而教之二之歲惠而安之三之歲富而樂之物不知化陶然自春夫而後乃可謂政之成余不敏誠不能上追古人然宣】
【上德意以與民遵道而遵路使者之責也今日者登其堂思其義其何以肅吾兵民而使之無犯復何以容我兵民而俾得並生其何以辨其淑慝而樹之風聲復何以整其習俗而會歸有極苟如是庶幾上有以答聖天子鄭重設官之意下亦無負中丞公轉移調劑之宜雖然言之匪艱行之維艱非曰能之勉焉而已余故紀廨舍之經始並書以自勗云】督理海關署在上海縣城内即舊察院康熙二十四年建
知府署在城中大街元初建
國朝康熙元年知府郭廷弼重修 永豐庫在府後堂
右 獄在府治西南
董漕同知署在府署左
海防同知署今移駐柘林
水利通判署在府署右
糧捕通判署在府署右 經歷署在府署東北知事署在府署西偏 照磨署在府署西北軍儲南倉在金山衛初名廣盈倉明初建 廣積倉在青村城明初建 轉般倉在亭林宋時建 平糴倉在府署東宋建 般運倉在張涇堰宋建
【儒學】教授署在學宫西教授周建鼎修 儒學倉在本學
中營參將署 中軍守備署
左營遊擊署 中軍守備署
前營遊擊署 中軍守備署
城守營遊擊署 中軍守備署
後營遊擊署 中軍守備署 以上公署俱在府城中
柘林營守備署在柘林城
華亭縣知縣署在府治西望雲橋北元至正初建
國朝順治間知縣張超重修【附】元馬永中新廨記畧【華亭漢故亭留宿會之所唐天寶十年始置縣屬蘇州石晉天福五年分隸秀州為天下壯邑至元丁丑春因陞華亭府改名松江即縣之公宇為府治寓縣治於東尉舊司壬午秋始以昔時主簿廨舍為新縣屋纔二十餘間頹圯狹隘門與廳參差且未育獄禁甲午春達嚕噶齊烏德美承務來監慨然有增修之志爰及縣尹柴琳承務暨同僚佐協議悉捐已俸積千一百緡買民地二畝一角三十步剏建廳堂門軒之間七狴犴之間十有六元貞乙未再積俸三百緡買民屋五間地七丈四尺築石岸十有五丈重建前後廳堂之間十有三左右吏舍之間各十有一遷大門與正廳對砌中道二十有八丈復立古經畧苗稅二碑於門之兩廂典吏有幕架閣有庫戒石有亭土地有祠庖厨有舍靡所不備始三月丙辰終四月乙丑廉訪副使王公朋益題其堂曰牧愛蓋謂國家以百里生靈之命俾宰邑者司之如為人牧者保之愛之則息以蕃擾之害之則凋而敝兹牧愛之所以命名也縣治旣新邑宰屬永中為之記故紀賢侯作縣之功並述王公名堂之意以識歲月云元貞二年八月】縣丞署在縣署西北隅 主簿署 典史署俱在縣署南 庫在縣後堂右 架閣庫在縣堂右 獄在儀門西 金山巡檢署在縣東南六十里 預備濟農倉在縣治西南明知府趙豫即舊太平南倉址改建 裕軍倉在縣學西南明知府許維新建 常平倉雍正元年以府城内天主堂改建 積穀倉在縣署大堂西雍正四年知縣陸廷樞建 鹽倉在府治西南放生橋西 水次倉在郭西五里古浦塘之南明巡撫周忱建 養濟院在谷陽門外平政橋西宋紹定六年建今仍舊
【儒學】教諭署在明倫堂東明知縣朱直建
奉賢縣知縣署在青村城
國朝雍正二年分設十年署知縣徐必達領帑建 縣丞署在高橋暫賃民房 典史署在縣治 庫獄俱在縣治 南橋巡檢署在南橋鎮 常
平倉分府城内天主堂雍正五年知縣舒慕芬改建 水次倉即劃分華婁倉
【儒學】訓導署在城内
青村營守備署在縣城
婁縣知縣署在府治北壽橋西
國朝順治十三年分設十五年知縣王有極建 縣丞署 主簿署 典史署俱在大吳橋南 庫在縣署後堂旁 獄在典史署側 小蒸村巡檢署在縣西三十六里 水次倉在郭西五里古涌塘之南明巡撫周忱建 預備濟農倉從華亭縣 育嬰堂在縣白龍潭康熙十三年建雍正二年修
【儒學】教諭署在華亭縣學宫東
金山縣知縣署在金山衛城
國朝雍正四年分設發帑建 縣丞署在朱涇鎮 典史署在縣署東 庫 獄俱在縣署内 泖橋巡檢署在朱涇鎮西 漕糧倉在朱涇鎮東雍正八年知縣張安國建 常平倉在漕糧倉南雍正九年知縣高澤萊建
【儒學】訓導署在府學宫後
金山營參將署 中軍守備署俱在縣城
金山衛守備署在縣城
上海縣知縣署在市舶司元至正二十九年建
國朝順治間知縣涂贄重修 縣丞署 主簿署俱在縣署東 典史署在縣署西 縣庫在縣後堂旁 鑾駕庫在戒石亭東 架閣庫在戒石亭西 獄在典史署右 黄浦廵檢署在縣治預備倉四一在高人鄉一在海隅鄉二在高冒鄉 濟農倉在縣南二里明廵撫周忱建知縣張貞修知縣黄文偉改建於縣城内海防廳東養役倉在濟農倉垣内 水次倉在縣南二里明廵撫周忱建知縣喻顯科重建 常平倉在縣西側雍正七年知縣于本宏建 育嬰堂在縣治南闒水橋東康熙四十九年道人曹炯曾捐宅創建雍正七年知縣于本宏復捐俸置田
【儒學】教諭署在學宫内
右營遊擊署在縣城西南 中軍守備署在縣城黄浦營都司僉書署在縣城
南匯縣知縣署在舊署西北
國朝雍正二年分建【附】知縣欽璉建署記【松江府濱海郡其隸邑之疆域廣賦税繁與蘇屬並甲天下自至元間割華亭五鄉置上海縣明初築南匯城於縣東八十里為千戶所嘉靖中又割上海西偏置青浦縣而上海獨序浦海之區】
【今天子踐祚之明年准前督臣查 奏請柝置州縣而上海所割即賜命南匯仍城之舊也於是三分縣云璉適蒙特簡首莅兹土顧城荒民鮮縣治無所因時值新恩減賦萬姓歡頌羣叩憲請聽民捐建旋得旨即藩庫給銀三千兩乃悉還民所捐卜日庀材飭工凡四閲月而門牆堂室大畧粗具計其貲已踰所給之數是役也人謂予苟足飭觀以公濟公可矣又何鞏固是期捐貲不惜之與有噫此正予之所慨也嘗念士出身事主忘私最難高者蔑視百里指一官如傳舍其於堂皇之嚴整門樓之巍煥齋署之深謹皆非所急卑者朘民以生借官衙為賈肆其於堂皇之湫隘門樓之陋畧齋署之苟簡皆非所顧夫意不在公則受此職宰此土原無慎重之思意不在民則臨此邦居此室又何久大之志平生所慨如此忍一旦躬自蹈之耶未幾以公誤被劾例應䥴秩去何期皇仁浩蕩不加譴逐復獲視事嗣是晨而出惕然思曰】
【聖君貸我而坐理斯堂也誤可再乎則民可誤傷乎姦可誤縱乎吏胥可誤聽而苞苴可誤通乎是自折其棟也對榱桷之翬飛寧無赧乎暮而入惕然思曰聖君貸我而退食斯堂也仁可數邀乎則愆可不省乎悔】
【可不深乎過可不自改而誤可不痛自懲乎是自試於巖也仰垣墉之嶻嶭寧無懼乎展轉於懷將益圖報稱於訖工之後而又慮其久而或自也爰勒石於堂之右以誌不忘】 縣丞署在縣治東北營址 典史署在縣治東南 庫二在縣堂左右 獄在縣儀門外西 三林庄廵檢署在周浦鎮 常平倉在縣大堂西 便民倉在周浦鎮 積穀厫在便民倉東偏 以上三倉俱雍正四年知縣欽璉建
【儒學】訓導署在明倫堂東
川沙營參將署在縣治川沙城中軍守備署在縣城南匯營守備署在縣城
青浦縣知縣署在城内明嘉靖二十一年建
國朝順治間知縣王嶙修 縣丞署在縣治東 主簿署在縣治西 典史署在縣治東南 内庫在縣内堂右 架閣庫在廳事後 鑾駕庫在廳右 獄在主簿署南 澱山廵檢署在謝澤關太平倉在北門外即上海舊唐行鎮水次倉濟農倉在縣治北門内 常平倉二一在縣
署大堂東雍正七年知縣楊鳳然建九年知縣孫見龍增建一在大堂後西偏雍正九年知縣孫見龍建 養濟院在西門内 育嬰堂在城内康熙五十二年知縣洪亮彩建雍正二年知縣張繼詠重修
【儒學】教諭署在明倫堂後
福泉縣知縣署
國朝雍正四年分設知縣王琮以舊察院基建 縣丞署典史署俱在常平倉側 庫 獄俱在縣治内新涇廵檢署在縣四十五保舊青浦治 太平
倉即劃分青浦倉 常平倉在北門内即舊濟農倉址雍正九年知縣胡振建 養濟院在西門内
【儒學】訓導署在學宫旁
常州府
提督江蘇學院署在江隂縣城内
知府署在府城北即内子城唐末景福間建明洪武四年改府重修【附】唐李華刺史廳壁記【晉分丹陽】
【為毘陵後改為晉陵隋置常熟縣創常州理之無何常熟隸蘇州始於晉陵置常州當楚越之襟束居三吳之高爽其地常穰故有嘉稱領五縣版圖十餘萬望高地劇比閫外名邦自安史肆毒千里一空天子詔宰政審可以安人者以工部侍郎贊皇公覽克勝任帝俞拜為此邦昔齊人聞石相將至舉國大理贊皇東轅明詔先下吏愉人泰如時之春視之猶身歸者遍野贊皇公以為易簡本乎悠久久於其道而有成封章上請求理三詔書寵異進品正議大夫優賢報功於時為盛自吳通上國越盟諸侯秦裂郡國智如伍員才若鴟夷以及我國家賢良臨州者甚衆未育濬河渠引大江漕有餘之波益不足之川溝延申浦至於城下廢二埭之隘限數州之程海夷浮舶弦登望至誠古人創物之智見君子濟衆之心大矣哉一境清淨無言而理此其大畧也漢制刺史剖符領郡遷為太守太守課最入為公卿及魏晉以來或稱州牧國朝刺郡太守更相為名親賢如寧岐弼諧如梁宋皆拜焉在郡視侯伯入朝亞卿尹其車服皂蓋朱旛華蟲七旒進賢兩梁冠玉佩青綬古冇銅獸竹使符太守不假節刺史臨兵則持節今雖無事亦稱使持節戒不虞也降銅魚詔書合之代獸符也夫子門人高第者衆惟稱雍也可為諸侯至矣哉古之為理本於德行贊皇公秉心宣猷盡瘁王室愷悌君子名之父母為王者輔宜哉】
海防同知署在江隂縣治東南
總捕通判署
水利通判署【二署】俱在府治東北
督糧通判署在府治西北 經歷署在府治東知事署在府治内 照磨署在府治西 檢校署在府治西南 豐積庫 架閣庫俱在府署堂兩旁 獄在府署大門之内 太平倉元時建在府城東太平寺前明初移行春橋西南知府楊二和修知縣晏文輝重修
【儒學】教授署 訓導署俱在明倫堂之右
城守營遊擊署在府城 中軍守備署在陽湖縣治
孟河營守備署在武進縣治
武進縣知縣署晉太康二年初建於郡城西北八十里後徙金斗門外街明洪武四年移建府治東南 縣丞署 典史署俱在縣治東 庫在縣署二堂旁 架閣庫在縣署二堂右 獄在縣署儀門右 奔牛巡檢署在縣西三十里奔牛鎮 小河巡檢署在縣西北九十里孟瀆河毘陵驛丞署在縣朝京門外 濟農倉在太
平倉東明巡撫周忱建知縣朱琯修知縣晏文輝重修 東西倉原在水次明巡撫周忱建後移近郭知縣邱泰修知縣楊巍茹宗舜晏文輝重修 常平倉在縣署後雍正九年建 養濟院在天王堂後元時設明邑人吳元捐資修知縣晏文輝重修 育嬰堂二一在鳴鳳鄉一在旌孝鄉雍正二年知縣郭朝弼建
【儒學】教諭署在學宫内康熙間黄樞崔學古重葺陽湖縣知縣署在府城東左廂界即舊太平倉基雍正二年建 主簿署 典史署俱在縣治庫 獄俱在縣治内 戚墅巡檢署在戚墅堰常平倉在縣署東雍正八年知縣汪文㫜建普濟堂六二在豐北鄉二在昇西鄉一在從
政鄉一在延政鄉
【儒學】訓導署在武進縣學宫内
無錫縣知縣署在城西偏康熙五年知縣吳興祚重修 縣丞署在縣 典史署在縣治西南 庫在縣署二堂旁 架閣庫在縣堂右鑾駕庫在縣署二堂旁 獄在縣儀門西南高橋巡檢署舊在縣西北十五里今移縣治水次倉在西城門外面河 常平倉在縣治頭門内馳道東雍正七年以寅賓館改建 養濟院在縣西永興坊巷内即宋卑田院舊址明知縣李恭增修
【儒學】教諭署在學宫内
金匱縣知縣署在城内北都一啚即億豐倉舊址雍正四年設建 主簿署在無錫縣舊治 典史署在縣署之東 庫在縣署内 獄在縣儀門外西南 望亭巡檢署舊在縣南五十里今移縣治 糧倉與錫邑分貯 常平倉在縣署東北雍正七年知縣王喬林建 普濟堂二一在懷下四七都一在懷上四九都俱雍正二年知縣王喬林建 育嬰堂舊在元下東北鄉七啚雍正十二年移建金匱縣城隍廟頭門内西首坐落東北八啚
【儒學】訓導署在無錫縣學宫内
常州營左軍守備署在縣城東
江隂縣知縣署在城西北隅明洪武元年建 縣丞署在縣治東 主簿署在縣治西 典史署在縣治東 庫在縣二堂右 軍仗庫 架閣庫俱在縣二堂西北隅 獄在縣儀門外東南石頭港巡檢署在縣東三十里 和豐倉在
縣署西南即宋都倉今於此收貯白糧 水利倉在協鎮府西南初名濟農在朝宗門外明巡撫周忱移建 常平倉在縣大堂西雍正八年知縣魏化麟領帑建 養濟院在縣治東南祥符寺旁 普濟堂四一在馬鎮一在華墅鎮一在章鄉鎮一在夏港鎮俱雍正四年將各鎮養老堂改建 育嬰堂在城西青龍街康熙四十七年知縣黄和中捐建
【儒學】教諭署 訓導署俱在學宫内東北隅
水師協鎮副將署在縣城中街 左營中軍守備署在縣城
江隂營遊擊署在縣城大街 中軍守備署在縣城
楊舍營守備署在楊舍鎮
宜興縣知縣署在城内長橋北【附】明方逢時題名記【洪惟我國家稽古建官上而公卿大夫下而百執事尊卑有等貴賤有差内外相資體統不紊凡以為民也然位高者其情塞勢遠者其澤窮故施政布惠與民朂親且切者惟令為然蓋令者位卑責重百司之務咸與焉位卑則勢或有所不及責重則不可以易舉百務咸與則其才或有所不周叢脞瑣屑難於厥職者亦惟令為然故曰民生休戚在守與令又曰苟非其人民受其殃噫其可以易而為之哉宜興為毘陵僻邑風氣敦朴民物質野錢穀訟獄實繁且劇其治之也為尤難嘉靖壬寅余來承乏於兹濫厠諸君子之後仰其人師其政事而勸戒之心生焉久之且懼其名自我而沒之也爰於庶務之暇遡而求之百八十年間得卜公原善以下三十九人著其姓字考其里爵次其任之先後始於國初重時制也畧於丞簿政不在也信者書之疑者闕之示可徵也旣成乃命工鐫之石以垂於後而謬序其言於石之端如此夫是石之立也所書者名而已若夫所謂忠詐曲直之戒如古人之所云者則民之輿論遺思昭昭在也余曷敢知亦奚敢於詳雖然循名而責實因人而反已顧同志者加之意而已慎無以其名而忽之其庶幾乎】 縣丞署在縣治東南 典史署在縣治西 庫在縣堂東 鸞駕庫在縣署東偏 架閣庫在縣堂西 獄在縣儀門外右偏 下邾巡檢署在縣東南三十五里洞山鄉 鍾溪巡檢署在縣北五十里萬金鄉今暫居民房 養濟院六一在縣治西南西廟巷北一在法藏寺旁西城明知縣王鍭建後知縣丁懋移建西門外福德橋西南一在塘瀆橋一在青村一在草塘橋一在黄督下雍正四年知縣李端建
【儒學】教諭署在學宫内
太湖營右軍守備署在周鉄鎮
荆溪縣知縣署在縣東察院舊基
國朝雍正二年設知縣李潤領帑建 典史署在縣治庫 獄俱在縣治内 湖巡檢署在縣東
南四十五里 張渚巡檢署在縣西南九十里漕倉即宜興之南倉分 常平倉在縣署後
雍正九年建
【儒學】訓導署在學宫内
常州營右軍守備署在縣城
靖江縣知縣署在城内西偏明成化七年建 縣丞署在縣署東 典史署在縣署東南 庫在縣署二堂左右 儀仗庫在縣署大堂右 獄在縣署儀門右 馬馱沙新港巡檢署在小沙團 常餘倉在縣署東南舊名永豐明知縣張汝華建後圮知縣俞獻可復建知縣陳文燧增建 永豐倉在察院内明知縣陳文燧知縣陳函輝移建縣土地祠内 常平倉在縣治雍正九年建 養濟院在崇聖寺後法堂内明知縣汪玉建知縣景日軫修知縣陳函輝重修 育
嬰堂在城内三啚
【儒學】教諭署 訓導署俱在學宫右
協標左營遊擊署在縣署左
靖江營守備署在縣城
江南通志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