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一 贵州二


◇贵阳府东至龙里卫六十里,西至威清卫六十里,南至广西泗城州界三百五十里,北至四川遵义府界三百五十里,西北至毕节卫四百五十里。自府治至江南江宁府四千二百五十里,至京师七千六百七十里。《禹贡》荆、梁二州南裔。汉初,为西南夷地。武帝置??郡。隋亦为??郡。唐为?州地。宋为羁縻蛮地《志》云:开宝中,蛮酋普贵内附,置大万谷乐总管府授之。嘉定中,移府于今治。元至元二十年,置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通志》:元初为罗甸鬼国。寻改罗甸军民安抚司。至元十六年,改顺元军民安抚司。二十年,于司治北增置亦奚不薜总管府。二十四年,复增置顺元路,并贵州于司治内,以统降附者。《元志》皆不载,属八番、顺元等处军民宣慰司。明洪武四年,置贵州宣抚司。六年,升宣慰使司,隶四川行省时酋长密定等举土内附。永乐十一年,改隶贵州布政司。成化十年,分置程蕃府。隆庆六年,移府治于省城,改为贵阳府。万历二十八年,又加军民府,领州三、县二、安抚司一、长官司十六。今仍曰贵阳府。府当四达之郊,控百蛮之会《志》云:贵阳所辖蛮种非一,曰罗罗,曰宋家,曰蔡家,曰仲家,曰龙家,曰曾竹龙家,曰红犵狫,曰花犵狫,曰打牙犵狫,曰东苗,曰西苗,曰紫?苗,曰卖爷苗,习俗各异。一旦有警,则滇南隔绝,便成异域。故议者每以贵阳为滇南之门户,欲得滇南未有不先从事贵阳者。自滇南而东出贵阳,其必争之地也。盖应援要途控临重地矣。新贵县附郭。元置贵竹长官司,属顺元路安抚司。明初因之。万历十八年,改置今县。编户六里。



贵定县附郭。万历三十六年,割新贵县及定番州地置。编户四里。○贵阳城今府治。即明初宣慰司城也。洪武五年,始筑城,?以石。其城依山麓为址,地势坡陀高下,少平衍。西南临河,东北有池,为水关二,门五,城周九里有奇。



瓮蓬废县府北四十里。元置,今为瓮蓬堡。又章龙废县,在府北二十里,元置,俗讹为陇上。其相近者又有废章龙州。《通志》作龙章州,似误。○洪边废州,在府北八里。《志》云:元至元中建,隶八番罗甸宣慰司。今本《志》不载。又乖西废军民府,在府北百里,地名大乖西。元皇庆初置府。又大万谷落废总管府,宋开宝八年所置羁縻府也。在府北百二十里。



小罗废县在府城南。元置,寻废。俗名尔溪街。《志》云:府南二十里,有大罗废州,亦元置,俗讹为大罗街。《元志》有小罗州,无大罗州。或云对县而言,故曰大罗。○鸭水废县,在府北百六十里,近鸭池河。《志》云元置。按《元志》有高桥、青塘、鸭水等处长官司,无鸭水县也。又骨龙等处废长官司,在府北六十里。又陆广等处废长官司,在府北百五十里。底窝、紫江等处废长官司,在府东北百五十里。又曾竹等处废长官司,在府西北八十里。皆元置,明废。又水西故城,在府西北二百五十里,盖明初所筑,垒门尚存。平伐废长官司府东南百二十里。元置平伐等处长官司,洪武十五年,改为平伐长官司,属贵州卫。二十八年,改属龙里卫。万历〔十〕八年,改置新贵县,以司地省入。今为平伐乡。《一统志》:平伐长官司在龙里卫东南六十里。



○贵山府北二里,入蜀之道也。一名贵人峰,贵州之名以此。又铜鼓山,在府东二里,高百余仞,每阴雨,山半空洞中有声若铜鼓。其相接者曰东山,峭壁千仞,俗名老王山。又有栖霞山,在府东七里。山半有来仙洞。○照壁山,在府东北里许,以岩石屹立而名。又东北六里有石洞山。山有石洞通人行,一名髑髅山,俗呼枯髅山。《通志》:在府北四里。



狮子山在府城西。土山戴石,状如狮子。明初傅友德南征驻兵于此。又城东亦有狮子山,城南里许亦有之。城周围又有五虎山,城南五里则有凤凰山,俗传五虎三狮一凤凰者也。天启初,水西土目安邦彦作乱,进围会城,沿山札营,四面把截,以断城中出入。城东有山冈,高与城齐,贼据其上,作厢楼。官军设计焚之,会援军至,贼始引却。又坎马山,在府西二里,俗名坎马冲山。



高连山府南二里。山势高耸,与贵人、天马诸山连接。《志》云:即新添关诸山也。其前为天马山,又前为天榜山。又斗崖山,在城南里许,俗名倒崖山。其相近者曰笔架山。山之西曰文笔峰,皆与高连山相映带。○交椅山,在府南五里,以形似名。又卧牛山,在府南二十五里。山南有长丰堰,溉田甚广。府南五十里曰簸箕山,傍有青岩。岩临河,通定番州。其侧为羊、虎二场,四方军民贸易于此。



木阁箐山府西北五十里。延袤百余里。林木蓊蔚,中有道通水西、毕节。上有龙潭。深不可测。又三脚山,在府北五十里。三峰竦立,形如鼎足。又石人山,在府北三十里,水西大道也。山顶群石拱立如人,俗名石人山坝。又府北八里有翠屏山,旁有绣岭。府北五里曰骊珠山,其相接者曰鸦关山,府北二里曰白崖山,兔场官道经其下。



石门山府东六十二里。绝顶二石对峙,人行其中,俨然如门。《唐志》:??有高连、石门二山。《志》以为即此山也。又冗刀山,在废平伐司治西。峰峦高耸,状如列戟。宋末有蛮酋保郎者,立寨此山,招集蛮类,以拒蒙古,故址犹存。○清水山,在府东二十里,下临清水江。两岸壁立,水深莫测。又唐帽山,《一统志》云:在府南六十里,以形似名。土人尝避兵于此。



南望山府北百里。崇峰大箐,岚气昼冥,人迹罕至,为郡之镇。又鲁郎山在府北八十里,元时有鲁姓者读书于此,因名。本名乖西山,亦名书案山。旁有洗马潭,相传诸葛武侯南征时,洗马于此。○玛瑙山,在府西二百五十里,峰峦逶迤,林木叠翠,水西宣慰安氏宅其山麓。又箐林山,在府西北二百二十里水西境内。又北二里有聂石坝。又西北三百里有克仲坝,即水西巢窟也。



梯岭府南三里。有石级如梯,中曹司路经其上。《志》云:府城内前卫治西南隅有藏甲岩,一名鬼王洞。○朝阳洞,在府北废骨龙长官司侧。中容数百人。又白龙洞,在府西北十五里。云崖洞,在府西北三里,旧名唐山洞,皆幽邃。又三仙洞,在府东四十里,地名蓊若堡,中有泉石之胜。又龙冈,在府北五十五里龙场驿侧。又有东洞,正德初,王守仁谪居于此,改名阳明洞。



○乌江府北二百里,源出水西,与四川遵义府分界,湍流汹悍,其北岸有乌江关。详见大川乌江。



南明河府城南。源出定番州界,东北流经青岩下,至南门外,中有芳杜洲。广百步,可以种植。其下流为清水江。《志》云:清水江在府东北百二十里,与新添卫分界,水甚清冽,两岸峰岩壁立,崎岖难行。乖西、巴乡诸部苗狫倚此为险。景泰三年,南和侯方瑛将兵济此,平其两岸以为坦途,至今苗獠夺气。又东北入于乌江。○三水江,在府北三十里。府西境之水派流而下,至此合流为一。东流合于清水江,即陆广诸水之下流也。



龙洞河在府南十里。又四方河在府西南五里,下流俱入南明河。又富河在城南一里,源出八里屯之龙井。东北流入南明河。又贯城河在城北,源出夷界,流贯城中。夏秋涨溢为患。正统、景泰以后,常浚治之。下流亦入于南明河。



陆广河府西北百二十里。源出苗界。或曰即三水江上源也。当水西驿道于此,置巡司以盘诘行者。天启初,安邦彦挟宣抚司安位以叛,位之母曰奢社辉,与位据大方。抚臣王三善既解会城之围,分军屯陆广以逼之。安邦彦纠群贼攻陷陆广,势益张。既而官军四集,邦彦堑陆广以自守。议者谓陆广去大方百七十里,前后左右皆罗鬼巢窟。王三善之败,以失地利故也。未几,朱燮元督川、湖、云、贵、广五省之军,分道并进,而亲帅大军驻陆广,逼大方,奇兵四合,遂克之。《滇纪》:陆广河有水口寨,又有陆广城,为水西要地。



济番河府西南三十里。俗名花犵狫河。八番路所经。成化初,宣慰使宋昂垒石为桥。其下流合于南明河。又鸭池河,在府西百五十里。一作鸦池河,下流达于陆广河。○墨特川,在府西北。元大德五年,顺元酋长宋隆济与水西土官妻蛇节作乱,攻陷杨、黄二寨,进攻贵州。元将刘国杰讨之。自播州进战,大破隆济等于墨特川,贼遂降散。川盖在水西境内。



泽溪府西三里。一作宅溪。有广济桥跨其上。天启初,王三善援会城营于南门外坡上,又移宅溪。安邦彦远遁陆广、河外。《通志》:泽溪在府治北,源出髑髅山,流合贯城河,入南明河。又西溪在府西北二百八十里,流合陆广河。又有沙溪,在府北二百里,流合乌江。○圣泉,在府西五里,自山麓涌出,下流溉田数百亩。又温泉在府北九十里,地名杨郎坝。其始出可以熟物,流远乃可浴。又神应泉在府北百二十里,地名巴乡。击石则泉出,因名神应。又济行泉,在新添关铺。有二源:出高连山穴,行者至此,籍以济渴。又有九十九泉,在府西二十里,地名高寨。泉出山顶,凡九十九穴。○新添关府东南一里。贵州站在其下。又鸦关,在府北鸦关山下。关西为杨柳铺,四川驿道所经也。又蔡家关,在府西北五里,亦谓之响水关。《志》云:府南百里有瓮岩关。又阔水关在府西北。洪武三十年,顾成征水西诸蛮,破阔水,进克宗那革、贾母龙等关寨。盖皆在蛮境。○陆广河寨,在府西北百二十里,有陆广河巡司。陆广驿亦置于此。其对岸曰黄沙渡,亦有巡司。又府北二百里有沙溪渡巡司。



洪边堡府北十里。土司宋氏所据。又有八姑荡及平八庄诸寨,在府西北,皆诸苗窟穴也。天启初,安邦彦作乱,洪边土酋宋万化与诸苗应之。刻期复犯会城。抚臣王三善遣别将王建中等剿八姑荡,焚庄寨二百余处,穷追渡河,贼谋始寝。○孙官堡,在府西北。安邦彦渡江败官兵,烧劫麻姑孙官堡,抚臣王?先遣兵攻府西河沙坝,尽俘其罗鬼。广顺、定番、青岩、白纳一带苗蛮为之夺气。又遣兵败邦彦于赵官堡。水内水外之贼皆溃去,赵官堡亦在府西北。



青岩堡府南青岩下。天启初,安邦彦复攻贵阳,使其党李阿二督四十八庄兵围青岩断贵阳粮道。抚臣王三善使别将王建中救青岩,焚贼寨四十八庄,定番路始通,是也。四十八庄皆群苗屯聚处,亦谓之四十八马头。



奢香驿府西北二百六十里。奢香者,明初水西酋霭翠之妻也。霭翠死,香为贵州都督马烨所辱。香诉于朝。太祖为诛烨,而封香为顺德夫人。香归,开贵州西北赤水、乌撒道以通蜀乌蒙;立龙场九驿,世办马匹廪饩以报德。故驿因以名。又水西驿,在奢香驿东五十里。又东五十里为谷里驿。又东南五十五里即陆广驿也。《志》云:自奢香驿而西北,又经金鸡、阁鸦、归化三驿,而至毕节。驿去府城四百二十里。○龙洞铺,在府东十里。天启,初安邦彦叛,攻会城。抚臣王三善引兵赴救,克龙里。邦彦退屯龙洞,即此。贵州驿在府城北。又府北六十里有?佐驿,九十里为底寨驿。府北百里又有渭河驿,百二十里有养龙坑驿。又龙场驿在府西北五十五里,又西五十里即陆广驿也。○威清驿,在府西北四十里。又平坝驿,在府西北九十里。又府东五十里有龙里驿。皆为往来之要道。麦架桥府北三十里,通水西大道。又阿江桥,在府西十里,云贵往来必出于此。



定番州府南八十五里。东至龙里卫大平伐长官司八十里,西至金筑安抚司百里,南至广西泗城州界百五十里。



古西南夷地。元至元十六年,置程番武胜军安抚司。明初,改置程番长官司,隶贵州卫。正统四年,属贵州宣慰司。成化十年,置程番府于此时长官方勇等请设府治,遂从之。十二年,创筑府城,周二里,有门四。隆庆六年,移府治于省城。万历十二年,置定番州于旧府治编户四里,属贵阳府,领长官司十三、里三。今仍曰定番州。



州北屏贵阳,东接龙里,控御蛮獠,粮援所资也。



程番长官司附州。元安抚司治此。明洪武五年,改置长官司,授土酋程谷祥。本隶贵州卫,寻隶宣慰司。后为府治。隆庆初属贵阳府。万历中始为州治。编户一里。



○废定远府州南二百二十里。元置,领桑州等五州,朝宗等十一县。明初俱废。《志》云:州南三十里有废南宁州,宋所置羁縻州也。似误。



○连珠山州南八里。五山圆秀,连络如珠。其相近者曰笠山,俗名斗蓬山。又南二里有三宝山,上有龙洞。《志》云:州南五里有挂榜、笔架二山。又有营盘坡,在州南二里。○麒麟山,在州东五里。又州东一里有琴山。



天马山州西南七里。又州西五里有交椅山,西一里有旗山,皆以形似名也。《志》云:旗山相近有红土坡。又有杨梅坡,以所产名。○?龙玩珠山,在州北二里,以山势盘曲向城也。又州北二十里有凤凰山。龙山在州西。《志》云:在程番司西二十里,又司治南二里有蒙山。○滴水崖,在州东南十里,水出崖中,四时不绝,行者资以济渴。崖前有平地,名曰三墓。常有贼出没于此为患,向立哨兵戍守。



○都泥江州城南。一名??江。源出州西北三十里乱山中,曰?潭。经州南界地,名破蚕,流入广西南丹州境。《志》云:江有二流:一自金筑东北流绕州城,一自上马桥东流入境,合为一江而东南注。详见川渎盘江。又七曲江,在州西二十里。又有玉带河,在州北二里,皆流合都泥江。



清水塘州南五里。水清不涸,溉田数百亩。《志》云:程番司北一里,有乾堰塘。此水盈缩,可验丰歉。



○程番关州北十里。又鸡窝关在州南十里,相近者又有磨石关。○滴水岩关,在州南十五里。又南五里有石门关。又有卜弄立旺等寨,皆在州境。



小程番长官司州西北十里。北至府城七十五里。元置小程番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洪武四年,酋长程受孙归附,改置是司授之。初属贵州卫,寻属宣慰司,又改属程番府,后改今属。余皆仿此。编户〔十〕里。



○唐帽山在司治北。又司东四里有五魁山。○嘉木箐,在司南十五里。又司南五十里有江度箐。又有伏龙坡,在司南二里,西通上马桥,东达卢番司。又司西二里,有廖家坝。



○涟江在司治东。又冷水河,在司南五十里。俱流入于都泥江。



韦番长官司州南十里。北至府城九十五里。元置韦番蛮夷长官司。明洪武五年,酋长韦四海归附,仍置司授之。编户〔十〕里。



○印山司西一里。又司南十里有三宝山。



○大韦河司南三里,流入都泥江。《志》云:河上通程番,下接卧龙番。又滚水泉,在司西三里。



方番长官司州南七里。北至府城九十里。元至元十六年,置方番河中府安抚司。明洪武五年,酋长方得用归附,改置是司授之。编户〔一〕里。



○锦屏山司北一里。其相近又有将台、旗峰二山。



○小河在司治南。又南五里有底方河,司北一里有云溪水,下流皆合于都泥江。洪番长官司州西九里。东北至府城九十里。元置洪番永盛军安抚司。明洪武五年改置是司。编户〔一〕里。○三叠山在司治南。峰峦绵连,曲折三叠。又司北一里,有伏蛟山。



○小溪在司治南,溪流清澈,亦东入都泥江。卢番长官司州北五里。北至府城八十五里。元置卢番靖海军安抚司,寻又析其西北境,置卢番蛮夷长官司。明洪武五年,酋长卢朝俸归附,改置是司授之。编户一里。



○象山司南一里,又南里许,曰狮山。又南里许曰太平山。《志》云:州东三里曰桐木山,又有长崖,在州南十五里。



○洗马河在司东。下流南入于都泥江。



上马桥长官司州西北二十里。北至府城七十里。元置上桥县,属定远府。明洪武五年,酋长方朝俸归附,置是司授之。编户〔一〕里。



○屏风山司南一里。又南二里曰卓笔山。○高洞山,在司北二里。又北二里曰崖头山。



○上马桥河司治东,北流入贵阳府界。或曰即南明河之上源也。



○洞口关司东南二十五里。又小山关在司东五里,青苗关在司南四十里,长田关在司东南三十里。



卧龙番长官司州南十五里。北至府城百里。《志》云:宋置南宁州治此。至道元年,有南宁酋长龙溪?入贡,自号龙番。元丰二年,复入贡。元置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明洪武五年,酋长龙得寿归附,改置是司授之。编户□里。○笔架山司南三里,旁有月坡,皆以形似名。又有文峰山在司南十里。《志》云:司东十里有仙人洞。东南十里有白象洞,洞中有石如人如象也。○绕翠江在司治南。自山涧中绕流而东,亦入都泥江。



○下马关司南十五里。又鸭水关,在司西北六十五里。小龙番长官司州东南二十里。北至府城百有三里。元置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明洪武五年,酋长龙昶归附,改置是司授之。编户〔一〕里。



○九龙山在司治北。有九岭起伏蜿蜒如龙。又马鞍山,在司南十五里。又南五里曰旗鼓山。○牛眠岭,在司南十里,其相近有文秀峰。又古松坡,在司南一里。



○双峡水在司治南,有二水导流会于司东。又南流而西折,入于都泥江。



大龙番长官司州东南三十里。北至府城百十里。元置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明洪武五年,改置是司。编户〔一〕里。



○执笏山在司治南。其相近者曰挂榜山。又栗木山,在司西十里。《志》云:司南一里,又有桐木冈。○奔龙江司东一里。又大龙河在司治后,合奔龙江,下流入于都泥江。○龙堰口关司西十二里。



金石番长官司州东二十里。西北至府城百里。《志》云:宋元丰二年,石番来贡,即此。元置金石番太平军安抚司。明洪武五年,酋长石爱归附,置是司授之。编户□里。○三台山司南一里。又司治东有小龙山,司治西二里有天堂山。又伏龙山,在司南五十里。司东六十里,又有天生洞。○回龙江在司东南,流入都泥江。



○墓口关司西三十五里。又梅子关,在司西九十里。木星关,在司西南八十里。



罗番长官司州南三十里。北至府城百十五里。《志》云:宋元丰二年,罗番入贡,即此。元置罗番遏蛮军安抚司。明洪武五年,酋长龙世映归附,改置是司授之。编户〔一〕里。○屏风山司治北。又司北三里有松明岭,又龙王洞在司西五里。○环带江在司治南。又司治北有罗番河,流合环带江。又有小水河,在司东五里,亦合流而入都泥江。



○乌罗关司西北五十里。又司北十里有冗夏关。相近者曰竹柯关。卢山长官司州南七十里。北至府城百五十里。元置卢山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卢经保归附,改置是司授之。编户〔一〕里。



○卢山司治南。极高,旁有三石峡如门,盘旋而上,顶平广,可容千人。有泉池田土可耕食,盖乡人避兵处也。又五门山,在司东三里。司南二十里,又有茶山产茶。○宝塔山,在司西五里,峰峦尖削如塔。又司治北有纱帽山,亦以形似名。《志》云:司北一里,有卧牛冈,南十五里有翁松岭。



○腰带河在司治南。又摆游河,在司西三十里。下流俱入于都泥江。



○翁松关司西北八十里。又司西北七十里有苦练关。



木官里州南百四十里。元置木当蛮夷长官司。明改为木官里。初属贵州卫,寻属宣慰司。成化中,属程番府,寻改属定番州。余仿此。



○沿台山在里寨西三里。寨北五里又有木栗山。又独峰在寨东二里。



克度里州东南百里。元置雍郎、容都等处长官司。明初,改为克度里。后属定番州。



○松岐山在里寨南二里。又南四里,有高囤山。



○龙井河在寨南。○克度关《志》云:在定番州东南百八十里,接广西龙平界,属克度里管辖。



通州里州东南百五十五里。元置重州蛮夷长官司。明初改为通州里,后属定番州。○连云山里寨南五里,以高竦连云也。相近又有屏风山。



○绕村沟在里寨西。○通州关《志》云:在定番州东南百七十里,抵新添卫之丹平、丹行二长官司界。又有把马等十八寨,俱属通州里管辖。



开州府东百二十里。东西距百十里,南北距九十里。东至清平县界八十里,西至息烽所界三十里,南至贵州前卫界四十里,北至四川遵义府界五十里。东南到平越府治百三十里,东北到瓮安县治九十里,西到修文县治五十里。乖西长官司在州东北六十里。



本水西地。明崇祯三年,开置州,属贵阳府。今因之。广顺州在府西南百十里。东至普定县界十里,西至安顺府界二十里,南至定番州界四十里,北至镇夷关界五里。东南到定番州治五十五里,西南到镇宁州治百八十里,西北到安顺府治八十里。



本水西地。明崇祯三年,开置州,属贵阳府。今因之。



金筑安抚司与州同城。府西南百二十里。东至定番州百里,西至安顺府百三十里,北至平坝卫九十里。



古西南夷地。唐为??国羁縻州地,宋亦为羁縻蛮境《志》云:宋为南宁州地。元置金竹府,属顺元等路。明洪武四年,改置金筑长官司。十年,升为安抚司,隶贵州卫《志》云:初金竹酋长密定归顺,置长官司授之,治斗笠寨。洪武十六年,迁治杏林峰。永乐十一年,又迁于马岭之阳,即坝寨也。正统四年,直隶贵州布政司。成化十一年,改属程番府。隆庆二年,改属贵阳府编户十里,领长官司三。



司重冈叠阜,山广箐深。居诸蛮丛集之中,称为要地。



○古筑废县《志》云:在司南百里。元置古筑县,隶金竹府,俗名其地曰占羊。明初,县废。



○天台山司西南二十里,孤耸如台。又螺拥山在司东二十里,山高五里,状如螺拥。上有深渊,水碧如蓝,四时不涸。又簸箕山,在司东六十里。○马鞍山,在司治后,又司北十里有粗石坡。○麻线河司北十里,流延如线,下流入于都泥江。○乾溪,在司南五里,雨集成溪,雨止溪涸。又胜水,在司西五里,地名麻大寨,人汲则涌,不汲则止。



○翁桂关司东二十里。又有白崖关,在司东十五里。○乾溪关,在司西四十里。又西五里有文马关。又有燕溪关,在司北十三里。《志》云:司东南又有罗荣寨。



天生桥司北三十里。石壁千仞,环绕如城。水流其下,人行其上,平坦如桥。



木瓜长官司安抚司东百里。元置木瓜犵狫蛮夷军民长官司。《志》云:元初,置罗赖州,寻改木瓜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隶葛蛮安抚司,误也。明洪武五年,酋长石盖归附,改置是司授之。又以从征官顾宸副之,属金筑安抚司。成化中,改属程番府。隆庆中,复改今属。编户〔一〕里。



○天马山司西一里,旁有莲花洞。又独鲤山,在司南一里。司东二里又有凤凰山。



○九曲溪司南八里。又沿井,在司北一里,清流汹涌,虽旱不涸。



○蔓头关司北十五里。



麻向长官司安抚司东百十里。《志》云元置麻向等处蛮夷长官司,误也。盖明洪武五年增置,以授归附土酋得雍。成化中,改隶程番府,后复旧,编户〔一〕里。



○百连山司北二里。又司治后有盘龙山。



○小河在司治前。○打仇关司东二里。



大华长官司安抚司东百二十里。元置大小化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洪武十年,改置是司。成化中,改属程番府,后复故。编户〔一〕里。



○翠松山司治前。又司南十里有牛角山。司北二里有播?山。○清水沟司西一里,相近又有龙塘。



○黑石关司北六里。



◇贵州宣慰使司与府同城。明初置,后增置府治,而宣慰司如故,领长官司九。



水东长官司府北三里。元置水东寨长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向四归附,置是司授之,又以随征官胡文英副之。编户〔一〕里。



中曹蛮夷长官司府东南三十里。元为白纳县阿耸寨地。《一统志》云:元中曹白纳等处长官司也。明洪武五年,土酋谢石宝、刘礼宾归附,置司授石宝而以刘礼宾副之。编户〔一〕里。



青山长官司府东北四十里。元置青山、远地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蔡?、刘士真归附,置司授?而以士真为副。编户〔一〕里。



?佐长官司府北五十里,元置落邦、?佐等处长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宋文忠归附,改置是司授之。编户〔一〕里。



龙里长官司府东五十里。元为龙里等寨长官司。《志》云:本龙里县,后改长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何有善归附,改置是司授之。编户〔一〕里。今以龙里长官司并龙里卫置龙里县,属府。



白纳长官司府东南七十里。元置茶山、白纳等处长官司。明洪武初,并入中曹司。永乐四年,复置是司,授归附土酋周可敬。又以土人赵仲祖副之。编户〔一〕里。



○白纳废县司西八里,元初尝置县于此,亦曰躬蛾寨。○风洞山在司西。山腹有洞,风贯其中,有声如雷。



底寨长官司府北百里。元置底寨等处长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蔡永昌归附,置司授之。八年,又以从征官梅忠副之,编户〔一〕里。



乖西蛮夷长官司府东北百五十里。元置雍真、乖西、葛蛮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杨文真归附,改置是司授之,又以土人刘海为副。今编户〔一〕里。



○阴阳山司治旁,土人以云气占晴雨,因名。



○金明寨在司境。洪武二十一年,顾成统平越等卫军征乖西、扒古、谷劳、金明等寨,平之。或曰:其地与都匀府丰宁司接界。



养龙坑长官司府北二百二十五里。元为养龙坑、宿、徵等处长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蔡普化归附,置司授之。又以土人谢文直为副,今编户〔一〕里。



○养龙坑在司旁。两山夹峙,潴流其中,泓渟渊深,龙藏其下。春初牧牝马其侧,多产龙驹。◇贵州卫在府城内西偏。洪武四年建,隶宣慰司,寻隶贵州都司。旧领程番等一十三长官司。正统四年,十三长官司皆改属宣慰司。后又属程番府,即定番州所领诸司也。今亦设贵州卫。



◇贵州前卫在府城内西北隅。洪武二十六年建,属贵州都司,今亦设贵州前卫。



◇安顺府东至贵阳府金筑安抚司百三十里,南至广西泗城州界二百四十里,西至云南平夷卫界三百二十里,北至安庄卫九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百五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四千二百八十里,至京师七千八百七十里。



古荒服地。汉为西南夷地,后为??郡地。唐为罗甸国地。宋为羁縻蛮地《志》云:宋为普里部。元置习安州《元志》不载。属云南普定路。明洪武十六年,改安顺州,属普定府。十八年,府废,改属普定卫,隶四川都司。正统三年,改隶贵州布政司州亲领十四寨。《名胜志》:嘉靖中,州移治普定卫城内。万历三十年,升为安顺军民府,领州三、长官司六。今曰安顺府。



府右临粤西,左控滇服。形势雄远,屹为襟要。



○普定废县在府治西。《志》云:元置县,隶普定路。明初,省入安顺州。今《元志》不载。今仍置普定县属府。又府治旧在今治南,地名八十一寨。正统中,移治普定卫西南。○旧坡山州治西北。两峰相峙,中有石关,为郡治之要隘。旧《经》云:州治马头山,即此山之麓也。又新坡山,在府西北三里。其岭长广五里,府治枕之,以为形胜。《志》云:府西南三里有红土坡,土色如?朱。西南十里有黑土坡,土色如墨。



岩孔山府东四十五里,高峻盘亘,顶平广可坐万人。旁多孔穴,有崖孔寨,山因以名。又马首山,在府东南四十里。○搏翠峰,《名胜志》云:在府东北五里。其麓有龙潭洞,出洞十余丈,即天生桥。《广记》:天生桥,石壁千仞,环绕如城,水经其下,惊涛急湍,乃天设之险。



○碧波桥河在府东二里。又府西十里有宁谷桥河。



○旧坡石关在旧坡山上。又普利驿,《志》云:在南门外。宁谷长官司府西南三十里。元置宁谷寨,明洪武十九年,置司授土酋顾兴仁为副长官。正统初,授其三世孙雄为正长官,领二十九寨。



○马鞍山司西十一里,以形似名。



○干海子司东南四十里。水泛成湖,波面甚阔。《志》云:云南值旱,此水必泛溢,境内常丰。云南雨潦,此水必涸,境内多旱。盖地脉相通,互为盈缩云。又清水井,在司东南三十里。



西堡长官司府西北九十里,元置西堡寨。明洪武十九年,置司。二十五年,授土酋卜却,领四寨。



○习安废州在司北浪伏山下。《志》云:元置州于此,隶普定府,明初废。



○伐木山司南六十里。山高箐深,多材木。○白石崖,在司西南五十里,崖甚险峻,惟一径可以攀援。顶平广可居。又有泉,四时不竭。蛮尝据此为硬寨。成化中,官兵讨破之。



楚由洞司东南五十里,山高万仞,盘桓起伏,迤逦三百余里。洞在山畔,深广亦百余里。又播老鸦洞,在司东南六十里,山势峻险,洞深不可测。



○谷陇河司治前。西北流五十里,下流合于乌江。《志》云:司南四十里有索桥,在谷陇河上。水势湍急,系藤为桥,以济往来云。



○阿驴寨在司境,蛮寨也。洪武十五年,吴复击破西堡贼,拔阿驴等寨。二十六年,顾成平西堡贼,拔阿得等寨,寨盖与阿驴相近。



镇宁州府南七十里。东北至金筑安抚司百五十里,西至永宁州六十里。古荒服之地。汉、唐、宋为??罗甸国地。元始置镇宁州《通志》:宋为普东部,元于罗黎寨置和弘州,寻改镇宁州。隶云南省普定路。大德间,改属曲靖宣慰司,隶湖广。《元志》皆不载。明洪武十四年,属普定府《志》云:时置州于罗夷寨,即罗黎也,寻改属四川普定卫。正统三年,改属贵州布政司州亲领六寨。《名胜志》:嘉靖十二年,州迁治于安庄卫城内。万历三十年,改今属,领长官司二。今亦为镇宁州。



州介滇、粤之间,山川险阻,翼带南垂,亦为要地。○火烘坡州治北。古名和弘。元置州治此。山高峻,其气燥燠,虽隆冬登陟,汗常浃背。《舆图》云:州治火烘寨,亦名罗黎寨是也。



○既济泉在州治东,其地极热,此水独凉。○安庄驿州北三十里,亦曰白水站。《志》云:州城内有税课司。洪武十六年,置司于普定府城内。永乐九年,改为普定卫税课司。正统三年,改属镇宁州。又改曰镇宁州,在城税课司。



十二营长官司州北三十里,元为十二营寨。明洪武十九年,置司授土酋陇阿佐世守,领二十九寨。



○普定故城司东南二十里。《志》云:洪武十四年,大军克普定,暂立此城,为守御。十五年,征南将军傅友德徙于今卫治,而故城遗址尚存。



○马鞍山司东三十里。又司西北三里有猫儿山。皆以形似名。



○公具河司东北四十里。旁有公具寨,因名。灌溉田亩,军民利之。又阿破河,在司北五十里,亦以旁有阿破寨而名。土人以藤索为桥而渡,名索渡桥,又名阿破桥。又龙潭,在司治北,水色常黑,虽旱不涸。



○天生桥司东北四十里,为往来要道。康佐长官司州东四十里,元为康佐寨。明洪武十九年,置长官司,授从征官。薛福寿又以于成副之,领四寨。



○摆山洞司东七里。广七丈,深不测。旁有摆山寨,因名。永宁州府西南九十里。东至镇宁州六十里,西至普安州百九十里,东北至安庄卫界百五十里,南至广西泗城州界百六十里。古荒服地。汉、唐为??地,乌蛮、农人、犵狫所居。元置永宁州,属普定路《志》云:元初为达安夷民打罕,寻改为永宁州。大德中,改属湖广行省。至正中,为广西泗城州所并。明洪武十四年,普定土酋安瓒不恭,命颍州侯傅友德讨平之。十六年,仍置永宁州,属普定军民府。十八年,府废,属普定卫,隶贵州都司。正统三年,改属贵州布政司亲领六寨。郭子章《黔记》:州初治打罕寨。宣德间,改建于关索岭所,俗仍谓之打罕州。成化三年,打罕州土同知韦阿礼作乱,调广西泗城州土舍岑善忠剿平之,即此。万历四年,又改建于安南卫。《志》云:州西去安南卫三十里。似误。其相去盖百里。万历三十年,改今属,领长官司二。今仍曰永宁州。州山川险阻,林箐蓊蔚,控御边陲,恃为保障。○红崖山州西北八十里。四面悬崖,壁立万仞,惟东面一径可登。山畔有洞,宽广若堂,深数十丈。相传诸葛武侯驻兵处,上有诸葛营。○打罕坡,在州北十里,旧名达安坡。道经其上,凡十里,崎岖险峻。



○盘江州西三十里,自普安州流经顶营司西。又南流径此江之西岸,即慕役长官司境。亦谓之北盘江,以别于南盘江也。有盘江巡司,其地名黄土陂。《志》云:盘江巡司在州西北百八十里。似误。○者马河,在州西北六十里,即者卜河之误也。自安南卫流入境,注于盘江,有者马桥跨其上。



○查城驿在州北八十里,与安庄、安南二卫接界。



慕役长官司州西七十里。旧《志》作百七十里,似误。元置慕役寨。明洪武十九年,置司授土酋阿夷,又以从征官杜仲仁副之,领四寨。○安笼箐山司北五十里。山峦相接,林木蓊密,周四十里。官道经其中,险阻难行。秋冬多雾,昏晓不辨。《舆程记》:箐东北去关索岭四十里。○象鼻岭,在司西北四十里,路出滇南必经其上,险峻难登。○盘江司东四十里,即北盘江也。又东南,而南盘江自云南罗雄州界流合焉。东南入广西泗城州境。



白水河司西北三十里驿道侧。自安庄卫西南流经此,有白虹桥跨其上。洪武二十五年建。《志》云:白水河自高崖下注,长数十丈,飞沫如雨,凡二三里。瀑布之大者,无逾于此。其下流注于盘江。又郎公河,在司东南三十里,湍流急疾,不能为桥。惟设舟楫以济往来,或曰即白水河下流也。



顶营长官司州北七十里。旧《志》在州南百五十里,似误。元置顶营寨。明洪武四年,置司授土酋阿光,继又以从征官程士贵副之,领四寨。



○箭眉山司西百里。地名陆堡。势极高大,周四十余里。河流萦纡其下。巅有两峰,峰畔一谷甚宽平,可耕艺。土气多燠,蔬果四时不乏。然多烟瘴,不可居。惟土著仲家居焉。鸡公背坡司东三十里,形如鸡背,与关索岭对峙,下临溪涧,山路艰险。○关索岭,在司北三十里,岭极高,周回百余里。入滇者道必由此,与安庄卫接界。○盘江在司西二十里,自安南卫流经司界而入州境。今有盘江渡,与安南卫接界处。



普安州府西南二百里,东至永宁州百九十里,南至云南广南府界五百四十里,西至云南平夷卫界百十里,西北至云南沾益州二百五十里,东北至安南卫一百六十里。



汉初西南夷地,后汉属??郡。蜀汉为兴古郡地。隋属?州。唐武德二年,置西平州。贞观元年,改盘州以盘江为名,领附唐、平夷、盘水三县。隶戎州都督府,后为南诏之东鄙,东爨乌蛮居之,号于矢部一作榆市部。其后爨酋阿宋号齐弥部,寻复为于矢部。宋宝?中,附于蒙古。蒙古置于矢部万户府《通志》延?四年置,寻改为普山府。至元间,改置普安路领和龙、八纳、习旧、普安四部。隶云南行省,寻改为宣抚司一作安抚。后复为普安路《通志》领和龙、习旧、八纳三千户所。镇宁、永宁、习安三州,普定、永山、石梁、罗山四县,隶曲靖等处宣慰司。明洪武十六年,置普安军民府,隶云南布政司。二十二年,改置军民指挥使司,隶云南都司。寻改,隶贵州都司《志》云:初置军民府,授土酋那邦妻?恭。?恭卒,子普旦袭。洪武二十五年,普旦与越州叛酋阿资等连兵袭陷普安府,事平,罢州置卫。又移治今城。永乐元年,改普安安抚司,属普定卫。十三年,改为州初置安抚司,授土酋慈长。十三年,长复谋不轨,因改为州。隶贵州布政司领罗罗蛮民十二部,号十二营。谓部长曰营长。《名胜志》:州初治撒麻寨,寻迁海子,复迁卫郭。万历十三年,迁入卫城。万历三十年,改今属。今仍为普安州,又置普安县属焉。



州当云、贵之噤喉,达川、广之声援,据险立城,控扼群蛮,实为要害。



○普安城《志》云:旧城在今州东三十里,元普安路治此。洪武中,迁于今治,城周七里有奇。



附唐废县州南百里。地名黄草坝。唐置县,属羁縻盘州。又平夷废县,在州西百二十里。即今云南之平夷卫。又盘水废县,在州东盘江上。《唐志》:盘州领三县,即此也。天宝以后废。今亦见云南陆凉州。○罗山废县,在州西百里香罗山。又有永山、石梁二废县,俱在州西,皆元置,属普安路。明初废。



○番纳牟山州治西北,州之镇山也。驿道经此,一名云南陂。陂陀相续,往来者行石齿中,其西有和合山。又营盘山,在州治西,相传武侯征南时结营于此。《志》云:州治南一里,有雄镇山。普安卫治在其下,治东又有笔架山。三峰相峙,中峰特起。



八部山州东三十里,九峰摩空,一泉奔注。普安旧治在其下。又新盘山,在州东七十里。新兴站在其上。又八纳山,在州东北七十里,高二十里,顶宽平有潭,四时不涸,旧有夷寨。又盘江山,在州东北百八十里,接安南、安庄二卫界。《志》云:州东南百五十里,有杨那山,势极陡峻,者卜河出焉。安南所在其下。



广午山州北九十里,林木郁然,下有小溪流入山穴。又罗摩塔山,在州治北百八十里,四面峭壁,惟一径可通。上有寨,其东北崖下瞰盘江。○香罗山,在州西百里,平夷千户所在其上。又夹牛山,亦在州西百里,乐民千户所在其上。又州西南二百七十里,有党壁山,四山环绕,东南一箐,外狭中旷,可容数百家。土夷每避暑于此,又名躲瘴。



格孤山州东北四百五十里。山势雄峻,界连滇、蜀。明洪武十四年,傅友德自曲靖帅师循格孤山而南,径捣乌撒。盖循格孤之南而西北出也。《志》云在州东南,似误。○得都山,在州东南四百二十里,一名白崖。产雄黄、水银。《志》云在州治东,亦误。



碧云洞州南三里。本名水洞,外狭内广。又州治南有新石洞乐民所城。西有天桥洞,以有石如桥也。



○盘江州东百里。自安南卫流入永宁州界,又绕流入州境。《志》云:州东百二十里有盘江渡。即安南卫及顶营司接界处也。又东南流入永宁州慕役长官司界。《一统志》:盘江自乌撒普畅寨经州东北。误。又拖长江,在州东七十里,源出沙陀石崖中,下通盘江。



者卜河州东南百八十里。源出杨那山,流经安南卫境,下流入盘江。《志》云:州南二百里,有磨溪,即者卜河下流也。又深溪河,在州东南百二十五里。源出木邦寨,西南流经黄草坝,曲折三百里,入盘江。○软桥河,在州东三十五里。又南板桥河,在州东南八十里,上接州南三十余里之大水塘。俱流入盘江。



响水州南五十里,水入石洞,声闻数里。又三一溪在州治东。《志》云:水源有三:一出州北沙河庄,一出云南坡,一出城北三里目前山。三流合一,入于水洞。○以冲海子,在州西南安所城南,周三里,深不可测。旁有石门,海子之水注入焉。○芭蕉关州东八十五里,又倒木关,在州南四十里。州西百十里又有分水岭关,东南三百四十里有安笼箐关。○何买寨,在州南。洪武二十四年,傅友德等克普安,别将杨文拔何买寨,唐铎击破楚华山寨。寨亦在州境。



亦资孔驿州西七十里石象山下,递运所亦在焉。亦曰亦资孔站。又西七十里至云南之平夷卫,滇黔孔道也。天启二年,安邦彦叛,围贵州,四出侵掠,云南抚臣闵洪学遣兵援黔,收复新兴、普安等城,及亦资、孔站是也。又新兴驿在州东七十里,亦曰新兴站。有新兴堡城,周二里。又东八十里至安南卫之尾洒驿。○湘满驿,在州治南,又有湘满站,在州城北。又税课局在州城东门外。



保甸铺在州东。弘治十一年,官军讨普安乱贼,营于保甸铺侧,为贼所袭,死者甚众。



◇普安卫州治西南。洪武二十二年建,属贵州都司,领守御所四。今亦设普安卫。



乐民守御千户所州西南百里夹牛岭上。洪武二十二年建,所城周一里。



平夷守御千户所州西百里香罗山上。亦洪武二十二年建,城周一里。



安南守御千户所州东南百六十里杨那山下。亦洪武二十二年建,城周二里。安笼守御千户所州东南三百里安笼箐口。亦洪武二十二年建,城周一里。◇都匀府东至平越府黄平州界二百二十里,西至龙里卫平伐长官司界百二十里,南至广西南丹州界三百十里,西北至平越府界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百六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四千七百十五里,至京师八千二百四十五里。



古西南夷。汉、唐为??地。五代时,蛮名都云《五代史》:晋天福五年,都云酋长尹怀昌帅其属十二部附于马氏,即此。宋为羁縻合江州、陈蒙州地。元置都匀军民府《元志》:又有都云、桑林、独立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属管番军民总管。又有都云县,属定远府。都云洞长官司,属新添葛蛮安宣抚司。《一统志》:元置都云等处安抚司,属云南行省。《通志》:元置都云军民府,领都云县。定云府领合江、陈蒙二州,俱隶思明路,寻合置都云、定云等处安抚司,隶云南行省,皆未知所据。



明洪武十六年,置都云安抚司,隶四川布政司。二十三年,改置都匀卫军民指挥使司自是改云为匀。谓云之为物,变化不一。改匀字,取均匀为义,仍隶四川布政司。永乐七年,改属贵州都司时都匀卫领七长官司,卫属贵州都司,而七长官司则属布政司,寻复属卫。弘治六年,复置都匀府与卫同城。领州二、县一、长官司八。今仍曰都匀府。



府山川环峙,控扼广远。西固粤西之唇齿,北接川播之藩篱。明初,散毛、散狗二蛮作乱,凉国公蓝玉遣凤翔侯张龙讨翦之,境内始宁。天启初,都匀、麻哈之间,有长田一带苗蛮助安邦彦为乱,掠清平、新添诸路,饷道为梗,官军讨平之,贼势始杀。《志》称黔中四苗仲,而狡悍无如匀、哈,制之不可无策矣。○都云废县府西南十七里。《志》云:元置县于此。又有都云、桑林、独立等处废长官司,在府西二百里。今府城,明初卫治也。洪武二十三年,苗叛,平羌将军何福讨平之,筑城于中都云竹林蛮寨,奏改安抚司为卫,都云为都匀。从之。初为土城,寻?以石。弘治中,改为府城,有门五,城周八里有奇。又有内城,周不及二里。今仍置都匀县。



合江废州《志》云:在府东南二百五十里,宋所置羁縻蛮州也。元因之,寻改为合江州长官司。考《元志》有峡江州,属管番军民总管府,盖讹为合江也。明初废。又陈蒙废州在府东南百里。《志》云:亦宋所置羁縻州,元初因之,寻为陈蒙蛮夷军民长官司,亦属管番军民总管府。明初废。又定云废府,《志》云:在府东百五十里,元置。今《元志》不载。又府北七十里有都镇、麻乃等处废长官司,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亦明初废。



○龙山府西五里。高万仞,双峰插天,为府境之望。《陆东游记》:出都匀西门,渡邦水河,河阔百余武。及岸,西过小团陂,又西为观音坐山。山旁道达姬家冲,稍西北上煤炭坡。又西里许曰笄山,即龙山麓也。盘曲崎岖三四里而及山巅。群山环列,不啻儿孙。郡城楼堞,市衢井舍,历历在目。○小孤山,在府西二里。又府西北十里有养牛山,上有寨。西北五十里有二龙戏珠山。二山环绕,中有圆山,其状若珠。东山在城东。其相接者曰谯山,山高可望远也。又蟒山,在府南三里。府东南五里,又有文笔山。○七星山,在府北七里。又府城西北一里有笔架山,三峰高耸,以形似名。



○邦水河在府城西。自邦水司流入,南流为都匀河。罗氏云:都匀河即平越卫之麻哈江是也。又东南径独山州,为独山江,入广西天河县境。详见广西大川右江。



长河在府城北。有二源,俱出山涧中。至城东北三里,合流为一。其下流达湖广黔阳县,可通舟楫。又便河,在府城东,起自北门,历西南一带,环城围绕,阻绝诸苗入城之路。今淤。又三道河,在城东二里,下流合邦水河。○胡公堰,在府城北一里,明初指挥胡纲所筑。城西之田赖以灌溉。



○平定关府北二十五里。其南有平定桥。又靖盗关,在府北二十里。威镇关,在府西四十里,今改为粟谷堡。《志》云:府西十里又有屏山关,路通平伐。贼往往出没于此,因增置关戍守。摆沙寨府西北三十里。天启初,府境长田诸苗应安邦彦为乱,平越官军讨之,克其摆沙大寨。寨居诸寨之中,去平越百里。官军由间道袭破之,进攻瓮岳等寨,复攻府城西南仲贼,克江时、户西、高平、养古数十寨,扫荡二百余里云。



来远驿府北一里。又府北七十里有都镇驿。○云津渡,在府西一里,邦水河渡处也。府东五十里又有扬安渡,即长河渡处。近《志》云:府东四十里有马尾渡。清平县府北百三十里,北至清平卫一里。自昔为蛮夷地。洪武十四年,开置清平堡。二十二年,升为清平长官司,属平越卫。二十三年,置清平卫于司北,因改属清平卫。弘治八年,改司为县,属都匀府。编户〔一〕里。○恭溪望城崖岭等处废长官司县东南三十五里,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明初废。今为望城堡。



○香垆山县东三十里,壁立千仞,延袤三十余里。众山环列,若戈?相向,盘亘三四重。鸟道悬崖而上,可容百万人。有瀵流一溪,沃畴千畎,聚落蜂屯,保以为奸。正统末,苗韦同烈者凭险旅拒于此,官军讨之,久而弗克。景泰三年,乃就抚。正德十二年,苗阿向等复据旧巢作乱,列栅数十里,积粟聚兵,结都黎、都兰、大漂、大坝、龙对诸苗相形援,诏湖贵合兵讨之。环列山下,弗克攻。侦知苗俗以长至日为岁朝,至其夜,架梯悬崖,直捣其巢,焚其寨栅,遂平之。因城香垆为官戍。嘉靖十三年,增拨清平卫中左所兵戍守。



东山县东三里,有岩洞之胜。又东二里,有马鞍山。○盔山,在县西三里,形如覆釜,一名锅底山,又西二里有葛贡山。又石仙山,在县南三里。又南一里有万朝山。双乳山,在县北六里。县北二十里又有罗仲山。望城山县东二十五里。又有笔架山,在县东二十里。其相近者为小华山,又天榜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木级坡县南五里。两木交生,如阶级然。苗蛮恒出没于此,为戍守要地。又龙王坡在县南四里,王家坡在县东一里,观音坡在县北二十里。○云溪洞,在县北十五里。溪水从洞流出,资以溉田。旧名大空洞。相近有宾阳洞,一名小空洞。《志》云:县北七里,有天然洞。嘉靖十五年,新开其左为太极洞,土人以云溪、宾阳、天龙为三洞。



○山江河县东五十里。或云源出香垆山,又县东八十里有舟溪江,其上源即兴隆卫之重安江也。并流而南,经平定长官司界,合为一川。又南合于麻哈江。



东门溪在县城东。又西门溪在县西五里,勇胜溪在县南九里,凯还溪在县北五里,下流皆合于山江河。《志》云:县西北五里有葛贡连塘,有灌溉之利。○济生池,在县治西北。《志》云:县城即清平卫城也。正统十四年,苗贼围城凡十四日,军民赖此以济。又有便河在城内。正德八年,凿引城濠水注之,以防不虞,因名。



○鸡场关县南十里。又县北罗仲山上有罗仲关。俱洪武二十五年建。○清平驿,在县治南。《志》云:卫城南一里有清平驿。洪武十六年,建为翁霾驿,隶四川黄平安抚司。至十九年改清平驿,隶平越卫是也。《滇程记》:兴隆卫达清平,有黄安、周洞、重安、罗冲、落灯等七亭,由清平达平越,有鸡场、胡资、杨老、羊场、三郎等五亭。又云:陟梅岭关渡麻哈江,地与羊鸡之场为诸蛮互市处。以十二辰相递,历十二日一市,每场岁三十市。



黎树寨在县东北苗寨也。景泰二年,湖广督臣王来攻香垆山贼,分军一自龙场进,一自万朝山进,一自重安江进,诸将破黎树翁沟三百余寨,又招抚衮水等二百余寨,遂会兵香垆山下。贼党缚其魁出降。重安江,见平越府,即废重安长官司也。○龙角塞,在县北五十里,亦苗寨。《志》云:县多犵狫诸苗,是也。



都匀长官司府南七里。《志》云:元为上都云等处军民长官司。今《元志》不载。明洪武十六年置司,授土酋吴赖为副长官。景泰三年,授其孙正为正长官。编户〔一〕里。



○凤凰山司治南。又司东十里有都云洞,洞有南北二门。或云元置都云洞长官司,即此地也。明初因之。弘治六年,始徙长官司于今治。○黄土坡,在司境,苗寨也。弘治三年,黄土坡蛮王和等作乱,官军讨平之。



○都匀河司治南,即邦水河也。自府城西南流经此,曰都匀江。《志》云:司南有马尾河,独山、平州往来所经也,即都匀河矣。又司境有羊?Ф诸苗,多濒都匀河而居。邦水长官司府西二十里。《志》云:元为中都云、板水等处军民长官司地,今《元志》不载。明洪武十六年置司,土官吴氏世袭。编户〔一〕里。



○箐口山司西南二十五里,高险多箐。《志》云:司境多狇狫属蛮,依山为险。



○邦水河在司东南。本名板水,后讹为邦。即都匀河上流也。一名板水塘。



平浪长官司府西五十里。《志》云:元都云安抚司地。明洪武十六年,分置是司,土官王应铭世袭。编户〔一〕里。



○凯阳山司西南六十里。山险峻,有寨在其上,即凯口囤也。围十余里,高四十丈,四壁斗绝,独一径仅尺许,盘旋而登,上有天池,虽旱不竭。嘉靖十五年,部苗阿向据此为乱,抚臣陈光宅檄水西安万铨讨之,屯兵囤下者三阅月。仰视绝壁,无可为计。独东北隅有巨树,斜科偃蹇半壁间,去地二十丈许。乃募壮士乘夜先登,垂徽引下,人继上,复攀缘至囤顶,仅得二三十人。即举火发炮,大呼曰:天兵上囤矣。贼惊起,自相格杀及夺径坠崖者甚众。会抚臣失士心,阿向走免。月余,复袭杀守囤官军而据之。诏安万铨进剿,万铨招下之。《平凯记》:凯口苗阿向自正德末据大囤为乱,官军屡讨之,不下。嘉靖十五年,檄水西兵与官军合势俱进,寻破其囤,斩向。向侄阿四者更名王聪,聚党袭破戍军。复据囤为乱,官军复进讨。聪乘夜来犯,官军擒斩过当,追击至囤下,沉贼于溪河甚众。随援绳梯,直捣其巢,贼皆降溃,进攻老虎山,克之,追擒聪于里耸山中。继而其党王佑、王毛复乘虚据囤,官军购旁寨顺民攻复之。余孽走谷坡箐中,次第抚定。悉擒其党,贼遂平。于是更凯口囤为灭苗镇,益兵守御。



鸡冠山在县东,以形似名。《志》云:司西北二十里,有雄黄洞。



○麦冲河司东南十里。岸有古寨,下流入于都匀河。正德三年,都匀、清平间叛苗富架重恶龙作乱,官军讨之。一由杨安?干麦冲进,一由清平索驴撒毛进,即此麦冲河也。



平州六洞长官司府西南百五十里,元为六洞、桑远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洪武十六年,置司,授土酋杨氏世守。编户一里。○六洞山司西南七十里。山险峻,上有大六洞寨。○凯口洞,在司东北三十里,苗人常避兵于此。



○平州河司治南。水中有沙洲,土人开肆贸易其上。



○羡塘寨在司境。洪武三十一年,顾成讨司境叛苗,破苗坡、羡塘、光金、蒙台诸蛮酋是也。



麻哈州府北六十里。西至平越军民府三十里,北至清平卫七十里。



古蛮地。元置犵狫寨长官司属新添葛蛮安抚司。《通志》:元置麻峡县,寻改为麻哈长官司,迁治于犵狫寨,误也。考《元志》,麻峡属定远府,而麻哈长官司则《志》不载。明洪武五年,改置麻哈长官司授土酋宋氏,后改为土同知,隶平越卫。弘治八年,升为州,又改今属州内为石墙,外为土墙,有门四,领长官司二。今亦为麻哈州。州西控平越之肘腋,南壮都匀之肩背,苗蛮错聚,捍御所资也。



○波陇山州东十里。《志》云:州西十里有铜鼓山,有树状如圆鼓,因名。○玉屏山,在州北一里。又州南二里,有天马山。○麻哈江州南五里。其上流为两坌江,为?水,下流即邦水河也。《志》云:州南又有摆递河。



○都镇驿州城内,都匀、平越之交也。



乐平长官司州西北四十里。南至平越府二十里。元犵狫寨地。明洪武五年,置乐平长官司,授土酋宋氏为副长官,隶平越卫。弘治八年,改今属。编户〔一〕里。



○马场山司东北五十六里,与牧马场相连,因名。



○乐平溪司治南。下流合于麻哈江。《志》云:司境有紫疆苗,夹溪而居云。平定长官司州西北百里。东北至清平卫六十五里。洪武二十二年,置司授土酋吴氏,初属平越卫。三十年,改隶清平卫,后又改今属。编户一里。



○扬古山司北二十里。又有平孔山,在司南三十里。○舟溪江司东八十里。又司东北五十里为山江河,有山江渡,至清平城四十里。司东又有平定溪,流入山江河。



独山州府南百五十里。东至广西融县界百六十里,南至广西天河县界二百里。



古蛮地。元置独山州军民长官司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洪武十二年,改为九名九姓独山州长官司境内有九名九姓苗也。隶都云卫。弘治八年,升为独山州有土城,仍属都匀府,领长官司二。今仍为独山州。



州密迩粤西,襟带南服,为边隅要地。



○独山州南二十里。山尖圆高峻,无他山联属,因名。又镇夷山,在州治南,山高顶平,土酋结寨其上,以镇苗蛮,因名。



○独山江在州南,即都匀河之下流也。又南入广西天河县界。又母鱼河,在州南二十里,流入独山江。



○阿坑关州北三十里。又鸡公关,在州南四十里。其相近者又有罈子窑关。



合江洲陈蒙烂土长官司州东百里。西北至府城二百里。《志》云:宋置合江、陈蒙二羁縻州。元初因之,寻置陈蒙蛮夷军民长官司,隶管番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六年,改置是司,授土酋张氏为副长官,属都云卫。后改今属,编户一里。



○丙王山在司东,高数百丈。又梅花洞,在司东南三十里。宣德九年,叛苗据此为变,都指挥顾勇讨破之。相近者又有石黄洞,亦叛苗据守处。《志》云:司境多短裙苗,皆依山洞为窟穴。



丰宁长官司州西南七十里,北至府城二百二十里。《志》云:元都云安抚司地。明洪武二十三年置司,授土酋扬氏,隶都云卫。弘治八年,改今属。编户一里。



○行郎山司西南八十里。山麓斗绝,山顶平坦,道路崎岖。土人造梯以登,上有蛮民二百余家。半山岩中有流泉涌出,四时不竭。《志》云:司境有仲家苗,皆依山以居。○黑石关在司南,为戍守要地。○谷劳寨,在司西南。洪武二十六年,顾成讨丰宁叛苗。藩台、谷劳、摇安诸寨皆近司境。



◇都匀卫与府同城。洪武二十三年置卫,寻增置都匀府,而卫不改,隶贵州都司。



◇平越军民府东北至偏桥卫百八十里,东南至都匀府百里,南至新添卫七十里,西北至四川遵义府三百五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百八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四千二百二十里,至京师七千五百里。



《禹贡》荒服地。秦为黔中郡地。汉、唐为??所据,叛服不常。宋为羁縻蛮地《通志》:宋嘉泰初,土官宋永高克复麦新地,亦内附,号黎峨黑等寨。元置平月等处长官司。按《元志》有平伐、月石等处长官司,属播州军民安抚司,疑即此地矣。元置平月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属管番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四年,置平越卫军民指挥使司领杨义、麻哈、乐平、清平、平定长官司五,属四川布政司,寻改属贵州都司三十年割清平、平定二长官司属清平卫。弘治七年,又改麻哈长官司为州,隶都匀府。万历二十七年,平杨应龙,分播州地置平越军民府,与卫同城而理,领卫二、州一、县三、安抚司一、长官司一。今仍为平越府。



府山溪深险,苗夷环伺,介黔、播之肘腋,为楚、蜀之藩维。万历中,分道讨播,平越其北出之要也。事平,置府于此,厚襟带之防,成崎角之势,屹然雄镇矣。



○平越城今府治。洪武十四年建土城,置卫于此。三十年,改?以砖石。有门四,城周八里有奇。今置平越县。



三陂地蓬等处废长官司府东南三十里。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明初废。今为地蓬铺。○叠翠山府东南三里。群峰稠叠,青翠可挹,三江皆会其下。又石关口山,在府东南二里,两崖如门,官路经其中。又月山在府南一里,又南二里曰笔峰山。高耸卓立,四时常青。○文笔山,在府东南五里,一峰挺秀,如立笔然,下临三江。稍西曰天马山,与文笔并峙。又有笔架山,亦在府南五里。



滃霾山府北六十里,山高林深,霾雾滃郁。又峨黎山在府东八十里,绝顶有泉,又有穿岩,岩孔穿透,广容千人。七盘坡府东五里,官道经其上。高峻崎岖,折旋凡七,坡下有溪。一云以盘回七里而名。又倒马坡,在府西南五里。官道经此。骑行者苦其险仄,马多困踣。○燕子洞,在府西二里。又西八里有百人洞,一名穿洞,清泉涌出,广容百人。



○麻哈江府东南三里。其上源即黄平州之两坌江。南流入境,其水清深,萦绕城下。又东南经扬义司界而入麻哈州境。○马场江,在府南四里,与羊场江通,其水湍急秮娆中流如沸。又南合于麻哈江。《志》云:卫东南七里有三江口,三江即马场、羊场与麻哈江也。三水会合,波流萦回,为郡之胜。



清水江府西四十里。其上流自新添卫流入界,源远流阔,雄吞诸溪。又北经乖西、巴乡诸苗界而入乌江。天启初,安邦彦作乱,围贵阳。抚臣王三善分兵从清水江驰救,是也。地松河府东北十五里。其地名松屯,南流入麻哈江。又羊场河,在府东五里,横截驿道。弘治十年建石梁于其上,曰通济桥,俗以为葛镜桥也。跨两山间,石壁千仞。从山坡百级而下,过桥则复百级而上,皆用舟渡,每患覆溺。里人有葛镜者,捐赀建桥于此,因名。流通马场江,入麻哈江。○冷溪,在府西南四十五里,流入清水江。



○武胜关府南二里。又谷芒关在府南四十五里。梅岭关与新添卫接界,在府东四十里。七星关,在府北五里。《志》云:府东南二十里又有羊场关,以羊场河而名。又有高平寨,亦在府境。○平越驿,在府城内。又城南有平越站,又府南三十里有黄丝站,府东三十里有杨老站。《志》云:自遵义入贵州之通道也,有杨老堡。



清平卫府东北六十里,东北至兴隆卫六十里,西至扬义长官司四十里,南至都匀府一百三十里。



古??夷地。明洪武十四年,始开置清平堡。二十二年,增置清平卫指挥使司,隶贵州都司《通志》:二十四年,移卫治于清平堡北。似误。万历二十七年,改属平越府初领清平、平定二长官司。弘治七年,改清平司为县,属都匀府,又以平定司改属麻哈州。《志》云:卫与清平县同城。今城邑及山川险隘,俱详见清平县。今亦设清平卫。卫群山环拱,溪水交流,居川、黔之间,为要会之处。兴隆卫府东北百二十里,南至清平卫六十里,西至黄平州界七十五里,东北至偏桥卫六十里。



古??夷地。宋、元皆为羁縻蛮地《通志》:宋为狼洞寨,属黄平府,元因之。未详所据。明洪武二十二年,始置兴隆卫军民指挥使司,隶贵州都司《通志》:洪武八年,为四川播州重安长官司地。二十二年,颍国公傅友德征南,以其地当西南要冲,始置是卫。初名兴龙,后改为隆。万历二十一年,改今属。今亦设兴隆卫。



卫北接川播,东控溪蛮,为三方之保障楚、蜀、黔也,壮四达之噤喉。○兴隆城今卫治。洪武二十六年建,寻?以石,为门四,城周三里有奇。



○香垆山卫西南十五里,与清平卫接界。峭拔高耸,叛苗常屯据于此。今详见清平县。



龙岩山卫城北一里。一名龙洞山。石势崭岩,水色深碧。相传龙居其中,时出云雨。明初卫名兴龙,以此。一名狼洞。其相接者又有揭榜山,崖壁端直而峻削,因名。○大翁山,在卫北二十里,形势雄伟。其对峙者曰马鞍山,岩石甚胜。飞云岩卫东三十里。一名东坡山。壁立千仞,奇胜万端。下有澄潭,旁为月潭寺。今置月潭公馆于此。○截洞,在卫南。景泰二年,苗贼韦同烈伪称苗王,纠众数万屯聚截洞,攻平越、清平。官军进讨,会师兴隆。贼迎战,击败之,遂退据香垆山洞,盖与香垆山接。



○重安江卫南三十里。源出苗境。两山夹岸,水深莫测。当滇、贵驿道,维舟为渡。又南入清平县界,为舟溪江,下流入麻哈江。○处洞河,在卫西十里,源出苗境,东流经处洞,至卫城西,有兴隆大河及兴隆小河流合焉。又东入镇远府之镇阳江。高溪在卫西南,傍有高溪屯。又秀溪,在卫东三十五里东坡堡下。下流皆入重安江。



○大石关在卫北。又卫南二十里有重安关。关南有重安桥。《志》云:卫西南二十五里,有重安巡司。旧属黄平安抚司,今属黄平州。○东坡堡,在卫东二十五里,又卫南三十里有重安堡,皆置站于此。又黄平驿,在卫城南,亦兼置兴隆站。



黄平州府北七十里。西北至四川遵义府三百里,东南至兴隆卫界七十五里。



古荒服之地。秦隶黔中郡。汉、唐以后,为?柯蛮所据,叛服不常。宋为羁縻蛮地《一统志》:宋为黄平府,立上下三曲二长官司,隶叙州。今《宋志》不载。元置黄平府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八年,改为黄平安抚司,仍属播州宣慰司初杨氏世守其地。元至元中,黄平蛮叛,播州杨氏将罗季明讨平之,遂有其地。明初罗镛归附,仍令世守。万历二十七年,改为州,又改今属。今仍曰黄平州。州控御蛮獠,襟带黔楚,且土田沃饶,山溪险固,北出播州,界壤相接焉。○黄平城今州治。元置府于此,旧有土城。明初因旧址修筑。洪武八年,改建安抚司。以地多叛苗,复置黄平守御千户所于城内,隶四川都司。十五年,改隶贵州都司。万历中,并所入州。《城邑考》:城本洪武二十五年筑,?以石,有门三,周九里有奇。



重安废长官司州东南百里。元黄平府地。明洪武八年,置重安长官司,授土酋张佛保,又以冯铎副之,世守其地,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七年废。《一统志》:司在播州东南四百里,又东三十里即兴隆卫司,近重安江,故名。○葛浪洞,等处废长官司在州西,元置,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明初废入黄平安抚司。



○梯子山州西北五十里,山最高,中有一径至山之巅,屈曲陡峻,梯石为磴而上。又都凹山在州西北三十里。州北六里,又有琴坡山。○笔架山,在州治南,以形似名。州南五里又有铜钉山。相近者又有宜娘山,上有垒。又斗崖山在州西五里,亦曰西岩山。《志》云:废重安司北五十里有马鞍山,亦高峻。马鬃岭州东四十里,官路所经,接镇远、石阡二府界。岭之阳有马蹄井。○七里谷,在州东五里,俗名七里冲。两山壁立,中通一路。杨应龙畔时,屯兵二十七营于此,以窥黄平,盖以此为贵竹咽喉也。又州城东有梅子洞,以多梅树而名。又有燕子洞,在州西十五里。



○两坌江州西南十五里。有两源:《一统志》:两坌江源,一出上塘,一出大原。流转三波,合而为一。流入平越界,即麻哈江之上源也。又州西有?水,流入两坌江。○泠水河,在州城东,水白而寒,三伏亦不可涉,下流亦入两坌江。



西门河在州西北。自北而东,入镇阳江。又东溪在州东北,流入西门河。○苗里水,在废重安司西南,出苗里寨,下流入镇阳江。○马鬃岭关在马鬃岭上。其东有镇宁关,属石阡府。又烂泥关,在州北。《志》云:州北十五里,又有深沟关。○丹章寨,在废重安司西南,旧为叛苗屯聚处。



余庆县州西百六十里。北至四川遵义府百六十里。元末为余庆州,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十五年,改长官司,隶播州宣慰司,土官毛氏世守其地。万历二十七年,改置今县。编户〔一〕里。



○白泥废长官司县东北百四十里。元置白泥等处长官司,属播州安抚司。至正末,改为白泥州。明洪武十七年,复为长官司,授土酋扬氏世守,隶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七年,并入余庆县。



○拱辰山县南百五十里,以山势北向而名。又紫霄山,在废白泥司东四十里,山势巍耸,上凌霄汉。



○小乌江县南六十五里。源出县东境之树溪。西南流入于乌江。《志》云:县东北有鱼窟头山,鳌溪出焉,下流入小乌江。



白泥河在县东废白泥司南。源出黄平州葛根洞,流经此,又东北入南府界,亦入于乌江。○走马坪寨在县东南。旧为控扼苗蛮之处。嘉靖三十四年,督臣冯岳以播州之三度关、余庆之走马坪、石阡之龙泉司为三省接壤苗蛮之冲,请各立哨堡于其地。瓮安县州西北百八十里。西至四川遵义府百二十里。《志》云:宋绍兴中,开设瓮水寨,为黄平府地。土酋犹氏世守。明洪武十七年,犹恭以地归附,授瓮水安抚司,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七年,播酋杨应龙作乱,出瓮安,犯龙里。事平,改置今县,编户〔一〕里。



○草塘废安抚司县东百里。元置旧州草堂等处长官司,隶播州军民安抚司。土酋宋氏世有其地。明洪武十七年,宋显威以地归附,授草塘安抚司,仍隶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七年,并入瓮安县。



○旗山县南五里。山顶有洞,一名川岩。又万丈山在废草塘司东南二十里,崖壁高峻,矗立万丈。又有后岩,在废草塘司治北,沿岩曲折而上,石壁列两傍,如雉堞然。○龙洞,在县北三里之鼠场,极幽邃,水深数仞,中有一石,横架如桥,宽平可涉。



○乌江县西五十里,与四川遵义府接境。又东北入石阡府界。县境诸山溪之水,皆流合焉。



○黄滩关县西十五里。明万历中,李应祥自平越进攻播贼,破四牌、乾溪等寨,直抵黄滩关,是也。《志》曰:四牌寨在县东四十里,旧播州叛苗所聚。



飞练堡在废草塘司北十里,傍有飞练泉。万历中,播酋作乱,攻贵州边界,围飞练。又攻东坡、烂桥诸寨,焚之。楚黔路梗,黄平、龙泉所在告急,是也。东坡寨即兴隆卫之东坡堡,与烂桥寨皆接偏桥卫境。



西坪寨在县西。明景泰五年,草塘苗贼黄龙、韦保等作乱,攻劫西坪、黄滩等处屯寨营堡。贵州督臣蒋琳会四川兵进讨,龙等据地泡山寨。其党黄定干据水坪大寨,官军击破之,尽焚其巢。分兵破中潮山及三百罗等寨,贼犹据沿江崖箐以抗拒。于是克乖西、谷种、乖立诸寨,擒其贼首。余寨遂望风逃遁。○乾溪寨在县东。或云元所置乾溪、吴地等处长官司也。明初,废为寨。又东有中坪寨。



天邦囤在废草塘司西北三十里。万历中,贵州兵讨杨应龙,与贼战于飞练堡。贼佯走天邦囤,诱官军至,尽歼之。湄潭县州北百里。本播州之苦竹坝、三里、七牌地。明万历二十七年,议者以湄潭川当川、贵之险要,始置县于此。四十七年,官军讨永宁叛酋,败贼于湄潭,是也。今编户□里。



○容山废长官司在县东。旧《志》:在播州东三百二十里。元置容山长官司,隶播州安抚司。明初因之,授土酋张氏世守,地界湖、贵间,溪山荒旷,土地卤瘠。嘉靖中,为臻洞所残破,民夷桀骜,长官不能治也。万历中,平播因以兵威略定其地,故有湄潭驿。于是改置县,而长官司遂废。○湄潭水在县西。《一统志》:播州东二百里有湄潭水,下流入乌江。○三江水,在废容山司东五里。有三源,俱出苗界山箐中,流经司东之望浦,合为一川,下流亦入乌江。



凯里安抚司府东北百里。西北至四川遵义府三百二十里。



本?柯蛮地。元为播州安抚司地《名胜志》:元置凯里安抚司,属播州军民宣抚司,土酋扬端世守其地。明初,端之孙友与其弟仇杀而司废。今考《元志》不载凯里司,疑有脱误。明正统中,分播州宣慰司地,置凯里安抚司。嘉靖九年,改属贵州清平卫《通志》:司在卫东四十五里。万历二十七年,改今属。今亦设凯里都司。



司接壤川、贵,于遵义尤为密迩。语曰:骨肉?醯,参商播、凯。甚言其相倚之切也。扬义长官司府东南二十里。元为平月长官司地。明洪武十四年置司,土酋扬氏世守其地,属平越卫,编户一里。



○杉木箐山司西五十里。峰峦高峻,苗倚为险。《滇记》:由杉木箐出水西之卧遮龙场,约五十里。又西有撒以河、乌西桥、六归河,皆水西境内之大道也。



○十里溪司西八十里,清水江支流也。《志》云:明初王师征蛮,尝驻兵十万于此。



◇平越卫治府城内。洪武十八年,置属贵州都司。



黄平守御千户所在黄平州治南。洪武十八年建,亦隶贵州都司。◇黎平府东至湖广靖州二百三十里,西至都匀府界三百六十里,南至广西柳州府六百里,北至镇远府二百六十里,东北至湖广沅州三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六百三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三千七百五十里,至京师六千二百里。《禹贡》荆州荒裔。秦属黔中郡。汉为武陵郡南境地。唐为夷、叙二州地。宋为诚州地地分十洞。五代时,属马氏置诚州。后为土酋杨正崖所据,遂以十洞移徽、诚二州刺史。宋乾德中,授其土酋为蛮夷官。太平兴国中,十洞酋长杨通蕴内附,使其弟杨通宁来贡。以通宁为诚州刺史。淳化初,复以通蕴之子?为诚州刺史,诏于武冈之西作城,赐名靖州。寻为董氏蛮酋所据,而杨氏还次故诚州,遂与靖州分治。熙宁八年,诚州蛮来降。明年,靖州蛮董整白降。诚、靖之分益可见矣。元置上黎平长官司《元志》:上黎平及诚州富盈等处二长官司,俱属新添葛蛮安抚司。又有上里平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一统志》:元为潭溪等处长官司。《元志》不载。明洪武五年,置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后又立五开卫,俱隶湖广。永乐十一年,改置黎平、新化二府,属贵州布政司,领县一、长官司十三。今仍曰黎平府。府南通交广,北走沅辰,山川环绕,苗蛮错伺,为控扼要地。



○黎平城今府治。元置上黎平长官司,在府西。明初,改设长官司。洪武十八年,立五开卫以镇抚苗蛮。十九年,始筑土城。二十三年,改?以石,环城为池。永乐十一年,建府治于城西。弘治八年,迁入城内,在五开卫治之南。有门四,城周八里有奇。



诚州富盈等处废长官司在府西北,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明初废。又五开洞长官司,《志》云在府境。府东又有废铜鼓长官司。皆元置,明初废。《元志》不载。



○五龙山在府城中。高不逾数仞,广十余里,山势盘纡,连绵相属。有二涧夹之,皆西北流。中央曰黄龙山,府治其上。南曰赤龙山,北曰玄龙山,皆以方名。府城南北跨二山之巅,其傍二山,仅培?娄耳。



宝带山府南三里。蟠旋如带,亘二十余里,达城西北,皆山麓也。其相接者曰笔架山,在城南五里。又锦屏山,在城东三里。山高耸,为郡之镇。○太湖山,在府东北五里,又府东北五十里,有挂榜山。又五十里,有森嘉坡山。又五十里,曰白山,皆苗贼出没处。



太平山府东四十里。其东南二十里曰丑家山,苗贼巢穴也。又巴龙山,在府东南九十里。龙见山,在府东百里,皆高胜。又有ㄢ玻山,在府南四十里。○石井山,在府西南四十里。又府西六十里,有天甫山。西南百二十里,有四寨山。又宝唐山在府西北百二十里。山高广,为郡境之望。



摩天岭府东八十里。其高摩天。又铜鼓岩,在府东北二十里。有洞高大如屋,深远可三里许,中有溪水横流。又罗团洞,在府东北十五里。洞门高广,旁有石磴如床,容二百余人。



○福禄江在府西。源出苗地,至府界为古州江,东至永从县,南合彩江,为福禄江。又南合大岩江,为南江,流入广西怀远县界。新化江在府西。源出天甫山,东北流经八舟、龙里、亮寨、欧阳诸司,又东北入于沅江。一名三石江。又清水江,在府西北,出生番界,东至赤白两江口,合新化江。○宝带江,在府西南三里。源出石井山下之庄家潭,东北流绕宝带山,沿城西北,至府城北五里,汇于潋村溪。又东北经挂榜山,又北经亮寨西,又北入于沅江。



敛村溪府北五里,出府东北六十里之敛村山。西流经太湖北而入于宝带江。又宁溪水,在府东,源出府东南六十里之丑家山,北流经宁溪堡,又北入于敛村溪。○陵溪关府东九十里。又府南百五十里有播阳关。



地青寨府南六十里。又枷勺寨,在府南二十里,防苗要地也。○罗团堡,在府东二十里。又东二十里为宁溪堡,有土城,周一里。《志》云:宁溪山箐险?厄,苗蛮出没。隆庆中设堡,属隆里所戍守。又二十里为铁炉堡,有城周三里。又平苗堡,在府东九十里,今废。一名苗坡堡。《边略》:罗团以下四堡,皆五开卫军防戍。水井堡府南二十里有土城,周一里。又府东南三十里,有燕窝冲堡,山谷深险,苗贼潜伏处也。亦曰燕巢冲。○镇罗堡,在府北九十里中林司界,今废。



黄团驿府东一里。又东三十里有铜鼓驿。又三十里为铁炉驿。又三十里为江团驿。《志》云:府东百二十里,有三里坪驿,有城,周一里。又东三十里曰西楼驿,亦有小城,可戍守。○石家驿,在府东百八十里,即湖广靖州之石家堡也。亦有土城,城北五里曰横江桥,通道所经。又永平驿,在府东二百十里,亦有土城,东北去靖州不过三里,今亦详见靖州。



永从县府南六十里。《一统志》:唐为溪洞福禄州。宋改福禄永从军民长官司。元因之,属思州安抚司。今《元志》不载。明初,改永从蛮夷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改今属。正统七年,又改为永从县,有土城。编户二里。○江头山县西五里,又县南三十里,有上皮林山。又南十里,为洒洞山。又南二十里,有冲口山。



○福禄江在县南。自府西流入界,有彩江自县西流合焉。南入西山阳洞司界。○永从溪,在县南三里,源出江头山。东流入湖广通道县界,为多星江。



○赤沙上寨在县西。又县南有赤沙中寨,县东有赤沙下寨,又顿洞寨在县西南十里。潭溪蛮夷长官司府东南三十里。《通志》:宋置潭溪洞蛮夷军民长官司,属诚州。元因之,属都云定云安抚司。今《元志》不载。明洪武五年,置是司,授土酋石文汉,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改今属,编户三里。○潭溪旧城《志》云:旧址东北去府三十里。本上黎平之官团寨,明初,置司于此。正统间,始移今治。



○铜关铁寨山司东二十里。山高峻,其上平广,可容千人。三面绝险,惟南有径可登。《志》云:山之西一里,有石崖,四壁峭绝,中可容二百人。○磨?山,在司东四十里。又司西北二十里有天桥山,一名湾寨山。



○潭溪在司南。有巨石跨其上,广二丈余,长十倍之,名天生桥。《一统志》:潭溪在洪州泊里司治南。恐误。



○顿洞寨司南四十里。又有容洞、铜锣二寨,俱在司南七十里。司境之寨,凡二十有五,此其最著者。



八舟蛮夷长官司府北七十里。《通志》:宋置八舟蛮夷军民长官司。元因之,属思州安抚司。《元志》不载。明初置是司,授土酋吴金骨。初属思州宣慰司,寻改今属。编户二里。



○八舟山司治南。上有石如人,名仙人岩。



○八舟江在司南。自府境流经此而入龙里司界,即新化江也。



○新寨在司北。又司北四十里有平南寨。《志》云:司境之寨,凡二十,此为最著。○权寨,在司南。其前有权寨渡。



洪州泊里蛮夷长官司府东南百二十里。东至湖广通道县界八十里,南至广西罗城县界百十里。《一统志》:宋置洪州泊里等洞蛮夷军民长官司。元因之,属思州安抚司。明洪武五年,置是司,授从征官李德舆世守。初属思州宣慰司,寻改今属。编户四里。



○龙洞山司治南。洞宽广,深里许,傍有龙潭。又都莫山,在司南十里。特洞山,在司西南五十里。○六平山,在司西北十里。又司北十里有陆陪山。《志》云:司东二十里,有石崖山,又东二十里,有磨?山。



洒洞山在司西南。下有泉,曰洒洞泉,亦名神泉。明初俞通海克蛮贼于此。《里道志》:洒洞北去府城百二十里。



○洪州江司治北。流经府东龙见山,下入靖州通道县境,入渠阳江。渠阳江盖渠水之别名也。又潭洞江,在司南一里,出龙洞山,东流合洪州江。○上黄溪,在司东南,源出洒洞山,东北流入通道县界,会洪州江,入于渠阳江。《志》云:洪州司山势险绝,有泉数道,合流成江,深广可以行舟,即洪州江也。



○特洞寨在特洞山上。高数十仞,四面壁立,惟一径仅尺许,曲折而入,上有天池,虽旱不竭。其中平田数百亩,皆腴壤也。又东曰都莫大寨,去司治九十里,为苗贼哨聚之所。○江口寨在司北五里,又北十里曰草坪寨。《志》云:司北四十里,有秦洞寨。五十里,为吴家寨。又潘老寨,在司北百十里。又十里曰上黄寨,又四十里曰浦洞寨。司境之寨,凡三十有八也。



曹滴洞蛮夷长官司府西北百里。元置曹滴等洞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明洪武五年置是司,授土酋杨都。万历初,属思州宣慰司,后改今属。编户六里。○容江巴黄废长官司在司东南。《一统志》:宋置,元析置曹滴洞司。明初,以容江巴黄司并入曹滴洞。按《元志》不载容江巴黄长官司也。又旧曹滴洞司,《一统志》云:在府南六十里。《黎乘》云:故地名龙峻,成化十年移治霸留,即今司治。



○银赖山司南十里。旧有银赖洞寨。明初俞通海讨古州诸蛮洞,首克银赖洞及三门会水古州蒲洞,进克铜罗蛮,又克龙里四寨,克洒洞及上黄洪州迷洞。又克杨潮三达及龙寨两洞,蛮贼悉平。其地皆在府境。



苗沙山在司治西。容江之水出焉。亦曰苗沙洞。又高韦山,在司南三十里。高镜山,在司东七十里。



○容江在司治西南,下流入福禄江。○高镜溪,在司东,出高镜山,流合新化江。又高韦溪,出高韦山,下流亦入新化江。○忙敛寨司南五里。又司南四十里有五湖寨,相近有高牙寨。又赖洞寨,在司南七十里,或以为即银赖洞寨也。相近又有铜罗寨,又司北四十里有罗洞寨。古州蛮夷长官司府西北八十里。宋咸平初,古州刺史向通?入贡,其后皆臣附。元置古州八万洞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明洪武五年,置是司授土酋杨秀茂,属思州宣慰司。二十五年,古州蛮叛,都督俞通海讨平之。三十年复叛,诏楚王、湘王合征之。事平,复令杨氏世守。永乐十一年改今属。编户二里。○废古州在司东。《志》云:在府北八十里。原隰平旷,可为邑居。相传宋时古州治此,土人呼为里古州,又北三十里有古城屯。



○古州江在司西南。又南流入府境,即福禄江之上源。



○王梅寨司北四十里。又司北三十五里,有秦洞寨。司北六十里,有蒲洞寨。《志》云:司境之寨,凡四十有五。



西山阳洞蛮夷长官司府西南二百里,古生苗地。明永乐五年,置司授土酋韦方魁,属思州宣慰司。十一年,改今属,地多峒人,犷悍难治。正统中,峒人叛乱,后稍平。嘉靖八年,复韦昌金世守。编户二里。



○大岩山在司治北。《志》云:山之西为高峰岭,又西南有西山,东有大有山。○小岩山,亦在司北,与大岩山相连。○大岩江在司南。源出大岩山,东南流入福禄江。《志》云:福禄江自永从县南流入境,会于大岩江,亦谓之南江。



湖耳蛮夷长官司府东北百二十里。《志》云:元置湖耳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元志》不载。明洪武五年,置是司,授土酋扬再禄,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改今属。十二年,又以土酋欧景甫为副长官司,属新化府。府废,仍属黎平府。编户二里。



○白云岩山司西五里。又西三里有响水洞。水出洞中,冲激有声。《志》云:司西又有犵狼山。○石流山,在司东三十里,飞泉迸出,乱石四流。又东十里有九牛山。



○朗溪在司东。源出石流山,一名楠溪。东流入湖广会同县界,亦曰郎江。《志》云:朗江旧流东合清水江,入沅水,其后南徙,土人谓之变溪。○清泉,在司治西南。两石相向,中有泉穴,深不可测。



○固安寨司东二十里。又司北二十里,有秃洞寨。又北十里有溪口寨。○长滩寨,在司西三十里。又张寨,在司西北二十五里。《志》云:司境之寨,凡四十有八。亮寨蛮夷长官司府东北九十里。元置亮寨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明洪武五年,置是司授土酋龙政中,属思州宣慰司。永乐中,属新化府,后改今属。编户一里。



○程岩山司西五里,石壁临溪,其相接者有罗丹山、龙池山。又西有石门山,皆高胜。



○错寨在司西南。《志》云:寨南有错寨渡,又罗丹寨在司西罗丹山下。○诸葛寨,亦在司西。《志》云:府北八十五里,有诸葛营,即此寨也。司因以名。



欧阳寨蛮夷长官司府东北八十里,《志》云:元置欧阳洞军民长官司,隶思州安抚司。《元志》不载。明洪武五年,置是司授土酋扬氏世守,属思州宣慰司。永乐中,属新化府,后又改今属。编户一里。



○东茶山在司东。《志》云:司西七里,有邦寨山,又西曰吴寨山。○东茶溪在司东北,出东茶山,流入亮寨界,下流合于湖耳司之朗溪。



新化蛮夷长官司府东北六十里。《志》云:元置新化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元志》不载。明洪武五年,置是司授土酋欧明万,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增置新化府治焉。宣德十年,府废而长官司如故,属黎平府。编户一里。○六叠山司西十五里。盘回六叠,始至山顶,因名。○杨家寨司东五里。相近有莲花、乌潭、琴图等寨。又司东十五里有休团寨。



中林验洞蛮夷长官司府北百里。《志》云:元置中林验洞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元志》不载。明洪武五年,置是司授从征官杨盛贤,仍属思州宣慰司。永乐中属新化府,后改今属。编户一里。赤溪湳洞蛮夷长官司府东北三百里。《志》云:元置赤溪湳洞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元志》不载。明洪武五年,置是司,授土酋吴世铭,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六年,杨通谅以功为正长官,而吴氏副之。寻属新化府,后改今属。编户一里。



○江口寨司南三里。又司南十里,有小湳寨。《志》云:司境连苗窠,屯寨错列,由山路三百里而达镇远府。



龙里蛮夷长官司府北八十里。《志》云:元置龙里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官抚司。《元志》不载。明洪武五年,置是司,授土酋杨光福,仍属思州宣慰司。永乐中,属新化府,后改今属。编户一里。



  ○{浦女}洞寨司北十五里。明景泰四年,{浦女}洞贼由石流山攻掠古城乡,参政甄完击败之,追至黄蘖山而还。山盖在司界。

  ◇五开卫在府治北。洪武十八年建,隶湖广都司。今设卫,仍隶湖广。

  黎平守御千户所府西南三十里。洪武二十一年,置有土城,周一里有奇。

  中潮守御千户所府东南四十里,建置同上,有土城,周不及二里。《志》云:府东南百十里,有中右所。百四十里,有中中所。皆置土城为戍守处。盖府境诸司皆在西北,惟洪州一司僻在东南。中潮等三所皆在洪州北境,其间丛山峻坂,密箐深林,磴道萦纡,中惟一径,东达通道县,西至郡城,中潮其冲也。苗贼出没,必由于此。盖府东南之锁钥矣。

  新化亮寨守御千户所府东北五十里,建置同上。有土城,周三里有奇。

  龙里守御千户所府东北八十里。洪武二十五年置,有土城,周二里有奇。龙,亦作隆。

  新化屯千户所府东北四十里。又东北至新化司二十里,建置同上。有土城,周二里有奇。其相近有江口、关峡二堡,皆为守御处。《一统志》:五所俱属五开卫。○平茶所,在府东九十里,亦有土城,周二里有奇。去所二十里曰来威屯。又有平茶屯所,在府东百二十里。亦有土城,周一里有奇。又怀仁所,在府东南百三十里。今废为朝阳屯。又长春所,在洪州司北,今废为上黄堡。武阳所,在府西,今废为天甫屯。平和所,在府东北,今废为龙岩湳洞屯。平茶以下,皆洪武二十五年所置也。

  ◇铜鼓卫府北百二十里。洪武二十年建,后二年废。永乐三年,复建,隶湖广都司。卫城周三里有奇。今设卫,仍隶湖广。

  ○楚王山卫东三里。《志》云:卫城四围皆高山,可以屯兵。其东三里,曰楚王山,有楚王川垒,明初征蛮时筑。

  ○清水江在卫西南,即新化江也。江水清深,旁皆乱山丛箐,为生苗巢穴,可通竹木牌筏,至靖州之远口堡。《志》云:自卫而西百二十里,抵清水江,江南三十里,抵亮寨司。似误。

  ○枫香堡卫东三十里。成化中,水冲苗蛮为患,因设堡筑城,拨卫军戍守。又东四十里为黄泥关,山溪险隘,可据为囤。又五十里至纠坡堡。嘉靖初,吴洞苗为患,设立堡城,置军哨守。又百里至靖州。

  石炭堡在卫西。又西为营寨。又西为山洞屯。《志》云:卫西八十里,抵藕洞苗寨,皆山箐深险处。